【招考必备】关于心理学知识点-安徽教师考编网
【招考必备】关于心理学知识点-安徽教师考编网
第二章认识过程
一.注意
1.注意概述 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林楚麒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 (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
2.注意的分类
(1)无疑注意: 没有预定的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引起条件: (1)客观条件陈丞澄,刺激物的强度及其相对强度(2)主观条件我要跟你走,人本身的状况
(2)有意注意: 由预先目的、必须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维持条件: (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合理组织活动
(3)对兴趣的依从性 (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3)有意后注意
3.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指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的知觉出的对象数目
影响因素: (1)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
(2)与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
(3)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经验和知识
2.注意的稳定性: 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征
影响因素: 注意对象的特点;有无坚定的目的;个人的主观状态
注意的起伏(动摇):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的不随意跳跃的现象
注意的分散(分心):注意离开了当前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3。注意的分配: 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条件: (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时已经熟练(自动化)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经熟练(自动化)
(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4。注意的转移: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二.感觉与知觉
1.感觉 :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
种类
感受器
反映属性
视觉
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黑、白、彩色
听觉
耳蜗的毛细胞
声音
味觉
舌、咽上的味蕾的味细胞
甜、酸、苦、咸等味道
嗅觉
鼻腔黏膜的嗅细胞
气味
肤觉
皮肤和黏膜上的冷点、温点、痛点、触点
冷、温、痛、压、触
运动觉
肌肉、筋腱、韧带、关节中的神经末梢
身体运动状态、位置变化
平衡觉
内耳、前庭和半规管的毛细胞
身体位置变化
机体觉
内脏器官壁上的神经末梢
身体疲劳、饥、渴和内脏器官活动不正常
(2)感受性: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感受阈限:能够引起人们感受的刺激范围
两者在数值上呈反比关系
(3)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补偿;联觉:一种能够感觉建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红-热
2.知觉
概念: 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种类: (1)空间直觉----空间特征 eg形状、大小、深度、方位
(2)时间知觉----事物运动的速度、延续性、顺序性
(3)运动知觉----空间位置移动
----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
影响客观因素:(1)刺激物的绝对强度(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3)对象的活动性(4)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
主观因素(1)知觉有无无目的性(2)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3)个人的需要、动机、情趣、定势、与情绪状态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统一整体的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
观察: 含义: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品质:目的性、客观性、精细型、敏锐性
观察力的培养(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性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观察、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
(3)加强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汇报观察成果,提高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3.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1)实物直观 (2)模像直观(3)言语直观
遵循感知规律宋金刚押宝,促进直观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参与直观过程
三.记忆 1.记忆概述 概念: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品质: (1)敏捷性----速度和效率特征,首先明确识记的目的性,其次集中注意
(2)持久性----保持特征,首先善于把实际的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其次进行及时和经常性的复习
(3)准确性----正确和精确特征,首先认真的识记,其次相似的材料经常比较正确识记的事物同仿佛记住的东西去分开
(4)准备性----提取和应用特征
2.记忆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 识记 概念 记忆的第一个基本环节,具有选择性
分类
(1)据有无目的性 无意识记 有意识记
(2)材料性质和实际方法 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
影响因素
(1)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
(2)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
(3)活动任务属性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5)识记的方法
(2)保持与遗忘 保持的概念:已获得的知识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
遗忘:(1)概念 :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2)规律: (德国)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神之禁典。显示了遗忘的进程不均衡以及“先快后慢”的特点沧山黑山羊 。
影响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的与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6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进程赖校族。
防止遗忘方法--复习:
(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3)回忆或再认
回忆 概念: 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情义之战,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
再认 概念: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3.记忆系统
瞬时记忆 概念: 当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特点: 时间极短;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
编码:1图像记忆----主要形式 2声像记忆
存储: 时间约为1秒
短时记忆 概念: 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度
特点: 时间短;容量有限,2-9个;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
编码:1听觉编码--主要 2视觉编码
存储----复述(有效方法) 机械复述;精细复述
长时记忆 概念: 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特点: 容量无限;保持时间长久
编码: 意义编码--主要 意义编码分类: 表象编码;语义编码
存储: 原则上是分类处理
4.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四.表象与想象
1、表象 概念: 事务部在面前,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分类: 按感觉通道分: 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
按创造程度分: 记忆表象;想象表象
特征: 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2、想象含义:人脑対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汾湖人才网,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种类:
按有无目的性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按内容是否新颖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按想象与现实分:幻想、理想和空想。
有意想象:指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
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
功能: 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
加工方式: 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
品质: 主动性;丰富性;生动性;现实性;新颖性;深刻性
3.再造想象含义:依据词语或符号的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条件: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为再造想像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
4.创造想象含义: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八奇洞,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产生条件:(1)强烈的创造愿望(2)丰富的表象储备(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 积极的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
培养方法:(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利于打开想象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知识经验及发展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培养学生想象力 (5)引导学生积极的幻想
五.言语与思维
1.言语 概念:语言: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书写、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行为。
言语: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和过程。
种类:对话言语、独自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
感知: 口头言语感知;书面言语感知
理解:(1)概念--借助与听觉和视觉的言语材料,在头脑中构建一一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
(2)过程--1.词汇理解或识别--2.句子理解--3.语文或话语的理解
2.思维: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反映。
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类型:(1)据发展水平分: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据逻辑性分: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
(3)据指向性分:集中求同思维和分散求异思维。
(4)据创造程度分: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过程:分析和综合(基本过程)、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科学概念的掌握: (1)以感性材料为基础(2)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3)充分利用变式(4)正确运用言语表达(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3.创造性思维:
概念 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发散思维为核心
特点: 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过程: 准备期,酝酿期于文凤,豁朗期,验证期
4.思维的品质及其培养
思维的品质: (1)广阔性与深刻性 (2)独立性与批判性 (3)灵活性与敏捷性
培养: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第二章认识过程
一.注意
1.注意概述 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林楚麒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 (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
2.注意的分类
(1)无疑注意: 没有预定的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引起条件: (1)客观条件陈丞澄,刺激物的强度及其相对强度(2)主观条件我要跟你走,人本身的状况
(2)有意注意: 由预先目的、必须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维持条件: (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合理组织活动
(3)对兴趣的依从性 (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3)有意后注意
3.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指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的知觉出的对象数目
影响因素: (1)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
(2)与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
(3)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经验和知识
2.注意的稳定性: 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征
影响因素: 注意对象的特点;有无坚定的目的;个人的主观状态
注意的起伏(动摇):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的不随意跳跃的现象
注意的分散(分心):注意离开了当前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3。注意的分配: 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条件: (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时已经熟练(自动化)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经熟练(自动化)
(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4。注意的转移: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二.感觉与知觉
1.感觉 :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
种类
感受器
反映属性
视觉
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黑、白、彩色
听觉
耳蜗的毛细胞
声音
味觉
舌、咽上的味蕾的味细胞
甜、酸、苦、咸等味道
嗅觉
鼻腔黏膜的嗅细胞
气味
肤觉
皮肤和黏膜上的冷点、温点、痛点、触点
冷、温、痛、压、触
运动觉
肌肉、筋腱、韧带、关节中的神经末梢
身体运动状态、位置变化
平衡觉
内耳、前庭和半规管的毛细胞
身体位置变化
机体觉
内脏器官壁上的神经末梢
身体疲劳、饥、渴和内脏器官活动不正常
(2)感受性: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感受阈限:能够引起人们感受的刺激范围
两者在数值上呈反比关系
(3)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补偿;联觉:一种能够感觉建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红-热
2.知觉
概念: 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种类: (1)空间直觉----空间特征 eg形状、大小、深度、方位
(2)时间知觉----事物运动的速度、延续性、顺序性
(3)运动知觉----空间位置移动
----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
影响客观因素:(1)刺激物的绝对强度(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3)对象的活动性(4)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
主观因素(1)知觉有无无目的性(2)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3)个人的需要、动机、情趣、定势、与情绪状态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统一整体的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
观察: 含义: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品质:目的性、客观性、精细型、敏锐性
观察力的培养(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性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观察、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
(3)加强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汇报观察成果,提高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3.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1)实物直观 (2)模像直观(3)言语直观
遵循感知规律宋金刚押宝,促进直观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参与直观过程
三.记忆 1.记忆概述 概念: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品质: (1)敏捷性----速度和效率特征,首先明确识记的目的性,其次集中注意
(2)持久性----保持特征,首先善于把实际的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其次进行及时和经常性的复习
(3)准确性----正确和精确特征,首先认真的识记,其次相似的材料经常比较正确识记的事物同仿佛记住的东西去分开
(4)准备性----提取和应用特征
2.记忆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 识记 概念 记忆的第一个基本环节,具有选择性
分类
(1)据有无目的性 无意识记 有意识记
(2)材料性质和实际方法 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
影响因素
(1)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
(2)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
(3)活动任务属性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5)识记的方法
(2)保持与遗忘 保持的概念:已获得的知识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
遗忘:(1)概念 :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2)规律: (德国)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神之禁典。显示了遗忘的进程不均衡以及“先快后慢”的特点沧山黑山羊 。
影响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的与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6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进程赖校族。
防止遗忘方法--复习:
(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3)回忆或再认
回忆 概念: 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情义之战,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
再认 概念: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3.记忆系统
瞬时记忆 概念: 当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特点: 时间极短;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
编码:1图像记忆----主要形式 2声像记忆
存储: 时间约为1秒
短时记忆 概念: 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度
特点: 时间短;容量有限,2-9个;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
编码:1听觉编码--主要 2视觉编码
存储----复述(有效方法) 机械复述;精细复述
长时记忆 概念: 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特点: 容量无限;保持时间长久
编码: 意义编码--主要 意义编码分类: 表象编码;语义编码
存储: 原则上是分类处理
4.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四.表象与想象
1、表象 概念: 事务部在面前,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分类: 按感觉通道分: 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
按创造程度分: 记忆表象;想象表象
特征: 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2、想象含义:人脑対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汾湖人才网,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种类:
按有无目的性分: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按内容是否新颖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按想象与现实分:幻想、理想和空想。
有意想象:指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
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
功能: 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
加工方式: 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
品质: 主动性;丰富性;生动性;现实性;新颖性;深刻性
3.再造想象含义:依据词语或符号的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条件: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为再造想像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
4.创造想象含义: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八奇洞,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产生条件:(1)强烈的创造愿望(2)丰富的表象储备(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 积极的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
培养方法:(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利于打开想象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知识经验及发展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培养学生想象力 (5)引导学生积极的幻想
五.言语与思维
1.言语 概念:语言: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书写、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行为。
言语: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和过程。
种类:对话言语、独自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
感知: 口头言语感知;书面言语感知
理解:(1)概念--借助与听觉和视觉的言语材料,在头脑中构建一一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
(2)过程--1.词汇理解或识别--2.句子理解--3.语文或话语的理解
2.思维: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反映。
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类型:(1)据发展水平分: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据逻辑性分: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
(3)据指向性分:集中求同思维和分散求异思维。
(4)据创造程度分: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过程:分析和综合(基本过程)、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科学概念的掌握: (1)以感性材料为基础(2)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3)充分利用变式(4)正确运用言语表达(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3.创造性思维:
概念 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发散思维为核心
特点: 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过程: 准备期,酝酿期于文凤,豁朗期,验证期
4.思维的品质及其培养
思维的品质: (1)广阔性与深刻性 (2)独立性与批判性 (3)灵活性与敏捷性
培养: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