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11-30 01:09:09   全部文章   0/245

雨后春笋造句赏析:灵动的宋元玉鱼-华夏风采

赏析:灵动的宋元玉鱼-华夏风采


玉鱼,刻玉为鱼,是一种珍玩和佩饰。冯贽《云仙杂记》:“贵妃(杨贵妃)苦热,肺渴,每日含一玉鱼,藉其凉津沃肺。”程大昌《演繁露鱼袋》:“《六典》符宝即载随身鱼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亲王以金杜维屏,庶官以银,佩以为饰。”又用作殉葬品。杜甫《诸将》诗:“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上海博物馆馆藏商代晚期 玉鱼

武汉博物馆馆藏元代玉鱼
新石器时期的鱼形玉器数量不多,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时期和西辽河上游流域的红山文化只有少量发现。
以庄重的青铜器闻名的商代,其青铜工具在制玉工艺中得到应用,使琢玉技术显著提高.商代,是古代鱼形玉器制作的鼎盛期之一。
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鱼形玉器制作的又一个高峰。出土的数量大,造型各异。按照雕刻技法分类有片雕和圆雕两类。较商代较为规矩、精美。有圆雕和片雕两种,其中以片雕作品为多。鱼眼和弧线形鱼鳞多用“一面坡”技法斜磨。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馆藏明代玉鱼
东周、秦代制作的鱼形玉器数量上较商代、西周为少,形态各异,纹饰繁简不一、雕工有粗有精,较商、西周玉鱼造型有较大的发展。鱼的头部以圆弧形、三角形为主。圆眼。鱼身常有较为复杂的纹饰出现,如卷云纹、蟠螭纹,尤以战国时期玉鱼纹饰最为精美。

故宫博物院宋代玉鳜鱼
汉代至唐代是中国古代鱼形玉器制作的低潮期。考古出土的汉代鱼形玉器极为少见,仅在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安徽巢湖放王岗西汉吕柯墓、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广州华侨新村西汉墓等汉代墓葬遗址有零星出土。
宋代玉鱼,鱼身多狭长,形似草鱼,常无鳞纹,鱼眼小而有神,多见圆点眼和单圈眼,厚唇,嘴微张,摆尾,有的身躯扭曲、动感十足,常有水藻、荷莲相伴。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玉鱼
元代玉鱼最流行鳜鱼造型,多数仅雕一尾鳜鱼,少数鱼旁有莲荷伴随。江苏无锡钱裕墓和上海松江西林塔地宫、嘉定法华塔地宫等地出土的元代玉鱼,形制特征大同小异:鱼身多扁阔,下腹近平,脊背高拱;嘴大唇厚,嘴微微张开,嘴角线向上倾斜;厚唇和大圆眼均为减地浅浮雕而成;鱼身或光素,或阴刻既小又密的菱形鱼鳞纹,线条粗犷有力;胸鳍紧贴腹下,臀鳍伸展,鳍面阴刻三至五道鳍骨线,背鳍竖张,边缘如锯齿,表示骨刺的阴刻线条短而刚直;鱼尾上翘多呈扇形,尾上阴刻线条长而舒展。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元代玉鱼
明代玉鱼种类很多,甚至出现了仿宋元的作品,制作粗精不一,粗简者如江西南城益端王夫妇墓出土的青玉鱼形饰,粗粗几刀琢出鱼形而已,精细者则如上海地区明墓出土者,鱼嘴、眼、鳞、鳍、尾等都一一琢出。鱼眼多为大圆眼,眼睛一侧有的出现半月形眼眶,眼睛深钻是明代动物形玉雕的时代特征;鱼身鳞纹形式多样,有“米”、“*”、“▽”、“≡”以及水藻纹等等;尾部不如宋元发达,阴刻线条常显软弱乏力;总体给人神情呆滞、动作僵化的感觉,不及宋元玉鱼生动灵气。

新乡市博物馆元代玉鱼

湖北省博物馆宋代玉鱼
清代玉鱼,除佩饰外,还出现了体形硕大的陈设器。鱼尾常呈弯弓形向两边分开,雨后春笋造句两端基本与鱼身相连,鱼尾阴刻弧形线条柔软细弱。鱼身两侧多数阴刻一道从鳃旁延伸至尾部的弧形长线。鱼身多数有鳞纹,除写实的半月形鱼鳞外,有时也见几个散布鱼身的零星“米”纹。
——华夏风采、当代浙派书画院

长按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