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8-11 01:28:38   全部文章   0/263

雅诗媚尔蛇皮干货:电影名词注释-月光放映计划

蛇皮干货:电影名词注释-月光放映计划

继上次《蛇皮》的放映讨论,围绕影片引发的新加坡历史政治地缘等话题纷纷溢出,我们邀请了热心观众及对东南亚地域文化有深厚积累的 Khoo Tsin-hua (大力感谢!),从影片中挑选了以下的名词,特为注释,希望可以延续某种我们在这幽灵般的影像中对现有世界的对照和探寻。
Malay(Melayu: 马来人,Malayan:马来亚,Malaysia:马来西亚(大马)
马来人,是马来西亚人口最大的民族,占比在50%以上;在新加坡,马来人则占13%,是重要的少数族群。马来人的定义脉络非常复杂,总体而言只要认可马来风俗、操持马来语、信封伊斯兰教者,都可以认定为马来人。马来人在马来西亚被认为是“大地之子”(Bumiputera),与主要分布于东马(沙捞越、沙巴)的原住民同为“土著”,拥有多方面的特权;在新加坡则由人民行动党主导的C/M/I/O政策保障权益。
Malayan与Malay的字面意义都是“马来人”,然而电影中的Malayan被翻译为“马来亚”人更为恰当。英属时期,马来半岛被分为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马来属邦,是为英属马来亚;新加坡于1942年前和后并入马来亚的马六甲、槟城并称“海峡殖民地”。马来亚与新加坡的人口有少数原住民、建立有多个王朝政权的马来人、多因英国的垦殖与劳动需要而被招募到马来亚地区的印度裔与华裔劳工,其中华人在新加坡占多数。
二战结束后世界掀起了反殖独立的浪潮,仅隔柔佛海峡的马来亚与新加坡关系密切,牵涉其中的新加坡人渐渐认同自己作为马来亚的一部分,也才有了电影所说主动学习马来语的举动。1946年始,海峡殖民地被解散,新加坡成了直辖殖民地,槟城与马六甲则和马来联邦四洲、五个马来属邦合组成英国皇家殖民地——马来亚联邦。
1957年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的政治联盟带领,马来亚作为联邦独立,新加坡仍旧争取自治,马来亚合并的呼声不断。马来人(Malay/Orang Melayu)是相对于华人而言的国家之下的种族,马来亚人(Malayan)则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认同。1963年,马来亚、新加坡、砂拉越、沙巴合并成新联邦国家马来西亚(Malaysia),简称大马而非马来。新的马来西亚人(Malaysian)认同诞生。后因种族权益上的政见分歧,马来西亚国会在1965年决定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李光耀于电视中含泪宣布新加坡独立。
电影中出现的社会主义阵线与林清祥,在新马合并与分家的历史上亦有重要参与。
Bahasa Melayu: 马来语
Bahasa是马来语中“语言”之意,马来语之意在英语中也可用Malay来表达。马来语是马来西亚、文莱与新加坡的官方语言;在印尼,马来语作为殖民地的通用语言发挥了民族统合的作用,于独立后成为印尼的国语。但印尼语因不同宗主国的影响与国家认同而与马来语有一定区别。
马来语至今仍是新加坡的国语,新加坡的国歌Majulah Singapura(《前进吧,新加坡!》即以马来语演唱。新加坡以马来语为国语是因为其与马来西亚的历史渊源,但英语是《宪法》的书写语言,也是新加坡的通用语与教学语。
新加坡推行双语政策,所有新加坡学生除了主要教学语言英语之外,必须修读(C\M\I\O,华\马\印\其他)语言课程,其中马来人的语言是马来语,以淡米尔人为主的印度人是淡米尔语,华人的语言是标准普通话。拜该政策所赐,原有的华人方言社群的年轻人难以有效使用母语,母语课程亦无法保证对“华语”(普通话)的熟练掌握;政府认为英语不可是“母语”,因此“其他”中的土生欧裔即使母语是英语,也必须选择前三大种族的语言之一来学习。
Malay, Chinese, Indian: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三大种族
电影中不断出现的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在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均是主体的三大民族。新加坡华人占本地居民74%(2009年),主要方言群是福建话(闽南话的当地称呼)与广东话,但年轻人多操持英语或Singlish。马来人在新加坡则占人口17%(2015年),约670000。吊诡的是,尽管马来人在新加坡不具有马来西亚的土著身份与对伊斯兰教的信仰要求,但新加坡政府不鼓励马来语《圣经》的出版,目的是防止主要是穆斯林的马来人社群发生种族和宗教的紧张冲突。新加坡印度人占总人口7.4%(2015年),约250000,主要是新加坡殖民地建设时期输入的印度裔工人与士兵,大多来自南印度和斯里兰卡。印度文化在新加坡深耕已经两百年,“小印度”也是知名景点。
新加坡总统是新加坡的名义元首,行政权在总理手中。1993年之前总统由国会选出,后由全民直选。历史上的新加坡总统不乏少数族裔,如印度裔的蒂凡那和赛拉潘·纳丹。现任总统哈莉玛·雅各布(Halimah Yacob)是首位马来人总统,也是首位女性总统,却引起了多番争议:新加坡严苛的总统条件会对候选人进行筛选,雅各布是2017年选举的唯一候选人;雅各布的 “马来人”身份是人民行动党当局人认可她做总统的理由,她却因其父亲是印度裔穆斯林而受到质疑。2016年新加坡议会通过宪法修订,若某族群连续三十年无人当选总统,下届选举将限定只能由该族群的代表参与。
Sang Nila Utama: 山尼拉·乌他马,三佛齐王子; Singapura: 新加坡王国
根据《马来纪年》,来自苏门答腊巨港的三佛齐(东南亚古国)王子,山尼拉·乌他马 于1299年來到新加坡,建立了新加坡拉王国,是新加坡的第一位统治者。也有传说记载,王子某天外出狩猎时,看到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他认为这是一个吉兆,于是决定在这个发现动物的地方建一座城市,称它为“狮城”或“新加坡拉”(Singapura),这个名字源于梵文中的“simha”(狮子)和“pura”(城)二字。
Orang Laut: 罗越人
是指生活在新加坡、马来半岛和廖内群岛的马來人族群,同時也指生活在泰国和缅甸安达曼海的南岛民族,如莫肯人。在马来语是指海上的人,通常生活在船只上。罗越人在三佛齐地区向来地位重要,他们为马六甲苏丹国和柔佛苏丹王朝巡逻邻近海域,击退海盗,指导贸易商船进入港口和维护管理这些港口。
Stamford Raffles: 斯坦福 . 莱拂士
(1781年7月6日-1826年7月5日),英国殖民时期重要的政治家, 英国远东殖民帝国的奠基人之一。新加坡海港城市的创建者,把新加坡建立为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国际港口。他当时宣布东印度公司已经从苏丹手中获得新加坡治理权,而事实上这个治理权来得并不完全合法:当时合法的苏丹并未同意莱佛士的要求,莱佛士是在推翻了这个苏丹,并另立苏丹之弟为名义上统治者后,才取得新加坡。莱佛士成为新加坡总督,1823年1月正式宣告新加坡为自由港。根据1824年3月条约规定,荷兰放弃对新加坡的一切要求。这时莱佛士健康状况更趋恶劣,1824年返回伦敦,被誉为东方学专家,并资助建立世界上第一所动物园—伦敦动物园,当选为第一任园长。
莱佛士占领新加坡后不久,英国殖民者就把它变为加工、储存、分销的“鸦片中心”。他们从印度进口鸦片,加工后除了供应新马及其它东南亚地区,主要是走私到中国去,对十九世纪中叶爆发的“鸦片战争”有重要影响。莱佛士为了增加殖民地政府的收入,还将赌博、娼妓合法化、规模化,甚至从东欧进口妓女。
莱拂士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在今天仍遍布,新加坡的顶尖学府莱佛士书院、莱佛士女中和莱佛士初级学院都以他的名字命名。莱佛士酒店则是新加坡最好的五星级饭店之一。其他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场所还包括了莱佛士坊地铁站、斯坦福路、莱佛士城等。由淡马锡控股下属凯德置地在中国大陆的上海、北京、成都、杭州、重庆、宁波、深圳投资的一系列房地产项目,也被命名为“来福士广场”。
Kempeitai: 日本宪兵队
存在于1881年至1945年,隶属于日本帝国陆军的宪兵,其职能仿效于法国国家宪兵,但具有非常强的秘密国家警察性质。
Syonan-to:昭南岛
1941年底,日本佔领马来半岛后,开始淮备入侵新加坡。新加坡当时和马来半岛等东南亚区域一样,也是英国的殖民地,驻有英国军队,但英国由于以保卫遭受法西斯同盟德国侵略的本土为主,并没有向驻新加坡的英军提供足够的军事援助, 新加坡英军节节败退,同时新加坡华人积极开展抗日活动,组织了“华侨抗日义勇军” 。1942年2月15日,农历新年(春节),英军总司令部总司令白思华(Lt. Gen. Arthur Ernest Percival)向日本帝国陆军的陸军大將山下奉文投降,日本佔领当局宣布将新加坡改称为“昭南”,意指南方光明之岛。
Shaw Brothers Malay Film Productions Studio: 邵氏兄弟马来亚电影制片厂
1925年,邵氏三兄弟(邵醉翁、邵邨人、邵仁枚)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建立了电影发行基地。1932年,上海局势不稳,天一影片公司迁往新加坡(1937年改名为南洋影片公司)。1930年,邵仁枚与邵逸夫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Shaw Organisation),经营多间戏院及电影发行,以放映美国进口影片和中国影片为主,也把印度和中国的影片翻拍成马来语影片,因为看到马来语影片的商机,1947年,邵氏在新加坡成立了马来亚电影制作公司,专门拍摄马来语影片。从1947—1967年这20年间,总共制作了将近160部马来语影片。这时期的影片以现代戏剧和情节剧为主,题材和取景皆为本土化,有较强的节奏感,音乐性也很强,娱乐性较先前来得高,所以更受当地马来观众的欢迎。
Cathay Keris Film:国泰克里斯电影
1939年新加坡第一间冷气戏院国泰戏院正式开幕,有1300个座位,由马来亚出生的陆运涛创办国泰机构,跟邵氏分庭抗礼。国泰影片公司的马来语影片以类型片为主,而且多数以马来神话和传说为故事题材来源,与邵氏的情节剧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双方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新加坡本土电影工业呈现出一片欣荣的景象,造就了许多研究者所谓的新加坡马来电影的黄金时期的说法。这种繁荣景象一直持续到60 年代初期。
根据马来西亚艺术家区秀诒的研究:Cathay一字的字根,有指涉 China(中国)的意思,相传最早出现于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纪行》书中。Keris(克里斯)是一种具有弯曲型剑刃的武器,流传于印尼、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一带。相传Keris的最初原型来自公元前的印度。Keris同时兼具兵器与神器的双面特质。传说中Keris有魔法俯身,可以是正义的,也可以是邪恶的化身。古老Keris的剑柄上,往往会看见和古印度文明相关的图腾。国泰克里斯(Cathay-Keris)的标志,是两把交叠的Keris。交叠的Keris,也出现在马来西亚主要执政党「巫统」(UMNO)的标志上。(区秀诒)
Punjabi:旁遮普语
演化自梵语,是锡克教的神圣语言,主要流通于印度的旁遮普邦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所使用的语言 。由于旁遮普人大量移居外地,旁遮普语是世界上很多地方常见的少数语言,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更成为加拿大的第五大语言)和肯尼亚、新加坡等。
Kampung:村庄(马来语)
在新马的华文语境中,Kampung常常写作“甘榜”,特指马来人的村庄。雅诗媚尔新加坡的马来甘榜多位于新加坡周边的岛屿,比如乌敏岛(Pulau Ubin)。然而随着城市化推行,新加坡已几无甘榜的存在。
Substation: 电力站
是新加坡首个独立艺术中心,,由已故著名华人戏剧家郭宝崑 (Kuo Pao Kun) 于 1990 年 9 月创立。该中心所在地是一座建于 1926 的电力站。中心也由此得名。电力站也经常放映独立实验影像。
Sook Ching: 肃清
日据时期,为了报复新加坡华人之前支持中国抗日和新加坡的义勇军,日军从1942年2月18日至25日,进行了大检证,又称肃清。 日军拘捕的人数达二万,李光耀也曾遭日军拘捕。遭拘捕的人当中,绝大多数都会带到偏远的海边集体处决。剩下的遣送泰国做苦工,建造铁路。但仍有一些义勇军成员开始了游击战术,将抗日行动一直持续了下去,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
Buki Brown Chinese Cemetry :武吉布朗公墓
武吉布朗公墓建于1922年,占地213英亩,是约10万个新加坡家庭的长眠之地,直到1972年被关闭。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公墓之一王俪桥。由于用地紧张,政府规划在2052年 铲平公墓。一些民间人士发起了保护运动,建立网站,组织免费导览。新加坡学术届也在对墓园进行研究,一个研究小组正将墓碑上的信息录入数据库,从而绘制出地图,展现宗族和村庄如何从中国沿海迁移到这些遥远的海岸。
The Chinese High School: 南洋华侨中学
1919年由南洋商人、慈善家陈嘉庚创办,1919年正式开课,为新加坡第一所主要以中文为教学媒介的中学。日本占领时期,这里曾是反法西斯据点,也是肃清大屠杀的拘留所;二战后学生保持左倾政治背景,多支持共产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也积极参与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活动,毕业生多数选择于南洋大学深造。李光耀为根除独立期间他曾同情、倚赖、利用的共产主义运动,于1980年在全国推行英语教育,南洋华侨中学仍保留中文背景。2005年1月,南洋华侨中学与华中初级学院合并为新加坡华侨中学,仍简称“华中”。
Nan-tah: 南洋大学(南大)
南洋大学,不是南洋理工大学,是新加坡自1955到1980年存在的一所以华文为教学媒介的大学。南洋大学由陈六使倡议建立,获得各地、各阶级华人响应支持。华文为教学语的南洋大学与反共又崇拜英语的新加坡意趣不符,毕业文凭无法得到公正待遇。新马合并期间,新加坡州政府剥夺了陈六使公民权。1965年,王赓武发表报告书,建议南洋大学改制英国式学制;作为回报,1968年政府承认了学位。1970年代,政府推行的英语运动导致南洋大学生源减少、教学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困难。尽管校友强烈反对,1980年,南洋大学与新加坡大学仍合并成以英语为教学语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原校址上建起了南洋理工大学。
May 13 riot: 五一三事件 (13 May Incident or 1954 National Service riots)
电影中的May 13 riot不是马来西亚1969年因政党政治而起的巫、华种族冲突,而是1954年由新加坡华文中学学生发起的反义务服兵役运动。当时的新加坡仍是英国殖民地,部分华校生发起了运动,拒绝为未曾保护新加坡乃至马来亚于日本侵略的英国人服务。五一三学运被认为推动了新加坡独立反殖意识的发展,却因主导者是华文左派而被后世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政府选择遗忘。近年来有关五一三学运的讨论颇多,民间却又起了争执:五一三学运与在1948年“紧急状态”之后地下化的马来亚共产党是否有关?运动究竟是自发的,还是有马共的领导?似乎只有切割与马共的关系,才能保持运动的合法性。
People’s Action Party (PAP):人民行动党
人民行动党(英语:People's Action Party,缩写为PAP)是新加坡独立至今的唯一执政党,1959年至1963年在英联邦新加坡自治邦,及1963年至1965年在马来西亚联邦新加坡州执政,自1965年在新加坡共和国执政至今。(摘自维基百科)
人民行动党于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后,以“一个马来西亚”(而非“马来人的马来西亚”)口号前往半岛拓展,斩获一个席位。新加坡被迫独立后,仍在马来西亚国会的蒂凡那改组仍在马来西亚的党组织为民主行动党,后成长为马来西亚最主要的反对党之一,主张社会民主主义与多元种族平等,以华人为主要支持者。林清祥等党内左派退出后,人民行动党右倾且反共,镇压异见人士。人民行动党在1976年被逐出社会党国际。
Lim Chin Siong: 林清祥
(1933年2月28日-1996年2月5日),新加坡1950、60年代政治领袖、工会领导人。曾在1956年和李光耀等人组成代表团前往英国讨论独立自治问题。1961年退出政府和行动党,社会主义阵线。1963年,被“冷藏行动”逮捕入狱,认定为共产分子,监禁多年。1969年退出政坛。1996年因心脏病病逝。
Barisan Sosialis: 社会主义阵线
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分裂出来的左派党员1961年创立的政党。初期非常有号召力,行动党51个支部有35个转投社阵。当时李光耀急于与马来亚的东姑谈判合并事宜,社阵则认为与砂拉越和沙巴的合并是英国殖民者的阴谋,合并的形式与内容应该要由李光耀公布给全民讨论,合并应该更从容、更开放和更民主。这导致了行动党的分裂和社阵的成立。为杯葛合并,社阵发起废票运动,却因立法会操作而实现了超过七成人口“支持”合并的结果。新马分家时,认可马来亚的社阵也极力反对,无果,于是转向“街头”路线,接二连三放弃国会议席,呼吁人民于补选中投废票,却让行动党获得了补选的所有议席1968年开始,国会所有席位属于行动党。
在1980年大选中,党主席李绍祖为在1966年把所有国会议席拱手让出的行为,向选民道歉。在1988年大选前,李绍祖等全体社阵党员宣布加入新加坡工人党。社会主义阵线从此走入历史。
Operation Coldstore:冷藏行动
在1963年2月2日发生于新加坡的一场大规模警方诱捕行动,有超过一百名反政府的左翼分子遭到新加坡政府逮捕或拘留,其中包括了反对党社会主义阵线的主要成员,如林清祥等人。此外,被逮捕的人士中,也包括了新闻记者,工会成员以及大学学生。这次逮捕行动由内部安全理事会(Internal Security Council)授权发动,这个理事会由马来西亚联邦,英国新加坡殖民地当局与新加坡政府的代表组成。
据李光耀讲述,逮捕社阵等亲共人士是马来亚的东姑开出的合并条件之一。那时的马来亚已经结束了英国人开启的反对马来亚共产党的“紧急状态”,但马共的武装斗争并未停止。直到今日,李光耀之子李显龙仍以“共产主义”不宜被煽动、也不能被翻案为由禁播以异议流亡者为主角的《星国恋》,林清祥也一直被指控为共产分子。然而其本人对此表示否认,只认可当时“为摆脱英国人统治,为实现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的马来亚而奋斗”的理想。对冷藏行动的“翻案”已让部分学者批评为“修正主义”,即企图替代现有历史观、挖掘行动党的原罪——进而甚至表达对马共的支持。
根据纪录片《星国恋》的相关采访,冷藏行动中被迫或自愿流亡的部分人士的确被马来亚共产党接收,前往泰马边境进行游击活动,最后于《合艾协议》后获得泰国公民身份。除非他们愿意公开宣布放弃共产主义信仰,否则他们仍不可以回到新加坡。
除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严格管控,一般认为,新加坡言论自由的空间自1965年独立之后就一直受到压制,虽然近年来为鼓励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展现更开明的政府态度,已经在这方面有所放松。有调查显示,人民行动党政府通过政府持股的方式间接控制了该国两大媒体集团,反对声音也因为种种限制很难通过其他私人出版机构出版其著作或发表言论。外国媒体对新加坡政府的批评往往会导致诽谤官司,或被限制在新加坡的发行量。
人民的行动自由并没有受到太大限制,但当局对一切集会活动都非常关注。在新加坡,只要达到一定数量的户外集会都必须向警方备案。新加坡的内部安全局拥有非常大的权限,被殖民地时期留下来的内部安全法授权可在必要时无限期拘留任何被怀疑可能对种族和谐与社会稳定造成威胁的人士,并可以在不经审讯的情况下扣押多年。有些人认为,这部法律在人民行动党政府对付共产党的时候被滥用。
(资料收集和注释:Khoo Tsin-hua, zimu)
参考资料:
http://www.visitsingapore.com.cn/travel-guide-tips/about-singapore/
维基百科:新加坡王国;三佛齐;罗越人;日本宪兵;新加坡日据时期;马来西亚;新加坡
数位荒原:http://www.heath.tw/nml-article/party-film-image-and-its-historical-index-system/
新加坡文献馆:https://www.sginsight.com/xjp/index.php?id=1803
林清如:重新评价513学运历史:https://xinguozhi.wordpress.com/2012/05/16/%E6%9E%97%E6%B8%85%E5%A6%82%EF%BC%9A%E9%87%8D%E6%96%B0%E8%AF%84%E4%BB%B7513%E5%AD%A6%E8%BF%90%E5%8E%86%E5%8F%B2/
潘婉明/從「是不是馬共」到「有沒有馬共」:左派論述的危機
http://www.pfirereview.com/20140612/
潘婉明/SG50:歡慶我的成就和你的墮落
http://www.pfirereview.com/20150831b/
萬宗綸:從新加坡看台灣,請潘委員與我許一座自由多語島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2009
【月光放映计划】是一个不定期的影像放映计划,以主题策展的形式,在当月进行放映。内容以高质量的独立影像为主。围绕放映,我们也将发动参与者一起展开相关话题的讨论,意在使影像成为我们感知、审视当下生活、历史与未来的镜像,让参与者在城市生活中彼此联结。【上阳台】社区空间是放映计划目前的放映地点,该空间在广州海珠区的老社区内,是一个平台性的、共治的实践空间。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号:

目前放映计划为公益性的无偿放映。由放映小组成员共同承担【上阳台】的平摊房租和日常开销。
打赏支持我们:

上阳台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晓园北路3号后1层
(晓园新社区内,小区入口在细岗路和晓园北路交界、晓园综合商店旁,进小区后左转,第2个铺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