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6-13 01:46:07   全部文章   0/174

雍正传奇这种特殊的瓶子,在古代是必备神器!-收藏动态

这种特殊的瓶子,在古代是必备神器!-收藏动态



精彩内容 每天如期与您分享


瓶子大家都不陌生,啤酒瓶、可乐瓶、花瓶……各种造型的容器生活中很常见。但无论什么瓶子貌似都只有一个口,液体的装入倒出都得经过这个口。

早在战国时,我们就开始把类似于今天称之为“瓶”的一类容器叫做“壶”。魏晋时期壶的造型开始变化,腹部出现了“流”,就是加了所谓的“壶嘴儿”。而原来没嘴儿的壶慢慢的就被称之为“瓶”了。
在古代所有能称之为“瓶”的容器造型里,最特殊的就是下面这种,此容器有高低两个口,一大一小,一个用来出水,一个用来进水。功能类似于壶,名字却被称之为“净瓶”,或军持瓶。

古代壁画中的净瓶
“净瓶”是古代大乘比丘经常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用来盛水饮用或者盥洗,后来慢慢变成宗教当中的供奉器具。“比丘”是僧侣的梵文谐音,而“军持”就是这十八物中瓶的梵文谐音,和军队没有半毛钱关系~
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捃稚迦,即澡瓶也。然则军持之名,捃稚讹文,又省迦字。释家以之洗手,故曰澡瓶,亦曰净瓶。”
由此可见,军持(净瓶)是一件生活实用器。

莫高窟443窟高僧禅修图及其净瓶细部
净瓶应该如何使用呢?请看下面这则使用说明:
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僧人,你和同伴从天竺出发,到唐朝交流佛法。
在没有火车没有飞机,只有一匹驮经白马的年代,你们只得徒步前行。这其中充满了艰难险阻,经过的地方大多是无人区,每日翻山越岭,风餐露宿。
一天,恰巧经过一条小溪,又渴又累的你们决定在此休息调整一下,比如打点水喝,或摘点野果子吃。
打水还是净瓶好。瘦长的瓶身扎入水中熊嘉琪,咕嘟咕嘟咕嘟……清澈的溪水从侧面的广口缓缓流入瓶内,顶端露出水面的小口,雍正传奇让瓶子丝毫不受大气压强的影响,很快就灌满了。灌满后只需一提栓在瓶子外边的栓绳,往马身上一挂,即可继续赶路。

唐代 青铜净瓶
观复博物馆藏
离开小溪紧接着就是一片荒漠,你们别无选择,只能穿过它。在荒漠中走了不知多少天,同伴储存的水和食物都耗尽了,还好,你的净瓶里还有半瓶水,于是,你决定拿出来分给大家一起喝。
同伴有秩序地传递瓶子,欢快畅饮。压强的作用让水流从顶部的小口冲出,根本不必担心卫生问题,因为嘴不用接触到瓶口就能够喝到水。
因为有了这口水,同伴们又燃起了希望。
果然,大伙儿克服各种困难,翻越了重重沙丘后,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实用卫生、携带方便,净瓶真是千年多前出差旅行必备神器。

北宋 定窑白釉净瓶
河北静志寺地宫出土
仔细比较上图的两张净瓶图片,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这样一个细节,右边的瓶儿有盖子。
《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明确记载了净瓶带盖的原因:
“其作瓶法,盖须连口,顶出尖台可高两指,上通小空,粗如铜箸,饮水可在此中。旁边则别开圆孔,拥口令上,竖高两指,孔如钱许,添水宜于此处。可受二三升,小成无用。斯之二空恐虫尘入,或可着盖,或以竹木,或将布叶而裹塞之。”

北宋《祖庭事苑》也记载:
“有比丘遇无水处,水或有虫,渴杀。佛知制戒,令持触净二瓶,以护命故。”
这两段古籍记载的大概意思都是,净瓶中装满水后,担心会有小虫误入丧命,所以净瓶都要有个盖子,或者用布裹上,防止蚊虫入内。
看来,古人要是讲起卫生来,也是挺较真的呢~

这样的器物难怪会成为爆款,唐代诗人贾岛就曾经在诗句中展示过军持的买家秀:
“我有军持凭弟子,岳阳溪里汲寒流。”
因此,这样的器形不光在佛教的朋友圈中使用,平常人家的日常生活也是十分流行的。
(文章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 商务合作电话:400-891-3358
? 藏友投稿邮箱:1244091890@qq.com
? 本部客服微信:zqd1118
长按二维码识别快速关注我们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