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一直下简谱老年学书法的门径-中艺联
老年学书法的门径-中艺联
老年人学书法与少年人学书法不一样李思晓,一是有基础,二是接受快,三是有时间。缺的是什么,缺的是对学习内容的了解和认识,对学习目标的定位和把握。讲门径,就是要找门,入门,不要学了半年,门还没有摸着。要找径,走哪条路,是小路、大路、曲路、直路,不要不找路,也不是看见路都走,所有的路都一样走。
要找门,就要问什么是书法?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现在通指用毛笔书写汉字、创造意境、表达感情的造型艺术。
艺术的特质是强调美,学书法就是“感受汉字美——体会汉字优美的结体——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
自古以来,中国人字写得好不好很重要。字乃门面,见字如面。字若写不好,就会被认为没修养。字如其人,字美人美。古代没有职业书法家、专职书法家,会写字的人学识水平都是很高的。当时写字中的“道”和“技”融为一起的。
书法之所以叫书法,是后人总结出来的法,成为公认的法度。大家写字就按照这样写。之所以有许多流派,是因为各派审美的情趣不一样。
纵观书论,绵延了三千多年,一是讲道,一是讲技。但讲得不是玄,就是繁。其实,没有这么复杂。
对老年人来说,书法入门就是练字。练字一是写对,二是写美。练字是基础、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书写的法则,掌握规律,应该叫习书。成为书法家那是目标,习书无止境。当然,老年人想体现自己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无可非议,但现在很多老年人功利心太重,比较浮躁,要纠正这方面的倾向。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认为,老年人首先就是练字,琢磨怎样练好字,静下心来练五年、三年、两年、一年、三个月。
接下来就讲“径”了,讲三个问题。
一、如何把字写美?
写对字的问题不讲了,一幅作品中不能有错字。
执笔的问题不讲了,大家有基础。
写字的人的修养学识也不讲了,自己去悟。
只讲怎样把字写美的原理,风格不是原理,原理是最基本最本质的规律。
字写得不好也只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不知如何是“好”,二是眼高手低。
字写得好只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意在笔先,二是控笔自如。
好像还有点玄。其实在练字这个阶段,核心问题就是两个:一是笔画,二是结构。笔画讲的是用笔,结构讲的是单字结体(小章法)。明白了这两点,就知道如何是“好”,雨一直下简谱怎样写“美”的。谁先谁后?有说用笔第一,有说结字第一,我的看法是无所谓谁先谁后,就像人的两条腿走路,为什么一定要规定先后。两者是辩证的,不会用笔就不是书法,结字不美用笔再好也不行。对于老年人学书法,我个人认为先学点用笔,重点攻结字,尔后再攻用笔(这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这是入门后的径。
(一)笔画(狭义的讲笔画书写和一般规律)
笔画的灵魂是笔锋问题,由笔锋变化而成笔势,笔势的变化而成笔画,简单笔画连接,便有了复杂笔画。
1、笔锋——笔画力量和美感的主要源泉。
用笔,就是用锋。锋在何处?锋在笔尖。
所谓“笔笔到位”,是指锋到位。不能笔肚到了笔画末端,笔尖才到中途就挑出或折出,这就是不到位。。
刘熙载《艺概》将笔锋分为八种:中锋、侧锋、藏锋、露锋、实锋、虚锋、全锋、半锋。
实际就是两类:中锋、藏锋、实锋、全锋。
侧锋、露锋、虚锋、半锋。
传递出不同的人文思想,造就不同的风格。
中锋行笔,管正锋直,“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锥画沙)”,圆润结实,有立体感。
侧锋行笔,管斜锋偏,在笔画一侧运行,跌宕多姿,神采飞扬。
两者相互依存、对比互用,每每有耐人寻味之处。
书法的基本功,可以说,就是掌握“中锋”的基本功。 中锋的练习就是武功内功的修习,是招式和套路的基础。 虽然书法中,也还有别的笔法,但是这些笔法都基本建立在中锋的基础上。当其他的笔法出现问题时,往往都能在中锋上找到原因。这可能和运动员基本功训练之后的竞技发挥,持续产生影响类似。 中锋的稳定练习,通常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也不可一概而论。 你可以选择篆书(《峄山碑》)来让线条的质量过关,练习藏锋和训练基本用笔的稳定性。当中锋掌握之后可以选择一个隶书(比如《张迁碑》)加强提按和方笔的练习。随后可以选择一个魏碑(《张猛龙碑》)作为和楷书之间的过度,加强用笔力量。最后可以专注临写一个唐代楷书(颜真卿或其他楷书名家作品),或是更古朴的小楷(钟繇小楷)。如果对自己要求更高些,也可以选择魏晋二王风格行书作为深入学习的路径。
2、笔势是笔锋的走向,包括起笔、行笔、收笔及相邻两部分的联结。被喻为字的筋络和血脉,失去笔势,作品一定缺乏生命力。
“每笔起止,轨道准确,如走熟路。熟练来自于准确的重复。若笔位不准,则无法掌握其精髓。”这里有个笔位的问题,笔笔到位,也指锋到准位。
行笔是笔画运行轨迹最长的部分,起笔和收笔是首尾的装饰。一方面,行笔要长,起笔和收笔要短,不能喧宾夺主;另一方面,不能没有起笔和收笔,否则不能展现笔画之美,这就是书法和写字在笔画上的区别。
行笔的笔势有两种:直和弯。直有阳刚之气,弯有阴柔之美。两者不能搞颠倒了,阴阳颠倒,这字就没法看了。
点、捺、钩行笔都是弯的,但要注意弯的方向不一样。
弯的笔画还有一种转折,即相邻两部分的联结。
转笔——转以成圆,中锋用笔,笔不停驻,发力均衡(折钗股)。
折笔——折以成方,顿笔折锋,笔要停驻,方整刚健。
收笔的笔势有两种:顿笔和出锋。顿笔是藏锋收笔,停顿后反方向把笔收回,“无垂不缩,无往不复”。出锋是露锋收笔或尖锋收笔,笔锋沿着笔画方向顺势离开纸面。
起笔的笔势只有一种:尖锋起笔。这是最难的。先轻后重,空中落笔,古人称作打笔,一拓直下,凌空取势,这是晋系笔法。而唐系笔法,强调逆笔回锋、藏锋起笔,但其尖锋起笔的形态没有本质变化。
风格不是原理,这就是“用笔为上,用笔千古不易”的道理。
3、笔画是外在现象,没有笔锋和笔势,就没有书法中笔画。
第一层次:永字八法。点、横、竖、撇、捺、折、提、钩。
日课100个“永”字,50、20、一张纸。
第二层次:分解笔画。一是不包括地永字形内的,还有心字底、也字竖弯钩、家字弯钩等。
二是笔画分细类,横分长短,竖分垂悬等等。
第三层次:合成笔画。横折折折钩。
上面我们是从笔锋、笔势、笔画的顺序讲,练字的时候是从具体笔画练起,写的时候用好锋,写出笔势,这样笔画就好看了。在写笔画中用笔,在用笔中写出笔画。
是不是用笔掌握了,字就写好了呢?不是,还差一步,那就是字的结构,或叫结体、结字。也有书家认为,“结字为上,尤其对初学之人”,那么它的秘密是什么?
(二)结构(结体、结字)
结构是指一个字的点画安排的分布之法。有很多书讲这个问题,虽有参考价值,都不通俗。
我以楷书为例分析,字无非是独体字(3.8%)或合体字(96.2%)。合体字有三类:左右字(63.7%)、上下字(23.7%)、包围字(8.8%)。
去繁就简归成三类关系:上下关系、左右关系、内外关系。从数学上讲就是平面关系。
把字放入“井字格”中,围绕四字点布局(黄金分割法0.618)。
中心部分的四个交叉点,可依次标为ABCD。这ABCD四个交叉点即是汉字结体的中心区。对楷书、行书的中心不完全是在ABCD四个分割点上,而是在其稍上稍左的位置。
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正五角星、我们身体都隐藏着不少黄金比。
内外关系的字:内紧外松,腰紧翅松。
上下关系的字:上紧下松。
左右关系的字:左紧右松
注意:这里只讲了一种整体的判断“紧与松”,还有“大与小”、“粗与细”、“疏与密”、“虚与实”、“匀称与对称”,由大家自己去研究了。
横平竖直,撇捺分张。点提活跃,使转雄强。
缺角稍放,相争相让。内容紧凑,外表飞扬。
上紧下松,左抑右扬。疏重密轻,内圆外方。讲到这里,对于老年人练字来说,至少要一年功夫,进入第一层次。这时的好作品,可称之为佳品。书分佳品、逸品、能品、妙品、神品。(包世臣)
平和简静,遒丽天成,曰神品。醖酿无迹,横直相安,曰妙品。逐迹穷源,思力交至,曰能品。楚调自歌,不谬风雅,曰逸品。墨守迹象,雅有门庭,曰佳品。
画分能品、妙品、神品、逸品。(苏辙)
二、如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
1、上面讲的笔势只是平面问题(点、线、角),属于第一层次。还有两个层次的问题。
一是“提与按”——是难度较大的方法。属于空间问题(与纸面垂直,立体),“凡书要笔笔提、笔笔按,交互进行,提中有按,按中有提,十起五伏,以我为主,不为笔所累”。写字有了弹性,线条有了渐变的过程就生动了。还有一个“连与翻”——空间难度再大一点的方法。属点画牵丝,在行草中尤为活跃。(三维)
二是“疾与涩”——属于时间问题,讲行笔速度的缓与急,不光是快与慢,有个擒与纵的过程,处理好行留的关系,在行处留,在留处行,且行且留,这是放纵和攒促的统一,是沉着与痛快的统一。蔡邕说,得疾涩二法,书妙矣。(四维)
2、笔意
笔意是指书画中表现的作者的风格、意趣、情致。因为书法线条极富情性,反映作者的心情和精神境界。这就是笔意。法中有意,意不失法。
真卿二十岁时,曾游长安,师事张旭两年,略得笔法,自以为未稳,三十五岁,又特往洛阳去访张旭,继续求教。张旭也因真卿是可教之材,因而接受了他的请求,诚恳的和他说:“书之求能,且功真草,今以授子,可须思妙。”思妙是精思入微之意。乃举出十二意来和他对话,要他回答,借做启示。
笔法十二意本是锺繇提出的。以前没有人做过详细的解说,直到唐朝张、颜对话、才捉逐条加以讨论。
(1)长史乃曰:“夫平谓横,子知之呼?”仆思以对曰:“尝闻长史示令每为一平画,皆需纵横有象,此岂非其谓呼?”长史乃笑曰:“然”。(鱼鳞和阵云的形象,都是平而有不甚平的横列状态)
(2)又曰:“夫直谓纵,子知之乎。”?曰:“岂不谓直者必纵之,不令邪曲之谓乎?”长使曰:“然”。(纵是直画,从不直中求直,笔力才能入纸,才能写出真正可观的直)
(3)又曰:“均谓间,子知之乎”?说:“尝蒙示以间不容光之谓乎”?长史曰“然”。(笔画于笔画之间,各个部分的空隙。不匀处求得匀)
这十二意,有的就静的实体着想,如横、纵、末、体等:有的就动的笔势往来映带着想,如间、际、曲折、牵制等;有的就一字的欠缺或多馀处着想,施以救济,如不足、有馀等;有的从全字或全幅着意,如布置、大小等。前三点讲了横、直、空隙,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不平中求平,不直中求得直,不匀处求得匀。其他都是在似与不似中权衡,写出各人的意来。力求表现中和之美,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样式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一直追求的最高标准。
整个学书的过程,可用平正―――险绝―――平正三段式来表达;学书的总体要求,可用“通会(融会贯通)”一词来概括。显而易见:第三阶段的“平正”不是第一阶段“平正”的简单重复,也不是第二阶段“险绝”的倒退,而是融会贯通了“平正”和“险绝”二者的进一步升华,是返朴归真的一种表现,这就充分体现了中和之美。
“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
这段文字可谓孙过庭对书法中和美的精彩总结。它先从整幅作品的点画、结构乃至布局,必须始终操持协调一致,一气呵成,着重突出了一个“和”字。接着列举在迟疾、枯润、方圆、曲直等各对矛盾之间如何掌握得恰到好处,以使整幅作品协调统一的技巧,来说明“执用两中”、“因中致和”之义。最后孙过庭又用美女、璧玉、绘画等比喻,极力形容运用“和而不同,因中致和”的法则而达到了出神入化的书法艺术境界,也就是中和美的最高境界。
真卿想要张旭再帮助他一下,指出学习书法的方法,故问:“敢问工书之妙,如何得齐于古人?”张旭逐以五项答之:“妙在执笔,令得圆转,勿使拘挛;其次识法,谓口传手授之诀,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在于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纸笔精佳;其次,变通适怀,纵舍挚夺,咸有规矩。”
笔意是对一个字或局部而言,对整幅作品又叫书意。所以欣赏书法,有用笔美、结构美、章法美,更注重意境美,是笔墨以外的修养。
在练字过程中,我们要先“写意”,再“创意”。智永学书不下楼,一晃三十年。有“退笔冢”、“铁门限”的传说。苏轼认为,楷书是基础,是知法度,楷书上面要下功夫,楷书写不好,不能称之为书法的行家里手。
3、墨色
墨色即墨法。“墨法妙于用水,水墨神化,乃在笔力”。
墨分七种:浓、淡、湿、涨、干、渴、焦。
浓:浓度高,漆黑发亮。易见精神,厚重凝练。(赵)
淡:水分多,呈灰色调。清淡逸远。(董)
湿:水分较多。产生丰腴浑厚效果,防止成为有肉无骨的墨猪。
涨:水从点画边线渗化出来。先蘸浓墨,再蘸水。墨在笔中,水在笔外,用得好,浓墨笔触清楚,淡墨渗透成形,富有情趣。(王铎善用)
干:含墨少,含水少,出现飞白。书写时要用大力。避免干瘪无神,血脉不畅。要干中见润。(吴)
渴:含墨、水较少,变出现飞白。在行书、篆书中常用。能提神。
焦:含墨、水更少,大量出现飞白。
(墨法古说:锥划沙、印印泥、屋漏痕、折钗股、虫蚀木)
在笔、墨、纸、水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协调关系呢?
笔是工具,体现出来的是墨,而表演的舞台则是纸张,水则是意的生动点缀。用水之妙,墨色才活,也有立体感,才能丰富墨的层次,使之苍润而不枯涩死板,方显神韵,出其意境。四者密不可分,是有机的整体。一如戏剧舞台,纸是舞台,笔是演员,墨是唱腔,水是伴奏一般。
4、章法
章法是书法艺术的中的布局与谋篇。先模仿,再创作。
(1)明确书体,确定款式
(2)明确行列,确定呼应
(3)明确节奏,确定开合
(4)手布均齐,眼布均称
笔画与笔画之间和空白,“匡廊之白,手布均齐”;行草中的纷乱不规的留白,“散乱之白,眼布均称。”
章法原本源于笔法。要想章法好,必须雾色要过笔法关。一个笔力不足的人,一个用笔随便的人,一个基本功不扎实的人,是不能搞好书法创作的。这是一个大课题,要不懈努力。
关于落款与盖印,大家看微信公众号。
三、入展的要求
书法艺术欣赏标准中,古人有神品、逸品、妙品、能品、佳品之说。当代书法没有见到明确规定。如果是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权威性大展,如“全国展”“中青展”“新人新作展”“正书展”“行草书展”“楹联展”等等,根据历届评委访谈、谈话和评选的实际,经归纳整理一般应具备以下几点:
1、作品必须是创作,不是临品、摹品,更不是抄袭他人或改头换面。从一幅好的作品中能看到作者有较强的创作能力,对书法的理解能力、造型能力和抒情达意的表现能力。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很强。
2、从作品中看到,有历史深度,有思想性,有某种追求,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在作品中溢发出神采,气丰韵足,格调不俗,高雅隽永,并能看到作者对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有一定认识。
3、从宏观看,整篇气势、节奏、形式和谐统一,幅式较新颖、章法布局有独到之处,视觉冲击力较强,一眼看上去吸引人,非常“跳”。
4、从微观看,经得起推敲,传统功力深厚,笔墨技巧过硬,点画扎实,用笔精到有内涵,线质较高(如线的厚度、力度、情感、节奏、呼应等),结体新奇,墨色多变,自然和谐,耐人品味。
5、提倡自作诗文,整体学养,文字内容与书体相应,文字文义健康向上。在文字上无明显硬伤,更不能有错别字、粗俗语句和文理不通。
6、落款与整幅协调适度,印章讲究,纸张、幅式、装裱新颖,视觉效果较好。
以上几点不仅仅是入选全国权威性大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创作精品被评奖的重要条件。习书者在学习、创作中要深刻理解,努力实践,深挖传统,大胆创新,力争在创作上有新的突破。
通俗的讲,有个“四有四美”好记一些:有法度(书品无法没法品)、有气息(士气为上去俗气)、有韵味(率性自然意无穷)、有神采(不见字形而神生);结体美、线条美、墨色美、款式美。
中艺联为您提供当代一流的网络媒体交流平台,共享文化资源。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喜欢就请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