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2-21 00:55:13   全部文章   0/174

雍梦婷肠梗阻 第二节-muniuyixue

肠梗阻 第二节-muniuyixue

第二节 肠梗阻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以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顺利通过肠道为特征的疾病。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具有病因复杂、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等特点,并可引起一系列局部和全身的病理变化,若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属中医“关格”“腹痛”“肠结”的范畴。近数十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广泛开展,对肠梗阻病理生理的认识不断加深和治疗方法的改进,使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严重的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率仍在10%左右。
【解剖生理】
1.小肠解剖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成人小肠平均长度为3~5m,但个体差异很大。空肠和回肠完全位于腹膜腔内,仅通过小肠系膜附着于腹后壁,具有活动性大的特点,是小肠容易发生扭转的解剖基础。小肠肠壁分为四层,由外向内依次为浆膜层、肌层、黏膜下层和黏膜层。小肠系膜由两层腹膜组成,其中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和脂肪。因小肠系膜根部长度只有15cm,远不如小肠的长度,故小肠系膜呈扇形。小肠的血液供应来自肠系膜上动脉,静脉血经肠系膜上静脉回流入门静脉。小肠神经起源于腹腔神经丛。交感神经兴奋使肠蠕动减弱,血管收缩;迷走神经兴奋使肠蠕动增强和肠腺分泌增加,对血管收缩并无明显影响。
2.小肠生理 小肠的主要生理机能为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小肠黏膜腺体分泌的含有多种酶的碱性肠液与胰液、胆汁一起将食糜分解为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而被吸收,消化液中的水和大量电解质也在小肠内吸收入血循环中。小肠的运动功能包括了使食糜在肠腔内向下传输的蠕动,使食糜混合并与肠黏膜密切接触以利于吸收的局部运动,即有节律的分节运动和紧张性收缩。
3.结肠解剖 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成人结肠的平均长度为150cm。在回肠与盲肠之间有一环形肌所组成的回盲瓣,它能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进入大肠,从而得到充分消化和吸收;又能限制结肠内容物的逆流。升结肠和降结肠分别在腹腔右外侧和左外侧,均固定于后腹膜。横结肠位于升、降结肠之间,横结肠与升结肠的交界处称为肝曲,与降结肠的交界处称为脾曲。降结肠以下、直肠以上为乙状结肠,其系膜长而基底部较窄,活动度大而易发生扭转。结肠的外层纵肌排列为三个纵行的结肠带,其之间有结肠袋,附近有脂肪垂。肠系膜上动脉供应右半结肠的血液,肠系膜下动脉供应左半结肠的血液,结肠静脉血液通过肠系膜上静脉流入门静脉,以及通过肠系膜下静脉流入脾静脉。
4.结肠生理 结肠的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储存粪便。除水分外,葡萄糖和无机盐也可以在结肠内吸收,吸收功能以右半结肠为主。结肠黏膜所分泌的黏液可使黏膜滑润,不致因粪便通过而受损伤。结肠的运动迟缓,而且不常出现。粪便一般储存在乙状结肠内,平时直肠内无粪便,仅在排便前或排便时才有粪便充盈。
【分类】
由于肠梗阻是病因复杂,并且又可发生在肠管的任何部位,故可以把肠梗阻分为以下多种类型。
1.按发病的基本原因分类
(1)机械性肠梗阻(mechanical ileus):最为常见,是由于机械因素而使肠腔狭窄,甚至完全阻塞,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其原因有:
①肠腔堵塞:如蛔虫团、粪便、异物、结石等。
②肠壁病变:如炎症狭窄、肿瘤、肠套叠、肠道先天畸形等。雍梦婷
③肠管受压:如肠管扭转、粘连带、嵌顿疝、肠道外肿瘤压迫等。
(2)动力性肠梗阻:亦称神经性肠梗阻,是因支配肠道正常运动的神经功能发生障碍,使肠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失常,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但无器质性的肠腔狭窄。可分为:
①麻痹性肠梗阻(paralytic ileus):常因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腹膜后血肿、低血钾等引起。有一种特殊类型的腹部手术后肠梗阻,不同于通常的腹部手术创伤后的肠麻痹,往往在胃肠功能恢复后再次发生,现在称之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原因与手术创伤有关,病理是肠管水肿、渗出、粘连造成机械性梗阻和动力性梗阻并存。
②痉挛性肠梗阻:较少见。多为暂时性的,如肠道功能紊乱和慢性铅中毒引起的肠痉挛。
(3)血运性肠梗阻:因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肠管血循环障碍而发生肠麻痹,甚至肠坏死与肠穿孔。
2.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类
(1)单纯性肠梗阻:只有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而无肠管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strangulated ileus):肠梗阻的同时伴有肠壁血运障碍。可因肠系膜血管受压、血管内血栓形成、栓塞或肠管高度扩张所致。
3.按梗阻部位分类
(1)高位肠梗阻:发生在空肠上段的小肠梗阻,呕吐症状典型。
(2)低位肠梗阻:发生在回肠下段和结肠的梗阻,腹胀症状典型。
4.按梗阻程度分类
(1)完全性肠梗阻:肛门完全停止排气、排便,而且往往腹痛、腹胀和呕吐症状典型。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完全性肠梗阻,即闭袢性梗阻,是由于某一段肠管两端均发生阻塞所致(如肠扭转、结肠肿瘤等)。
(2)不全性肠梗阻:肛门可以有少量排气、排便,往往无明显的腹痛、腹胀和呕吐。
5.按梗阻进展速度分类
(1)急性肠梗阻:多见于饱餐或剧烈运动后,素有腹部粘连,腹部手术史;也见于饱餐或剧烈运动后肠扭转。
(2)慢性肠梗阻:多见于肿瘤生长过程中逐渐压迫,也常见于慢性肠套叠。
上述分类不是绝对的,由于肠梗阻不断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类型也可以互相转化,如不完全性变为完全性、单纯性变为绞窄性等。
【病因病理】
1.西医病因病理
(1)局部病理生理改变
①肠蠕动变化:机械性肠梗阻表现为梗阻近端肠管的蠕动增强,这是机体试图克服通过障碍的一种抗病反应。麻痹性肠梗阻则肠蠕动减弱或消失。
②肠腔膨胀、积气积液:肠腔内的气体70%是咽下的,30%则由血液弥散至肠腔内和肠腔内细菌发酵所产生。液体来源于胃、肠、胆、胰所分泌的消化液和饮入的液体。梗阻进一步发展,这些气体、液体不能顺利通过肠道,以及肠黏膜吸收功能障碍,造成梗阻上段肠管大量积液和积气,肠管随之逐渐扩张,肠壁变薄,梗阻以下肠管则塌陷空虚。
③肠壁充血水肿、通透性增加:若梗阻进一步发展,肠内压力逐渐增高,压迫肠壁血管,致肠壁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肠壁充血水肿。由于血运障碍,肠壁通透性增高,肠壁出现小出血点,并有血性渗出液渗入肠腔和腹腔。
④肠壁坏死穿孔:当出现动脉血运受阻,血栓形成,肠管可发生缺血坏死、溃破及穿孔。
(2)全身病理生理改变
①体液丧失:是肠梗阻很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正常胃肠道每天的分泌液约8000mL,绝大部分被肠道再吸收回到全身循环系统。肠梗阻时大量的液体潴留在肠腔,以及肠壁静脉回流受阻使肠壁水肿和血浆渗出于肠腔或腹腔内,同时正常的再吸收功能丧失,可迅速导致血容量减少和血液浓缩,甚至出现休克。
②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液体大量丢失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电解质的丢失和酸碱平衡失调。其变化可因梗阻部位的不同而有区别。一般低位的小肠梗阻丧失的液体多为碱性或中性,钠、钾离子的丢失较氯离子为多,在低血容量和缺氧情况下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加之缺水、少尿,可引起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大量的钾离子丢失可加重肠麻痹,并可引起肌无力、心律失常等。
③感染和中毒:梗阻肠腔内的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多种毒素,通过变薄或坏死穿孔的肠壁渗入腹腔引起严重的腹膜炎,导致全身感染中毒,甚至因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2.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饮食不节、寒邪凝滞、热邪郁闭、气血瘀阻、燥屎内结等多种因素导致肠道通降功能失常,肠腑传化障碍,食下之水谷精微不升,浊气不降而积于肠内,引起肠梗阻。
(1)饮食不节:由于暴饮暴食,嗜食膏粱厚味,或过食油腻,致湿邪食滞交阻,使肠道气机失其疏利,通降功能失常,壅滞上逆而引起。
(2)寒邪凝滞:寒邪凝滞肠间,血不得散,导致肠管气血痞结,通降功能失常,壅滞上逆。
(3)热邪郁闭:由于外邪侵入肠中,导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瘀积日久,化热化火,热邪郁闭肠腑,或肠腑瘀久化热,伤阴损阳而致。
(4)气血瘀阻:气血运行于周身,循环全身而不息,若情志不畅,郁怒伤肝,气机逆乱致脏腑功能失调,络脉瘀滞而成。
(5)燥屎内结:过食辛辣厚味致肠胃积热或热性病后余热留恋,津液不足致肠道燥热,或病后、产后及年老体弱,气血亏虚,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津枯不能润肠,因而大肠干枯,燥屎内结,致肠腑气血痞结,肠腑传化障碍,食下之水谷精微不升,浊气不降,积于肠内而成。
(6)蛔虫聚团:由于蛔虫堵塞肠道,引起肠腑通过障碍,气机逆乱而成。
总之,本病的病机演变可有痞结-瘀结-疽结三个阶段。病之初为肠腑气机不利,滞塞不通,痰饮水停,呈现痛、吐、胀、闭四大症状;病变进展,肠腑瘀血阻滞,痛有定处,胀无休止,甚至瘀积成块或血不归经而致呕血、便血;进一步发展则气滞血瘀,郁久而化热生火,热与瘀血瘀积不散,热甚肠坏,血肉腐败,热毒炽盛,邪实正虚,正不克邪而产生亡阴亡阳之厥证(图21-5)。

图21-5 肠梗阻病机图
【临床表现】
1.症状 痛、呕、胀、闭是各类肠梗阻共同的四大症状。
(1)腹痛: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腹痛具有以下特点:①性质为剧烈绞痛,是梗阻以上部位肠管强烈蠕动所致;②发作特点呈阵发性,每次疼痛发作均由轻到重,之后逐渐减轻或消失,间歇一段时间后再度发作;③腹痛部位多在腹中部或脐周围;④腹痛发作时可感到有气体下降到某一部位时突然停止,此时腹痛最为剧烈,如果气体通过,则腹痛立即减轻或消失;⑤腹痛发作时可出现肠型或肠蠕动波型;⑥腹痛时可听到肠鸣音亢进、气过水声或金属音。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发展到绞窄性肠梗阻时,腹痛发作特点则由阵发性转变为持续性,而且程度加重。麻痹性肠梗阻多呈持续性胀痛;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往往腹痛轻微。在有些不全性肠梗阻和动力性肠梗阻中,可以没有腹痛发生,没有腹痛不代表没有肠梗阻。
(2)呕吐:几乎所有肠梗阻类型都可出现呕吐,只是呕吐出现的时间、呕吐的性质和呕吐的内容物有所区别。机械性肠梗阻呕吐呈反射性,吐出物为食物或胃液;麻痹性肠梗阻呕吐多呈溢出性,吐出物为陈旧腐败的肠内容物;血运障碍性肠梗阻呕吐物呈棕褐色或血性。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早且频繁,吐出物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迟而少,吐出物呈粪汁样。
(3)腹胀: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和炎性肠梗阻则全腹膨胀。因肠扭转或腹内疝等引起的闭袢性梗阻时,腹胀常不对称。
(4)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排气排便即停止,但少数病人由于梗阻以下肠管尚有残存粪便或气体,仍可在发病早期排出,不能因此而排除肠梗阻的诊断。不完全性肠梗阻可有少量的排气排便,但梗阻症状不能缓解。结肠癌梗阻或某些绞窄性肠梗阻可排出少量的黏液血便。
2.体征
(1)全身情况:单纯性肠梗阻的早期一般无明显变化。梗阻晚期有脱水表现,出现唇干舌燥、眼窝内陷、皮肤弹性消失、尿少。严重脱水或绞窄性肠梗阻可出现休克表现。
(2)腹部体征
①望诊:主要可见腹部膨胀和肠型及肠蠕动波。不同类型的肠梗阻,腹部膨胀表现有所不同,高位梗阻腹胀不明显,低位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显著,并遍及全腹;闭袢性肠梗阻腹部膨胀呈不对称性。机械性肠梗阻多可见肠型及肠蠕动波;动力性和血运性很少能见到。
②触诊:单纯性肠梗阻可有轻压痛;绞窄性肠梗阻则出现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肠套叠和蛔虫团梗阻时,常可触及腊肠样或条索状肿物;肠扭转或腹外疝嵌顿引起梗阻时,可触及痛性包块;癌肿引起梗阻时常可触及质硬而不平滑的肿块。
③叩诊:肠胀气时一般呈鼓音,当绞窄性肠梗阻时腹腔有渗液,可出现移动性浊音。
④听诊:肠鸣音亢进,呈高调金属音或气过水声;麻痹性肠梗阻时,则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直肠指检:作为常规检查,应重视。直肠肿瘤引起肠梗阻时,可触及直肠内肿物;肠套叠、绞窄性肠梗阻时,指套可染有血迹。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液:严重失水,血液浓缩时,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升高;肠绞窄伴腹膜炎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钾、钠、氯离子及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气分析等测定能判断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情况。
(2)尿液:脱水时尿量减少,尿比重升高。
(3)呕吐物及粪便检查:如有大量红细胞或潜血试验阳性,多表示肠管有血运障碍或出血性的病变。
2.X线检查腹部立位X线透视或平片检查是肠梗阻常用的检查方法,肠管的气液平面是肠梗阻特有的X线表现。X线检查一般在肠梗阻发生4-6小时后进行。小肠梗阻者一般显示小肠扩张积气,并有大小不等的阶梯状液平面;小肠高位梗阻者空肠黏膜环状皱襞常呈“鱼骨刺”样;结肠梗阻者盲肠、升结肠膨胀显著。麻痹性肠梗阻时大肠、小肠皆广泛扩张;当怀疑肠套叠、乙状结肠扭转或结肠肿瘤时,应做钡剂灌肠,可见到钡剂通过受阻,呈杯口形、鸟嘴形、狭窄等不同特征。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典型的肠梗阻具有痛、呕、胀、闭四大症状,腹部可见肠型及肠蠕动波,肠鸣音亢进,可出现全身脱水等体征;结合腹部X线检查,明确诊断并不困难。但有时并不完全具有这些典型表现,如某些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易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输尿管结石、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疾病混淆,临床上应予以注意。
2.机械性与动力性肠梗阻的鉴别机械性肠梗阻具有上述典型的症状及体征,早期腹胀不明显。麻痹性肠梗阻则腹胀显著,多无阵发性腹部绞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常继发于腹腔内严重感染、腹膜后出血、腹部大手术后等,X线检查可显示大、小肠全部均匀胀气。而机械性肠梗阻胀气限于梗阻以上的肠管,即使晚期并发肠绞窄和肠麻痹,结肠也不会全部胀气。
3.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 这一区别极为重要,因为两者在预后和处理上截然不同。绞窄性肠梗阻肠管存在血运障碍,若不及时手术处理,必导致肠坏死、腹膜炎而出现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单纯性肠梗阻多考虑采用非手术治疗。当肠梗阻有下列临床表现时,应考虑到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1)腹痛发作急骤,剧烈,呈持续性并有阵发性加重。
(2)呕吐出现早而频繁,呕吐物为血性或肛门排出血性液体,或腹穿抽出血性液体。
(3)早期出现脉率加快,体温升高,白细胞增高,甚至出现休克。
(4)腹膜刺激征明显且固定,肠鸣音由亢进变为减弱,甚至消失。
(5)腹胀不对称,有局部隆起或可触及孤立胀大的肠袢。
(6)X线检查可见孤立胀大的肠袢,位置固定,不随时间而改变,或肠间隙增宽,提示有腹腔积液。
(7)经积极非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4.高位肠梗阻与低位肠梗阻的鉴别 高位小肠梗阻的特点是呕吐发生早而频繁,腹胀不明显;低位小肠梗阻的特点是腹胀明显,呕吐出现晚而次数少,并可吐出粪样物。结肠梗阻与低位小肠梗阻的临床表现相似,通过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低位小肠梗阻时,扩张的肠袢在腹中部,呈阶梯状液平,而结肠内无积气;结肠梗阻扩大的肠袢分布在腹部周围,可见结肠袋,胀气的结肠阴影在梗阻部位突然中断,盲肠胀气最显著,小肠内胀气不明显。并可借助钡剂灌肠造影明确诊断。
5.完全性肠梗阻与不完全性肠梗阻的鉴别 完全性肠梗阻呕吐频繁,如为低位梗阻腹胀明显,完全停止排气排便。不完全性肠梗阻呕吐与腹胀都较轻或无呕吐,尚有少量排气排便。
6.肠梗阻病因的鉴别 肠梗阻的病因应根据患者年龄、病史、体征、X线检查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新生婴儿以肠道先天性畸形最多见,2岁以下小儿则肠套叠多见,3岁以上儿童以蛔虫团堵塞所致的肠梗阻居多,老年人则以肿瘤及粪块堵塞常见。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粘连性肠梗阻,多发生在以往有过腹部手术、损伤或炎症病史的患者。嵌顿或绞窄性腹外疝也是常见的肠梗阻原因。肠系膜血管栓塞病人的动脉栓塞可能由于左心瓣膜病变,心内膜炎的血栓、赘生物脱落,或主动脉粥样钙化斑脱落引起;静脉血栓形成可因腹腔手术或创伤造成。麻痹性肠梗阻以弥漫性腹膜炎为其主要原因。
【治疗】
肠梗阻的治疗原则是解除局部的梗阻和纠正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具体的治疗方法要根据梗阻的病因、性质、部位、发展趋势和病人的全身情况而定。但不论采用手术疗法还是非手术疗法,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积极防治感染和有效的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基础疗法。
1.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
①机械性肠梗阻的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蛔虫团、粪便、结石性肠梗阻;不能手术治疗的肿瘤性肠梗阻;肠道炎性病变如结核、克罗恩病性不全性肠梗阻;肠套叠早期。
②动力性肠梗阻。
③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2)方法
①禁食与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禁食及胃肠减压,吸出胃肠内的气体和液体,降低肠腔内压力,减轻腹胀,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循环,从而使局部和全身症状减轻。
②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输液的量和种类需根据病人的呕吐、腹胀情况、脱水征象、血液浓缩程度、尿量及比重,并结合血清钾、钠、氯和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气分析等结果而定。最常用的是静脉输注平衡盐溶液,酌情补充必要的电解质,对高位肠梗阻出现频繁呕吐者,补钾尤为重要。代谢性酸中毒者应用碱剂纠正。病程较长的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应输血浆或全血,以补充丧失至腹腔或肠腔内的血浆和血液池早早,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
③营养支持:若梗阻时间较长,除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外,尚须补充适当的氨基酸和脂肪乳,提供必需的能量,有利于肠管蠕动功能恢复。
④生长抑素:生长抑素0.1mg皮下注射,每6~8小时一次。作用机制在于减少胃肠道分泌,减轻梗阻近段肠腔内液体的淤积和肠腔的扩张,有利于肠壁水肿的消退、循环的改善,肠腔的再通。
⑤泛影葡胺:76%泛影葡胺100mL,口服或胃管注入,泛影葡胺是一种水溶性高渗液体,可将细胞外液体包括组织间的液体及血管内液体渗入肠腔,增加梗阻处的压力梯度,并减轻肠管水肿,加快肠蠕动,有利于通过狭窄段肠腔,促进肠梗阻缓解。
⑥抗生素:梗阻上段肠道细菌数量增加并大量生长繁殖,应用抗生素有利于防治细菌感染和减少毒素的产生,对绞窄性肠梗阻更为重要。
⑦颠簸疗法:适用于早期肠扭转的病人。病人取胸膝位,充分暴露腹部,医生站立在病床一侧,双手轻置于病人腹部两侧,由上而下或左右震荡,幅度由小渐大,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次5~10分钟,根据情况反复进行。
⑧灌肠疗法:常用温水或温肥皂水灌肠,以刺激肠蠕动和粪便排出;对于肠套叠者可用空气或钡剂灌肠,既可明确诊断,亦是有效的复位方法。
2.手术治疗
(1)适应证
①绞窄性肠梗阻。
②有腹膜刺激征或弥漫性腹膜炎征象的各型肠梗阻。
③应用非手术疗法后经6~8小时观察,病情不见好转,或腹痛、腹胀加重,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脉搏加快,血压下降或出现腹膜刺激征者。
④肿瘤及先天性肠道畸形等不可逆转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肠梗阻。
(2)方法
①解除梗阻病因:如粘连松解术、束带切断术、肠套叠和肠扭转复位术等。
②切除病变肠管行肠吻合术:对已有坏死的肠管、肠道肿瘤或判断已无生机的肠管予以切除行肠吻合术。
③短路手术:如不能切除病变的肠管,则可将梗阻近、远两侧肠袢做侧侧吻合手术,以恢复肠腔的通畅。
④肠造口术或肠外置术:对一般情况极差的病人或局部病变不能切除的低位结肠梗阻可行肠造口术,暂时解除梗阻。如已有肠坏死,宜切除坏死肠段并将断端处置做造口术,待以后二期手术再解决结肠病变。原因是结肠内细菌多,特别是左半结肠,且血液供应不如小肠丰富,行一期结肠吻合容易引起愈合不良而发生肠瘘。
3.辨证治疗
(1)气滞血瘀,阴虚肠燥证
证候:腹痛阵作,胀满拒按,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或大便少许干燥;小便短赤,舌红少津,脉弦或涩。此型相当于各种类型的早期单纯性不全性肠梗阻,炎性肠梗阻。
治法:行气活血,润肠通下。
方药:桃仁承气汤加减。若气滞较甚者,加炒莱菔子、乌药、川楝子行气止痛;血瘀重者,加赤芍、牛膝、当归活血祛瘀;肠燥重者,加火麻仁、柏子仁润肠通便。
(2)肠腑热结证
证候:腹痛腹胀,痞满拒按,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发热,口渴,小便黄赤,甚者神昏谵语;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此型相当于各种类型的完全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
治法:活血清热,通里攻下。
方药:复方大承气汤加减。
(3)虫积阻滞证
证候:腹痛绕脐阵作,腹胀不甚,腹部有条索状团块,恶心呕吐,呕吐蛔虫,或有便秘;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此型相当于蛔虫引起的肠梗阻。
治法:消导积滞,驱蛔杀虫。
方药:驱蛔承气汤加减。
(4)气阴亏虚证
证候:腹痛缓解,肛门恢复排便排气,但便后乏力,体质虚弱,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红少苔,脉细弱。此型相当于肠梗阻缓解后恢复期,肠梗阻手术后早期。
治法:健脾益气,养阴润肠。
方药:黄芪汤合增液汤加减。
4.中药敷脐治疗 脐为任脉之神阙穴,任脉乃奇经八脉之一,交叉贯穿于十二经脉之间,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脐部外敷药物,可通络活血,行腹部气机,消除腹胀。①芒硝200~300g,装入棉布袋内,封闭后平铺于脐部,用宽胶布或敷贴、腹带固定。棉布袋潮湿或芒硝结块后即予更换,一般每日1~2次。②大黄300g、芒硝200g磨成粉状,充分混匀后用食醋调成糊状,装入布袋内,封闭后平铺于脐部,用宽胶布或敷贴、腹带固定。每日1~2次。③吴茱萸30g,研为细末,加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贴敷于肚脐处,用宽胶布或敷贴、腹带固定。每日1~2次。
5.中药灌肠 ①大黄20g,200mL开水中浸泡5分钟,芒硝20g冲下。臀部抬高20cm,导尿管或吸痰管,插入肛门深度30cm,上连接一次性输液器和无菌输液瓶,温度39℃,滴入速度60滴/分,滴入后保留药液30分钟。每日2次。②大承气汤或复方大承气汤,煎汤200mL。方法同上。
6.针刺疗法 体针取足三里、内庭、天枢、中脘、曲池、合谷为主穴。呕吐加内关;腹痛加内关、章门;痉挛者耳穴取神门、大肠、胃、小肠。得针感后强刺激,留针30~60分钟,4~6小时1次。
7.推拿治疗 病人仰卧,术者双手掌涂上滑石粉,轻而有力地紧贴腹壁按摩。先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短时间,然后按病人自觉舒服乐于接受的方向继续进行。如疼痛反而加剧,应立即改变推拿方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