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3-14 06:45:08   全部文章   0/158

【提醒】涨知识!使用标点符号时应该注意这些...-光明日报

【提醒】涨知识!使用标点符号时应该注意这些...-光明日报

《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2011)》自2012年6月正式实施以来,在教育界、新闻出版界得到广泛应用华盖运,也引起社会公众的一定关注。但由于该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因此发布施行5年多来子熊故事,很多人还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有这个新的国家标准,当然也就不能严格和自觉地执行这个标准。

在使用书面语进行交际时,为了能在“视觉”上“看”出句子中停顿、语气和某些词语的作用,就必须在书面文字上增加各种具有特定含义的符号,用来明确句子意义,增强书面语的表达效果,这些具有特定含义的符号就是“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和文字都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
1小卒过河顶大车——标点符号的功能
标点符号在书面语言中可谓必不可缺,试想一段话如果没有标点,那么就会难以看懂句子的意义。有时一句话所使用的标点不同,句子的意思乃至意境也会大相径庭。例如杜牧的诗《清明》,有人就利用标点的各种功能“任意修改”。
(1)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后两句中使用了括号、分号、引号、叹号等,巧妙地将这首唐诗断成了宋词和电影中的背景和人物动作等特写镜头。可见这小小的标点真可谓“小卒过河也能顶大车”!
标点符号并非能随意使用,而是有自己的规范用法。目前我国实施的《标点符号用法》(简称新标准)是2011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的。
根据新标准,常用标点符号分为“点号”和“标号”两个大类。“点号”包括句末点号3种: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4种: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分为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10种。
标点符号的用法应该既具有规范性,也具有灵活性。没有规范性,用法混乱,必然造成阅读理解的困难,妨碍正常语言交流;没有灵活性,作者便不能根据作品的需要,利用标点符号手段表现写作意图和独特风格。使用标点符号需要协调好规范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根据文体的性质、作者的情感表达或特殊偏好而进行一定程度的活用。
标点符号的灵活性主要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点号的功能。标点符号的活用现象主要集中在点号或具有点号用法的标号上,而纯粹的标号则通常不能灵活使用。因为点号用来表示语气和停顿,与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密切相关,受作者支配选择的空间也较大;而纯粹的标号则必须遵守使用规范,否则即是错误的用法。比如,逗号作为点号就有较大灵活性,在行文中有的地方用或不用逗号都可以,而有的地方可以用逗号也可以用句号。而作为标号的引号和省略号就没有这么大的自由度。如下面(2)中没有引号,便无法清晰地得知那是文中人物的对话。
(2)余司令飞去一脚,踢到王文义的屁股上。
“咳什么?”“司令……”王文义忍着咳嗽说,“嗓子眼发痒……”
二是文体和个人写作风格。不同的文体在标点符号的活用上往往有不同的表现。法令、条例、报告等公文一般不用问号、叹号、省略号,且多为比较规范的用法;而文学作品使用标点符号的种类就较多,也比较灵活。另外,不同作品和不同作家对某个或某些标点符号也往往有习惯用法和特殊偏好。曹禺的名著《雷雨》总共使用了481个破折号,就是这种情况。下例中可以体会到第一处破折号表达的人物将话语故意中断,而第二处则是有意延长。例如:
(3)“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陈先生假装一笑。
“那——”老张赶紧陪上一个笑脸。
“标号”和“点号”具有不同的功能。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和语气;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示语句的性质和作用。但有时二者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标点符号既有点号性质又有标号性质。比如问号和叹号主要用来表示句末停顿和语气,是点号。但当问号和叹号加括号插入句中表示对所指事物的怀疑、否定、不详或感叹、惊异等意义时,既不表示停顿也不表示语气,仅起标号作用而没有点号作用。例如: 
(4)出现这样的文字错误,说明作者(编者?校者?)很不认真。
再如,破折号主要用来标示文中的注释和补充说明,是标号;但有时也用来表示语气的停顿、语音的延长和跳跃,又具有点号的性质生活计仔多。又如,省略号主要用来表示文意的省略,是标号;但也可以用来表示停顿或语音的断断续续,则也具有点号性质。例如:
(5)a.“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b.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2勿以善小而不为——标点符号的规范
“勿以善小而不为。”标点符号书写起来所占空间不多,但功能强大,因此切不可因其“小”,而忽视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原《标点符号用法》制定于1995年,近20年间,标点符号的使用随着社会语文生活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与原标准相比,新标准在几个方面做了细化和补充:
第一,统一了小圆圈句号。原标准规定的句号,既有圆圈“。”又有圆点“.”,给文本自动处理带来不便。由于圆点句号只在西文(或以西文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文体的文本)中使用,在中文行文中通常并不使用。而且小圆点在西文中的功能很多,如小数点、缩略词标志等。无论从功能还是效率考虑,小圆点句号的存在都是弊大于利,因此新标准明确将句号统一为小圆圈句号的形式。
第二,对分号的定义进行了修改。原标准只说明分号用于表示并列关系。但根据大量实际语料统计,分号不仅可以表示并列关系,也可以表示转折、递进等非并列关系。为此,新标准对分号的定义表述为“表示多重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停顿,以及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6)中的分号就表示转折关系。例如:
(6)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的,所以总是受压的;但是由于革命的力量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本质上又是不可战胜的。
第三,省略号的形式规范为六连点,并可以采用省略号连用形式法则修神。针对省略号有三连点、六连点、十二连点等多种形式的使用混乱现象,新标准规定六连点是省略号的基本形式,十二连点是连用形式,后者只用于段落和诗行的省略。三连点属于科技领域的专门用法,其余连点形式均为不规范用法。
第四,连接号的形式规范为三种,即一字线“—”、短横线“-”和浪纹线“~”。原标准规定连接号的形式为“—”,又指出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半字线“-”和浪纹线“~”。通过语料考察发现,长横不仅在形式上与破折号完全一致,容易引起使用上的混乱,而且在功能上也与一字线基本一致。因此,新标准取消了连接号中的长横线,将连接号的形式规范为三种灵珠子,并对三者的功能进行了归并与划分:表示起止用一字线“—”;表示产品型号、复合词等用短横线“-”;表示数值范围用浪纹线“~”。例如:
(7)a.北京—上海特别旅客快车
b.沈括(1031—1095),宋朝人。
c.参见下页表2-8、2-9
d.WZ-10直升机具有复杂天气和夜间作战的能力
e.25~30g
第五,对括号的不同形式进行了区分,并规定了不同形式的括号适用范围。方括号“[]”常用于标示作者国籍或所属朝代,方头括号“【】”常用于报刊中标示电讯、报道的开头,而六角括号“〔〕”多用于标示公文编号中的发文年份。例如: 
(8)a.[英]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
b.【新华社南京消息】
c.国发〔2011〕3号文件
第六,允许问号和叹号连用。高岩成二新标准根据实际情况承认问号连用的用法,指出“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强烈语气时,可叠用问号。”但同时也强调,这种问号叠用并不是没有限制的。所以“通常应先单用,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问号。”新标准对叹号的连用形式也做出了一致的处理。例如:
(9)a.这就是你的做法吗?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
b.轰!!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
第七,问号叹号可以合用。网络媒体、文学作品中问号和叹号合写的用法越来越普遍,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混乱情况。新标准将这一用法正式纳入规范用法,也就是“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问号在前,叹号在后,各使用一个。例如: 
(10)这么点困难就能把我们吓倒吗?!
新标准还对有些标点符号的用法进行了必要补充,并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用法进行了说明和辨析。
以顿号为例。新标准指出,“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其实,并列的引号、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再使用顿号,不仅形式上不美观,也降低了符号的表达效率,因为并列的引号或书名号本身已经有分隔的作用。
莫再“一逗到底”
根据2012年实施的《标点符号用法》,我们在使用逗号时宜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在较长的主语后和较长的宾语前宜用逗号。例如:
(1)老舍先生写的《北京的春节》《我热爱新北京》《住在北京》《北京》《顶可爱的北京》《要热爱你的胡同》等一系列讴歌新北京、新胡同的散文,我都很爱读。
(2)产自云南勐海县海拔一千七百米布朗山上的“文人的普洱茶——老班章王”,有着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3)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为整个丝绸产业发展凝聚更多智慧、增强原创力、塑造企业特有品牌。
(4)他还指出,有的家长给孩子选择学校时仅“看光环、看表面、看形式、看荣誉”,而忽略了孩子的个体差异。
上面的例(1)(2)主语较长,其后使用了逗号;例(3)(4)宾语较长,其前使用了逗号。
在逗号的使用中,应避免“一逗到底”现象。例如:
(5)大鼓有的以地域名称来命名,有的以配器或调式特色来命名(如梨花大鼓、京韵大鼓),历史悠久并已定型的鼓书大多列入了国家或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曲艺形式,大鼓至迟在汉代就具有了雏形。
这段话要表达三个意思:大鼓的命名方式,有的鼓书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鼓艺术最晚产生于汉代。全段宜分为三个句子,第二、第三个逗号宜改为句号赵煜鑫。“一逗到底”往往是因为言语片段前后意思连贯,作者担心阻断语义联系而连续使用逗号出轨幻想。在表达一个完整意思后,宜使用句号等,句群中的语义联系读者是完全可以体会出来的。
第二胡杨女人,某些序次语后宜用逗号。例如:
(6)在这件事上应注意:第一,需树立信心;第二,需拿出办法;第三,需持之以恒。
(7)这次的竞价模式有三种:其一,由几方面共同商定一个底价;其二,只提出广告金额和预想;其三,私人竞标又见春天。
(8)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发展战略;其次,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使之获得发展;再次,要对创新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需要注意,在“首先”“其次”后宜用“再次”或“最后”,不宜用“第三”。若并列成分有四项,可依次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在序次语“一”“二”等后宜用顿号,不宜用逗号。
第三,“以及”前可用逗号,“及”前不宜用逗号。例如:
(9)至于编成几个组,以及编组时如何按照工作经验的多少和体力的强弱进行搭配,由张队长来决定。
(10)老王、小李以及两位新来的同志发了言。
(11)他现在跟爸爸、妈妈及外祖父同住。
如果“以及”后词语较长,“以及”前宜加逗号,如例(9);较短则不加,如例(10)。
第四,“特别是”“尤其是”前宜用逗号。例如:
(12)现在广大技术人员,特别是青年技术人员,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很高。
(13)大家的发言,尤其是两位从北京来的工程师的建议,对我启发很大。
第五,插在直接引语中的“某某说”后用逗号。例如:
(14)“这样做就很好,”孙金年想了想说,“我也打算这么做。”
(15)“我同意老李提的办法,他考虑得很周到,是可行的。”村长喝了口水,继续说,“按照这个路子来操作,今年村民的收入一定会增加不少。”
(16)“吃饭喽!”吴嫂从厨房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蒸鱼说,“你们先去洗手。”
“某某说”插在直接引语中间时,其前后的话是一个人说的,“某某说”后须用逗号。前面的话没说完,末尾用逗号,如例(14);前面的话独立成句,末尾用句号等,如例(15)(16)。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7月23日
本期编辑:张进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