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10-02 00:48:54   全部文章   0/222

【提醒】别再犯了!4岁男童高温天被家长遗忘车中身亡,车窗满是手印-邹城警方

【提醒】别再犯了!4岁男童高温天被家长遗忘车中身亡一品武神,车窗满是手印-邹城警方

6月27日下午,在湖南湘潭一小区,一名小男孩被发现死在自家车内。死者爷爷称,当时孙子跟着父母外出,回来时在车上睡觉。他们以为孙子还跟着父母,等家人发现异常,孩子已经在车内死亡。

▲6月28日,湘潭某小区,出事的车子还停在小区里耳尖放血,一小朋友从车子边跑过。图/潇湘晨报记者 华剑
6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事发小区乡村小混蛋,说起这件事,小区内的居民议论纷纷,既惋惜又觉得不该把孩子单独留在车里。
“中午气温很高,车子晒在外面温度肯定高。”居民黄先生说,当天不满4岁的小天跟着父母外出,当时总共有四个孩子,还有几个大人,当时说是去打疫苗。

▲6月28日,记者在车内做了个实验,太阳暴晒下,车内的温度十分钟内升到了47度。 潇湘晨报记者 华剑
黄先生说,中午11点左右,他们回到小区,车子停在了楼下,当时小天在后座睡着了。其余几名大人就把孩子带下车,单独留着小天在车内。
“大人带着孩子去了15楼亲戚家吃饭。”黄先生说,死者住在二楼,亲戚住在15楼,等到了下午5点左右,家人才发现小天不见了,等找到人孩子已经死了。
居民李女士说,这家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四岁的小天临淄天气预报,另一个还只有几个月,当时爷爷奶奶以为他跟爸爸妈妈在一起赵喜顺,“太大意了,不该把孩子放在车里。”
在该小区2栋楼下停放着一台现代白色越野车,据居民称这正是孩子父母的车。这台越野车窗户贴了玻璃膜,从外侧很难看清车内的情况,车窗玻璃上满是手指印。
“可能是孩子想出来,开不开门。”居民李女士说,当时温度高三阳t2,孩子醒来时可能已经没力气了。
6月28日中午,在湘潭市中心医院,当日出警护士小苏表示,27日下午六点多,医院接到报警电话,等他们赶到华美丽都小区后海星宝理财,小男孩已经被从车中抬出,躺在家中沙发上。
小苏说,孩子脸部皮肤有破损,全身发紫红色,瞳孔已经放大,出现了尸斑。当时医生做了心电图,没有任何生命体征,证实已经死亡多时。
尽管一再提醒,儿童锁车内导致的悲剧还是不少
2012年6月,湖南3岁女童小紫,被老师遗忘在幼儿园校车里长达7小时,校车停在无任何遮挡路上水箱藏尸,车门紧锁,车内温度或有50度。小紫不幸中暑身亡。
2013年7月,沈佳润湖北13岁男孩丁丁被“遗忘”车中,2个多小时后被发现时已昏迷,体温40度以上,抢救无效死亡。
2014年8月,福建晋江2岁女孩小欢跟大舅和大姨回家路上在后座睡着,大舅以为小欢跟大姨在一起便锁车回家睡觉。第二天发现小欢已死亡。
2015年4月,上海一名19个月大的女童被父亲留在车里。等到父亲发觉后,女童已经在蒸笼般的密闭车厢里待了数小时。最终,女童因抢救无效夭折。
2017年5月,在广西宜州市庆远镇洛岩的一家幼儿园门口,一辆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的校车上,三岁半男童棋棋(化名)被发现倒在车内上,呼吸心跳丧失,后虽被急送医院抢救,仍无力回天。
35℃+日照15分钟=封闭车厢65℃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当气温达到35℃时,阳光照射15分钟,封闭车厢里的温度就能升至65℃,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上半小时就能致命。由于儿童发育未完全,其体温上升、体内水分散失的速度远比成年人快,其呼吸系统和耐热能力也不如成年人,因此在“闷罐车”里极易发生“热射病”。
这种疾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直至死亡。
“教孩子锁车内按喇叭自救”建瓯一中,这个办法不靠谱
朋友圈曾有一条提醒刷屏:“提醒爸妈们,告诉孩子这点常识:万一被锁车内,门窗都开不了,车钥匙被拔,千万要记得方向盘上的喇叭是可以按响的,一定要不停按喇叭!”

实际上,这“常识”并不靠谱,记者曾对多款车型进行了测试,其中部分车型在断电后喇叭其实不会响。
专家支招:教会孩子,打不开车门先按下双跳灯
据扬子晚报报道,通过调查和测试,汽车工程博士范晶晶发现谍上谍下,几乎所有的车辆,其双跳灯在锁车的情况下都是可以点亮的,这是首先要教给孩子们的,如果打不开车门,先按下双跳灯。

建议广大家长可以教会孩子:
如被锁在车里,首先按亮双跳,然后再按喇叭,最后就是正确的做法:按下车内解锁键,从内部打开车门。
交警建议:
父母贴汽车膜,尽量不要贴前镜面反光膜,也不要贴颜色太深的膜,因为万一孩子被困在车里,这样好让外人及时发现孩子。 
最后再次强调:
教会孩子一些自救方式很必要,但对“将孩子锁在车内”这件事更关键的是,反复确认孩子是否在身边,不要把孩子落在车里!
夏天气温高升
无论是校车、私家车
随行的负责人、家长
都要时刻注意车内的孩子
避免遗忘及各种意外情况
勿将孩子独自留在封闭车内
请扩散警醒更多人!
邹城警方:zcjingfang
长按右侧二维码识别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