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4-15 09:38:12   全部文章   0/233

【推荐阅读】悦读孙子兵法——谋攻篇-尉缭

【推荐阅读】悦读孙子兵法——谋攻篇-尉缭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吕欣潼。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快手陈山。
一、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种“全胜”思想用于现代政治同样是有效的。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美国获得苏联在古巴布署了导弹的确凿证据后,大为恼火,它采取了一个强硬但又不太过激的措施——封锁古巴。在正式实行封锁政策之前,美国总统肯尼迪派人向46个盟国使节、拉美国家驻美大使通报了情况。国务卿则会晤苏联驻美大使,同时通报北约领导人,要求召开安理会处理“由于在古巴秘密设置了能够向北美和南美大部分地区发射热核弹头”的导弹,“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的严重威胁问题”。在采取了这一系列措施之后,美国才开始正式实行封锁政策,当然美国当时把这一封锁政策称之为“隔离”。美国在加勒比海部署了180艘舰艇风色幻想5,封锁进入古巴的船只,同时派B-52轰炸机满载原子武器在空中飞行,装甲师整装待命凤阳花鼓简谱,并向全世界公开宣称:企图闯越封锁线的任何船只,都将被美国海军击沉。最后,苏联迫于压力退让了,撤除了在古巴的导弹,一场可能发生的核战争被避免了。
美国虽然冒着发生核战的风险,但正确的策略方法使其成为当然的“全胜”赢家。从军事方面来说,美国利用了自己的军事优势,取得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胜利;从政治方面来说长汀论坛网,美国采取了“伐谋”、“伐交”等一系列措施,首先在道义上尽可能取得最大的国际支持,同时配合强势的军事行动,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胜利。二、上兵伐谋
春秋时期,晋国企图进攻齐国,于是晋平公派范昭去齐国摸摸情况。齐景公宴请范昭,范昭借着酒劲提出,要用国君的酒具来饮酒,齐景公答应了。等到范昭饮酒的时候,齐国丞相晏婴趁机撤换了他的酒具;范昭又假装喝醉了,要求乐师为他演奏天子之乐,为他跳舞助兴。乐师拒绝说,我没学过,我不会演奏。范昭回国以后,就对晋平公说齐国打不得,我想羞辱齐景公,晏婴很快就察觉了,我想违背礼仪让乐师演奏一下天子之乐,也被识破了,可见齐国君臣之间是团结和睦的,这样的国家此时还难以侵犯。三、伐兵之法
“用兵之法”这个词在《孙子兵法》当中出现过七次,它在不同的语境里有不同的所指,这里所说的“十围五攻”之类的用兵之法指的是常法,是战争中优胜劣败的一般规律,是孙子在战争认识上唯物论的表现。关于野战、运动战,尽管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也不乏成功的战例,但是相比而言,没有哪一位先哲贤人超过毛泽东的。毛泽东在1936年就提出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一个著名论断,当我们分析毛泽东这句名言之后,就可以看出它充分体现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古典军事学的文化特点,并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做出了创造性的发展。解放战争中的莱芜战役,就极其生动地体现了毛泽东的这一思想。1947年国民党集结重兵,南北夹击山东临沂地区。面对这一敌情,毛泽东指示华东野战军要诱敌深入,敌不动我不打,敌不进到有利于我、不利于敌之地点,我不打。先打弱者,后打强者。根据这一指示,华东野战军一方面在临沂以南伪装主力,实施宽大正面的防御岱仙瀑布,另一方面则以主力昼夜兼程北上,大踏步后退三百多里,出其不意地歼灭了北路的敌人。当时华野司令员陈毅形象地指出这一战役的特点,叫花子打狗、边打边走。四、将能而君不御
公元前308年奇侠杨小邪,秦武王企图进攻韩国的宜阳,他派左丞相甘茂率兵去攻打。甘茂看到宜阳地势险要卡杜巴,易守难攻,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他同时预感到一旦战局久拖不决,肯定会遭到别人的谗毁而前功尽弃。于是他就向秦武王讲了曾参杀人的故事,意思是说:谎话说了三遍,连深信自己儿子曾参不会杀人的母亲也会信以为真,害怕起来,最后扔下了正在织布的梭子,越墙逃走了。甘茂讲完这个故事之后就说,我的德行不如孔子的学生曾参,大王对我的信任也不如曾参的母亲对曾子那么深切,然而谗毁我的人不止两三个,恐怕有一天,大王也会像曾母那样投杼而去。秦武王听了之后笑了笑说,我不会相信流言蜚语的。甘茂又打了一个比方,他说魏文侯命令乐羊攻打中山国,张葳葳三年后才打了下来,等乐羊胜利回来的时候,魏文侯交给乐羊一只箱子,里面竟然全是三年来群臣诽谤他的奏章。乐羊深有感慨地说,原来胜利的取得全靠君王的信任和支持。秦武王为了使甘茂放心,就在息壤设台,对天盟誓,表示绝不会听信谗言。甘茂出征之后,半年打不下宜阳,这时群臣的闲话就多起来了,流言诽谤也一天比一天多,秦武王最终产生了怀疑,下令班师。甘茂接到了这个诏书之后,派人给秦武王送了一封信,里面就讲到了息壤之盟。秦武王顿时醒悟,他不但收回成命,不再班师,还增加兵力支援前线。甘茂最终攻占了宜阳,取得了胜利。五、知胜有五
孙子说预知胜利有五个方面,知道可以打或者不可以打的能胜利,懂得多兵与少兵不同用法的能胜利,军队上下意愿一致的能胜利,以有准备对待无准备的能胜利,将帅有指挥能力而国君不加牵制的能胜利。这五条知胜之道是制胜的要点,也是孙子战争预测理论的深化和补充。它比前面讲过的五事、七计更加具体,也更加有利于对实战的指导。
公元前266年,当时的秦王政,他统一六国的战争进入到最后阶段,要南下攻打楚国。他问一个年轻的将领李信,攻打楚国需要多少兵力。李信答道,不过20万。他又问老将王翦,王翦却说,非60万不可。于是他就派李信率领20万人去攻打楚国,结果大败而归。后来秦王政答应了王翦非60万不可的要求,改派王翦率领60万人出兵,终于取得了灭楚战争的胜利。王翦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识众寡之用,他的回答非60万不可,是在深刻、透彻地分析战争形势之后提出的要求。他不像李信的回答,不过20万人,那是一种草率的表态。60万人马,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是掏空国中之甲士,发的是倾国之兵。王翦知道,重兵在握,秦王会担心他拥兵自重,因此他在临行之前和出兵之后,一再地向秦王要了很多的田地、住宅,留给自己的子孙,这实际上是向秦王表明自己的一种态度,防止秦王对他产生怀疑。六、知彼知己
中国历史上,凡是有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有自知之明的人谷饶吧。楚汉战争中,西楚霸王虽然力能举鼎,有万夫不挡之勇,但终因刚愎自用,最后战败身死。而汉高祖刘邦在打败项羽后总结白己成功的经验时却客观地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晌远志明,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对自己的能力有着清醒的认识,可以说是有自知之明的,如果他也自以为是,将会得到与项羽一样的结局。
尉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