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11-20 11:13:02   全部文章   0/378

【推荐】龙南县廖氏联修族谱序-廖氏宗族

【推荐】龙南县廖氏联修族谱序-廖氏宗族

江西省龙南县廖氏
龙南县地处江西省南端,与广东省连平县、和平县接壤,是赣粤交通之要冲,有贯通两省的京九铁路和105国道及赣粤高速公路经过县境,自古是名闻遐迩的文化之乡。龙南现总人口30余万,其中廖氏人占了5万余,是全国各县中廖氏人口较集中的县份之一。明清以来,廖氏向为龙南县之望族。
廖氏始祖叔安公,乃黄帝之孙帝颛顼之后裔,封飂国,以国为姓,人称飂叔安,距今已有四千余年。自叔安历37传至伯高,始易飂为廖。又31传至子璋。68世子璋系西晋司马炎咸宁二年(276年)封左卫镇国大将军,镇守南京。子璋有两子,长子原宪,居洛阳。次子从宪居浙江永嘉郡松阳县顺义乡诚信里。77世奇可,生子三:延邦,封清河郡公;延龄,封武威郡公;延春王紫凝,封太原郡公。延龄子79世崇德,唐贞观中以明经登第,任江西虔化(今宁都)县令,见虔化山川秀美,遂携同族嗣裔,迁居虔化。崇德三子:长子兰芝,承武威郡祀。自此,后裔由此产生堂号“武威堂”。延邦、延春乏嗣。崇德次子兰阶继延邦,承清河郡祀将相本无种。崇德三子兰得继延春,承太原郡祀读凡卡有感。兰芝三子:光禄、光尧、光景,后代子孙人丁兴旺,嗣裔先后播迁于福建、广东等地,元末明初,有数支辗转迁居于龙南。
迁居龙南的廖氏主要有四大支派,即太平廖氏、下迳廖氏、江东廖氏、鸦背廖氏,均为崇德公后裔。
太平廖氏开基祖闽侯官符三公,曾任广东翁源县尉,元至正七年(1347年)定居于龙南,系崇德公7世滔刚公后裔。下迳廖氏开基祖盈满公、江东廖氏开基祖子盈(盈牕)公均于明宣德元年(1426年)迁居龙南,皆崇德公18世孙。鸦背廖氏开基祖文宽公于明宣德十年(1436年)迁居龙南,系崇德公21世孙。四支廖氏迁居龙南侯凯文,至今已历时600年左右。
六百年来,龙南廖氏子孙,瓜瓞绵绵,繁荣昌盛,迄今丁口不下5万,除聚居农村外,县城各街道,处处都有廖氏子孙或经商或务工或家居,县城人口以廖氏为多,故龙南民间素有“廖半城”之美誉。
龙南廖氏不仅人口众多,且人才辈出,代有名贤,佼佼者清代有进士廖运芳,任嘉定(今上海市)知县时,为官清正,不畏权贵,不徇私情,为民伸冤,民称青天。
清末民初有名贤廖国仁,在日本留学期间,曾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民国建立后,先后任江西省水利局局长、江两省裕民银行行长,殚力为廖氏创办龙南唯一的私立中学——文通中学。
民国时期有名贤廖行芳,曾任国防部少将人事司司长。还有农业经济学博士廖瑞俭,曾任菲律宾马尼拉中西学院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龙南廖氏更是人才济济,在各条战线建功立业。杰出的有中国电子工业部十二研究所副所长、大功率微波电子真空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任廖复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京轻工业学院自动化系计算机教研室主任廖光寿。有县委书记廖光炎、县长廖明耕。有贡献突出,获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殊荣的主任医师、教授廖万清。有长春中科院院长,博士后研究员廖江红。有成都军区工程设计院院长,终身享受国家津贴,荣获大校军衔的廖彩庆。有高级工程师、广州工程设计院副院长廖晓明。有陕西省博物馆馆长廖彩梁。有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廖义全。有任职于广州南方医院肝胆科手术精湛的医学博士廖彩仙。有南昌大学古汉语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出版多部专著的教授廖振佑。有电力工业部中南设计院院长、高级工程师廖家凱。有在台湾创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为两岸和平统一奔走的著名教授廖与人等等,不胜枚举。廖氏子弟不少还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廖氏子弟的奋发荣达,正芳兴未艾,印证了宋开庆元年己未岁菊月朔日,丙辰魁进士及弟庐陵文天祥给廖氏族谱写序时所写的“……自唐至今,蛰蛰浩繁,英髦迭出,宗风远振,所居各得其所,传世无穷。且能以诗书为业,忠厚为家,自可搏鹏程于万里,驰骥足于康庄,非廖氏之子孙其谁欤!”上述情况充分说明,当今龙南廖氏子孙,光辉的业绩、杰出的成就,足以告慰列祖列宗!
龙南廖氏子孙之所以取得这些辉煌的成就,与我们历代祖先重视教育事业,重视培养后代是密不可分的。龙南廖氏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就重视创办私塾、书院和学校。据不完全的历史记载,早在明代万历十年左右,太平廖氏在黄塘创办罗宅书院,后又在平湖设明德书斋。民国时期在夹湖宗祠内办过新民小学,后更名平湖小学,教育质量优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东廖氏在上东门东山寺创办江东小学,历时40年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办文通中学。民国十九年(1930年)江东廖氏高公嗣裔,在县城中心钦祖祠创办建中小学。解放后,1951年更名为群力小学。民国时期鸦背廖氏世平公,在家创办锄云国学馆,下迳廖氏在德祖祠创办下迳小学,均成绩优异。龙南廖氏学校都实行开门办学,对外姓子弟,一视同仁。因严教勤学的优良校风,学生成绩优异,出了不少杰出人才,为桑梓和国家,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我们后人,缅怀祖德,千万不可忘记历代先贤热心教育事业,重视培养子弟的可贵精神!要继续发扬祖先的优良传统,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谈到教育,当重视素质教育,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提高廖氏子弟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此联谱特撰《族箴》一篇。造就优秀人才,除了要有良好的教育外,平时还要辅以文学、艺术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的优良气质和高尚情操。所以我们除了要重视教育,也不可忽视文学艺术的价值和作用,营造文化气氛,深化素质教育,故联谱增设了文艺篇,选刊龙南廖氏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不仅丰富了家谱的内容,也增加了家谱的可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龙南廖氏祖先不仅兴办学校成绩显著,文学、艺术造诣很深。同时关心社会对桑梓公益事业贡献良多。早在清康熙年间,有廖尚化捐良田400余斛以赠学。廖充仙、廖充容捐租筑堤,且引巽水以绕泮宫。廖充仙、廖充容兄弟凿石圳筑都陂以灌南亩。这些光辉事迹俱载光绪二年《龙南县志》。民国时期前清举人廖光墀发起修筑县城东西河堤防洪。近年旅台宗亲廖光清捐资修建大罗小学,校舍焕然一新。太平宗亲廖旭敏捐巨资修筑从杨村圩至平湖水泥路,廖振添乐捐万元修筑沙湾拱桥。这些宗亲继承了龙南廖氏的光荣传统,今后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
廖氏在龙南开基以来,历时600余年,自明清至民国,各支派都已各自修谱,虽有先贤曾设想全县联修,终因历史上诸多原因,未能如愿。此次经廖光南、廖师熊、廖与房暨众多热心宗贤联络,除龙南廖氏四支外,连平江东廖氏、始兴江东廖氏、始兴都亨廖氏、翁源丰山廖氏,也积极响应参加联修,顺利成立了龙南廖氏族谱联修委员会。乘华夏复兴、国泰民安之春风,籍子孙尊祖敬宗,振兴廖氏之美德,凭众宗贤无私奉献之精神,集通族嗣裔合作之宏力,联修终于大功告成,此乃增强龙南全县廖氏凝聚力之创举,将永垂青史,彪炳千秋!
至于“厥后凤毛济美,蝉冕腾辉”俾宗功祖德,弥炽弥昌,重振“万石”家声,再创“武威”辉煌,则与修谱诸宗贤,寄厚望于我廖氏后代子孙!
龙南廖氏族谱联修委员会 嗣孙 师民执笔
癸未年三月上浣(公元2003年4月9日)
龙南廖氏联修各支简介
一、龙南县太平廖氏
古之桃川,即今龙南。桃川太平堡地处赣粤边境的九连山下,辖今江西龙南县杨村镇、夹湖乡、九连山国营林场及武当镇之横岗、半坑、白沙三个村。东邻武当和广东和平浰源,南接广东连平县界,西接全南县,北靠程龙镇。总面积523.57平方公里。太平廖氏在此繁衍生息至今已660余载。
太平廖氏源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辖),属武威郡系,始祖廖符三是廖氏太始祖廖叔安公世系的85世廖滔刚公世綵堂7世孙,生于元朝延祐五年(1318)正月12日,明洪武二年(1369)返闽拜祖,殁于明洪武三年(1370),葬侯官东门城外。
符三公系闽之侯官进士,在元朝至正四年(1344),因举茂材,由闽而仕广,官授广东翁源县尉。在位三年,施政有声。元至正七年冬(1347),解组归田,携眷返闽,途至桃川太平夹湖热水(今龙南县夹湖乡花树村),时值隆冬冱寒,染恙滞留。当地山民指水(热水潭)告之曰:“此水不火而热,可浴可濯,君不妨一试,疾当自愈矣。”公遂从言,果获苏吉。乃赞曰:“真佳境也!”犹不舍离去。且时遇官军与红巾军混战,烽遂告警,沿途戒严,客路多艰,便弃返闽之心,定居热水,筑室于窝古屋,置买田地,蕃衍生息。二年(元至正九年)生贵宗,又二年(元至正十一年)生贵亮,又三年(元至正十四年)生贵宽。嗣至4世已衍传24丁,生齿方兴而未艾也。
贵宗长子思聪(1375—1449),平生勤俭,囊积盈余,明洪武年间在杨村黄塘构置田产,于洪武末年(1398)由热水乔迁黄塘立基,自此而盛。生子五拓居益广,居址由热水至黄塘,由黄塘而分居县内30多处,有的徙居省内外,有的徙海外定居。
思聪长子(4世祖)群世于弘治十五年(1502)由黄塘远徙广西南宁,其裔曾参加本族三修谱,康熙三十八年(1699)后失联系。有一孙文霏徙赣郡东门外立居。
思聪次子(4世祖)群富,生4子。长子(5世祖)球公生子二:文质、文举,兄弟于明嘉靖年间,同置虎珠山立居。文举公又于同朝续置肖公湾居场,分祥霖、祥宦、廖瑞叔侄3人居之。后裔又拓居多处。今富足坳、下垅、低陂、虎珠山、沿庄、中间围、肖公湾、冬瓜坑、桃树湾、花树下皆属其派。廖瑞公后裔世享公徙居赣州市蟠龙镇当塘村。
群富次子(5世祖)庸,于正德年间,续置梁屋立居。长子文魁在嘉靖年罝杨村井头居场,传至14世止;次子文侃于嘉靖年间续置周屋居场,衍传至今。
群富四子(5世祖)善公生6子,于嘉靖年间续置谢岗(今松树园),由次子文鹗、五子文诏兄弟居之,后裔也拓居多处。今松树园、沙罗湾、下寒、黄塘、田寮下、冬瓜坑、夹湖圩背皆属其派。有的徙居龙南镇、信丰等处。
思聪三子(4世祖)群贵,生5子,于嘉靖年间置坪湖居场,分三子纶、四子缙居之。今坪湖、中间围、低陂、芹菜塘有纶公派下,有一支派徙居全南陂头。缙公派下后迁杨屋场居之,有一支派徙居全南高锡。长子经,先徙居夹湖梁屋,后迁回坪湖、峇峹、高围、迳口、庙湾、坳下、黄竹坑居住。次子振,裔居连塘面、田螺湖、田上。也有的徙居龙南和全南县城内、郊外。
思聪四子(4世祖)群裕,生4子:长子琳裔孙徙居今赣县五云乡潭村长村组;次子泰于正德至嘉靖年间,立居羊古田,后裔先迁本境大坑,后有的徒居龙南县城、全南陂头,有的远徙居万安县武术乡小廖村;三子全于嘉靖初期迁曹廖屋居住(即今曹廖屋),有的远徙崇义县横水镇鱼梁村高滩组;四子清衍传10世止。
贵宗次子思文留居热水后裔迁居分水坳,有的迁居龙迳口,现居花树河背。三子思敬、四子思贤留住热水,传至7世止。
贵亮留居热水传至8世止;贵宽留居热水传至9世止。
符三侄贵远之后裔迁居黄塘苟坑,于乾隆年间传至13世止。至今符祖后裔孙已在太平世居660余载,衍传了25代,仅参加七修谱人口就达12000多,其中鸿丁近6000。而在光绪甲辰年(1904)六修参修鸿丁只有2294人。可见太平廖氏家族随着中华民族的迅速发展而发展。特别是历代祖宗明敏、崇文尚武、仗义行善、勤耕善商,成为人财昌盛的望族。
3世廖氏历代祖宗,从来重视培养后代,使后代成为体魄健壮,能文善武的优秀人才。早在明万历十年许,3世祖远从吉安延师李乔春在黄塘办“罗宅书院”。5世祖清溪、淑斋又在平湖之西设“明德书斋”,聚裔训读经书。此后有十余处办起了私塾,朗朗书声,随处可闻。民国时期在本族宗祠内办过“新民小学”,族人免费受教育,故学生日众,据六修谱记载:国学生、郡邑庠生达145人。其中祥宿公游泮,角头峥嵘。其嗣6子长、次、三于万历年间同登胶序,邑侯匾美“三妙游庠”,继之四子、六子簪缨相绳,有众誉“六子五生员”之美称。先辈重文蔚然成风,习武也赫赫有声。5世祖球公因武艺出众,于正德五年,奉命征战,义勇捍患,功加千总,后代引为荣耀,广而习之。富足坳有跑马段,应塘岗置练武场,大倍公在厅堂立练武石,训示子孙练习武艺。故郡、邑庠生也达14人,且有6人分别荣膺军功九品至六品之誉。由于重文习武,故而簪缨继美,明清仕宦计有81人。
乐施善行,关心公益乃太平廖氏之另一宝训。明万历年间,文彬捐谷300石,救济灾民,邑侯嘉奖,赐以冠带,积德行善,受民崇敬,在此只举一例而已。
太平廖氏先辈,在勤耕田土生产粮菜之余,还垦山营林,外出经商,发展经济,使民富族强。
更为可喜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年代李敏贞,符祖裔孙,奋发上进,人才辈出,许多有识志士,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党政军各界计有县级领导干部10人,科级领导干部37人,高级职称5人,文教科技战线有中级职称以上43人,博士1人,硕士6人,大学毕业生136人,中专毕业生126人。可谓人才济济。
改革开放以来,太平廖氏也和全国各地一样,经济腾飞,百业兴旺,涌现出不少企业家、富裕户,呈现一派生机勃勃共奔小康之喜人景象。
撰文:廖北元、廖银金
二、龙南县鸦背廖氏
鸦背位于龙南县城的东南角,濂江河畔,面对盘兰山,背靠马牯塘。距105国道1公里,距京九铁路3公里,离县城4公里台湾怪谈。县城的龙翔大道直通家门口,在金鸡山公园内,交通便利,风景秀美,地灵人杰,全县驰名。
鸦背廖氏开基祖文宽公,系叔安公99世,崇德公20世,花公12世孙,福建永定仲祥公第三子,于明朝宣德十年(公元1436年),因嫌出生地太狭小,由福建上杭来苏里,后划归永定县洪山乡上塔村迁入龙邑(南埜)坊内堡都陂洞铜锣丘,后迁塔下棚桑园仔。妣陈氏,生子廖兴,开户晋洪图蔡廖黄十甲廖兴户。我祖夫妇生殁失考,合葬坊内堡大坑龙形,又名“科头”,坤山艮向。因年久失修,2000年由裔孙世雄牵头动员宗亲集资重修。
2003年龙南廖氏联修,鸦背房主编世雄,唯一的用花公世系编写族谱。文宽公为花公12世孙,又为迁龙一世祖,世系为:1世实蕃(花公)、2世廖昌、3世廖彻、4世百一郎、5世百七郎、6世万一郎、7世五四郎、8世祖寿、9世伯淳、10世良俭、11世仲祥、12世文宽。
文宽公是闽、粤、赣三省廖氏始祖之一彻公的第10世孙。
廖彻,即彻公,字甫田赵宗歧,太学生,妣张氏,考妣合葬于上杭峰市河头对岸白露树下路面上。1998年因国家兴建大型棉花滩水电站,彻公祖坟迁建于永定县城郊古镇对岸永定河畔土头潭面上,未山丑向,与原葬不谋而合,形曰“青龙过江”。其境:龙来千里,气势雄浑,山山环绕,峰峰高峻;明堂宽广,一望舒坦,东水西流,飘若玉带,朝案三叠,玉峰陡起,聚福吉穴,纳祥宝地。1999年3月16日迁坟告竣,开光庆典,国内外裔孙,隆重厚祭。龙南鸦背廖氏17世孙世雄、18世孙与兰前往宝地捐资修坟、庆典,海内外宗亲商定每年二月初八为祭祀日。
彻公妣张氏生2子:长子百三郎,次子百一郎。鸦背廖氏属百一郎后裔。百一郎公原住福建杭永郭坊,傅小芸在宋末年间为避战乱,从福建迁居广南路潮州海阳县(今大埔县)长教村开基创业。迄今世代绵衍,人才辈出,公德皆厚,旺族长流。
百一郎娶郑氏生2子:长子五十郎,次子百七郎。鸦背廖氏属百七郎后裔。百七郎公骨骸葬于上杭县南郊水南坝。娶夏氏,生5子: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千九郎、千十郎。据旧族谱记载:百一郎后裔散居在福建永定尚迳、洪山及长乐县;广东省大埔县长教、三河坝、五丰坝、葛藤平、尖山下、昆仑、坪上、三洲坑、平源、北坑、大胜、溪西、饶坪、塘迎、朱坑、饶平旧寨、黄冈;潮阳的洋纹和金玉镇田心围;兴宁义尚围;梅县三乡四和里侯、松口云本、桃尧横迳、竹官下及连平县忠信,和平县城,河源城区。福建花公族谱联谱成立大会时,福建上杭、永定、福州市、广东深圳、五华、河源、丰顺、潮汕、兴宁、江西龙南、南康、瑞金、安远、寻乌、宁都等彻公百一郎后裔20余人兴致勃勃畅谈修谱、兴族、立业、敬祖之大事。
文宽公后裔分布情况
13世祖廖兴(文宽公子),妣万氏,生4子:有富(夭)、有贵、有荣、有华。廖兴公后率3子迁入县城南门外桑园坝。兄弟分家:有贵公迁居全南竹山圩张公碰;有荣公卜居龙邑县城附近之兰山(鸦背)、有华公卜居里仁乡流水坝凉桥上。有荣公后裔繁衍生息至今,人丁兴旺。龙南彻公房鸦背廖氏独树一支,历史沿革故称鸦背廖氏。
14世祖有荣公妣叶氏,生1子:日聪。
15世祖日聪公妣余氏、刘氏,生6子:大徵妣赖氏,生子:正春、正满(兄弟两人不知迁往何处),次子大启,三子大威,四子大荣,五子大湖、六子大海。日聪公附葬文宽公坟,余氏、刘氏葬大坑蛇形外穴。
16世祖大启公(抗倭英雄另有传记),妣欧氏葬桃江乡鍞口金猫捕鼠形(多次寻找没有找到)。生子二:正凤妣张氏,正凰妣袁氏(住县城马垇)。上述五祖妣俱葬大坑蛇形内穴,因年久失修。于2010年由世雄、甫金牵头集资重修,丑山未向兼艮坤。
17世祖正凤公妣张氏,生子二:国泰、国达。
18世祖国达公字仕伯,郡庠生,妣吴氏,生子二:可吉(住新生塅上),次子司吉字仲偕(鸦背开基祖,以下统称为鸦背廖氏)。
19世祖仲偕公妣谭氏、月氏、张氏,生子四:丰隆、盘隆、应袍、攀隆。分居:鸦背、下围、新生塅上、柯树下、演教寺等。仲偕公父子创建鸦背老厅,雕梁画栋,十分壮丽,因年久失修,摇摇欲坠,于1994年由世同、世雄牵头集资重修,可惜没有修成原状。
20世祖丰隆公字若礼,妣凌氏、刘氏、陈氏,生子六:崇博、崇岷、崇崎、崇狱、崇上、崇伦。
21世祖崇博字荣登,勤俭立家,六一寿辰,县令赠匾“齿高德邵”享年八十五,生康熙壬午年三月十二日申时,殁乾隆二十一年丙子岁七月十八日戌时,葬大树下凌氏祖母坟内,妣叶氏、陈氏、黄氏,生子二:若尧、若瞬(住新生塅上)。
21世祖崇岷字梁州,生康熙癸亥年十二月初二丑时,殁乾隆丁丑年六月初八,附葬大树下。妣李氏、叶氏,生子树立。
21世祖崇崎字奇章,生康熙丁巳年四月初二巳时,殁乾隆元年丙辰岁正月初五辰时,附葬大树下,妣凌氏,生子四:若禹、若扬、景星、若忠(住下围)。
21世祖崇伦字三成,生康熙庚午年,殁乾隆丁亥十二月二十二,附葬大树下,妣徐氏,生子二:若聪、若智。
22世祖树立字卓英公,生康熙庚子年七月初十亥时,殁嘉庆甲子年三月二十五日亥时,葬屋场子龙脑头庚甲兼申寅,享年八十五,妣黄氏生子六:能聪、能明、能睿、能智、能宽、能裕。
梁州公、卓英公祖孙三代,创建园墩下厅堂和大屋场,癸山丁向,大门乾山異向,建好后,人口骤增,丁财贵大发。厅厦1993年被火烧毁,于1996年由世雄牵头集资重修。
我祖文宽公自闽迁龙,至今有564年,子孙繁衍,人才辈出,已有22代。人口很难统计,因明、清时期,迁往四川、广东连平内管、广西南宁、江西赣州府、南安等地的宗亲没有联系上,现只能将住龙南、全南两县约有2360多人,有大学毕业生56人,中专毕业生46人,研究生6人,留学生5人,博士后1人,大学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1人。
龙南鸦背廖氏历代迁徙简表
6世大荣子正耕、正孝明朝□□年迁广东连平内管。
7世正春子国寿明朝□□年不知迁往何处。
7世正满子国福明朝□□年不知迁往何处。
7世正栢三子国仰清朝□□年迁南安府上犹县青湖圩。
10世大威曾孙禄寿、二寿、三寿、全寿清朝□□年迁南安府。
10世运隆子贵寿、仲寿、甲寿、满寿清朝□□年迁赣州府。
10世球隆子崇亭清朝□□年迁四川。
10世瑞隆子极桂清朝□□年迁吉安。
10世应袍子崇觉清朝□□年迁徙外地,不知下落。
11世崇朋之子若良、若冕、若士、若向清朝□□年迁四川。
11世崇伦子若梓、若栋清朝□□年迁南安府。
11世崇添子若昆迁清乾隆□□年四川合州。
12世若勋子能寿清乾隆迁龙泉县。
11世崇奇子若亮清乾隆□□迁广西南宁府。
8世国器子善保明朝□□年迁南安府。
14世存怀之子国庆清乾隆□□年迁广东韶州仁化县。
13世能苔存子材清乾隆□□年迁南安府
13世能喾子卜存德清乾隆□□年迁广东州陂。
12世若芳子能采、能来清乾隆□□年迁广东。
鸦背廖氏字辈
文廖有日大,正国吉隆崇,若能存本念,永世与江洪。
下廿世:文瑞宗荣显,才华应发祥,恢先为善志,树德定光昌。
抗倭英雄大启公传
江西龙南鸦背廖氏5世祖大启公,字怀州,汉族,妣欧氏,生子二:正凤、正凰。生年失考。明朝嘉靖年间,公任福建漳州千总。在位三年,正值倭寇侵扰,烧杀抢掠,荼毒万民,人神共愤。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岁五月。公率领官士三万多人,平定贼患,公赶杀无数,奋不顾身,屡立奇功。余贼设伏要津,公堕入山谷,不幸殉难。
福建漳州知事胡期亨,奉旨谕祭:江西赣州府龙邑阵亡千总廖大启,祭文曰:
贼寇已灭,皇上心宁。廖公阵亡,魂飞烟云。尔已成为,抗倭英雄。尔身去矣,安得谓之取义;尔生舍矣,安得谓之成仁。道通凡圣,大小可名。人孰无死?尔死犹荣。呜呼!痛哉廖公,忠勇永存。特备美酒,遥祭忠魂。
尚乡
钦赐忠良匾一块:“正气常伸”
叔安公115世,崇德公36世,花公28世,文宽公17世裔孙世雄整理
正凤公孝备动天
怀州公长子正凤公字清泉,秉性公直海豚人,宗族乡党莫不敬畏。年十一闻父殉难闽漳,痛不欲生。事母至孝,自后每逢时节及父诞辰,于鸡鸣即起,洗脸焚香致敬,顿首曰:吾安得一见吾父也,声泪俱下,不胜凄惜。一日往市集,见一星士,众皆称甚灵。公将母命说与推算。星士曰:此儒人今年已进难星,确要素食三年,方可能救。公听罢,十分忧愁,遂自思曰:孟子有云,人七十非肉不饱。今我母七十而令素食,非人子事亲之道,不如我代斋可也。于是在市集买鱼肉提至家中。母见而问曰:今日何客而买此耶。公曰:别无他客,只因今往市中见一推命先生,将我八字请他推算,他言我“命中已进难星,须素食三年,方可解免,今特砍肉断荤。母曰:既素食可以解难,则也甚好。由是戒酒断荤,指望解得难星便了。直至三年已满,母亲果然安然无事,而公斋戒已久,心志洁净,终其身而慕父母,盖亦断荤酒,至诚感物,孝德动天。以孤寒之子,屋后侧刨粮五石矣。吾族之祖罕有,与京者春秋奉祀擅其然矣。
时乾隆二十年岁次庚寅冬月吉旦嗣孙崇诚敬录
先吉公夫妇传
正凰公之孙先吉公,天性恬澹,食贫无怨,平生遇事,多处优容,弗耐务张,一切热闹境界,俱视若无有。娶孺人刘氏,淡茶自如,居处仅足以蔽风雨,从无诟谇之言。生二子:长学隆、次贵隆。公善病,孺人敬奉不懈,未几,公疾大增,既弥留,病日重,谓孺人曰:呱呱尚幼,且无日食,难以自支奈何?孺人曰:我早夜织纺,以抚养之。公年三十五岁而殁,孺人矢志不二,孀居数十余年,人影秋灯共度,仍冰清玉洁,孺人之坚贞,今如昨也。乃拮据成家,使二子得以成立。比古人欧陶仉而有过之。孺人广置田粮,创建屋宇,至今数世子孙,皆食其福于无穷。孺人虽巾帼人哉,较之须眉汉,有过之而无不及也,余司铎桃川,值廖氏修谱,正阐微显幽之际,有孺人之曾孙邑庠生文明,以孺人实状告之,余得悉孺人苦节立家之勤劳,不敢謏亦不敢议,爰直叙始末以立传。(族谱上没有写明是谁写的)
爵封公发财不忘穷苦人
文宽公迁龙第12世孙能裕字爵封,卓英公第六子。自幼节俭,每逢过年,长辈发压岁钱,从来不用。卓英公问之:“为何不用?”答曰:“留下买田。”公道“你小小年纪为何这样古怪?”成长后,业木江南,果成巨富。在县城开有“钱庄”三间,置田产数千担。发财不忘穷苦人。冬送棉衣,春荒施粥,有病无钱医,过老没钱下葬,得知给钱,救济穷人。到处修桥补路,一生积德行善。自己从来不穿绸衣,一年四季只穿烂长衫。热心公益,凡公益事,必定捐款。可惜,二、三代子孙不争气,偌大家产,全部败光。只剩下几间长工屋。
修谱时赞曰:秉性温良,赋质醇厚,璞玉处事,则德威礼恭孝友堪媲。于君言行,可追乎卫武。克勤克俭,大振前人之家声;肯构肯堂,永垂后昆之令绪。仓箱盈而富压乡里,田亩盛而贵列胶庠。排难解纷,不减仲连之雅望,济困扶危,大有尧夫之休风。宗族沐其恩,乡党沾其泽。哲人虽逝,懿行犹存。既可匹乎前,亦足仪于后(注:此文前一段是廖诚溥写的“荣庆精华”的内容,后一段为杨殿春的赞词,两文合一)。
时 嘉庆二十三年岁次戊寅仲冬吉旦
部进士任赣州府龙邑正堂加三级,年家眷教弟杨殿春拜撰
迁龙文宽公17世孙廖世雄;花公世系28世孙廖与房整理
三、龙南县下迳廖氏
江西龙南下迳廖氏,开基祖盈满公于明朝初年由福建永定县迁龙南楠木丘,再迁合敬乡,即今之下迳白芒坑,一直传衍至今。下迳,今属黄沙乡,位于县城东南面,距县城约8公里,东接关西镇,南邻汶龙镇,西连东江乡,北靠马牯塘和里仁两镇,距京九铁路龙南火车站约5公里。下迳是个小山村,有“雷峰毓秀、渥泉钟奇,俗则敦尚朴素,人则常存真诚”之美。
盈满公是福建杭永始祖实蕃公之9世孙。世系为:1世实蕃——2世燕及——3世廖政——4世懋实——5世千八郎——6世汝善——7世八百郎——8世文远——9世盈满。
盈满公为下迳廖氏1世祖,字辈是:盈、彦、世、思、显、仁、正、景、先、开、日、观、家、鸿、发、自、向、得、荣、华、廖(单名)、士、乘、光、国、群、贤、应、运、昌、懋、昭、敦、骏、惠、燕、翼、永、传、芳、远、绍、前、功、烈、连、、绵、富、贵、、长、儒、生、逢、有、道、经、术、大、名、扬。
另有:成宇、景千、志先、凤奇迁信丰。文英叔侄迁南康潭口。庭用叔侄迁太王庙。先富迁南。伯达迁赣县。约仲、景扬兄弟迁崇义。思达移居南雄白泥坑。
下迳廖氏之堂号为“尊睦堂”。
下迳始祖盈满,字敬石,妣邱氏生3子:彦昭、彦信、彦春。彦昭公远迁汉口。彦信妣黄氏生1子:世旻。彦春妣彭氏、黄氏,生4子:世崇、世璘、世伦、世德。自始祖至今,已传衍20多代。现住在龙南的盈满公后裔约3000人,主要分布在黄沙乡下迳村、欧都村、田租村水尾、县城犁头嘴、水东鸭麻街等处。
自盈满至今,下迳廖氏已经历600多年历史。期间,为求开拓和发展,盈满公后裔有不少向外迁徙,定居于省内外的一些地方。
彦昭房后裔迁徙情况:
显清、显谟移居信丰县东坑。尚金随大伯骞公迁四川重庆。应贞、应发兄弟7人迁居广西柳州。昌俭兄弟迁居南安府。本隆兄弟,昌祚、昌禧兄弟、善太等流寓外乡。长德夫妇与四福迁居南雄州。
彦信房后裔迁徙情况:
开富因任职迁居湖南长沙。显瑞迁外乡。显光迁信丰县。仁亲、仁远迁宁都。观巍迁四川。观岳迁外乡。日通、日暹迁居龙泉。景瑀、景荡兄弟迁宁都。正五、景刚迁居淮安府山阳县。正陆、景梅、景桃迁南安府大庚县。先洪迁居南雄县。禄奇迁居四川成都。景遂与其子先孜、先琮迁瑞金。思福迁居会昌。思逢、思进兄弟迁广东兴宁。正三长子景立迁居瑞金。
世崇(彦春长子)房后裔迁徙情况:
日受、日生、观和、仕远流寓外乡。日清迁赣州府。观禄迁居江南。观立迁居始兴韦公嵊。夏运迁居信丰寺塘铺。开仕、家泽迁信丰县。观礼与其子南非英迁宁州白土杨梅嘴。日就、日旺兄弟迁湖广犹县。日峻、家彩、彬山、家陇迁宁州。家德、家麟迁宁州崇乡五十二芭蕉窝。开又迁信丰窖头。观谋迁四川。开子、开酉兄弟迁潭口。
世璘(彦春次子)房后裔迁徙情况:
景秀迁居信丰马脑坝。正应迁居信丰桃枝塘背。开隆迁湖广热水王家洞。观陆迁居崇义县。
世伦(彦春三子)房后裔迁徙情况:
观贵、观彬、观彩、观珑、观泽、观治兄弟迁南昌宁州黄田里横源。观任、家声、家磬、鹿仔、观用、福受、观选等迁居宁州。观法迁万安县。观则迁福建。鸿湖、鸿海兄弟迁居仁化县。松受迁四川。家发、鸿武迁福建。观武、家懋、家忠父子迁赣县。开祥迁宁州高乡三十六都高城源竹坪。丙仔、五仔迁龙泉。贱妹、仁受、家富、日文、日友、日圩、日约、日俯、日仰、开桐、观望、开饶迁外乡。添贵迁四川。先孟、先益、秋观兄弟迁南康县杨塘牛牯石。鸿远迁赣县里保大铺。日景、日勖、日冕兄弟迁犹镇。贱古、块老兄弟迁四川。先仪迁永新县。先任、先仁迁南康北乡。开仪迁南康黄公坑。先誉、先举、先黉兄弟迁犹镇。家彦迁广信府。
世德(彦春四子)房后裔迁徙情况:
显富迁崇义县。显耀夫妇与先意、先辛、先音迁崇义县江口。先逊、开宪父子迁崇义县。先揆迁湖广光华县。日祗、日祝兄弟迁四川达州太平县。先槐、开伟父子与先椿。开陈、开富父子迁崇义县。开安、开宴、开相迁崇义县汶下。开顺、开发兄弟迁居湖广桂东。开顺夫妇迁居湖广桂阳县。开学迁居崇义县白面。显富迁居大庚县。显通移居帽岭坝上。开国、日显、日杨迁赣州小南门甘谷新闻网。日垣、日娇、日如迁四川。林佑迁居南雄县石公寨。先罕、先伟、先移兄弟迁居袁州。开勘迁居四川。成宇、景千、志先、凤奇迁信丰。文英叔侄迁南康潭口。庭用叔侄迁太王庙。先富迁定南。伯达迁赣县。约仲、景杨兄弟迁崇义。
下迳廖氏族人过去以农业为主,祖辈勤耕苦种,属守正业,尽管经济较落后,但世代名人贤士不少。据新老府、县志记载,廖氏3世祖世德公,明朝时统集乡兵义勇和子思福、思海、思颐、思晟及侄思远、思瑤等奋勇剿贼,屡建功勋,被朝庭封为副将;7世祖汝中公,字用吾,明岁贡出身,初仕浮梁县训导,升都昌县教谕,又升广西桂林府教授,荐升高唐(今山东聊城)知州。
现下迳廖氏中有硕士1人(尚荣),大学本科毕业生7人(荣林、荣雄、五华……)、大专毕业生5人(暄州、海根、新房、伟桃……)、获高级技术职称2人(荣林、荣雄)、获中级技术职称6人(暄洲、观明、石洲、海根、彩暖(女)……)、有科级以上干部7人(华棠、海泉、尚荣、荣民、光富、五华、淦祥)。
撰文:廖海泉、廖观明
四、龙南县江东廖氏
龙南县江东廖氏的开基祖是子盈公。子盈生于明洪武丙辰年(1376),于宣德元年(1426)由广东翁源县银梅铺腊溪迁江西龙南县江东,迄今近600年。开基以来,瓜瓞绵绵,子孙繁衍,已传27世,后代遍布龙南县城及县城东南郊区,丁口逾三万,龙南民间素有“廖半城”之称。江东廖氏乃龙南之望族。
龙南县江东廖氏开基祖子盈公是福建杭永始祖实蕃公的后裔。其世系为:1世实蕃——2世廖昌——3世廖政——4世懋孙——5世千九郎——6世汝明——7世均用——8世文通——9世子盈。
龙南县江东廖氏开基祖子盈,妣张氏、戴氏。张氏生2子:彦琳、彦珹居龙南。戴氏生4子:彦璋、彦琮、彦王广、彦璘仍居广东连平腊溪。龙南县江东2世祖为彦琳、彦珹。房琳公有3子:世宽、世富、世宁;彦珹公有4子:世贵、世荣、世高、世英。世英后嗣3代止。所以龙南县江东廖氏有6大房,即3世:世宽房、世富房、世宁房、世贵房、世荣房、世高房。今之龙南县江东廖氏都是此6房子孙。
连平江东廖氏2世祖彦璋、彦琮、彦王广、彦璘的子孙。除居连平外,还分布于龙门、翁源、始兴等地,其蕃衍情况,在连平江东廖氏七修族谱中有详细介绍。
龙南县江东廖氏自子盈起,现已传27世,字辈是:盈、彦、世、思、充、尚、廖、乾、元、逢、泰、运、绍、庭、为、国、瑞、光、彩、振、家、声、懋、敬、修。“懋”、“敬”、“修”为四修族谱时新增的20世字辈的开头3字。新增的20个字辈为:懋、敬、修、名、立、宗、经、正、学、成、贤、良、宣、盛、治、扬、显、日、昌、荣。
江东廖氏宗祠名为“紫桂堂”,坐落在龙南县衙门左侧。祠堂建筑雄伟,庄严穆肃。堂前牌楼高昂壮观,上悬“紫桂堂”金匾。该匾为龙南杰出的名贤明朝太常寺少卿曾汝召所题。
龙南县江东廖氏长期以来是龙南的望族。清朝江西乡试主考官王天禄为龙南江东廖氏的四修族谱作序,其中云:“科第明经登仕者踵相接,青衿胄子且以数百计,亦云盛矣!未尝联集旁族也。而三百年来丁以万计,椒聊蕃衍硕大且笃矣!”晚清进士大理寺少卿许受衡为龙南县江东廖氏六修族谱作序云:”龙南居赣江上游,三、五大姓聚族而居,环郭东南隅,纵横十余里,村落栉比,生聚于其中者厥为廖氏,廖氏自其二十九世(从子璋公计起)子盈公于明宣德朝,由翁源之腊溪迁居龙南江东,上下五百年间,子孙蕃衍,迄今其丁口不下两万,可谓盛矣!受衡少长乡曲,黉序交游,廖氏为多。邑中有公事,廖氏绅士必与焉。地方有大兴作,廖氏绅耆必为之疏附,否则绩用弗就。盖其时衣冠既盛,而财力又足以济之,故一邑推为望族。”
从以上谱序中可见龙南县江东廖氏长期以来一直是龙南的一个人才辈出,德高望重的家族。
明清时期江东廖氏有举人、贡生108人,七品以上文官14人,历代职授冠带389人,其中军功六品以上59人。据龙南县志记载,江东廖氏因功附祀城庙者44人。
第六修以前民国期间,有大学毕业生7人,日本留学生1人。中学及其他专业学校毕业生62人。县级以上行政长官7人。
江东廖氏杰出名贤,清代有进士廖运芳(字湘芷,号楚崖),生平光辉事迹《龙南县志》中有专篇记载。其父泰濩是庠生。母出身徐氏名门,聪慧贤淑,知书达礼。故自幼得益于母教。相传湘芷自幼颖悟超群,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雍正壬子科中举,乾隆壬戌中进士。任嘉定(今上海市)知县时,为官清正,秉公断案,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在任期间,平反了多桩冤案,昭雪了无辜百姓,民称青天,并送“公正廉明”匾额褒扬。他重视教育,创办了“应奎书院”,建屋数十楹,并亲自给学生讲学。乾隆十七年主持纂修《龙南县志》二十六卷,即星野、沿革、疆域、城池、学校、官署、街巷、山川、水利、田赋、气候、风俗、特产、官职、选举、人物、烈女、兵寇、祠祀、祥异各一卷,文艺五卷。这部县志纲目清楚、结构严瑾、文笔简练、记事翔实,是我国方志中的一部良志。他生平留下不少佳作,如县志刊载的《小武当游记》,文字隽永,脍炙人口,堪称是游记文学的典范。
清末民初江东廖氏廖国仁(字体元),曾留学日本,在日本商科大学毕业后,又在东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在日本留学期间曾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民国建立后,曾任国民军第八师军法处长、第十四军秘书长、江西省水利局局长、江西省裕民银行行长。晚年在龙南县兴办教育,创立龙南唯一的私立中学——文通中学,为桑梓培养了不少人才,在全县享有很高的声誉。还有宗贤廖国荣(字友兰,号行芳),民国时期曾任国防部少将人事司长。
江东廖氏对龙南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光绪三十二年,江东廖氏创办龙南第一所小学——江东小学。民国十四年江东廖氏倡导,与龙南各姓名贤集资创办“私立龙南小学”,廖氏名贤被推举为首任校长。民国十九年江东廖氏高房创办“建中小学”。民国三十六年,江东廖氏创办龙南唯一的私立中学——文通中学。上述廖氏创办的学校,均开明办学,面向社会各姓招生。因各学校教师素质好、校风优良、教学成绩卓著,为龙南培养了不少人才,是龙南知名的学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东廖氏蕃衍昌盛,人才辈出,有博士、硕士数十人,大学毕业生数百人。县处团级以上人员、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科技及医务人员等达百余人之多。
回顾历史,江东廖氏先人,立德、立功、立言,为桑梓和国家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注目当今,廖氏嗣裔,敬德修业,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做出了优异成绩。展望未来,廖氏子孙必将继承优良传统,发扬高尚品德,奋发进取,创造更辉煌的业绩,为江东廖氏历史谱写光辉的新篇章。
撰文:廖师民
来源:中国廖氏族史研究会通史编纂委员会
龙南县地处江西省南端,与广东省连平县、和平县接壤,是赣粤交通之要冲,有贯通两省的京九铁路和105国道及赣粤高速公路经过县境,自古是名闻遐迩的文化之乡。龙南现总人口30余万,其中廖氏人占了5万余,是全国各县中廖氏人口较集中的县份之一。明清以来,廖氏向为龙南县之望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