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这本研究阿加莎的书,竟然教你下毒-架空
【推荐】这本研究阿加莎的书,竟然教你下毒-架空
刘进荣“
那就是一切的开端,我的思路突然开朗,光杀一个人有什么意思,我决定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
——阿加莎·克里斯蒂《无人生还》
”
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向来是推理粉的必读书目,她作品的销量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11月的重启版《东方快车谋杀案》,让大家心中又重燃起了熊熊的情怀之火。
新版《东方快车》,波洛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发际线问题了。
既然如此,有一本书值得一读:《阿加莎的毒药》。你可能对阿加莎的小说如数家珍,但可能并不知道阿婆与毒药的相关故事、毒药药理以及和小说紧密相连的真实案件。不用担心,此书并不会涉及剧透。
《毒药》的每一章节都以一种毒药名称命名,先讲述药物由来及发展,历史上的有名案件以及其在阿婆小说中的运用,还有阿婆对这种药物的仔细探究过程。话说,是不是只有高阶粉丝才能写书安利自己的爱豆..羡慕嫉妒恨。
该书的作者凯瑟琳·哈卡普是一位化学家,堪称阿加莎的骨灰级粉丝,她查阅了大量经典论文典籍,将阿婆侦探小说中用来杀人的14种毒药一一分析,并结合相关实际案例,给你一个不一样的阿婆体验。而且在附录中还有粉丝福利:阿加莎所有小说中的谋杀方法,作者都给你统计好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本书到底发掘了阿婆和毒药间什么样的故事——
毕生毒药经验始于两次世界大战
你没看错,阿婆当过一战和二战的医疗志愿者,一个侦探小说家比神奇女侠和美国队长还多参加一次世界大战。可能阿婆是根据自身的勇气才创造出了与其类似的马普尔小姐吧。
有个段子说德军最倒霉,一战遇到神奇女侠,二战遇到美国队长。他们还可能遇到未来的推理女王本人好么……不知道有没有人会跟他的曾曾曾曾孙说,我被阿加莎·克里斯蒂护理过。
《毒药》中提到,一战期间,阿婆在英国德文郡的一家医院当志愿者,后来医院开了新药房,她被推荐去那里工作。这份新工作要求阿加莎进行专门的药剂培训,甚至通过药剂师相关证书考试程世涛,阿婆当然完美完成任务,并对药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学习了化学和药物学两门学科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并接受了药剂师的私人辅导。
在接受辅导过程中,阿婆有次发现马大哈药剂师制作栓剂(suppository)时,稀释比例和原有成分有相当大的差别,这样是要出事的。但阿婆作为学生又不好明说,于是装作毛手毛脚将药剂打翻,重新做了份对的才没出事。又有一次,这位药剂师随意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块棕色的东西并让阿加莎辨认,然后告诉她这是毒马钱,南美的致命毒药之一,他随身携带这种毒药会感觉自己随时充满力量。阿加莎哭笑不得,几十年后,她将这位先生作为原型安在了《白马酒店》中一位药剂师身上。不仅如此,《死亡约会》中被害人博因顿太太的粗心药剂师身上也有这位先生的影子。
二十世纪,像毒马钱这种致命化合物很容易获得。图片来自:Yon Marsh/Alamy
阿加莎在药物方面花的功夫并没有白费,基于此前经历,在1916年她写出了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这也是大侦探波洛的第一次出场。
哈卡普在书中写到,在《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中,被害人英格尔索普太太死前抽搐症状被描述为“强直性痉挛”(tetanic),这种士的宁中毒典型症状让迟钝的黑斯廷斯上尉也一下就看了出来。
一战时丰富的知识积累,让她在书中表现出对药物士的宁(strychnine)的充分了解。出版后,专业医学杂志《医药学与药剂师杂志》(Pharmacentical Journal and Pharmacist)马上对小说进行了肯定——
“这本小说写得很准确,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而且他们相信,阿婆肯定接受过药物学方面的培训,或者是请教过这方面的专家。看来医生的直觉还挺准兽性难驯,他们都猜中了。
二战时候,阿婆又做了志愿者,在伦敦大学医院的药房里做配药师奥兰若。在这里,她了解到了药物学的最新进展,也丰富了她的药理学实践知识,她还有大量时间去构思误导读者的情节,并创作新的小说。
阿婆在二战期间总共完成了12部小说,就算打仗也不能阻止写作(今日正能量)!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和多年相关知识熏陶,让阿婆的小说中绝大多数都用到了毒药,据哈卡普考证,这远多于阿婆同时期的其他作家。毕竟,经常身处于这么多瓶瓶罐罐的环境中,当然是优先构思出这种杀人方法,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不过,阿婆并不需要自己的读者们具备专业医学知识,就像霍金的《时间简史》一样,她将药物学知识用日常语言简单描述出来,就连毒物学和药物学的专业大拿也几乎挑不出错,这些专业人士只会更加佩服阿婆在情节处理上的巧妙之处。
侦探小说也能当成病理学参考资料
哈卡普在《毒药》中指出,很多医学专业人士都表示阿加莎小说中的药物描述,比其他大多数作家更为专业和精确,病理学家们甚至将她的小说当作研究投毒的参考资料来阅读。
柯南道尔:黑人问号.jpg
阿婆这份细心严谨,在她之后的小说生涯中起了很大作用雪灵之作品。为了小说中的一个细节问题,她会和相关药物专家通信来往,反复确认。哈卡普在书中举了个例子,阿婆咨询过一位专家,在生日蛋糕糖霜中加入萨利多胺(thalidomide)会有怎样的效果,多长时间起效,加入多少量等等。虽然最终阿加莎没有在小说中用到,但错是不能错的奥达文景观园。
而且,阿婆在写作过程中对毒药的处理相当明确:她从不使用读者们无从查起的毒药,并且将使用药物的反应症状、获得渠道和监测过程尽可能写得详细清楚。
比如《毒药》中的砒霜一章讲了这么个细节:慢性砒霜中毒会让人的指甲出现“米斯线”,色素沉着或者皮炎等皮肤反应。在《借镜杀人》中,谋杀未遂的罪犯小心翼翼地剪掉了被害人的指甲,来掩盖其砒霜中毒的事实。但他没有得逞,即使他完全拔掉被害者的指甲,大家也可以从其他地方里,比如头发,检验出想要的信息。
但也有例外。阿婆也会使用一些虚构药物,比如《加勒比海之谜》中的塞拉奈、《天涯过客》中的本弗、《破镜谋杀案》中的卡尔莫等等。虽然这些药物实属虚构,但她在描述中也绝不含糊,她将这些毒药的性状设定为非常类似巴比妥类(barbiturate)药物。
不过这些虚拟药物几乎不太重要。除了在《破镜谋杀案》中除掉书中一个角色以外,其他的虚拟药物对情节发展并没有什么推动作用,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多年以来,阿婆建立了一个相当可观的法医学书库,《毒药》的作者凯瑟琳·哈卡普虽然不太清楚具体藏书数量,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阿婆在藏书中翻阅最多的是《马丁代尔大药典》。
阿加莎光小说就写了80多部,不知道她写一部小说得翻多少次藏书来查证自己的观点。再看看现在一些作家错误百出的作品,不知道该说什么,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虽说阿婆在药物方面颇为严谨,但有一点很有意思,哈卡普在挖掘阿婆的药物研究时,发现了她的疏漏之处。《闪光的氰化物》中,阿加莎描述被害人罗斯玛丽和乔治的氰化物中毒症状是脸色发青,这实际是另一种病:“青紫症”(cyanosis)。
《毒药》中指出,造成青紫症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冬天过于寒冷,有时候指尖会发蓝;动脉阻塞时,身体局部也会出现这种症状;肺部吸氧出现问题后,全身也会发蓝,等等。然而氰化物并不会让人出现青紫症,反倒会让被害人脸色发红,甚至全身皮肤变成粉红色,阿婆也是百密一疏。
侦探小说中也有历史案件,还有人用小说情节杀人
阿婆经常将真实发生过的案件用在自己小说中,哈卡普在写作《毒药》时也经过了多重考证,虽然有些案子的人名或照片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但还是可以拿出来一说的曲连杰,在此我们举几个例子。
《清洁女工之死》的原型是臭名昭著的霍利·哈维·克里平医生杀妻案。他用过量的氢溴化东莨菪碱(hyoscine hydrobromide)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并把她碎尸,藏在伦敦家里的地窖中埋起来,残忍至极。随后,他和情妇埃塞尔·勒·尼芙潜逃,但被警方成功抓获,终于在1910年被处以绞刑。
这就是杀人魔克里平本银了。
《杀人不难》中,被害人的丈夫霍顿少校人物原型来自于绰号为“蒲公英杀手”的赫伯特·劳斯·阿姆斯特朗少校。
1921年世间路,阿姆斯特朗在海伊做律师,凡是和他有利益纠纷的人都会莫名其妙的倒霉。他的妻子在转给他巨额财产之后患上了慢性病,连精神病院都去过了还是救不了,死了。
不仅如此,他的竞争对手奥斯瓦尔德·马丁和他共同负责一起土地纠纷案,庭审了很长时间但还没结果。这时,马丁收到了阿姆斯特朗的请柬,邀请他喝下午茶吃蛋糕点心,贪吃的他就去了。
但他的名字注定他死不了。
因为他叫马丁。
他发现吃完蛋糕很不舒服,然后火速联想起自己曾吃过匿名寄给自己的巧克力(心也是大),也是这种症状。于是他将巧克力和自己的尿样都送去检查,里面都含有砒霜。
马丁报警后,警察不想打草惊蛇,他们发现阿姆斯特朗还是源源不断地给对手送请柬,就好像三月兔和帽匠永远也结束不了的下午茶派对。最终,阿姆斯特朗被逮捕,从他家找出很多砒霜,虽然他声称砒霜是为了消灭院子里的蒲公英,但没人信他的话。就连他死去多时的妻子的尸体也被重新挖掘出来检验,最终他因谋杀罪被判处绞刑。
阿加莎对药物的描写也引起了罪犯的兴趣,在一起法国阿托品中毒案中,犯罪者使用阿婆小说中的情节犯案,还做了详细笔记,可以说相当刻苦了。
1977年的法国克雷昂塞,有位58岁的职员洛朗德·罗塞尔(这人照片已经找不到了)打算杀掉一个女人,他认为这个女人应当为自己母亲的死负责。于是他买了瓶葡萄酒,将含有阿托品的眼药水滴进去后,送给了自己的舅舅马克西姆·马斯龙法老蚁,因为那个女人经常去自己舅舅家做客。
药用阿托品,比如眼药水(或者眼药膏等等)和注射液,为了增加其溶水性通常都会以盐的形式出现。
当时的葡萄酒显然包装不怎么样,他舅舅丝毫没有看出这瓶酒被做过了手脚,并在圣诞节和妻子一起打开喝了。然后马克西姆当场死亡,他的妻子也陷入了昏迷中。但人们没有引起重视,以为是一场意外的食物中毒事故。
直到几天后,一个木匠和受害者的女婿(这个人和加害者是什么关系我已经捋不清了)准备将马克西姆下葬,然后临时馋虫发作喝了这瓶酒,这俩人也昏迷了风吹鸡蛋壳。不过感谢医学技术,两人最终获救,现在人们已经可以肯定酒有问题了。
于是就查到了这位罗塞尔,在他家搜出了阿加莎的《十三个难题》,有关阿托品毒药相关章节都画了着重记号,还有一些读后感心得写在旁边。可惜阿婆在前一年已经去世,不然媒体还真得采访下她对此有什么想法。
阿婆:我能有什么想法,我也很方啊……
除去这些,《毒药》中还探究了几个有意思的点凤凰沟的春天。
阿婆几乎不经常使用太过知名的毒药,而会选择用各种具有毒性的化合物代替,例如毒芹碱,这也算是个人的独特风格了。比如“毒药之王”砒霜在她创造的300多个角色中,只有8个人因此而死,并且很多人的死亡还是一笔带过,几乎没有怎么描述其死亡症状。
阿婆会利用一些非常规,甚至别人想不到的毒药(烟碱、蓖麻毒等等)来达到惊人的效果。《五只小猪》中的毒芹安排的十分巧妙,它的味道、对人体的作用,甚至起效时间,都和故事的时间线天衣无缝。
阿婆还巧妙地利用了一些药物特性。比如毒药颠茄具有扩瞳作用,文艺复兴时期的妇女们经常用颠茄汁涂在眼睛上充当美瞳,在《四魔头》中,波洛就是采用了这种手法,并剃掉胡子来伪装成自己的兄弟。《三幕悲剧》中也有类似的运用。需要注意的是,颠茄用量需谨慎:如果剂量过大,就会引起视线模糊,甚至失明。
正如毒物学的创始人帕拉切尔苏斯(Paracelsus)所说,“毒性存在于所有事物中,没有一样东西是无毒的。只要你用对剂量,毒药也可以变成良药”。阿婆完美地理解了这句话,可以这么说,是阿加莎成就了毒药,也是毒药成就了阿加莎。
热文推荐
看懂它的恶搞,你就是日本文化十级
《外天楼》:用恶搞桥段嘲讽本格推理,结局却总让人意想不到
不靠特效,这些科幻片照样好看
《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情节简单到爆,却是全程高潮
这部黑童话,做到了“黑”的极致
架空
奇幻|科幻|悬疑|惊悚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刘进荣“
那就是一切的开端,我的思路突然开朗,光杀一个人有什么意思,我决定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
——阿加莎·克里斯蒂《无人生还》
”
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向来是推理粉的必读书目,她作品的销量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11月的重启版《东方快车谋杀案》,让大家心中又重燃起了熊熊的情怀之火。
新版《东方快车》,波洛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发际线问题了。
既然如此,有一本书值得一读:《阿加莎的毒药》。你可能对阿加莎的小说如数家珍,但可能并不知道阿婆与毒药的相关故事、毒药药理以及和小说紧密相连的真实案件。不用担心,此书并不会涉及剧透。
《毒药》的每一章节都以一种毒药名称命名,先讲述药物由来及发展,历史上的有名案件以及其在阿婆小说中的运用,还有阿婆对这种药物的仔细探究过程。话说,是不是只有高阶粉丝才能写书安利自己的爱豆..羡慕嫉妒恨。
该书的作者凯瑟琳·哈卡普是一位化学家,堪称阿加莎的骨灰级粉丝,她查阅了大量经典论文典籍,将阿婆侦探小说中用来杀人的14种毒药一一分析,并结合相关实际案例,给你一个不一样的阿婆体验。而且在附录中还有粉丝福利:阿加莎所有小说中的谋杀方法,作者都给你统计好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本书到底发掘了阿婆和毒药间什么样的故事——
毕生毒药经验始于两次世界大战
你没看错,阿婆当过一战和二战的医疗志愿者,一个侦探小说家比神奇女侠和美国队长还多参加一次世界大战。可能阿婆是根据自身的勇气才创造出了与其类似的马普尔小姐吧。
有个段子说德军最倒霉,一战遇到神奇女侠,二战遇到美国队长。他们还可能遇到未来的推理女王本人好么……不知道有没有人会跟他的曾曾曾曾孙说,我被阿加莎·克里斯蒂护理过。
《毒药》中提到,一战期间,阿婆在英国德文郡的一家医院当志愿者,后来医院开了新药房,她被推荐去那里工作。这份新工作要求阿加莎进行专门的药剂培训,甚至通过药剂师相关证书考试程世涛,阿婆当然完美完成任务,并对药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学习了化学和药物学两门学科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并接受了药剂师的私人辅导。
在接受辅导过程中,阿婆有次发现马大哈药剂师制作栓剂(suppository)时,稀释比例和原有成分有相当大的差别,这样是要出事的。但阿婆作为学生又不好明说,于是装作毛手毛脚将药剂打翻,重新做了份对的才没出事。又有一次,这位药剂师随意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块棕色的东西并让阿加莎辨认,然后告诉她这是毒马钱,南美的致命毒药之一,他随身携带这种毒药会感觉自己随时充满力量。阿加莎哭笑不得,几十年后,她将这位先生作为原型安在了《白马酒店》中一位药剂师身上。不仅如此,《死亡约会》中被害人博因顿太太的粗心药剂师身上也有这位先生的影子。
二十世纪,像毒马钱这种致命化合物很容易获得。图片来自:Yon Marsh/Alamy
阿加莎在药物方面花的功夫并没有白费,基于此前经历,在1916年她写出了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这也是大侦探波洛的第一次出场。
哈卡普在书中写到,在《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中,被害人英格尔索普太太死前抽搐症状被描述为“强直性痉挛”(tetanic),这种士的宁中毒典型症状让迟钝的黑斯廷斯上尉也一下就看了出来。
一战时丰富的知识积累,让她在书中表现出对药物士的宁(strychnine)的充分了解。出版后,专业医学杂志《医药学与药剂师杂志》(Pharmacentical Journal and Pharmacist)马上对小说进行了肯定——
“这本小说写得很准确,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而且他们相信,阿婆肯定接受过药物学方面的培训,或者是请教过这方面的专家。看来医生的直觉还挺准兽性难驯,他们都猜中了。
二战时候,阿婆又做了志愿者,在伦敦大学医院的药房里做配药师奥兰若。在这里,她了解到了药物学的最新进展,也丰富了她的药理学实践知识,她还有大量时间去构思误导读者的情节,并创作新的小说。
阿婆在二战期间总共完成了12部小说,就算打仗也不能阻止写作(今日正能量)!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和多年相关知识熏陶,让阿婆的小说中绝大多数都用到了毒药,据哈卡普考证,这远多于阿婆同时期的其他作家。毕竟,经常身处于这么多瓶瓶罐罐的环境中,当然是优先构思出这种杀人方法,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不过,阿婆并不需要自己的读者们具备专业医学知识,就像霍金的《时间简史》一样,她将药物学知识用日常语言简单描述出来,就连毒物学和药物学的专业大拿也几乎挑不出错,这些专业人士只会更加佩服阿婆在情节处理上的巧妙之处。
侦探小说也能当成病理学参考资料
哈卡普在《毒药》中指出,很多医学专业人士都表示阿加莎小说中的药物描述,比其他大多数作家更为专业和精确,病理学家们甚至将她的小说当作研究投毒的参考资料来阅读。
柯南道尔:黑人问号.jpg
阿婆这份细心严谨,在她之后的小说生涯中起了很大作用雪灵之作品。为了小说中的一个细节问题,她会和相关药物专家通信来往,反复确认。哈卡普在书中举了个例子,阿婆咨询过一位专家,在生日蛋糕糖霜中加入萨利多胺(thalidomide)会有怎样的效果,多长时间起效,加入多少量等等。虽然最终阿加莎没有在小说中用到,但错是不能错的奥达文景观园。
而且,阿婆在写作过程中对毒药的处理相当明确:她从不使用读者们无从查起的毒药,并且将使用药物的反应症状、获得渠道和监测过程尽可能写得详细清楚。
比如《毒药》中的砒霜一章讲了这么个细节:慢性砒霜中毒会让人的指甲出现“米斯线”,色素沉着或者皮炎等皮肤反应。在《借镜杀人》中,谋杀未遂的罪犯小心翼翼地剪掉了被害人的指甲,来掩盖其砒霜中毒的事实。但他没有得逞,即使他完全拔掉被害者的指甲,大家也可以从其他地方里,比如头发,检验出想要的信息。
但也有例外。阿婆也会使用一些虚构药物,比如《加勒比海之谜》中的塞拉奈、《天涯过客》中的本弗、《破镜谋杀案》中的卡尔莫等等。虽然这些药物实属虚构,但她在描述中也绝不含糊,她将这些毒药的性状设定为非常类似巴比妥类(barbiturate)药物。
不过这些虚拟药物几乎不太重要。除了在《破镜谋杀案》中除掉书中一个角色以外,其他的虚拟药物对情节发展并没有什么推动作用,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多年以来,阿婆建立了一个相当可观的法医学书库,《毒药》的作者凯瑟琳·哈卡普虽然不太清楚具体藏书数量,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阿婆在藏书中翻阅最多的是《马丁代尔大药典》。
阿加莎光小说就写了80多部,不知道她写一部小说得翻多少次藏书来查证自己的观点。再看看现在一些作家错误百出的作品,不知道该说什么,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虽说阿婆在药物方面颇为严谨,但有一点很有意思,哈卡普在挖掘阿婆的药物研究时,发现了她的疏漏之处。《闪光的氰化物》中,阿加莎描述被害人罗斯玛丽和乔治的氰化物中毒症状是脸色发青,这实际是另一种病:“青紫症”(cyanosis)。
《毒药》中指出,造成青紫症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冬天过于寒冷,有时候指尖会发蓝;动脉阻塞时,身体局部也会出现这种症状;肺部吸氧出现问题后,全身也会发蓝,等等。然而氰化物并不会让人出现青紫症,反倒会让被害人脸色发红,甚至全身皮肤变成粉红色,阿婆也是百密一疏。
侦探小说中也有历史案件,还有人用小说情节杀人
阿婆经常将真实发生过的案件用在自己小说中,哈卡普在写作《毒药》时也经过了多重考证,虽然有些案子的人名或照片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但还是可以拿出来一说的曲连杰,在此我们举几个例子。
《清洁女工之死》的原型是臭名昭著的霍利·哈维·克里平医生杀妻案。他用过量的氢溴化东莨菪碱(hyoscine hydrobromide)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并把她碎尸,藏在伦敦家里的地窖中埋起来,残忍至极。随后,他和情妇埃塞尔·勒·尼芙潜逃,但被警方成功抓获,终于在1910年被处以绞刑。
这就是杀人魔克里平本银了。
《杀人不难》中,被害人的丈夫霍顿少校人物原型来自于绰号为“蒲公英杀手”的赫伯特·劳斯·阿姆斯特朗少校。
1921年世间路,阿姆斯特朗在海伊做律师,凡是和他有利益纠纷的人都会莫名其妙的倒霉。他的妻子在转给他巨额财产之后患上了慢性病,连精神病院都去过了还是救不了,死了。
不仅如此,他的竞争对手奥斯瓦尔德·马丁和他共同负责一起土地纠纷案,庭审了很长时间但还没结果。这时,马丁收到了阿姆斯特朗的请柬,邀请他喝下午茶吃蛋糕点心,贪吃的他就去了。
但他的名字注定他死不了。
因为他叫马丁。
他发现吃完蛋糕很不舒服,然后火速联想起自己曾吃过匿名寄给自己的巧克力(心也是大),也是这种症状。于是他将巧克力和自己的尿样都送去检查,里面都含有砒霜。
马丁报警后,警察不想打草惊蛇,他们发现阿姆斯特朗还是源源不断地给对手送请柬,就好像三月兔和帽匠永远也结束不了的下午茶派对。最终,阿姆斯特朗被逮捕,从他家找出很多砒霜,虽然他声称砒霜是为了消灭院子里的蒲公英,但没人信他的话。就连他死去多时的妻子的尸体也被重新挖掘出来检验,最终他因谋杀罪被判处绞刑。
阿加莎对药物的描写也引起了罪犯的兴趣,在一起法国阿托品中毒案中,犯罪者使用阿婆小说中的情节犯案,还做了详细笔记,可以说相当刻苦了。
1977年的法国克雷昂塞,有位58岁的职员洛朗德·罗塞尔(这人照片已经找不到了)打算杀掉一个女人,他认为这个女人应当为自己母亲的死负责。于是他买了瓶葡萄酒,将含有阿托品的眼药水滴进去后,送给了自己的舅舅马克西姆·马斯龙法老蚁,因为那个女人经常去自己舅舅家做客。
药用阿托品,比如眼药水(或者眼药膏等等)和注射液,为了增加其溶水性通常都会以盐的形式出现。
当时的葡萄酒显然包装不怎么样,他舅舅丝毫没有看出这瓶酒被做过了手脚,并在圣诞节和妻子一起打开喝了。然后马克西姆当场死亡,他的妻子也陷入了昏迷中。但人们没有引起重视,以为是一场意外的食物中毒事故。
直到几天后,一个木匠和受害者的女婿(这个人和加害者是什么关系我已经捋不清了)准备将马克西姆下葬,然后临时馋虫发作喝了这瓶酒,这俩人也昏迷了风吹鸡蛋壳。不过感谢医学技术,两人最终获救,现在人们已经可以肯定酒有问题了。
于是就查到了这位罗塞尔,在他家搜出了阿加莎的《十三个难题》,有关阿托品毒药相关章节都画了着重记号,还有一些读后感心得写在旁边。可惜阿婆在前一年已经去世,不然媒体还真得采访下她对此有什么想法。
阿婆:我能有什么想法,我也很方啊……
除去这些,《毒药》中还探究了几个有意思的点凤凰沟的春天。
阿婆几乎不经常使用太过知名的毒药,而会选择用各种具有毒性的化合物代替,例如毒芹碱,这也算是个人的独特风格了。比如“毒药之王”砒霜在她创造的300多个角色中,只有8个人因此而死,并且很多人的死亡还是一笔带过,几乎没有怎么描述其死亡症状。
阿婆会利用一些非常规,甚至别人想不到的毒药(烟碱、蓖麻毒等等)来达到惊人的效果。《五只小猪》中的毒芹安排的十分巧妙,它的味道、对人体的作用,甚至起效时间,都和故事的时间线天衣无缝。
阿婆还巧妙地利用了一些药物特性。比如毒药颠茄具有扩瞳作用,文艺复兴时期的妇女们经常用颠茄汁涂在眼睛上充当美瞳,在《四魔头》中,波洛就是采用了这种手法,并剃掉胡子来伪装成自己的兄弟。《三幕悲剧》中也有类似的运用。需要注意的是,颠茄用量需谨慎:如果剂量过大,就会引起视线模糊,甚至失明。
正如毒物学的创始人帕拉切尔苏斯(Paracelsus)所说,“毒性存在于所有事物中,没有一样东西是无毒的。只要你用对剂量,毒药也可以变成良药”。阿婆完美地理解了这句话,可以这么说,是阿加莎成就了毒药,也是毒药成就了阿加莎。
热文推荐
看懂它的恶搞,你就是日本文化十级
《外天楼》:用恶搞桥段嘲讽本格推理,结局却总让人意想不到
不靠特效,这些科幻片照样好看
《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情节简单到爆,却是全程高潮
这部黑童话,做到了“黑”的极致
架空
奇幻|科幻|悬疑|惊悚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