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12-11 16:26:48   全部文章   0/181

【推荐】思想盛宴品尝者的呓语-海之梦心理咨询

【推荐】思想盛宴品尝者的呓语-海之梦心理咨询


这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怎能没有回音
人生就是这样,当你走着,跑着,跋涉着,就会遇到有人在你的路上指了一下,然后他消失。那一个指引,你珍惜了,你会走向离光明近一点;没有抓住机会,你便再度沉入黑暗,等待下一次的到来。黑暗与光明,总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相逢。错过了,不要紧,因为机会总是有,万物皆有裂痕,黑暗本身也是,那便是光明的机会。而光明也有裂缝,所以它也常被黑暗所附着。于是你再也分不清确切的光明和黑暗,说不出它们的界线。当你同时看到,同时享用,同时拥抱它们时,你看到涅磐寂静。你还是你,你还会要跑,要走,要跋涉,但你心已渐安。
我说过,听这课让我不能抑制地内心有欣喜,与这一幕幕场景的相遇。我又不能张扬,对盛宴低调的享用,其实是我内心喜悦的极至。而我不能完全沉默,这是几声对盛宴该有的回应。
我不知道会写些什么,也不知道会写成什么样,我隐约觉得我心中有很多感慨,但是,即使有些领会,也不意味着我以后还能写这样的文字,commensal,总是那些不能被预期的高潮。我做一个跋涉者已久,或许,我认为落花流水是知津的那天总会到来。
感谢我带的纸和笔,让我心中闪过的那些点滴被记了些下来,不然它们跑得太快,待再寻时往往已无影踪。

学心理学近两年来,我从来不曾这样,可以大致地能领会到讲课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而不需要诸多概念的注入。也极惊讶有那样一种感觉和体验:当我刚冒出一个念头,老师即讲出了我心中所想。这在三天里常常发生,这是从未有过的体验。老师不曾想过要讲你心中的那句,但他的话就击中了你周福仁,因为现场有无限种可能,心有无限种可能,而你恰好成为被击中之一。
佛学的基础让我有了很好理解苏老师的前提。老师说,比昂的唯一技术是忍受。佛法中达彼岸的六度波罗蜜中,忍辱便是其一。我放开理解比昂的忍受,它可以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和禅定,而在佛法中,涵括这五者的,便是般若波罗蜜,无般若不能达彼岸。故而轻扫商户宝,我理解的是,当我如何去理解一个概念时,心有多大,概念便有多大。故而在比昂的思想中,唯一的技术是忍受,因为他包括了那一切,这成为接受、走向和成为O的前提。于是有老师说的“成为比昂”,“没有人能脱离成为另外一个人的能力”。因此说,成为比昂,成为弗洛伊德,乃至成为上帝,成佛,其实都是真实不虚的。因为“可能性”,即“不确定性”,从来你都具有,对每一个人都敞开!所以《心经》说:“是故般若波罗蜜多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只要你准备和具备了浸淫的能力。淫,原本不是贬义词,意为染,浸淫是说,你能够主动去浸,也能被染,而这中间,不能区分和相隔谁是浸者谁是染者,因为已是相互,又不再有相互。就是苏老师说的:“让O穿过你”,感受那种交融。
于是,其实学一个流派或思想和理论,并不见得成为理解另一个思想的障碍。正如比昂曾被评价为他最大的贡献的网格图,后来被他自己推翻。这让我理解人只要具备思考和不懈的能力,就越能接近真相,而最接近真相的真相往往越无法言说。所以苏老师多次说到隐喻,其实,网格图就是比昂思想的其中一个隐喻,然后它被O推翻了,还是个隐喻,无法定义。我突然联想到佛说法49年,三藏十二部,其实无说一字。这其中,也都是隐喻!坛经记录:一禅师说他想通了,六祖问他,如何?禅师说:说一物即不中。何其相似!所谓佛法,所谓O,就是这么奇妙,当接触到这种隐喻,只需知道它存在,与之浸染,它便能流淌,然后遇器成形,形成我们所理解的东西,继而你知道这还只是我们所理解的隐喻,再继续体会,深入,就越能靠近真实。。。欲理解佛法也好,道家也好,庄子也好,比昂也好,拿出这种精神,知道诸法道同,便能回归到那一母体,那能生天地和万物之母体。而此前,必然要经历无数次的东壁砸倒西壁。这过程中,同时会经历O突然呈现的伟大性,譬如说此刻写这些的时候。

我愿意理解比昂不光看到了“空”,也看到了“佛性”,他说的无限的可能性即可以被理解成“佛性”。而按佛经说,人人本具佛性,他应该是看到了,虽然或许讲得不够佛经那样透彻(此处我纯属揣测)。比昂所说的O不是全部(因为O不可说),如老师所说,是荒茫中画的某一个圈,把它说成O。其实佛经是更圆融些说,说六道轮回,说娑婆世界,说佛境界,又说不可说不可说,其实无不是佛性的呈现,无一不是佛境界。是否比昂晚期的作品不再在理论上去阐述安王李承道,而是大量写小说或随笔之类,是基于这个呢?
人形成的过程是个奇迹,那么自动运作,又那么精准。在母胎时,我们在我们不知道的环境里一边前行的过程中,我们一路受阻,而我们闯过,逃脱和克服了层层阻碍,存活了下来,我们出世!而人一出生,过程被我们看到,我们依旧亦趋亦阻的前行,但成了我们看得见的被伤害或被治疗。
我承认,我也常追寻确定性带给我的所谓安全感,然而每在“得到了”安全感之后,又产生了新的不安全感,让“得到的”不复起作用。这种交替经历多了,轮回的面貌就会渐渐显露出来。而我知道巴比伦纪元,有个寂静轻安的境界,那个无所谓确定不确定的境界。我继续不停跋涉,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在某一段路程上,轻舟已过万重山。

O要求的“无欲无忆”的描述,我用自己跑步这样的例子来形容,当专注于跑步时,你不知道跑了多久,如果身体上力气没有不太不适的感觉的话,你一直跑,一看里程,发现不知不觉已经五公里多。你心里高兴,感觉自己跑好多跑好快,然后过不久,你又觉得跑了很多,一看,与刚才不过几百米。这可以大致形容对O的不可期待,不可有一种执念于得到跑了多少公里的想法上。这种如同“害羞的孩子”的O,让我们会保持对O的尊重。这个尊重,意味着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必须努力,亦需松驰。你必须是个弹琴的好手,不可太松,亦不可太紧,要掌握全局,又不漏细节。
那种一瞬间才出现的O,让你对它不能太懈怠,它总是在“扭曲和变形达到几近不可忍受的程度才突然的显现”,这意味着我必须精进。
庆幸我喜欢读晦涩的书,那些读不懂而又心心念念向往的境界。这似乎与“无欲无忆”相悖,但其实同时相生。这之间似乎也是一个传大的平衡。它似乎意味着你专注于你坚持的方向时,你其实就已经忘记了过去和未来,它超越时空。

于暗黑中探索,是“一场施虐与受虐的过程”,“心理障碍都是它的变形”,“而享受变态和扭曲的快乐”会催生O的诞生。这话,又砸中了我的内心,如那个锅发出的音乐。你能看到那些残破不加修饰的背景,能听到那重复的充满蓝调的,忧郁的,挣扎而不让其奔泄的乐音,久久的,近乎煎熬,而你愿意持续听下去。paining中孕育着thinking,你知道。而你坚持了,可能就看到它了!那种在暗黑中被挤压到极致时,也许突然就出现一个极亮眼的光。不经历万念俱灰的人,是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生意盎然的。原来我习惯性地让自己有焦虑的情绪,是潜意识真心的表达!我有点理解了吸白粉的举动,原来本质都一样,不过表达方式不同。多少优秀的创作,文学也好,思想也好,音乐也好,那些大师无不是经历了炼狱般的考验。斯宾诺沙落泪的戏子,巴伦博伊姆,贝多芬,比昂。。。。。。
然而前提是survive。你必须在这场博奕中存活下来。普里莫.莱维写过:“他们(没有进过集中营的人)不知道这些词的真正意思:饥饿,寒冷,痛苦,悲伤,那只是他们坐在屋子里想象出来的。”看到这句时,我有极深的震撼,和茫然。他所写的,超越了常人所能的理解。是的,他之所以伟大,他是那一场经历中最深刻的见证人,观察入微,敏感细腻,体验深刻。他从九死一生的经历中存活了下来,并写了让世人震惊的见证。然而最终他没能survive,他最终死于无法治癒的抑郁,龙一仪他没能走出“最优秀的人都已死去,活下都的都是平庸的人”的魔咒。

因此,我当然也知道了我此刻的所思所感也并未近乎O,远未。而我不能不努力描述我已然看到的,接近和成为的过程中什么都可能发生,当然免不了种种的PS,前面还有万重山等我经过,并加上继续的等待。
生活和治疗中,“治疗师得多保留一会,比存活多一点点创造性”。这个creature便是重点。奇妙就在这里发生。这中间发生了代谢,老师用了非常优雅而令人回味无穷的“风,雅,颂”来比喻(用这个来比喻得是多大的创造性!)。于是从看到“病”,到看到being。这就类乎佛法的“明心见性”。当看到了,贪瞋痴即是戒定慧,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一点不增,一点不减。课程第二天的中午我写下这些:“课程过半,老师从无限、容器、到commensal,令我有了最美的相遇,这是无数种可能下的一种邂逅。从有与空,从微观与宏观,主客体,始与终,有限与无限,逐渐消融。。。一切都是O的呈现、佛性展现的过程。”老师把比昂思想里的几个词与与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即O)、德(容器和容器物)、仁(连接)、艺(caesura,reverie和commensal)结合来说明。艺实现的前提,是负能力,在于对未知或不确定的忍受。而对四者的领会,才能达到knowing。这也是苏老师伟大的创造,让我们作为中国人更容易理解比昂思想,理解他那些不能轻易定义的词。在此,我要再次回顾苏老师那诗一样的语言:那些似是而非(caesua塞修拉)吸引我们探索那即是心理治疗的起点那是我们别无选择的选择一个又一个的塞修拉。。。存在,是相对恒定的确定是诱惑与恐惧背景下且进且退的悲喜乐章

caesura是一叶而知秋的吟唱。每一个人的存在,是为了完成对生命探索的传奇,这便是生命的意义。love is touch,love is asking,love is knowing,love is living...爱无法定义,而爱无处不在。
苏老师给我们放的每个音乐,都象是一次暂停,caesura,让我们的思绪得以自我运动,碰撞又静止,然后创造出一个内在的高潮。看那些不同容器装纳金子的传唱,撞击产生出不同的创新,产生不同的吟唱,让我们看到痛苦的意义。这种课就已然是一次团体治疗,让一些思想在我们心中内化。想起每次琴课,老师与我的对弹,其实也是一种对我内心的治疗,让我去承受和走过不断前行中的不确定性。这也便是,邂逅时,忍受当中的真实。
比昂的那段不清晰的照片,让我感觉在模糊与清晰之间,确定与不确定之间,稳定与不稳定之间,这种以往时刻能萌生出的对立感觉此刻是消融了的,是真实和接近心底的,那看似碎片的一切,其实是始终相连且不可或缺的。

用诗表达思想是最高境界,我完全认同老师所说。科恩的诗雾霭的意思,让人难忘,信手采撷的片语,都能让人回味无穷(摘自纪录片中的歌词):“我的声音将会静止,等有人为我开口”;“声音来自破碎的山丘,回应着对你的赞美”;“神的子民,身着他们曙光的褴褛衣裳”;“当你感觉不到神的存在,连寂寞都说你有罪”;“耶稣是个水手,身在孤悬的木塔,只有溺水者才能看到他”;“你想和他一起远行,所有人都是水手,直到海让他们自由”;“我看到玫瑰染上猩红热,审判者的你晚来一步”;“力行者与梦想家同行”;“世间万物皆有裂痕,那里光才能透彻”;“敲响每个还会响的钟,忘了你的美丽梦想”;。。。。。。想起周梦蝶的诗,他写诗也是让自己一生徘徊在那种境地,他那种艰辛、孤绝成为他的宁静。“假如要想获得人世的幸福,不要写诗”。典型的暗黑军团的代表!他的诗总是戳到你痛:“生于冷养于冷壮于冷而冷于冷的山有多高 月就有多小云有多重 愁就有多深而夕阳,夕阳只有一寸!有金色臂在你臂上扶持你有如意足在你足下导引你憔悴的行人啊合起盂与钵吧且向风之外,幡之外认取你的脚印吧!”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比昂也好,科恩也好,周梦蝶也好,他们都令人有教父般的感觉,既是掌控着真相的上帝,又是在黑暗中创造美的天使。他们发出声音,让那一切相传。
苏老师说:命运剥夺你的东西,会让你去发展你内在的东西还你。人的超凡脱俗,靠内在化完成。
“每个治疗是对另一个人过去的致敬”,如佛经说,你看不懂时,到处是破败零乱,苦雨凄风,看懂时,所见之处都是黄金铺地,宝树成行。你看到他虽生活于枷锁和牢笼中,但却从铁栅中开出花朵!因此,其实并没有所谓的治疗,当看到痛苦产生意义时,还需要去除那痛苦吗?
让我们承认自己的缺陷吧,承认自己的无知!我们一边要知道我们有无限可能性,有成为光的力量,同时又保持谦逊和卑微,那是让我们能回到初始的圆满的基地。听说在苏老师来之前,有人在问:老师讲什么。听说老师给主办方的回答是:来听就知道了呀!这是让人培养无欲。课程结束,时间到,老师说了句:我们的课程结束了。没有总结,没有等待回馈,这是无忆。光从这点看,苏老师真是比昂的代言人。他最接近O。
科恩的老师对他说:我不是日本人,你也不是犹太人。恩科继而解读为:我不是学生,他也不是老师。他们是一样又不一样的共舞的两人,他们是灵魂如此接近或一样的形体上分开的两个!我也需要与老师共舞,而我暂时还是要把自己作为一个虔诚的学生来看,这是我理解的精进和忍受。真正的领悟是无言的,我啰嗦了这么多,似乎想描述出我对O理解了多少,但我明知道,越想去确定,其实离真理越远,因为限制了O的无限性,说明层次还很低。然,登高必自卑,我至少是知道了自己的位置。航行的路上,期待您一直指引。最后,请原谅我的认真,因为,命运选中了我,我亦想决定命运。引用一句诗来结尾就是: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黑土地爱得深沉。

-------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海之梦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咨询师成长
客服微信号:hzmpsy120
联系电话:400 606 6630
咨询方式:面询、视频咨询、电话咨询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田南路38号广银大厦9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