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你看你看!合肥老城的脸正悄悄在改变……-合肥日报
【推荐】你看你看!合肥老城的脸正悄悄在改变……-合肥日报
文创之力助“老城复兴”
老城是一座城市的历史印记,
也是这座城市的文脉和根。
围绕打造“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
合肥市科学制订城市规划,
让老城与新城共同成长!
空中鸟瞰绿树葱葱的包河公园。李博 摄
合肥古称庐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秦朝置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淮军摇篮”而闻名。如今人狗情缘,作为安徽省会,合肥市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也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合肥开始以老城区为中心,向东、北、西南三翼伸展。进入21世纪,合肥实施“141”城市发展战略,迎来了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期,造就了政务区车水马龙、天鹅湖商圈高楼林立的繁华。此后,合肥又启动“1331”城市区域发展战略,一批城市副中心逐步建成,以滨湖新区、居巢区为中心的“环湖生态示范区”初步形成,滨湖城市新中心在巢湖之滨迅速崛起。目前,滨湖新区、东部新中心、北部新城、西部新城、新桥空港等纷纷崛起,而老城复兴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今年年初,老城复兴成为合肥市“两会”期间最热门的话题;随后,包河区率先出台《包河区全面推进“老城复兴”的实施意见》,吹响了老城复兴的号角。
修缮一新的明教寺。 孙海涛 摄
老城区期待焕发新活力
如果说滨湖新区、政务新区是合肥“城市会客厅”,那么老城则是合肥城市发展的历史原点和文化摇篮鬼车鸟。
以包河公园、银河公园、雨花塘、黑池坝、逍遥津等景点串起来的环城公园,一直被誉为合肥的“翡翠项链”,曾是老合肥的护城河,如今已是合肥跻身“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园林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是合肥“绿色之城”最具特色的文化地标。
古逍遥津。(图片来源:合肥市广播电视台)
明教寺、包公祠、城隍庙、赤阑桥、逍遥津、李府……既是老合肥的文化古迹,也是“大湖名城”的文化魅力。环城公园内5.26平方公里的老城,是合肥市历史最悠久、文化积淀最深厚的老城区,记载着合肥千年的变迁,见证了合肥的繁荣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老城区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与新城区相比,老城区存在交通不畅、房屋老旧、设施陈旧、配套不足和特色流失等问题,老城的城市功能逐步边缘化,区域服务功能也日益退化,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实施老城更新势在必行。”合肥市庐阳区老城更新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海春说。
改造后的城隍庙文化街区吸引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购物。 孙海涛 摄
老城发展面临城市化的挑战,一些历史文化元素开始被城市化的浪潮湮没。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一些历史建筑缺乏正常的维护和利用,大多在风吹日晒中一点一点地被剥蚀、风化乃至坍塌,背街小巷杂乱的环境和一些违章建筑也影响了老城的风貌。
“老城更新要在恢复、重塑老城历史和文化的同时,提升品质,完善功能,升华内涵,在保持老城整体风貌的前提下,实施城市修复、生态修复、文化修复,使传统街区重现生机,老城区再现繁华。老城更新不能搞大拆大建,凡有文化沉淀、有历史印记、有百姓情结的建筑和老街古巷,一律保留。”张海春告诉记者,老城改造将以《合肥老城区城市更新规划》为架构,在此基础上绘制“一张蓝图”,梳理编制项目库,抓好综合改造和综合治理,最终更新老城区“文化、休闲、商业、宜居”四大功能。
逍遥湖,水面开阔 ,湖面面积达168亩,约占全园面积的四成,湖中有三个岛屿。(图片来源:合肥市广播电视台)
“老城复兴”应保存文化记忆
一个历史悠久、有文化传统根基的城市,必定是有灵魂的城市;一个有特色文化传承和发展创新的城市,才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老城复兴应以文化为魂北城枫景园,重在修复老城的文化记忆。
为了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包河区率先在合肥拉开“老城复兴”的大幕。包河区老城集聚包公祠、赤阑桥、斛兵塘等历史文化资源,又拥有中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剧院、省艺大高静流校、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等科教文化资源。在老城复兴中,该区发挥文化和科教资源的优势,将历史文化、工业文化、市井文化、码头文化等元素与老城复兴紧密结合,打造一批具有历史底蕴、合肥特色的主题街区、城市建筑、中心广场等,如罍街、中隐于市、锅庐等有口皆碑的网红街区,既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又融入现代生活、彰显时代特质,使文化成为老城靓丽的新名片、复兴的新动力。
包公祠。
罍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程锋告诉记者:“罍街是滨湖投资控股集团于2012年投资建设的合肥最大的惠民美食街区,最初以拯救、保护安徽老字号,寻根安徽饮食文化为起点;二期引进了国内各大菜系,并配以天津茶馆、合肥真得味脱口秀等大众演艺;三期打造了我省最大的文化、创意、艺术、创客街区,融特色文化创意集市,涵盖创业会客厅、创客空间、艺术家工作室、艺术馆、工匠民俗非遗店等。”
市民们在罍街小吃广场上品尝美食。束从余 摄
为留下老合肥的文化记忆,作为合肥老城的中心区,庐阳区启动了城隍庙改造、逍遥十八巷整修、淮河步行街升级、三孝口片区、老报馆、稻香楼商旅文一体化开发,正在研究复原修缮庐州学宫、段氏祠堂、合肥府衙等一批古建筑,挖掘恢复淮上酒家、庐州烤鸭店、张顺兴等一批老字号……如今,城隍庙的粉墙黛瓦诉说着老合肥的历史传奇和徽商故事;整修后的逍遥津古巷、淮河路步行街、义仓巷、四古巷、人民巷等记录着老合肥的市井文化;“安徽第一路”长江中路的综合改造,激活了沿线老城商业资源,着力打造庐州记忆、庐州阅览和庐州老字号等商业品牌。
作为合肥市曾经的老工业区,瑶海区见证了这座城市工业发展的历史,在老城复兴中突出传承工业文化。在东二环与裕溪路交口信步造句,在这片老工厂聚集区建起一方花境,以烟囱雕塑和工业齿轮为背景,搭配四季宿根花卉,展示“工业热土、瑶海记忆”的风貌。
淮河路步行街。
合肥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老城复兴须延续城市文脉,对具有城市特色和彰显城市记忆的历史古迹、人文典故、街区建筑、古老街巷等进行保护开发和创新利用,展示老城独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魅力。”
打造“老合肥味”的公共空间
雕刻时光印记,老城“芳华”再现。借力文创之力,打造“老合肥味”的公共空间,让老城更有温度,更有品质。
老合肥味的公共空间不仅是环城公园、逍遥津公园、市府广场、大钟楼、合肥图书馆等,还有长江路上的商场、三里庵附近的商圈、步行街上的老字号、宁国路上的龙虾美食一条街,更包含很多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化古迹、特色街区、文化场馆、休闲场所等,在传统中融入现代、时尚、国际化等元素的公共空间,可以提升老城的文化品位、居民的生活品质。
逍遥津张辽雕像。(图片来源:合肥市广播电视台)
在芜湖路与宁国路交口,一栋废弃了几十年的锅炉房,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成为合肥又一张城市名片。这栋废弃的锅炉房,在设计师的手中改造成特色民宿、创意沙龙,园内曲径通幽,一座红砖烟囱高耸入云,落地的玻璃窗后,是一间有创意的休闲书吧,不少年轻人坐在这里品着咖啡,悠闲地看着书。
合肥是一座科教之城,也是有名的书香之城,三孝口24小时不打烊的共享书店一度成为全国网红。近年来,合肥把建设城市阅读空间作为一项文化惠民工程,将传统意义的图书馆推送到街道、社区、商场,形成居民15分钟阅读圈,打造书香合肥。2017年三国求生记,仅蜀山区就在社区、商场建了5个城市阅读空间,今年还将继续增建7个,到2020年完成全区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布局。
三孝口24小时不打烊的共享书店。
在黄山路与怀宁路交口的1912街区,每天傍晚,华灯初放,这里人流穿梭不息,酒吧、餐厅、茶楼、影院等各种消费场所近百家。“不要以为这里仅仅是吃喝玩乐的地方,我们还建有天仙配大舞台、大地美术馆等高规格的文化场馆。”蜀山区文旅局周艳局长告诉记者,自2016年以来,省黄梅戏剧团的演员每周至少在这个舞台上表演5场,上演的都是黄梅戏的经典曲目,让广大市民欣赏到原汁原味的传统戏曲文化。
据合肥市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打造宜居宜业的老城公共空间,包河区将推进大罍街征迁改造,完成四期改造工程;瑶海区正着力打造东部新中心,加快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整治;庐阳区将在长江中路打造庐州记忆等六个节点,对老街小巷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欲打造合肥版“锦里”……此外,合肥还将放大逍遥津公园、杏花公园、包公园、银河公园的生态效应,改建街旁绿地、建城市游园、口袋公园,鞠兴浩配套体育健身设施,让街巷角落成为有绿阴、有鸟鸣、有老合肥味、清净舒适的公共空间。
让老城居民更有“获得感”
老城复兴应以人民为中心,以城市修复、生态修复、文化修复为重点,完善设施配套、改善人居环境,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8月25日清晨,市民武进走出家门,沿着包河公园开始晨练。包河水中的夏荷依然盛开,空气里弥漫着淡淡清香。
包河公园。(图片来源:中安在线旅游网)
“我在包河附近住了近30多年,觉得大合肥越来越美。每次从桐城路走过,看着刻有桐城派历史人物浮雕的文化墙以及赤阑桥头的姜夔雕塑狼道全集,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就是老合肥独特的文化魅力。”武进兴奋地说:“住在老城区,享受慢生活,回味老城的变迁,感到生活真的很惬意。”
作为合肥老工业区,合钢公司、安徽纺织厂等都在瑶海,这里曾是老工厂和棚户区的集中区,生活环境较差。如今,合肥正在打造东部新中心,《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已编制完成,多条地铁将从这里经过,瑶海万达等城市综合体在这里兴起,如今的瑶海已旧貌换新颜。
红星路。(图片来源:合肥市广播电视台)
8月23日,记者来到瑶海区,东部新中心指挥部杨传海告诉记者:“规划区内的旧厂房等工业遗存,是合肥工业文明的重要载体,代表着城市的文化记忆,我们将通过标志性遗产保护、功能植入等对其更新改造,把旧厂房转化为城市创意绿廊和传承历史记忆的空间廊道。未来的新区,医疗、教育、商业等配套完善,市民可享受15分钟生活圈。”
曙光南路有条背街小巷,曾是有名的早餐美食街,但略显破旧,如今成为集城市记忆、市民休闲、特色餐饮及市井文化于一体的特色街区——小隐于野文创特色街区,与曙光北路的“中隐于市”特色街区遥相呼应。“新”街呈徽派风格,留住城市“老味道”,再现传统“市井文化”,市民可在这里悠闲地享受着特色小吃、文化娱乐,环境幽雅、温馨浪漫,透着一股小资情调。
你看,
合肥老城的脸正悄悄在改变,
变得更有品质,
更有文化味,
更加美丽宜居!
(余晓林 沈荟 孙海涛)
文字来源:安徽日报
文创之力助“老城复兴”
老城是一座城市的历史印记,
也是这座城市的文脉和根。
围绕打造“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
合肥市科学制订城市规划,
让老城与新城共同成长!
空中鸟瞰绿树葱葱的包河公园。李博 摄
合肥古称庐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秦朝置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淮军摇篮”而闻名。如今人狗情缘,作为安徽省会,合肥市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也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合肥开始以老城区为中心,向东、北、西南三翼伸展。进入21世纪,合肥实施“141”城市发展战略,迎来了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期,造就了政务区车水马龙、天鹅湖商圈高楼林立的繁华。此后,合肥又启动“1331”城市区域发展战略,一批城市副中心逐步建成,以滨湖新区、居巢区为中心的“环湖生态示范区”初步形成,滨湖城市新中心在巢湖之滨迅速崛起。目前,滨湖新区、东部新中心、北部新城、西部新城、新桥空港等纷纷崛起,而老城复兴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今年年初,老城复兴成为合肥市“两会”期间最热门的话题;随后,包河区率先出台《包河区全面推进“老城复兴”的实施意见》,吹响了老城复兴的号角。
修缮一新的明教寺。 孙海涛 摄
老城区期待焕发新活力
如果说滨湖新区、政务新区是合肥“城市会客厅”,那么老城则是合肥城市发展的历史原点和文化摇篮鬼车鸟。
以包河公园、银河公园、雨花塘、黑池坝、逍遥津等景点串起来的环城公园,一直被誉为合肥的“翡翠项链”,曾是老合肥的护城河,如今已是合肥跻身“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园林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是合肥“绿色之城”最具特色的文化地标。
古逍遥津。(图片来源:合肥市广播电视台)
明教寺、包公祠、城隍庙、赤阑桥、逍遥津、李府……既是老合肥的文化古迹,也是“大湖名城”的文化魅力。环城公园内5.26平方公里的老城,是合肥市历史最悠久、文化积淀最深厚的老城区,记载着合肥千年的变迁,见证了合肥的繁荣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老城区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与新城区相比,老城区存在交通不畅、房屋老旧、设施陈旧、配套不足和特色流失等问题,老城的城市功能逐步边缘化,区域服务功能也日益退化,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实施老城更新势在必行。”合肥市庐阳区老城更新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海春说。
改造后的城隍庙文化街区吸引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购物。 孙海涛 摄
老城发展面临城市化的挑战,一些历史文化元素开始被城市化的浪潮湮没。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一些历史建筑缺乏正常的维护和利用,大多在风吹日晒中一点一点地被剥蚀、风化乃至坍塌,背街小巷杂乱的环境和一些违章建筑也影响了老城的风貌。
“老城更新要在恢复、重塑老城历史和文化的同时,提升品质,完善功能,升华内涵,在保持老城整体风貌的前提下,实施城市修复、生态修复、文化修复,使传统街区重现生机,老城区再现繁华。老城更新不能搞大拆大建,凡有文化沉淀、有历史印记、有百姓情结的建筑和老街古巷,一律保留。”张海春告诉记者,老城改造将以《合肥老城区城市更新规划》为架构,在此基础上绘制“一张蓝图”,梳理编制项目库,抓好综合改造和综合治理,最终更新老城区“文化、休闲、商业、宜居”四大功能。
逍遥湖,水面开阔 ,湖面面积达168亩,约占全园面积的四成,湖中有三个岛屿。(图片来源:合肥市广播电视台)
“老城复兴”应保存文化记忆
一个历史悠久、有文化传统根基的城市,必定是有灵魂的城市;一个有特色文化传承和发展创新的城市,才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老城复兴应以文化为魂北城枫景园,重在修复老城的文化记忆。
为了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包河区率先在合肥拉开“老城复兴”的大幕。包河区老城集聚包公祠、赤阑桥、斛兵塘等历史文化资源,又拥有中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剧院、省艺大高静流校、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等科教文化资源。在老城复兴中,该区发挥文化和科教资源的优势,将历史文化、工业文化、市井文化、码头文化等元素与老城复兴紧密结合,打造一批具有历史底蕴、合肥特色的主题街区、城市建筑、中心广场等,如罍街、中隐于市、锅庐等有口皆碑的网红街区,既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又融入现代生活、彰显时代特质,使文化成为老城靓丽的新名片、复兴的新动力。
包公祠。
罍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程锋告诉记者:“罍街是滨湖投资控股集团于2012年投资建设的合肥最大的惠民美食街区,最初以拯救、保护安徽老字号,寻根安徽饮食文化为起点;二期引进了国内各大菜系,并配以天津茶馆、合肥真得味脱口秀等大众演艺;三期打造了我省最大的文化、创意、艺术、创客街区,融特色文化创意集市,涵盖创业会客厅、创客空间、艺术家工作室、艺术馆、工匠民俗非遗店等。”
市民们在罍街小吃广场上品尝美食。束从余 摄
为留下老合肥的文化记忆,作为合肥老城的中心区,庐阳区启动了城隍庙改造、逍遥十八巷整修、淮河步行街升级、三孝口片区、老报馆、稻香楼商旅文一体化开发,正在研究复原修缮庐州学宫、段氏祠堂、合肥府衙等一批古建筑,挖掘恢复淮上酒家、庐州烤鸭店、张顺兴等一批老字号……如今,城隍庙的粉墙黛瓦诉说着老合肥的历史传奇和徽商故事;整修后的逍遥津古巷、淮河路步行街、义仓巷、四古巷、人民巷等记录着老合肥的市井文化;“安徽第一路”长江中路的综合改造,激活了沿线老城商业资源,着力打造庐州记忆、庐州阅览和庐州老字号等商业品牌。
作为合肥市曾经的老工业区,瑶海区见证了这座城市工业发展的历史,在老城复兴中突出传承工业文化。在东二环与裕溪路交口信步造句,在这片老工厂聚集区建起一方花境,以烟囱雕塑和工业齿轮为背景,搭配四季宿根花卉,展示“工业热土、瑶海记忆”的风貌。
淮河路步行街。
合肥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老城复兴须延续城市文脉,对具有城市特色和彰显城市记忆的历史古迹、人文典故、街区建筑、古老街巷等进行保护开发和创新利用,展示老城独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魅力。”
打造“老合肥味”的公共空间
雕刻时光印记,老城“芳华”再现。借力文创之力,打造“老合肥味”的公共空间,让老城更有温度,更有品质。
老合肥味的公共空间不仅是环城公园、逍遥津公园、市府广场、大钟楼、合肥图书馆等,还有长江路上的商场、三里庵附近的商圈、步行街上的老字号、宁国路上的龙虾美食一条街,更包含很多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化古迹、特色街区、文化场馆、休闲场所等,在传统中融入现代、时尚、国际化等元素的公共空间,可以提升老城的文化品位、居民的生活品质。
逍遥津张辽雕像。(图片来源:合肥市广播电视台)
在芜湖路与宁国路交口,一栋废弃了几十年的锅炉房,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成为合肥又一张城市名片。这栋废弃的锅炉房,在设计师的手中改造成特色民宿、创意沙龙,园内曲径通幽,一座红砖烟囱高耸入云,落地的玻璃窗后,是一间有创意的休闲书吧,不少年轻人坐在这里品着咖啡,悠闲地看着书。
合肥是一座科教之城,也是有名的书香之城,三孝口24小时不打烊的共享书店一度成为全国网红。近年来,合肥把建设城市阅读空间作为一项文化惠民工程,将传统意义的图书馆推送到街道、社区、商场,形成居民15分钟阅读圈,打造书香合肥。2017年三国求生记,仅蜀山区就在社区、商场建了5个城市阅读空间,今年还将继续增建7个,到2020年完成全区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布局。
三孝口24小时不打烊的共享书店。
在黄山路与怀宁路交口的1912街区,每天傍晚,华灯初放,这里人流穿梭不息,酒吧、餐厅、茶楼、影院等各种消费场所近百家。“不要以为这里仅仅是吃喝玩乐的地方,我们还建有天仙配大舞台、大地美术馆等高规格的文化场馆。”蜀山区文旅局周艳局长告诉记者,自2016年以来,省黄梅戏剧团的演员每周至少在这个舞台上表演5场,上演的都是黄梅戏的经典曲目,让广大市民欣赏到原汁原味的传统戏曲文化。
据合肥市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打造宜居宜业的老城公共空间,包河区将推进大罍街征迁改造,完成四期改造工程;瑶海区正着力打造东部新中心,加快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整治;庐阳区将在长江中路打造庐州记忆等六个节点,对老街小巷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欲打造合肥版“锦里”……此外,合肥还将放大逍遥津公园、杏花公园、包公园、银河公园的生态效应,改建街旁绿地、建城市游园、口袋公园,鞠兴浩配套体育健身设施,让街巷角落成为有绿阴、有鸟鸣、有老合肥味、清净舒适的公共空间。
让老城居民更有“获得感”
老城复兴应以人民为中心,以城市修复、生态修复、文化修复为重点,完善设施配套、改善人居环境,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8月25日清晨,市民武进走出家门,沿着包河公园开始晨练。包河水中的夏荷依然盛开,空气里弥漫着淡淡清香。
包河公园。(图片来源:中安在线旅游网)
“我在包河附近住了近30多年,觉得大合肥越来越美。每次从桐城路走过,看着刻有桐城派历史人物浮雕的文化墙以及赤阑桥头的姜夔雕塑狼道全集,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就是老合肥独特的文化魅力。”武进兴奋地说:“住在老城区,享受慢生活,回味老城的变迁,感到生活真的很惬意。”
作为合肥老工业区,合钢公司、安徽纺织厂等都在瑶海,这里曾是老工厂和棚户区的集中区,生活环境较差。如今,合肥正在打造东部新中心,《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已编制完成,多条地铁将从这里经过,瑶海万达等城市综合体在这里兴起,如今的瑶海已旧貌换新颜。
红星路。(图片来源:合肥市广播电视台)
8月23日,记者来到瑶海区,东部新中心指挥部杨传海告诉记者:“规划区内的旧厂房等工业遗存,是合肥工业文明的重要载体,代表着城市的文化记忆,我们将通过标志性遗产保护、功能植入等对其更新改造,把旧厂房转化为城市创意绿廊和传承历史记忆的空间廊道。未来的新区,医疗、教育、商业等配套完善,市民可享受15分钟生活圈。”
曙光南路有条背街小巷,曾是有名的早餐美食街,但略显破旧,如今成为集城市记忆、市民休闲、特色餐饮及市井文化于一体的特色街区——小隐于野文创特色街区,与曙光北路的“中隐于市”特色街区遥相呼应。“新”街呈徽派风格,留住城市“老味道”,再现传统“市井文化”,市民可在这里悠闲地享受着特色小吃、文化娱乐,环境幽雅、温馨浪漫,透着一股小资情调。
你看,
合肥老城的脸正悄悄在改变,
变得更有品质,
更有文化味,
更加美丽宜居!
(余晓林 沈荟 孙海涛)
文字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