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9-16 08:19:42   全部文章   0/197

【推荐】下雪路滑,出轨少妇请小心-架空

【推荐】下雪路滑,出轨少妇请小心-架空


正义是一把很钝的刀,不管在哲学或审判的层面都是如此。
——尤·奈斯博《雪人》

新年开年,全国20多个省份接连出现降雪。

这样寒冷的天气,就适合这样一部寒冷的小说。
挪威奥斯陆,多年来谋杀率极低。一封署名“雪人”的匿名信打破了这冰封下的宁静,也开启了警探哈利·霍勒对女性失踪案的调查,年轻女警卡翠娜成了他的新同事。调查中哈利发现,多年间,每到初雪的夜晚总会有一个雪人出现,待雪融化后就会有一名女子神秘失踪,随后其惨遭肢解的尸体就会被发现。一连串的凶案究竟有怎样的共同点,背后的凶手又怀揣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黑暗秘密?
这就是“北欧犯罪小说天王”尤·奈斯博的《雪人》。

《雪人》的这张海报超越了《异形:契约》和《水形物语》的海报,成为Collider评选的2017年度20佳电影海报之首。
《雪人》是尤·奈斯博“哈利·霍勒警探”系列的第七本小说,随着同名改编电影的上映,也成为了这位北欧硬汉派侦探小说家最广为人知的一部作品。
========重度剧透预警========
这个故事特别冷
奈斯博的每部小说都带着北欧特有的寒冷气味。《雪人》也是如此。
冰天雪地的奥斯陆,地广人稀金民基,富有且安全。奈斯博热衷在作品里描写挪威的风土人情,《雪人》中就数度出现奥斯陆和卑尔根冬日的景象。但这景象在奈斯博笔下却变得冷冽、诡异、阴暗,“看起来有如亡者家中罩了白布的各类家具”。
主人公奥斯陆警署的警官哈利·霍勒,也是这样一个冷硬的北欧男子。根据书中对他的描写,哈利是位一米九几的金发大汉,酗酒,颓废,工作狂,个性暴躁易怒但又有着温柔的一面,办案手法不走寻常路,是长官和同僚眼里的“麻烦制造者”。

你们法鲨在电影版《雪人》中的表现已经算得上是影片为数不多的亮点,但无论是颓废感还是硬汉气质,都还远未达到书中那个北欧钢铁大汉的水准。
而凶手,那个在初雪降下之夜、专杀出轨女人的连环杀手,无论其不动声色的行凶手法,还是凶残暴戾的性格本身,都冷得叫人心生寒意。
凶手马地亚因为从生父那里遗传了雷诺氏症候群,脚趾和手指会逐渐变冷变白。这让他在冬天的奥斯陆越发难熬。
更糟糕的是,这种可怕的疾病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他错误的出生,他与生俱来的罪,像“某种黑暗的东西突然袭来,那东西龌龊、黑暗、美妙。”
此外那些关于自然和政治、环境与疾病、水管上的霉菌与雪白的噩梦……种种的描写,无一不渲染和加重了静水流深的阴森之感。

电影版倒是极大地还原了书中对挪威雪景的描写,堪称挪威风光宣传片。
而这种从核心往外渗透出来的寒意,恰恰就是《雪人》独一无二的魅力和气质。
直击灵魂深处的痛点:阴魂不散的隔壁老王
在《雪人》中,奈斯博通过一个惊悚悬疑的连环杀人案件,直指男性族群内心最深的恐惧:对伴侣出轨的恐惧。
这部小说最主要的一个特点是:出场的所有男性,无一例外都被伴侣戴了绿帽子,他们甚至还养大了隔壁老王的孩子!
奈斯博在书中引用了一个数据:“最近瑞典有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有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儿童其实并非他们认定的父亲所生。百分之二十啊!也就是每五个儿童就有一个活在谎言中”。

男主前妻的孩子,也“活在谎言中”。
这也早早地将凶手的行凶动机双手奉上——原来整个案件滥觞于一场司空见惯的外遇:一个年幼时亲眼目睹自己母亲出轨的少年,在深受打击之余还意外得知母亲的出轨对象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并且他也因此遗传了生父的疾病。这对少年心灵的伤害无异于一记重锤,他的人生也因此走上歧途:他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杀戮之旅,每到初雪落下的那天,他都会杀一个女人,然后再堆一个雪人。而每个被害的女人无不满足已婚、有子、出轨三个条件。
小说开头,哈利收听的广播节目为读者介绍了一个冷知识,也为这个故事奠定了绿油油的基调。
那是一段关于贝豪斯海豹的讲述。
贝豪斯海豹的母海豹基于分散繁衍风险的理由,往往会和不同的公海豹交配,而发现这种苗头的公海豹就会在这时试图杀害母海豹,以阻止其他公海豹的后代和自己的后代争夺食物。

想不到你是这样的糯米团子。
这些埋得很浅的伏笔,仿佛是作者故意直白地向读者表达:看,我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失足妇女自作孽不可活的故事郭家豪。
这就让对于婚姻忠诚度惴惴不安的都市成年人看得冷汗涔涔,一边怀疑自己喜当爹,一边心虚地叩问自己的良心。
但这绝不是奈斯博的初衷。
故事的最后,在“爸爸”一章中,喜当爹的教授与自己的“儿子”相拥取暖,对他说“我好爱你,你是我最亲爱的家人,你是我的孩子,你听见了吗?”的时候,这个故事也终于有了一丝冬日阳光般的温情。
不合格的推理小说,绝佳的犯罪小说
诚恳地说,《雪人》称不上是一部杰出的推理小说,有经验的推理迷在十章之内就能猜出凶手是谁。而无论是码头边上的旅店老板荆轲传奇,还是声名显赫的史德普,甚或画风独特屡屡抢镜的除菌专员,这些用来扰乱读者视线的红鳟鱼,很快就会被精明的读者识破,从而排除错误答案。

失踪女子的懦弱丈夫,一度也是嫌疑人之一。
不只是这一部小说,尤·奈斯博的绝大部分作品,其悬念的设置和推理过程的剖析都不尽完美。
但尤·奈斯博另有所长:他对于惊悚气氛的操控很有一手。这其中备受推崇的就是他对于命案现场和谋杀细节极度逼真和细致的描写,那种带给读者身临其境般战栗感的写法也成为了尤·奈斯博标志性的写作记号。
比如《雪人》一书中,时隔十二年后哈利发现卡翠娜的父亲拉夫妥尸体的这一段——
“……冰箱内的小灯照亮了塞在里头的尸体。尸体的手臂位于前方,膝盖弯曲,头部被压到一旁神探阿蒙。尸体表面覆盖着白色冰晶,犹如一层以啃食尸体维生的白色霉菌;尸体的扭曲模样正好是卡翠娜尖叫声的可视化显现。但令哈利胃部翻搅的并不是这幕情景。冰箱门打开后不久,尸体便往前倒,额头撞上门边,撞得脸上冰晶纷纷跌落,姜柔伊犹如瀑布般洒落地面,这就是为什么哈利会看见葛德·拉夫妥正在对他们咧嘴而笑。然而拉夫妥的笑容并不是由嘴巴形成的,他的嘴唇被类似粗麻绳的绳线一进一出、曲曲折折地缝了起来,笑容横越下巴,呈弧形上扬至双颊,最后被一排黑色钉子固定住;看那模样卡迪克,那排钉子只可能是被钉进去的。吸引哈利注意的是鼻子。哈利尽力将上涌的胆汁逼回胃里。拉夫妥脸上的鼻骨和软骨一定是事先就被挖除了。红萝卜的色泽已被冻气吸食殆尽。雪人已然完成。”

拉夫妥之死这一条线在电影中未能得到详尽描述,对于分尸的表现多数也只是到此为止。
奈斯博的笔法冷静而克制,但冰箱藏尸的可怕场景却被描写得丝丝入扣,叫人不禁要惊声尖叫。
更可怕的是哈利在分析了现场后得出的结论,他认为:
“可怜的死者在开枪前先吸出了枪管里的空气,枪管变成真空之后可以让现场……比较不容易弄脏。也就是说,拉夫妥可能被要求吸出枪管里的空气。”

尤·奈斯博的文字带给读者的震撼,是血腥的电影画面也无法比拟的。
顺着作者的描写脑补一下死者临死前经历的事情,就让人忍不住脊背发凉。
再比如九年前厄里肯山顶的命案现场,书中只是简单地写道:“躺在雪中的尸体被切成无数碎块,幸亏有一个裸露的乳房才让人得以判别死者性别。”
就是这个凶案现场的照片,成为了卑尔根警局所有新训生的噩梦。警局将这张照片给每拨新训生看,大部分人都被吓坏了。

这张照片成为了卑尔根警局所有新训生的第一堂震撼教育。电影很节制地去掉了小说中R级的描写。
除了对命案现场的描写之外,《雪人》中也不乏一些烘托恐怖气氛的环境描写。
如一开始马地亚的母亲与男人偷情时,男人察觉他们在被“一张脸”偷窥,后来发现是一个惨白的雪人;还有那具被切割成三段之后又缝合起来的“装置艺术”、戴着粉红色围巾的雪人、哈利在抓捕凶手时丢掉的手指……

卡翠娜和哈利失去手指的剧情,倒在电影里得到了尽数展现。
正是这些耸人的描写,在真相早早被人洞悉后还让作品保留住了抓人的悬念,也让《雪人》从一部不甚合格的推理小说,摇身一变成为了一部绝佳的犯罪小说。
“北欧之光”

是的,这位北欧帅哥就是尤·奈斯博——与他笔下的主角哈利狎具?霍勒一样干练犀利,线条冷硬。
作者尤·奈斯博的人生经历也像他笔下的小说一样,充满了张力和戏剧性。
他大概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做得很出彩的那类人:年轻时的奈斯博梦想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他也为此加入了挪威国内甲级联赛的一支球队,一心希望加盟英超热刺俱乐部。但韧带撕裂断送了他的运动员生涯。
结束了兵役期之后,奈斯博申请了卑尔根大学的经济管理专业。在校期间他组了一支乐队并发行了自己的单曲。毕业后顺理成章进入金融行业,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对音乐的热爱。他组了一支名为Di Derre的乐队,并开始尝试自己写歌,甚至签约了一家唱片公司。

果然是帅到不行的北欧金属大汉,比心。
奈斯博就这样开始了白天在金融公司工作,晚上和周末演出的日子。
此时他已经一不小心成为了挪威最受欢迎的摇滚巨星:乐队的第二张专辑在挪威大卖,演唱会门票几小时内便一售而空。
而由于其出色的金融证券才能,他很快被挪威最大的证券公司高薪挖走。高薪带来了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工作和乐团变得难以兼顾。濒临崩溃之际,奈斯博最终决定给自己放一个长假异世为僧。正是在澳洲休假期间,奈斯博写下了令自己名声大噪的“哈利·霍顿警探”系列第一部——《蝙蝠人》,从此每一部作品都必然登上挪威畅销图书排行榜冠军宝座,他也成为了挪威最著名的犯罪侦探小说作家,和当之无愧的“北欧之光”。

不会唱歌的证券分析师不是好小说家!
尤·奈斯博拿过北欧的所有犯罪小说大奖:玻璃钥匙奖、挪威史上最佳犯罪小说奖、书店业者大奖等,还获得英国国际匕首奖和美国爱伦·坡奖提名,受到英美犯罪小说名家一致拥戴,被认为可与丹尼斯·勒翰和雷蒙德·钱德勒等名家相提并论,德国《明镜》周刊则赞他为“斯堪的纳维亚的奇迹”。
奥斯陆独有的严寒与冷硬,赋予了奈斯博灿烂的才华和丰沛的人生经历,也让他笔下的故事如积雪一般深不可测,扑朔迷离。他那鬼斧神工的布局功力、极度复杂又烧脑的情节,以及坚硬冷酷的笔触,都在《雪人》中悉数得到展现,也使他当之无愧“挪威犯罪文学界的毕加索”称号。
去年年末,《雪人》同名电影上映,主角哈利·霍勒由“万磁王”迈克尔·法斯宾德出演,影片的全部主创(导演、编剧、多位主演)人人手握至少一个奥斯卡提名,阵容不可谓不强大。

法鲨帅是帅,但显然还不足以演绎原著中那个“像一头精瘦的北极熊,一只肌肉虬结但体型精实得吓人的掠食动物”的哈利·霍勒。
但就是这样一班高人,却把这部畅销侦探小说彻底拍砸。甫一上映,评分便节节下跌:烂番茄新鲜度只有8%,均分3.1,metacritic评分23,豆瓣5.1,Imdb5.2。在民间也遭到了原著粉丝的疯狂diss,成本3500万美元,票房仅有4267万,回本无望。
一句话,扑得妈都不认识灵魂纸扎店。
砸是砸了,但假如你对这部小说有兴趣,又无暇翻看原著,那么看看这部改编的电影也不失为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方案,它或多或少能帮助你感知到尤·奈斯博笔下那个寒冷而神秘的世界。
热文推荐
这部黑童话,做到了“黑”的极致
不靠特效,这些科幻片照样好看
这本研究阿加莎的书,竟然教你下毒
从《东方快车谋杀案》到《电锯惊魂》,聊聊虚构作品中的私刑
架空
奇幻|科幻|悬疑|惊悚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