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7-21 17:45:22   全部文章   0/268

【探索发现】旧蓝山县姓氏之十四:萧姓-纵横蓝山

【探索发现】旧蓝山县姓氏之十四:萧姓-纵横蓝山
点击标题下「纵横蓝山」可快速关注
按语:本帖为宁之华老师转帖整理,系全国通谱,当时编辑时间太久,故时隔多年,与新谱有出入,欢迎大家提供新资料完善。现收藏整理蓝山姓氏有327个,如读者想了解本姓资料请留言说明,小编将根据需要公布。

萧姓
湘南萧氏穆林公宗谱首卷_7_第一篇_第二章_第一二三节__萧氏概述_40详细?
第一篇 综述·萧氏渊源、由来、迁徙 40
第二章 概 述 第一节 萧氏渊源 一 创姓先祖 一、姓与氏的来源及其关系 姓,照字义,女生为姓。最“姓”的含义与女性生子有关,无数个女性繁衍后代,其后子又生孙,孙又生子,为了把同一个老祖母传下来的人加以区别,这样便产生了姓。
“姓”,它表示有关的世系同族称号,起源于母系社会。人类历史上经历过一个相当长的母系氏族社会阶段。中国的母系氏族制度大约在大荔人时期开始萌芽,经过了数万年的发展。当时人们生活在原始共产主义的氏族公社,共同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用极其原始的手段进行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十分贫乏的生产资料。由于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也由于婚姻形态是处于知母不知父的亚血族群婚和对偶群婚,所以妇女在氏族中具有崇高的威望,氏族长一般都是由妇女担任,子女归母亲所有,随母所姓。因而,中国最早的许多姓,都带“女”字。例如:“姜”、“姬”、“嬴”等最早的姓。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最后取代妇女而居于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制度转变为父系氏族制度,大约距今6500—4400 年。此时的“姓”,也变成了从父姓。凡同生于一个始祖父的子孙都同姓,并且几乎一直延续到今天。至于“氏”的出现较晚,“由姓而族而氏,是中华上古姓氏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华姓氏大辞典》第 1 页)在上古时期,“氏”首先是表示血统(姓)的分支和发展。《通鉴? 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分。”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姓指他的血统来源而言的,氏则是指他子孙的血统来源而言的。“氏”通常又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是私有制的标志。它出现于母系社会让位于父系社会,“氏”为贵称,姓退而只作妇女的称呼,其作用在于:一是为了区别贵贱。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姓氏,通常出身低贱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血统所自出,只知某“百官大人之族”,也就没有“姓氏”;二是区分男女之别。当时贵族中,“男子称氏,妇女称姓”;三是为了更好地选取婚配。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婚姻从原始人群血缘群婚,演变到母系氏族族外群婚,再到父系氏族一夫一妻制,此时有“同姓不婚”的惯例,如果同姓相婚,不仅有悖人伦,而且还会引起“其生不蕃”的严重后果。至春秋末年,由于礼崩乐坏和战乱的影响,姓氏的界线慢慢变得模糊,秦统一天下以后,废除以前的章法,开始姓氏合而为一。汉以后至今,姓氏就全无区分了,人们无论说姓还是谈氏,或兼言姓名,都专指姓而言,氏是姓的衍生分支与发展。华夏姓氏源远流长,错综纷繁,包括萧氏在内的姓氏主要形成于夏、商、周三代。当今姓氏的来源至少在二十类以上。有以祖先的族名为姓氏的;有以国和国名为姓氏的;有以邑名、封邑名为姓氏的;有以地名、居地名为姓氏的;有以水(水名)、山名、草名为姓氏的;有以官、官名、官职为姓氏的;有以谥号、封号、号为姓氏的;有以赏赐的爵位为姓氏的;有以王父字为姓氏的;有以名、字为姓氏的;有以从事的职业技能为姓氏的;有以崇拜物(图腾)、器物为姓氏的;有以亲属的次(排行)为姓氏的;有以天干、地支、数量词为姓氏的;有以避讳、避仇、避难及赐姓改过来的姓氏;有从少数民族中改过来的姓氏;有从外国人中改过来的姓氏;还有以方位、数字、十二生肖、四季、朝代名等为姓氏的。《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中作中国至今实际使用过的姓氏大约有12000 个,仍在使用 中华萧氏总谱湖南卷·湘南穆林公宗谱首卷 41 的姓氏约有3000 多个,其中常用的有 500 个左右,人数较多姓氏100 个。萧氏是 100 个人数较多的姓氏之一,排行在第30位。 二、远古时代创姓祖先 萧氏起源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距今170 万年至3 万年前,已有共同祖先“元谋人”、 “蓝田人”、“和县人”、“北京人”、“金牛山人”、“大荔人”、“桐梓人“、“马坝人”、“许家窑人”、“丁村人”、“山顶洞”、“柳江人”等,称有巢氏、燧人氏。距今 3 万年至0.4 万年前,经历了伏羲氏系统、神农氏系统和轩辕氏系统等阶段。相传在轩辕氏系统年代末,少典之子炎帝和黄帝兄弟二人,经过多年的斗争和交往标错参,统一了华夏各民族。因此,炎帝和黄帝二人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先祖。而华夏萧氏家族则是黄帝的嫡传。黄帝生少昊,少昊生娇极,娇极生帝喾俊,俊生四子,长弃为周后稷、次挚即帝喾帝位、三契为商国君、四尧即帝挚帝位。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生昌若,昌若生曹圉,曹圉生园冥,园冥生王亥,王亥生主微汪乌卡,主微生报丁,报丁生报乙,报乙生报丙,报丙生主壬,主壬生主癸,主癸生天乙,天乙生太黑公交轮奸案丁,太丁生太甲,太甲生太庚,太庚生太戊,太戊生河亶甲,河亶甲生祖乙,祖乙生祖辛,祖辛生祖丁,祖丁生小乙,小乙生武丁,武丁生祖甲,祖甲生康丁,康丁生武乙,武乙生文丁,文丁生帝乙,帝乙生微仲衍,衍生宋公稽,稽生丁公申,申生湣公共,共生鲋祀,鲋生釐公举,举生惠公覵,覵生哀公敢,敢生戴公撝,撝生武公司空,司空生公乐父,乐父生忠公宗,宗生大心,是为兰陵萧氏始祖。二 萧氏由来 萧氏是一个古老姓氏,具有悠久的历史。萧姓的来源主要有三大支、五个方面。三大支:即赢姓、子姓和外族的改姓;五个方面:即夏朝以国为氏、商朝以族为氏、春秋以国为氏、辽国改译来的萧氏、少数民族改来的萧姓。夏朝以国为萧氏的始祖是萧孟虧,商朝以族为萧氏的始祖是萧史,春秋以国为萧氏的始祖是萧叔大心,辽国改译来的萧姓(耶律阿保机非常钦佩汉王刘邦的功臣萧何,下令把契丹族中最强大、功劳最大的述律氏改为萧姓,按照父系氏族共有的传统,耶律氏的女子全都嫁给述律氏,而述律氏的女子也全部嫁给耶律氏,于是辽国的氏族多称萧氏)、少数民族改来的萧姓(北宋北部的辽国契丹族的拔里族、乙室己氏族、回鹘族的述律氏族、奚族石抹等五个氏族全部改为萧氏)。我房萧氏系春秋以国为氏的一大支萧族。周朝初期,周武王灭商(约公元前1066 年),以殷初未宁,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地(今河南商丘),以治殷民。周武王死后,武庚与周“三监”(管叔、蔡叔、霍叔)乘机谋反。周成王三年(公元前1061 年),周公旦奉成王之命平定了武庚的叛乱,迁殷民于洛邑(今河南洛阳)九里之地。同年,周公旦把奄国和殷民六族封给长子伯禽,于奄地建立鲁国。同时,周公旦封微子于宋。把微子封于殷地,以代殷后,爵为宋公,以后为宋国,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东南)。微子启是纣王庶兄,对纣朝欢暮乐,谎淫酒色,酒池肉林,残害忠良,曾多次向纣进谏,但纣执意不听。微子启原打算一死了之。太师劝其道:“王子啊,天帝降临灾祸灭亡殷朝,殷纣上不畏天,下不畏民,又不采纳长者老者的意见。今天,你即是自己死了,国家还得不到治理,那就不如远走他乡。”于是,微子启离开殷朝而于太师、少师隐于微地。后其叔箕子因数谏佯狂被囚,比干因直谏被剖腹视心,致使天下大乱。及武王灭商,乃肉袒而缚,向周乞降。《史记?宋微子世家第八》载:“周公既承王命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开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微子故能仁贤,乃代武庚,故殷之第一篇 综述·萧氏渊源、由来、迁徙 42 鐬,民甚戴爱之。” 宋微子卒,立其弟衍,是为微仲。到宋闵公八年(公元前684 年)时,齐、宋两国合兵伐鲁国,宋、鲁在乘丘(今山东曲阜一带)大战一场,宋败,宋大夫南宫万被鲁暗箭射中虏去。次年夏,宋闵公为报乘丘之辱又伐鲁,结果在戬(鲁邑,今山东汶上境)因师未展而又被鲁击败。是年秋,宋大水,鲁遣使慰问,两国关系开始缓和。是年冬,鲁应宋之请,释放了南宫万。宋闵公十年(公元前 682 年)秋的一天,宋闵公与南宫万于蒙泽(今河南商丘北),南宫万盛赞鲁庄公,闵公不悦。因博(一种赌输赢的游戏)而发生争吵,闵公怒气冲冲地说:“始吾敬若;今若,鲁俘也。”南宫万最怕人家说他当过俘虏,羞恼中抓起棋盘将闵公打死。接着,又打死大夫仇牧,杀太宰华督,立公子游为君。这时,宋国大乱。宋国诸公子见势不妙,大多数逃到萧国(今安徽萧县西北50 里),公子御说逃到亳邑(今河南商丘县北40 里)。南宫万之弟南宫牛及其亲朋猛获率领大军围攻亳。萧邑大夫为子姓,是宋国公族子弟,名叫大心,他和诸公子共同组成一支军队,又到曹国请来援军,于是年十月伐南宫万,杀其弟南宫牛和子游,立御说(闵公弟)为君,是为桓公。南宫万逃到陈国。猛获逃奔卫国,宋人贿赂陈国权贵。陈国设以醇酒把南宫万灌醉,用皮革把他捆裹起来,送归宋国。宋人将南宫万剁成肉酱,报了国仇。大心因在这次平乱中有奇功,受封在萧地,为萧国,作为宋国的附庸国,称大心为萧叔。85 年后,即于公元前597 年伪装者孤狼,萧国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就是萧氏。萧叔大心乃我房兰陵萧氏始祖。萧氏的起源应追溯到 4000 多年,伯翳的后裔孟亏助夏禹治水有功,封于萧国,开始以国名为姓。清代《姓氏考略》载:“伯翳之后孟亏封土于萧,为萧孟亏,是萧姓最古老之源头”。 《左传》载:“裔有殷民六族”(徐氏、萧氏、条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可见在殷商时期萧氏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吾族萧氏系于子姓,远祖微子启,乃帝胄“殷商三仁”之一,比干之侄,纣王庶兄。周武王灭商,封武庚(纣王之子)于殷地(今河南丘)以治殷民。武王卒后,武庚乘机谋反,周成王命周公旦平定叛乱,迁殷民于洛(今洛阳)封给长子伯禽建立鲁国,爵为宋公,食采商丘,奉祀殷祖。(包括文丁、帝乙、比干、箕子之祀神)宋湣公十年(公元前 682 年)大心因平定南宫长万叛乱有功,封于萧邑,(今安徽萧县)为萧国,作为宋之附属国,称大心为萧叔,后来子孙以地为姓,尊萧叔大心为萧氏始祖。后因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互相兼并,混战不休,社会板荡,记载残缺。萧何(公元前 257 年—193 年)秦末沛丰人,西汉开国宰相,封酂侯。精通律令,怀伊吕之才,存召周之德,废暴秦苛政,立兴汉良规。留下了“萧何月下追韩信”和“萧规曹随”等千古口碑。自汉以来,谱系完整,萧何又是历史上吒咤风云人物,我族遂以萧何为一世祖,作为谱志世系之凭据。 七世萧望之,居东海兰陵,(今山东临沂市苍山县东海镇)史称北兰陵,官御史大夫,太子太傅,辅幼垄登基,被称为“一代儒宗”。 西晋时期,开始八王之乱,族人为逃避战祸,纷纷南迁,东晋建武元年(317 年)二十世萧整举家迁往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武进区)其后裔有齐、梁两朝皇帝十八人,统治半个中国108 年。 萧道成是萧氏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开创萧氏立国为王的辉煌局面。 萧衍为梁朝开国皇帝,南兰陵人,为我族直系。勤于朝政,任贤纳谏,兴修水利,鼓励耕作,修文扬武,亲撰《春秋问答》等书二百余卷,国势强盛,周边邻国均来朝贡。为魏晋之后文明之邦,成为我族鼎盛时期,其子萧统世称昭明太子,著有上百余书,其中《绍中华萧氏总谱湖南卷·湘南穆林公宗谱首卷 43 明文选》为我国最早的诗文总集,有“文著六朝”之美称。 入唐以来,南兰陵有十人任宰相,我族直系萧岿后裔连续九世八人入相,二十九世萧瑀为唐开国宰相,之后有嵩、华、复、俛、寘、倣、遘等八人任宰相,称“八叶传芳”。 兰陵是萧氏子孙敬仰和向往的地方,是萧氏引以为荣的地方,故萧氏以兰陵为郡望。称“兰陵衍派”。萧氏还有“河南”、“广陵”两个郡望。 西晋初,萧何二十世孙萧整为淮阴令,渡江居于武进东城,为齐梁房始祖。萧整之玄孙萧道成、云孙萧衍建立齐、梁两个王朝,加之后梁,共有国一百余年。入唐,宰相辈出,子孙繁衍,簪缨鹊起,齐梁房蔚为萧氏第一大流派。东晋末二十二世萧卓为洮阳令,女为宋武帝刘裕之继母,子孙为皇舅房,宋、齐、梁、唐、亦多显宦,为萧氏第二大流派。 辽帝族耶律氏慕汉高徂俨称刘氏,后族唯乙拨里氏比萧相国(萧何)遂为萧氏,此外还有壮、侗、彝、傣、回族等少数民族以萧为姓,为萧氏第三大流派。萧氏在历史上有 18 位皇帝,40 位宰相,帝王将相层出不穷,骚人墨客,英才辈出。近代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萧扬,四川省省长萧秧、煤炭工业部部长萧寒、国民党前副主席萧万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萧劲光、上将萧华、萧克等杰出人物。全国有萧生 860 万人,在百家姓排第 30 位。萧姓是中国古代四大望族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第二节 萧氏郡望 郡望,是指某一姓氏居住在某一地区声望最高的家族,令后人敬仰和向往的地方。居住在不同地方的同一姓氏的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其社会地位也就不一样。一些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血统高贵于其他地区的同姓人,往往在自己的姓氏前加上居住地区(郡)名,这样就形成了郡望。郡望起源于东汉之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唐之后逐渐消隐。郡望显著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选官。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朝中最为显赫的官位只能由最著名郡望的人来担任。二是婚嫁。联姻必须门当户对,最重郡望门第。 (一)河南郡这是发祥之郡。帝喾30 岁时为东夷首领,迁居亳(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帝喾之子挚的后裔伯翳,下传孟虧,因驯服鸟兽、助禹治水有功而被夏王封土于“萧”,开始以国名为氏,即称“萧孟虧”。这萧国,即今河南荥阳市北东北流至今山东利津南入海的古济水与今河南武涉东北流至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的古黄河一带,是最早萧氏发祥地,这里诞生了炎黄子孙第一个见于史书的萧氏人物萧孟虧(夏代),其后又出现萧史(周代)、我房叔大心公(春秋时期)、萧不疑(战国时期)、汉又有萧何、萧望之等等。《河南郡萧氏家谱》载:萧史生子甲申,甲申生子昭,萧昭仕秦有功,封河南郡王,后子孙又以河南为郡,以萧史为河南郡始祖。春秋萧氏主体叔大心后裔将其列为列祖列宗之首,是为我房河南郡始祖。河南郡记其发端,而后兰陵郡、南兰陵郡等则记其发展,二者同宗共本,一脉相承。(二)兰陵郡 这是望族之郡。2001 年湖南省隆回县首次发现汉相萧何家族族谱载:萧何父亲名萧琳,字贡玉,秦时曾任山东兖州刺史,山东兰陵(今山东县)人,死后葬于兰陵郡西北。16 世 第一篇 综述·萧氏渊源、由来、迁徙 44 何公之孙 18 世彪公,字伯文,为汉谏议大夫,因事免官后归东海兰陵(今山东峄县)中都乡中都里,德高望重,名垂乡里,建宗庙,门弟昌盛,代代为官。世代相袭侯爵,世称兰陵萧氏,以16 世何公为始祖。何汉名相,何后望之,累官大鸿胪,御史大夫,关内侯。望之八子,长子伋承袭关内侯;次子育大鸿胪,光禄大夫执金吾;三子咸官至大司农;四子由大鸿胪,中散大夫汉源之窗。兰陵,战国时期楚置兰陵邑,治所今山东苍山西安兰陵镇。西晋元康元年(公元 291 年),从东海郡分出一部分地而设兰陵郡。兰陵郡治所在县(今山东城县北),辖今山东枣庄,及滕州市东部、东南部。废郡改丞县置,治今山东省枣庄市城镇,金明昌元年(公元 1195 年)改复兰陵。元至元二年(公元 1265 年)废兰陵入州。明降州为县,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公元1960 年建制改设枣庄市。市南为原州治所之地现城镇。位于山东省南部,史称北兰陵。 (三)南兰陵郡 这是望族之郡。西晋元康元年(公元 291 年)开始的“八王之乱”,使黄河流域饱受战祸之苦,尤以河南和河北、陕西、山东、山西与之相邻的部分受害最烈,为逃避战乱,一些北方士族和平民纷纷南迁。家住山东兰陵的萧整率萧氏族人,于东晋初(公元317 年)举家南迁晋陵武进县(今江苏省武进县西北)。东晋为了安置北方来人,在其管辖的长江南北地区,用北方州、郡、县名设置了 33 个侨州、侨郡和 75 个侨县,称之为“侨置”,萧整上百户萧氏居兰陵郡,治所在兰陵县(今江苏武进县西北绥镇)。至南朝宋武帝二年(公元 421 年),为与原山东兰陵加以区别,在“兰陵”前加以“南”字,称南兰陵。南齐建元元年(公元 479 年),武进县、兰陵县属南东海郡。梁天监元年(公元 502 年)南东海郡改为兰陵郡,清至民国为武进县,公元1983 年武进县属江苏省常州市。 南兰陵是形成萧氏皇族世家的望中之望。萧整之孙萧卓任晋洮阳县(今广西全州西北)令。萧卓之女萧文寿是南朝宋皇太后。萧文寿之弟萧源之袭父爵,累官中书黄门郎等职。萧源之之子萧思话,累官吏部尚书、军将军等职。萧源之堂弟萧之,官丹阳尹、虏征将军。萧源之有子萧斌,历官太守、将军、刺史。萧斌之弟萧简,官南海太守。萧思话有六子(惠开、惠明、惠基、惠休、惠朗、惠典),个个都得官职,尤其以前四位显赫,其后代萧至忠还当了唐朝宰相。萧整,字公齐,晋淮阴令。其子孙萧道成、萧衍为南朝齐、梁开国皇帝。萧道成有 19 个儿子,个个封王,南齐有 6 人继皇位。萧衍有 8 个儿子,个个封王,梁朝共10 人当皇帝,除了皇帝外,入唐还有10 位南兰陵萧氏宰相,即萧瑀、萧至忠、萧嵩、萧华、萧复、萧俛、萧邺、萧寘、萧仿、萧遘等10 位。从唐开国宰相萧瑀开始至唐末宰相萧遘,平均29 年出一个宰相。尤其萧后裔,先后出了8 个宰相,可谓代代出宰相,宰相世家,这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奇迹。《新唐书》赞:“自瑀逮遘,凡八叶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哀,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这些使萧氏后代子孙引以为荣。今全国不少萧氏修谱,都喜欢在自己的族谱上标上“兰陵”两个大字,以示自己是兰陵后代,南兰陵确实令后人敬仰和向往。 中华萧氏总谱湖南卷·湘南穆林公宗谱首卷 45 第三节 萧氏迁徙 一 迁徙原因 萧氏最早活动于山东西南兖州、河南西北商丘、安徽北部萧县、江苏西北丰沛四省毗邻地一带。在中国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或因统治者或政府、官员以行政或军事手段推行的强制型迁移,或因战乱、自然灾害、避仇避难等生存型迁移,或因做官、求官、经商、招贤、从军、创业开发、求一个优美的生活或生产环境等发展型迁移,有成批迁移,有单家独户迁移,也有个别出走,因种种原因,不断发生迁移变动,以致逐步扩散分布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如周灭商后对“殷顽民”的分封迁移。即约公元前1061 年,周公东征,平定了武庚及周三监之乱,继之攻灭熊、盈族17 国,迁殷民(含殷民六族之一的萧氏族)于洛邑九里之地。这就是统治者为了镇压或管理战败方而采取的强制性迁移。如南北朝时,梁有人被别国俘去,自己也大肆掳掠獠人,“萧衍梁、益二州岁岁伐獠以自裨润,公私颇籍以为利。”这就是统治者把掠夺战俘作奴或贩卖作为惩罚的一种手段而实行的强制性迁移。 如南梁侯景之乱,梁大清二年(549 年)侯景攻陷梁京都建康(今南京)后,对富室豪族恣意搜刮,把他们的子女、妻妾全部没入军营。萧氏士族凡在建康的已经覆灭略尽,不少萧氏高门士族,死于被迫迁移途中。当时建康城是一个拥有 28 万余人的繁华都市,经过侯景之乱后,存留下来的人不到百分之一二。这就是统治者对战俘和罪犯的惩罚性强制迁移。 如晋、南北朝时期,“八王之乱”使黄河流域沦为战场,使今山东、河南一带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为了逃避战祸,中原的汉人纷纷迁到相对安全的南方,其中江苏扬州及长江对岸的今镇江、常州一带,成为山东及苏北移民的集合地。齐、梁开国皇帝萧道成、萧衍的老祖宗萧整就是在晋初(317 年)从山东兰陵迁到江苏武进县一带的。又如五代十国时期,楚君马殷死后,诸子争国夺位内讧,举国混乱,署兵部尚书萧觉力谏不从,遂和弟喾、学携家眷自潭州(今湖南长沙)逃出。此时,不少潭州萧氏士族纷纷迁出,主要落籍于江西吉安府等地。其中我房缮公于年避难迁徒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塘立宅,是为当地开基始祖。这就是为了避免战祸而被迫的生存型迁移。如汉副相级的重臣萧望之,约于汉元平元年(前 74 年)由山东兰陵迁往杜陵。戴帆又如宋时萧穆林于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登进士后任衡郡太守,时解组南游三蓝之境,定居蓝山盘石开基成为蓝山萧氏始祖。这都是为官求官而成为移民。 如相舜、相禹二公于南宋年间由盘石迁居园山;廷旦、廷弼二公由园山迁居县城西门外莲花塘;华义公由莲花塘迁居晓江洞;延钦公分居下晓江洞;增兴公分居大桥桂阳村等地。这都是为创业发展、或图一个优美的生活、生产环境的发展型迁移。二 迁徙方向 始祖大心公受封于萧邑,是为宋附庸国,萧邑地址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大心公子孙世居萧邑。我房 14 世柱公由萧邑迁居于江苏省西北部的丰县、沛县一带。秦末,16 世何公随汉王刘邦起兵,汉朝建立,在京都长安定居下来。西汉初,19 世彪公辞官迁归兰陵丞县(今山东枣庄市东南),从此,彪公成了兰陵始祖。西汉中叶,23 世望之公于汉元平元年(前74)从山东兰陵迁居京兆府杜陵县(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西汉末年,25 世绍公又从杜陵迁回山东兰陵,后其子孙世居兰陵中都里。三国时期,34 世豹公在广陵做官,为第一篇 综述·萧氏渊源、由来、迁徙 46 逃避战乱,带领同族百余人迁居豫章建昌县(今江西永修县)。东晋初,36 世整公于东晋初(317 年)为逃避战祸从山东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举家迁徒到晋陵武进县(今江苏常州)东城里。43 世詧公于公元555 年在江陵(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称帝,其子孙长居江陵。唐末避马殷之乱,54 世乾公元兄弟五人,同筮所止,得《易》之坎,乃露香祝天筮之,云“遇水则止”,由湖南徙江西泰和早禾渡(今泰和县禾市镇),年余,兄弟散徙他所。乾元始迁江西泰和泸源开派。56 世毓文公移居江西泰和县鹅颈塘。60 世穆林公于宋绍兴年间任衡州府知府,时值南渡凌夷,以道途多阻,无意还乡,初居萧家岩,续迁荒塘湖,三迁而定居蓝山盘石村开派。三 当代分布 一、全国萧氏分布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1982 年全国人口万分之五的随机抽样资料和台湾1969 年的统计资料,有的专家学者测算出“全国萧氏(含萧氏)人数约占 0.6%”的比例,并以当今全国 13 亿人计算,估计萧氏人数在 780 万左右,萧姓排在 30 位,其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 (15.7%)、湖南(14.6%)、江西(11%)、湖北(10.7%)、山东(10.6%)、广东(10.1%)六省,大约占全国萧姓总人口的73%。 二、湖南省萧氏分布情况 根据《中华姓氏谱·萧》和《萧氏有关资料调查提纲》及县市地方志《人口普查资料》统计结果表明,湖南省萧氏排位情况为: 新宁县2000 年统计人口数100000 人,占该县总人口30%; 涟源市2001 年统计人口数99300人,占该县总人口25%; 洞口县2000 年统计人口数39000 多人,占该县总人口35%; 城步县1989 年统计人口数为19740 人,占该县总人口8.5%; 娄底市1988 年统计人口数为11425 人,占该县总人口3.8%; 衡阳县1987 年统计人口数为28000 多人,占该县总人口5%; 祁东县1985 年统计人口数为42726人,占该县总人口5.2%; 宜章县1982 年统计人口数为16318 人,占该县总人口3.6%; 嘉禾县1988 年统计人口数为24000 多人,占总人口5%; 韶山市1989 年统计人口数为3320多人,占总人口3.5%; 新田县1990 年统计人口数为12000 多人,占总人口3.2%; 桂阳县1988 年统计人口数为17119 人,占总人口2.4%; 新邵县1982 年统计人口数为19000 人,占总人口2.3%; 芷江县1990 年统计人口数为9900 人,占总人口2.3%; 新化县1988 年统计人口数为20885 人,占总人口1.8%; 湘潭县1988 年统计人口数为27900 人,占总人口2.3%。 蓝山县1982 年统计人口数为7900 人,占总人口2.3%。
穆林公脉下分布概述:
穆林公于宋朝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由江西饶州翻阳至湖南的谭州(湘潭)任知事,后来任衡州(衡阳)太守六年,宋朝淳熙七年辞官南游,携家卜居宁蓝界磐石,在世时四世同堂。
一、穆林公长子辅仁公脉下分布情况:宋朝淳熙年间(公元1174——),穆林公长子辅仁脉下相舜、相禹、相汤由磐石迁园山开基立宅。相舜公的后裔世居园山,其后有子清公裔孙分居蓝城南街,如今园山有三百来人口,南街一百多人口。相禹公之子廷旦、廷弼二公,于宋朝嘉定年间(1208——)分居蓝城西莲塘坊开基。这一宗支后裔有明朝的平元公特授广西柳州府教授,携兄弟六人,后裔在柳州的融安如今上万人口,在湖南省宝庆府木瓜桥如今近千人口;平顾公迁嘉禾的大村品泉,生有仲文、仲武;仲文后裔在嘉禾大村等地另有谱系,仲武迁居宁远天堂圩百步岭另有谱系。有平顺公的后裔是为塔峰镇保岗的晓江村,如今有七百余人口;世居西城莲塘坊的有平颐公,平颐公后裔有支迁往所城舜乡枧下,有迁在山田,有支迁在竹市镇的凤源坊诸地;宁仲公裔孙在田心乡山口岭和新圩镇砠里萧家;湘仲公裔孙在竹管寺岩口村发祥相汤公后裔盛资公,于宋朝淳熙年间(1241——)任江西洪都府教谕,携弟盛赟迁居任所其后裔元朝时期有伊钦(宅生)携弟宅伦、宅俸流落到宁远萧家坪、车枧头的。明朝年间(1368年——)有由洪都来的平晅携子侄仲杣、仲椿、仲棯到宁远北门立宅,有平岱特授光禄寺卿由江西调郴宜,后裔落业宜邑西城,有车枧头分居到今新田的上富伯,下富伯的绍远公、今有汾水村的德远公。
二、穆林公次子辅伦公脉下分布情况:
元朝至元年间(1264——),穆林公次子辅伦脉下有八世孙开方公,迁广东任翰林院编修,后裔居顺德的龙江村,后十七世孙迁到广西平乐的青草塘村,昭平的裕路村都有数百人口。元朝至元年间(1264——),穆林公次子辅伦脉下有八世孙名昌兴,始迁嘉禾小街田立宅,其长子淑河脉下世居小街田,分居毛家和临武杉木桥,北湖区安源、廖家洞许多村落;次子淑汤脉下分居嘉禾庮厦,廖家窝及蓝山毛俊;四子淑汉脉下分居嘉禾广发,株木山,总共有八千多人口。明朝初年,穆林公次子辅伦脉下有十一世孙仲兴公,由磐石分居界溪,后分成新老二村,如今有一千三百多人口。明朝嘉靖年间有文松子时开公后裔分居广东罗盘水冬安县。今云浮市罗定市龙湾村等)。世居磐石的是穆林公次子辅伦公脉下的平陆公裔孙,如今磐石有一千三百余人口,没有一户外姓人家。
三、穆林公三子辅佐公脉下分布情况:宋朝嘉定年间(1208——),穆林公三佐公后裔廷樟公徙居广东连州韮菜水(现居湖江村、大路边村)烧包谷的故事,此宗支向南扩散到云浮市的罗定,向西扩散到广西省的东南部,见《桂东南联谱》如滕县马星村等,没有上线的都是这一宗支。穆林公宗谱迁徙广东广西的记载:
穆林公,字克昌,号光裕,原籍江西泰和鹅颈塘。大宋赐进士出身诰赐中宪大夫,历任衡州太守,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致仕卜居蓝山磐石村。磐石村在湖南省西南部,蓝山县与新田县连线和宁远县与嘉禾县连线的交叉处,是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宅,族谱记载:
一、有穆林公脉下四世孙廷樟公(生于宋嘉定九年丙子岁公元1216年)出居广东的连州韮菜水开基立业,距今七百五十年,有子孙向南移居郁南县的连滩圩(镇)逍遥村。
二、有穆林公脉下八世孙开芳公(生于元大德四年庚子岁公元1300年)在至正年间蓝邑贡生晋升翰林院士迁居广东顺德龙江村,其后嗣迁居广西平乐滩子埠。
三、有穆林公脉下十世孙千义公(生于元至正三年癸未岁公元1343年)由嘉禾小街田迁往桂林省立业。
四、有穆林公脉下十世孙平元公(生于元至元六年己巳岁公元1269年)由拨贡实授广西柳州府教授,兄弟随往任所落业,有子侄仲富公裔孙在融安县长安镇上万宗亲。
五、有穆林公脉下十七世孙永伯公(生于明正德十三年戊寅岁公元1518年)迁居广东乳源龙阳乡,有墓葬。六、有穆林公脉下二十世孙治宰、治国、治图、治宰(生于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岁公元1564年)、治国(生于明隆庆四年庚午岁公1570年)、治图(生于明万历元年癸酉岁公元1573年)迁居广东省罗盘水(今罗定江)冬安县(今云浮市)罗定市泗纶镇龙湾镇有萧氏宗亲。
蓝山正市乡盘石村萧氏?始迁祖穆林公,祖籍江西泰和。宋高宗绍兴15年(1145)出守衡州,路经蓝山县正市乡盘石村告老定居。后子孙分居总市、城关、火市、正市、竹管寺等乡镇。蓝山在城乡莲花塘萧氏?始祖穆林公,五世廷旦、廷奭,宋端平初由园山分居此。至1931年,凡104户,男257人,女209人,共466人。蓝山在城乡桃树脚萧氏?始迁祖士儒公,清时由临武分迁蓝山县桃树脚。至1931年,凡10户,男37人,女23人,共60人。蓝山南平乡萧家萧氏?始迁祖荣伯公,明时由桂阳古垅萧家迁来。至1931年,凡40户,男90人,女88人,共178人。蓝山在城乡仙人下棋萧氏?始迁祖振公,清道光间由常宁迁此。至1931年,凡10户,男25人,女19人,共44人。蓝山在城乡木凉亭萧氏?始迁祖祖茂公,清咸丰间由常宁来此。至1931年,凡15户,男35人,女29人,共64人。肖得龙 1822-1886),号海门,西隅二甲(今城关镇西外村)人。得龙身材高大,智力过人,年过三十,弃农从军. 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入湖南.第二年他便投奔江华王得榜,在长字营任副哨长。后随王得榜隶于湘军左宗棠部,与太平军转战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同治五年(1866)清廷以肖得龙镇压太平军有“功”累官擢升至记名提督,赏"彪勇巴图鲁"及"博奇巴图鲁"称号。 同治年初,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回民同时起义。清廷以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西上进攻回民起义军,同治十年(1871),肖得龙随左宗棠赴甘肃,先后领定西右营、定西副中左右诸营兼统振威营,镇压回民起义。此后,他两度请假回蓝山暂住。光绪七年(1881)肖再赴甘肃,为总督直辖前营游击,转右营参将。光绪九年(1883)年。越南王阮福埘病死,法军乘机攻入京城顺化,胁迫越南为其保护国;清庭派兵援越反击。次年,王得榜统定边楚军到达广西,请调肖得龙协助。得龙奉命回湖南,招集旧部,赶赴龙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分统定边楚军左右营,主管左营军务。光绪十一年正月十一日(1885年2月25日)法军烧毁镇南关(今友谊关),清兵退驻文渊城(今越南同登),准备决战.清军帮办广西军务冯子材决定扼守关前隘,率部自当中路,令定边楚军驻关东右隘,抄袭敌后路钟小江年龄,并防敌从后路入关。二月初七日(3月23日)法军攻关。得龙率军断敌补给线,随后攻克文渊城,收复谅山等失地。他以63岁高龄,身先士卒,生擒一法军军官,缴获器械无数。战事初获胜利后,清廷反与法国议和,签订《中法停战协定》。此后肖以同僚谈论中法战事,常以未能消灭法军而饮恨不止。光绪十二年,肖得龙重赴甘肃任总督直辖右营参将,转凉州(治所位今甘肃省武威县)庄浪协副将固始教育网。同年,死于庄浪任所,后归葬蓝山。
蓝山县园山村 ;大宋年间,始祖穆林公楚南衡州府尹谢仕后,访友人蔡元定於舂陵,后携眷安居宁邑萧家砠,再迁居宁蓝界磐石老屋地,二世祖辅仁公,三世祖相舜、相禹公於宋淳祐年间(公元1162—1188年),为拓尽基业择地而来,观其间山青水秀,桥木丛林之丘,环山围绕,水源长流,泉水清砌,迁徙繁衍,故名取之园山,园山数姓多村萧族乃始住之一也,至今八百余年,历经数百年来园山开派蕃衍本邑数十村庄及广西、四川等地人丁兴旺。园山蕃衍兴旺,历有三厅九门楼之美称,宋至清末建有宗祠三栋,始建宗祠经历数百年来现已尚无遗迹,明成化年间於新围场建一座,清同治末年世道纷乱遇匪焚烧,遗址于公元一九五八年毁掉,现还存门口街石数丈,光绪初年於老围场重建宗祠,朔有穆林公、辅仁公、克斌公、子旺公等像,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时将朔像毁灭,宗祠整修完好。园山昌盛繁衍,山青水秀,居住安乐,从宋至今出仕人才众多,高龄广概。此乃园山之我矣。二十六代孙茂秋谨启公元一九九七年丁丑岁蓝山县西外村西城萧家(古称莲塘坊)在蓝山城西门外,原与旧城隔护城壕相邻,前临舜水后枕虁峰。村后是水旱无忧土肥物丰的赤缧洞,洞中间横贯古时宁兰连栈道(挑盐大道),虁峰山下有蓝山古八景之一的虁龙庙(都龙庙),山中古木参天四季常青,山涧小溪流水清澈,流经村后田洞湿润灌溉,尾水饶村东北经护城壕汇入舜水,真可谓山青水秀物阜粮丰鱼米之乡的居家宝地,村东旁是蓝山古时集市贸易中心——富民村(老圩坪),朱紫巷乃是商贾云集之经商宝地,尤是共和国建国以来变化更为辉煌,村东是宽敞的滨河大道(水泥路面),村后是黄金通道蓝连公路横贯其间,村北是新城区湘粤南路,高楼云接车水马龙一派都市景象。洞中沿古栈道正在兴建更为壮观的连接永州以至於湘中和南疆广东的二级永连公路,古往今来地灵人杰人文尉起世代肇兴。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333),知县赵汝澹将县治由古城城复迁至今址。宋端平三年丙申岁(公元一二三七年),磐石始祖穆林公之五世孙延旦延奭兄弟,从正市薗山与由郴州宦来桂的雷氏基祖同期首局于此聚族开基,旧称萧雷志邻姻娅两姓笃世谊久。后奭公后裔十一世祖平元公由拔贡特授广西柳州府教授,兄弟平飞平享等六人于大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一四二五年)随公在任,见其风淳土沃遂落业开基。旦公之下四代单传,即盛英公伊阿公周才公开邦公,邦公乐善好施兴办祯祥事业,生太安太宁兄弟,宁公因经商乔迁加禾蕃衍开基。安公名下兰桂腾芳六龙出角五桂生香,生六子:长子源叟,次子进叟,三子权叟,四子寿叟,五子珍叟,六子智叟。至十二世竞达二十余兄弟,以后又各自蕃衍世泽流芳人丁昌盛兴旺发达,央央族子从仕或经商或另辟胜地,计分居省外广西柳州桂林平乐,四川成都省内,加禾品泉大村行村,江华大雪锦田县内所城镇之枧下、良村、岩口、团元、山田、黄瓜山、下江洞、五家村、塔峰镇晓江洞、竹寺镇风源坊萧家村、岩口、田心大塘山口岭等十余支,其次因仕因商散局海外全国各地的族子也有数百,名人学士官宦儒生不可胜举,西城可谓是蓝山萧氏蕃衍辐射各地的一处胜地。旦公聚族西城以来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在此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先祖披荆斩棘,开拓奋进,兴家创业,功德无量,至今已蕃衍三十四代,人丁数千,仅西城现有二百余户八百余人,兴建安居工程新厦林立。并于大明洪武年间(约公元一三八零年)鼎建祖祠,追根报本祭祀祖宗,聚族议事欢度佳节。大明万历元年癸酉岁(公元一五七三年)兴建西圣阁传说是镇摄火神以避邪或留古迹以为纪念,大清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岁(公元一六九二年)始建祯祥庵,兴慈善救世济扶贫困。大清宣统末年辛亥岁(公元一九一一年)创建莲塘小学,兴教育育人才,兴家振族报效国家。先祖诸公高瞻远瞩,放眼未来,实为后世所敬仰,为缅怀先祖溯本寻源追根觅祖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十一世祖进叟公行名平颐于大明洪武五年壬子岁(公元一三七二年)创修族谱,十九世祖世芳公随后继修,如后历代诸公代传代修计十九次,上溯始祖穆林公肇基磐石,下别支分派别世序井然脉络分明,家训族规礼仪忠孝节义懿行均有祥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部珍贵的文化史册,使我萧氏子孙具有知祖念祖尊祖敬祖的忠孝美德,一九四九年共和国成立以来,乾坤巨变政通人和天时地利,且族人之勤奋努力行旧貌又换新颜,宽敞的水泥大道修到家门,众叔侄占着城邻的地域优势,搞建筑,经商业,办企业,南下广州,北上长沙,跑运输,搞贩运,发家致富,兴土木,建楼房,添置电灯电话彩电冰箱摩托卡车,真可谓一片兴旺发达的幸福景象。回忆近五十年来的光辉业绩,展望未来前程无量,此次续修族谱略述史叙,告慰列祖列宗,启迪后世,记住历史,遵循祖训,发扬光大。穆林公三十一世孙舜仲房增烈撰丙寅岁季冬吉日蓝山县晓江洞村在蓝山县城正南方约十华里处,有一个极为普通的村庄,在行政上隶属于塔峰镇保岗村。村的东、南、西三面环山,榴峰、天鹅峰、夔峰高耸入云,山上松树、杉树、茶树、果树成林,四时郁郁葱葱。一条小河从东南方向的箭岭经排田穿过高山峡谷曲曲折折地流经村的西侧,然后经羊楼、中洞至东村与钟水汇合。此河虽小却名曰晓江。村因河得名,是谓晓江洞,即晓江河畔田洞中的村庄是也。晓江洞的北面一直到县城,是一大片良田,少说也有几千亩,其中属保岗村的就有一千六百多亩。晓江洞地处东经112°25′、北纬25°30′,东以岭与福镇高阳诸山交界;西以茶背冲、老婆洞与羊楼下村山场及水田交界;南以诸山与排田、上江洞两村诸山交界;北以水田与童家、保岗头等村水田交界;西北以水田与李家村水田相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主要气候特点:热量丰富,生长季节长,但春秋两寒明显;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年日照多,但春季日照少,小气候明显,春湿、大风、暴雨、火南风、干旱、冰冻每年均有发生;全年平均气温17.8oC,1月最冷,7月最热;年平均降雨量1527.6毫米;全年以北风最多,冬季多北风,夏季多南风,平均风速达5米/每秒。年平均霜日10天,最多20天,最少5天。总之,这与蓝山县其它的村镇一样,是十分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宝地,加之自古以来,村民们就利用晓江河之水,筑坝修渠,引水灌溉农田,不论什么恶劣气候年份,都能做到旱涝保收。清顺治元年(1644)以前,这里并无村落。我晓江开房始祖华义公见此处山河秀丽、条件非常,加之已有几代先祖葬于附近,便决定举家从县城西门外莲塘坊原住地迁出,来此地开创家业,繁衍子孙。初来时建宅于茶背冲山西南的老屋场(现还留有庭院、鱼池痕迹),后来随着人丁逐渐昌盛,家业逐渐发达,便于康熙年间,搬迁到距老屋场一里有余的田洞中修建新宅,上晓江洞由此诞生。乾隆十五年庚午岁(1750),阖族建造新祠,塑穆林公遗像、竖历代先祖神位于祠之神龛,新祠成了阖族聚会及祭祀先祖的场所(该祠于一九七八年因失火烧毁,至今未能修复或改建)。乾隆四十四年(1779),由于我族之盛,深感人多地窄,绵傑、延钦父子又举家徙居离原住上晓江洞北面一里许的蓝薤园立宅,后来将它称之为下晓江洞。到如今,除仍居住在上、下晓江洞一百余户,五百余华义公子孙外,有的已向外地发展。例如,绵勋公于道光年间到江华大锡锦佛子寨开基立宅,禄财公于道光年间到大桥桂源开基立宅,鸿信公于光绪年间到排田村谋求发展。近几十年来,随着参与公务、工务、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等行业人员的增多,这些人分别在工作单位所在城镇定居下来,于是,长沙、株洲、衡阳、郴州、永州乃至广东、贵州、新疆、上海和美国,都成了华义公子孙们发跡之地。华义公的世代子孙,大部分是在晓江洞,以从事农业和手工业为生计的,文人仕士也不乏其人。他们热爱本土本宗,也热爱自己的国家。当国家危难,民族兴亡时刻,他们之中的许多佼佼者,都能挺身而出,为国为民,流血流汗,乃至捐躯沙场。较远者谱书已无记载。在前清光绪年间,为抗击法军侵犯安南(今越南)的中法战争中,清军提督萧得龙的部下就有华义公的子孙增暄、本殷、汉瑞、汉城、汉德、宋枝等人。其中增暄因军功保举五品蓝翎,本殷因军功保举从九品特授贵州省古州熙正所署理丙昧县知事,增暄、汉城、汉德、宋枝客死他乡。上世纪抗日战争期间,先后有十五人应征入伍参加抗日,其中汉复、汉琚、宋馫、宋祥、勋祁为国捐躯,勋成受伤。勋麒、勋华参加过为建立新中国的解放战争,勋麒在淮海战役中负重伤,为二等乙级荣誉军人,长期得到国家的优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兰、鸿铸、鸿祁、著珍、著瑚、勋浩等应征入伍,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此后几十年,参加人民解放军者不胜枚举,荣任过军官者有著瑜、鸿全、鸿英、鸿蓝等人。民国十八年(1929年),以本殷公为首,集资筹建了现代教育的晓江小学,先是以祠堂当学堂,本宗子弟入学,不交学杂费,免交书籍费,这就为本宗子弟能读现代初级小学创造了条件。一九四二年,宗亲们集资在祠堂侧新修教室一栋,扩大了学校里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场所,实现了分级分教室上课,提高了教学质量。在那国难当头,战事频繁,政府无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年代,本宗子弟,虽然基本上可读完四年初级小学,但是要进一步读下去,高小,高中,┄┄,那就十分困难了。据统计,到一九四九年,本宗子弟,能上到初中求学者,只有寥寥几人,拥有公职者,也只有个别人,而且是最底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晓江洞是一九四九年己丑岁十月十六日解放的),在中国买了个表的领导下,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上初中,已作为义务教育进行普及,上高中的,上大学的,也不是寥寥几人了,到目前为止,已有大学本科毕业的十人,从大学专科毕业的六人。大学本科毕业者基本上都取得了高级技术职称。在这些人当中,著珏一家较为典型,父子母女均毕业于知名大学,著珏身为湖南大学教授,教子有方,其子耀新,已升任某大型国有企业的总经济师,其女丹华,在国内外两所知名大学取得两个博士学位。没有上过大学的有志又成功者也大有人在,鸿铸担任过正处级纪检干部,著琪享受副处级干部待遇,正、副科级干部,乡级村级干部,一般职员,共有数十人之多。近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晓江洞的公共设施建设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步完善。晓江小学自一九五一年与羊楼小学合併搬入新址以后,不断发展成属于保岗村管辖的保岗完全小学,校舍几度搬迁,几度更新。一九五二年,与高阳、福镇、中洞及本村他姓村民一起,共同修建了能灌溉四千亩农田的永久性的铁炉坝及与之配套的四公里长水渠。一九六八年,引晓江河水修建了一座10千瓦的小水电站,解决了村民生活用电及碾米榨油问题。一九七八年,随着从下晓江洞穿越而过的蓝浆公路的建成,一条从上晓江洞起与蓝浆公路相接,长780米宽4米的进村大道也建成了,到二〇〇七年,这条村道表面进行了硬化,人流物流进出村庄更快捷、更安全、更舒适了。从一九八八年到一九九〇年,在宋良、著鹏、鸿銶、鸿作、勋焕、著诚等人的带领下,村民们舖设了三条总水管,修建了三座自来水塔,把村后山边纯净的泉水送到了上、下晓江洞的每家每户,让大家喝上了比城里自来水质更优更廉的矿泉水了。几十年过去了,温饱问题早已得到解决。现在,家里装上电灯、电话,买了电视机、洗衣机,出门骑上摩托车,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新盖的楼房一年比一年多,装修得越来越洋气。开着自家的卡车到广东跑运输,自己当老板办企业,等等,晓江洞,也在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晓江洞,既不是榜上有名的富裕村,也不是模范村,与许多富裕、先进的村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里的生产技能还比较落后;房屋住宅比较简陋,缺乏统一规划;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准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文化素质、医疗卫生条件,急待进一步提高;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有损安定团结、有损个人身心健康的陋习也没有完全根除。如此等等。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奋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拼搏,创造美好的未来。此文根据鸿燕、著瑜、著雄撰文及相关资料整理著珏书于湖南大学公元二00七年丁亥岁仲夏吉日
五、蓝山县山田村山田地处嶷山下,系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所城镇的一个行政村,东与黄泥铺村、廖家庄村相连,南与大麻乡接壤,西与紫良乡毗邻,北与高良头村交界,山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大任公从城关西城莲塘坊择地在山田老围场开天避地,是年雍正年间,大任公择福地于老围场,福人福地,来时虽只有几口人,经过几百年时间交替,发展到现在有萧姓人口600多人,分散居住在老围场、石山脚、新围场、山田、里佳田、狮子岭、板山脚、庙背等自然村,山田萧姓叔侄占有山田村人口的大约二分之一,但从不以大户自居,与居住在山田村的其他姓氏家族和睦相处,以和相待塔布尔,融洽一家,团结共事,为山田村的发展与繁荣立下了不杇的功勋。山田境内有著名的狮子岭海拔高达千米,其山之俊之秀不亚于庐山,山田居于其山脚下,集其灵气,人才辈出,物产丰富,丁财兴旺,山田,山田,既有山,又有田。养育了山田萧姓代代子孙。家族兴盛系于教育。自大任公到山田安居乐业起,萧姓祖辈,历来重视教育,因为他们懂得一个家族的发展、壮大、富强要在一个地方占有一席之地,必然要靠文化知识,没有文化知识的底蕴的家族是愚蠢的家族,是不能发展前进的家族,是不能立于民族之林的,是会被社会淘汰的家族,我们的祖辈看到了这一点,于是首先在下荘办起了萧姓叔侄的山田《达生小学》,供山田萧姓叔侄培养教育后代,享受文明的洗礼,接受文化的薰陶,为了保证达生小学的正常开支运转,萧姓家族还专门设立了学田约计二十亩,经时间的变迁,改为下荘小学后又改名为山田小学,属公立小学由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派教师供山田村所有适龄儿童就读小学,七十年代也曾办过初中,八十年代末原有的教学楼及设施已年久了不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经时任村主任萧宋宁,秘书萧宋党的策划,主持改建了山田小学教学楼及其设施,耗资近10万元,使得我们的子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舒心的学习,由于我们的祖辈重视教育,得使我们家族人才辈出。承祖辈恩德,山田村萧姓叔侄人才辈出,有大专以上文化的宋鹏、宋扬、鸿武、鸿飞、萧凤、丽芳、勋华等;有出任本村村干部的宋明、宋新、宋宁、宋党、鸿进、鸿书、鸿全等;有为保家卫国行伍出身的抗美援朝志愿军宋国、宋明、鸿球、鸿湘、鸿志、鸿岳。参加义务兵的鸿进、鸿诗、鸿吉、鸿江、鸿清、鸿坤、鸿滔、鸿禹、鸿金、鸿亮、勋彬、勋毅、小厦等;有在外出任各级部门岗位的宋脝为少将师长;汉超大麻乡乡长;宋雄自卫队中队长;鸿坤乡武装部长;鸿球税务局副局长;鸿彬水利局局长;鸿飞大麻学校校长;延薰公、福祈公仕林郎;宋裘公高小校长;上烈公子总;增徹监生;增棣公清武庠;增锦公例授州岗街;绵诲公耆员;鸿彬水电建筑工程师;鸿武畜牧师;宋鹏、汤德智、鸿青、鸿才、鸿曹、鸿江均系教师;宋辉、鸿电系医师;宋富长沙市巡官;鸿岳珠州市图书馆副主任;勋华株州市公安局田心分局警官;宋祜黄埔军校毕业;宋胡西安市飞机配件厂技机师;这些人都在为萧氏家族争光添彩。重视交通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便利的交通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的祖辈也充分的认识到这点,在解放前夕,山田萧姓叔侄为繁荣山田的经济曾办过集市后因交通不便而被扼杀。为使山田村的村道实行水泥硬化朱洁吸毒,时任村主任的鸿全、副书记的鸿书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才使村道得以硬化。走在宽阔而洁净的水泥路上,我们无不感慨万千。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小车、农用车、摩托车开进了农家,运输业也逐渐繁荣起来,客运班车也开进了村子。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实力是一个家族兴盛的重要标志,为发展经济萧姓叔侄各尽所能,各尽其才。古人云:靠山吃水,靠水吃水,山田叔侄以种植水稻为主,每年人均产粮1000斤以上。为发展地方经济利用山地资源,开发种植板栗树100多亩,年产板栗10多吨,收入近10万元,光板栗这一项年收入过万元的就有五户之多,山田除生产板栗外还出产梨、奈李、山茶等,在发展山地经济的同时,充分开发水利资源,萧姓叔侄通过投资入股形式投资100多万元,先后对里佳田电站、山田电站占有相当的股东权,以鸿书、鸿飞、鸿文、鸿仕、鸿全等为代表并获取了相当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有了足够的电力资源,便利的交通资源,引来了锯木厂、玻璃厂等企业,促使地方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家宽少年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盛世人不老,家宽少年出,家族兴旺,四世同堂已不再稀罕,五世同堂也不是梦想,汉仲公名下就是五代同堂的范例,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萧姓家族里已多不胜数,二○○九年七月二十五日汉仲公配氏盘月姣迎来了百岁诞辰,富裕的生活,宽敞明亮的住房,使得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青壮年有所为,儿童少年有所学。山田萧姓叔侄正乘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迈着健康的步履,朝着富裕和谐的方向迈进。——大任公派下萧鸿飞撰写
六、蓝山县凤源坊凤源坊位于蓝宁公路旁的竹管寺西侧约一华里,西端是丛山大岭,山岭高低起伏,耸立云宵,山脉与宁远县九疑相连,清清的溪水从山崖下流出汇成了两条小河,河水通过田野流向村旁,村庄周围是茫满席的田野,土质肥沃,是种稻的良田,且水旱无忧,尤其是白米洞生产出来的谷子,大米闻名邻近各县,这里是个林茂粮丰的好地方。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穆林公十一代世孙平硕公之子明仲公,从县城西门外分居来到这里,立宅于石门楼对面的虎形安居,就是现在的萧家村。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孙繁衍,克兴公孙儿文新公分居迁到山区,以经营林木为业,靠山吃山,直到今日仍居深山桐子坪;文礼公分居到八五村安居立宅。穆林公二十五代世孙宗泰公看到这个地方好,从西城分居于清朝康熙年间来到这里,开初居于石门楼后才旋迁明仲公之子克兴户立宅,从此两户唇齿相依,同舟共济,世泽流芳,根深叶茂。如今,萧姓在社会上被人们不断熟知,成家村有一个萧家,凤源坊之名也不断被人们忘却,凤源坊被成家村和萧家两村所代替,并载入了蓝图。现在全村共有一百一十七户四百九十八人。穆林公三十四世汉普整理公元一九九七年丁丑岁腊冬
八五村位于蓝山县洪观圩正对面,交通便利,有洪观中学、洪观卫生院等单位驻八五村,是洪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据传是萧姓祖宗先来八五这个地方,刘姓祖宗刘八五本来是萧家的奴仆.刘八五在萧家主人的关怀下,娶妻生三子,这也就是现在刘姓三房的来源.刘氏人口繁衍昌盛,而萧姓人口长期不兴.慢慢刘姓成了该村的主角. 萧姓村名原本叫"遂峰",也即现洪观叫的"堆岛"土市叫的"呆岛"由于刘姓人口占大部分,所以村名被改成"刘八五"即用刘姓祖宗的名字来表示村名!但是"堆岛""呆岛"深入人心,很多人习惯用"堆岛""呆岛"称呼八五村.八五村(遂峰村)现有人口总共约1500人,其中刘姓1400人,萧姓100人左右。
一篇综述·旧辈字554 第六章旧辈字字辈,又叫班辈、行辈、字派、排行等,是古代取名的习俗。即按其家族世系谱牒规定的辈分起名命字,同族同辈者,名字中间用同一个字,不同辈次用不同的字。若干个这样的字连接起来,便构成了相应家族的世次排列。人们一看就知道他属该氏族第几代,与谁同辈。其功能有:一是明世系辈次,序长幼尊卑,避免因世代相传久远,子孙不断繁衍、而造成辈分上的混乱;二是辩祖宗所出,别血缘亲疏,避免出自不同宗族的人混入本族、同祖人员间互相联姻;三是防名字重复,避免侵犯名讳。字辈由各家族祖先制定。原来的字辈用完了,又可以续新的字辈,不断补充修定。
穆、林公脉下各房旧辈字如下:
第一节、穆林公长子辅仁房旧字辈一、平山公房(蓝山园山南街)原编字辈、辅相朝廷盛、伊周开太平、仲克子明思、永世光显祖、荣宗积德昌、兴隆茂正启、贤良增勋著、齐梁骏业崇、宏儒传颖士、至孝景宜丰、馀泽扬芳远、承先翊运同、允升成国器、蔚起振家风
二、文仲公房(蓝山县晓江洞)
原编字辈‘
(一)清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季夏月重修前排行,五言八句:辅相朝廷盛,伊周开太平。仲克子文启,永存世时兴。继绍光宗祖,绵延福禄增。本固声名远,叶秀正芳隆。(二)清光绪十二年岁次丙戊盘石、界溪、西城、园山等房合众修谱新增排行,从“本”字起改为“汉”字起,五言八句:汉宋鸿勋著,齐梁骏业崇。宏儒传颖士,至孝景宜丰。馀泽扬芳远,承先翊运同。允升成国器,蔚起振家风。、连接起来为五言十四句七十字,即:、辅相朝廷盛、伊周开太平、仲克子文启、永存世时兴、继绍光宗祖、绵延福禄增、汉宋鸿勋著、齐梁骏业崇、宏儒传颖士、至孝景宜丰、馀泽扬芳远、承先翊运同、允升成国器、蔚起振家风
三、舜仲、华仲、康仲、胜仲四公房(蓝山县西城、山田、舜乡)原编字辈、辅相朝廷、伊周开太平、仲克子文、永存世时兴、继绍光宗祖、绵延福禄增、汉宋鸿勋著、齐梁骏业崇、宏儒传颖士、至孝景宜丰、馀泽扬芳远、承先翊运同、允升成国器 、蔚起振家风
四、明仲公房(蓝山县凤源坊)原编字辈;辅相朝廷盛、伊周开太平、仲克子文启、永存世时兴、荣华富贵福、寿昌肇楚英、汉宋鸿勋著、齐梁骏业崇
宏儒传颖士、至孝景宜丰、馀泽扬芳远、承先翊运同、允升成国器、蔚起振家风、
五、宁仲公房(蓝山县砠里萧家)原编字辈;
辅相朝廷盛、伊周开太平、仲少千必子、如思彦永远、启文春添华、荣富贵正大、吉高魁孔、
六、湘仲公房(蓝山县岩口萧家)原编字辈;
辅相朝廷盛、伊周开太平、仲克子文启、永存世时兴、继绍光宗贵、新庆昌富先、绍英德勋著齐梁骏业崇、宏儒传颖士、至孝景宜丰、馀泽扬芳远承先翊运同、允升成国器、蔚起振家风、
七、仲富公房(广西省柳州市融安县)原编字辈;
辅相朝廷盛、伊周开太平、仲尚健振树、秉定庆成文、
八、斗山公房(宁远县北门萧家)原编排行;
(辅相朝廷盛、伊周开太平)、斗永子振应、以凤大学良、光尚万世克昌天开景运、祥祉禧祐懿、善谦和致敬、敦让绍藩继、庆积文益德、
九、平岱公房(宜章县汾水村双坝上萧家)原编排行;
辅相朝廷盛、伊周开太平、仲国正元福、武行圣朝次、一文昌开化、永承昭穆序、世代显其宗、仁义礼智信圣贤必当崇云礽发祥远、万年振兴隆、集善有馀庆、
中华萧氏总谱湖南卷·湘南穆林公宗谱首卷;555
宏儒传颖士、至孝景宜丰、馀泽扬芳远、承先翊运同、允升成国器、蔚起振家风、五、宁仲公房(蓝山县砠里萧家)原编字辈;辅相朝廷盛、伊周开太平、仲少千必子、如思彦永远、启文春添华荣富贵正大、吉高魁孔、
六、湘仲公房(蓝山县岩口萧家)原编字辈;辅相朝廷盛、伊周开太平、仲克子文启、永存世时兴、继绍光宗贵、新庆昌富先、绍英德勋著、齐梁骏业崇、宏儒传颖士、至孝景宜丰、馀泽扬芳远、承先翊运同、允升成国器、蔚起振家风、七、仲富公房(广西省柳州市融安县)原编字辈;辅相朝廷盛、伊周开太平、仲尚健振树、秉定庆成文八、斗山公房(宁远县北门萧家)原编排行;(辅相朝廷盛、伊周开太平)、斗永子振应、以凤大学良、光尚万世克、昌天开景运、祥祉禧祐懿、善谦和致敬、敦让绍藩继、庆积文益德、九、平岱公房(宜章县汾水村双坝上萧家)原编排行;辅相朝廷盛、伊周开太平、仲国正元福、武行圣朝次、一文昌开化、永承昭穆序、世代显其宗、仁义礼智信、圣贤必当崇、云礽发祥远、万年振兴隆、集善有馀庆、声名志大同、十、子忠公房(新田县富伯村)原编排行;(辅相朝廷)小八念季福远、子孔仕克祥玉、荣兴方可启文明、华国光邦显万春、富本天来能善守、贵登金甲佐朝廷、
第二节
穆林公次子辅伦房旧字辈;一、平陆公房(蓝山县磐石村)原编排行;辅相朝廷圣、伊周开太平、志以启子文、永存世时兴、茂衍蕃昌大、光贤绍楚英、汉宋鸿勋著、齐梁骏业崇、宏儒传颖士、至孝景宜丰、餘泽扬芳远、承先翊运同、允开成国器、蔚起振家风、
二、仲兴公房(蓝山县界溪村)原编排行;辅相朝廷盛、伊周开太平、仲俊才道德、凤孔文时治、希贤圣安邦、正大兴永世、汉宋鸿勋著、齐梁骏业崇、宏儒传颖士、至孝景宜丰、餘泽扬芳远、承先翊运同、允开成国器、蔚起振家风、
三、昌兴公房(嘉禾县小街田)原编排行;(辅相朝廷圣伊)淑万千君应文太、再启(彦)永仁兴朝廷、国家尧舜禹汤武、德化成康政治纯、祖述宪章传道学、光明俊伟毓群英、乾坤炳耀宏图展、世运清平景象新、涵和葆寿希天辅、湘楚荣华萃本宗、承前继后恢天绪、泽润兰陵丁兆经、四、周素公房(广西省平乐县青草塘)原编排行;辅相朝廷盛、伊周开太平、仲克子文启、永胜可茂应、弘日露炎上棕其宜庆自、含芳庭中树、德长成林新、集锦华国永、生香□□□、
第三节
穆林公三子辅佐房字辈;一、廷樟公房(广东省连州市大路边前村岗)原编排行;辅相朝庭盛、伊周开太平、仲克子邦丹、锦秀居儒林昔学功名岁月深、遇得琴音弹一操、七弦声奏凤凰吟、二、廷樟公房(广东省连州市湖江头村)原编排行;辅相朝庭盛、伊周开太平、仲克子邦丹、岳季廷成潇、鸣玉汉兴应、兆大学占熊、贻谋继祖宗、文章世万代、餘庆自尊隆

扫一扫二维码,天下蓝山事,尽在【纵横蓝山】.微信号zhlsgzh。欢迎阅读【纵横蓝山】,宣传蓝山,关注民生,了解蓝山时政。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讲述您身边的故事,倡导蓝山新的文明生活,弘扬社会正能量。
免责声明:本平台重在分享,除署名外其余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的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纵横蓝山”,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而告之

蓝山新建路国土局对面王医生大药房!是永州市医保中心定点医保刷卡单位!被评为2016年度湖南省诚信药店。免费测血压、血糖、老中医打脉“以质量求生存以薄利求发展”“卖良心药、做良心事、说良心话、树良心店”让蓝山人民买到放心药、便宜药!质量保证。假一赔万,贵一赔十。中药西药品种齐全,医疗器械。规模大。价格优惠。免费中药打粉!中药补肾风湿泡酒,有专业医科大学毕业临床经验的医生免费咨询懂配药的药店。有腰椎盘突出、骨质增生、颈椎病、肩周炎特效药,让顾客节约钱,花少钱治好病。告诉您身边的亲戚朋友让他们受益买到好药便宜药!联系电话:07462216489

蓝山县郡雅教育培训中心位于蓝山县塔峰镇湘粤路116号(蓝山县一完小旁)。蓝山县郡雅教育培训中心以“教育是良心事业”为核心的办学思想,采取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用心教育、用爱办学,用服务和效果创品牌,立志创办“因材施教、快乐学习”的教育培训机构,并成为蓝山县师资精良、质量过硬、口碑良好的中小学生课外辅导基地。
咨询电话:2219399 17346973799
特别推荐:
1、【镜头下的蓝山】山下村老祖宗留下的遗产
2、【探索发现】旧蓝山县姓氏之十三:彭姓
3、【镜头下的蓝山】圆梦车线坪
4、偶遇文物贩子,大开眼界!
5、【探索发现】旧蓝山县姓氏之十二:封姓

觉得不错请赞赏 发表意见请留言
广而告之请转发 更多精彩请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