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11-04 06:50:30   全部文章   0/197

【探索●发现】来渑池看“海”吧,黄河雄狮在这里等你-三门峡广播电视台

【探索●发现】来渑池看“海”吧,黄河雄狮在这里等你-三门峡广播电视台

“黄河芦溪中学,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调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近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以“黄河黄土、雄狮雄踞”为题,论述黄河是“以黄土为骨肉、以黄河为血脉的雄狮,体内引而不发地积蓄了无尽的力量,携从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来的厚重底蕴,正面向世界、傲然雄踞”。殊不知在黄河中游南岸,豫晋大峡谷出口,还真有一座以雄狮姿态傲然挺立的山峰奇观!

狮子山位于渑池南村的桓王山东侧,与山西垣曲县古城隔河相望。它因像一头威武雄壮的雄狮守卫在黄河岸边而得名,其惟妙惟肖的形象堪称黄河流域的一大自然奇迹。九曲黄河在冲出豫晋大峡谷之后千野草场,在开阔的南村沿岸缓缓而行,在八里滩段突然加速呼啸扑向狮子山脚下,波涛之声响彻十里开外。黄河在此受狮子山阻挡,拐了一个弯向东奔流而去。这里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黛眉娘娘在黄河北岸欲过黄河,到南岸的黛眉山去,无舟可渡,无桥可走,忽然河中奔出一头卷毛狮子。黛眉圣母骑上狮子,狮子一跃而过黄河,头朝南,尾朝北,趴在地上。黛眉圣母已登山成仙,这卷毛狮子趴在那里久待主人不回,就化成一座瘦骨嶙峋的狮子山,至今仍守候伏卧着。在《黛眉山遗稿》中有诗曰:“老鹳滩南狮子峰,弓腰昂首显奇踪。黄河滚滚疑鸣吼,熊耳马头尽俯从。”

关于狮子山的险要地势,在民国十七年渑池县志中戴藻的《重修狮子山阁道记》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古利津城东七里有狮子山,自桓王冢迤逦而东,复北向,皆石山郭彤彤,陡而峻,黄河直冲山根下,约里许无路。昔人横凿山腰为径,宽仅盈尺。考崖畔古碣,谓黛眉二童子曾助修,此美前君子之功而特神其说耳。余少过清凉窝,行七十馀步,皆石径。逼窄滑溜,上无草木可攀,俯视浊浪滔天,每匍匐半暝而行。至龙王窝,波涛汹涌,络石齿齿,稍失足即坠胡一鸣。乃凿石著杙,为栈者二。又有数处,石缝横裂,窥之深而黑,水激激鸣其中。呜呼,险矣哉!曾神工助修至是而至耶?迄今数十年梦想犹惊焉……”

狮子山脚下的渡口也是著名的济民古渡(又称利津古渡)所在地,黄河漕运和阳壶古道在这里交汇。从春秋战国到解放战争,这里一直是历朝历代争相控制的军事要塞。数千年来,在这条水陆交通要道走过多少王侯将相,在这块土地上发生过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无法一一详知,我们只能在狮子山上开凿的黄河漕运栈道上留下的摩崖石刻题记中,感悟这里的惊险和繁华……“万仞悬崖俯怒潮,羊肠古径亘山腰。分明斜谷岩边道,林楚麒不许张良用火烧。”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最重要的支前渡口,担负着晋南战区的物资供应补给和伤兵运输。1944年5月日军突破中条山防线,于9日夜,在黄河北岸分兵三路强渡黄河,其中一路在狮子山渡河后,分两路迂回夹击,偷袭了驻扎在清凉窝的守河部队哨所,使南村渡口失守,三日后渑池沦陷。之后远东狂人,日军为了达到长期霸占中原的目的,就在黄河两岸抓民夫修碉堡,南村沿河村庄被烧抢一空。至今在狮子山上,还有三座日军修筑的碉堡工事遗迹普里皮亚季。

狮子山对岸高出河面数米的滩地上曾是北魏阳壶古城所在地,自宋置垣曲县于阳壶古城东北侧一里许的古城镇,到1959年因国家计划实施小浪底水库工程而搬迁至刘张,狮子山的自然奇观在此之间一直是垣曲县的十大美景之一。垣曲县志记载:“狮山,山也。在黄河南岸。状如狮子蹲居。尾掉河干,挽狂澜于即倒。足濡波心,做砥柱于中流。气嘘而云出岫,怒号而浪翻涛。”狮子山在历史上曾历经元大德七年八月六日、明成化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二日、明嘉靖三十四年十月十二日、明崇祯十五年六月四日和清嘉庆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等5次8级以上大地震和数不清的特大洪水灾害补锅法,山上至今能看到地震遗迹,但狮子山巍然不动,依然守侯着这一片沃土,见证了华夏文明的诞生与延续,见证了历史的烽火烟云与沧桑巨变,这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象征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写照!昔日繁忙的利津古渡虽已成为历史澧县天气预报,但现在小浪底库区建成蓄水后,在这里形成了库区最辽阔的水面。这里碧波荡漾,天水一色,“雄狮卧波”的美景更加壮观秀丽!

这里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的山河画卷,来渑池看“海”吧,黄河雄狮在这里等您!
(作者:杨拴朝)
(三门峡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觉 得 不 错 请 转 发 给 身 边 的 朋 友 !

注:转载请注明文章、图片和视频来源,如遇侵权必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