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6-12 17:07:13   全部文章   0/230

【探秘共城】辉县百泉和梁村的一段渊源!-云上南太行

【探秘共城】辉县百泉和梁村的一段渊源!-云上南太行
马桥梁祝爱情神话传说
百泉历史悠久,村以泉名,为百泉河发源地,全国闻名的苏门山南麓,无数汩汩山泉,下汇成湖,即今豫北明珠——百泉湖。《苟子》儒效篇载:(武王代纣)“朝食于戚,暮宿于百泉”即此。元、明以后曾名“马家桥”、“马桥镇”。建国后简称“马桥”,1958年恢复今名,属百泉镇,为百泉镇人民政府和百泉村民委员会驻地。自明初形成的百泉农历四月药材交易大会,因品种全闻名全国,是全国三大药材集散地之一。

百泉湖,湖水清澈,一眼见底,毛发可鉴。湖底泉眼遍布,常有水珠仰天吐出探春花,串串相连,累然不断。阳光照射下,那跳跃不停的珠子,如金似玉,煞是好看,故又名“珍珠泉”。湖上小桥如虹,石径斗折。湖的四周,亭台楼阁,星罗棋布;祠庙殿堂,金碧辉煌。由于泉水源于地下,每当清凉时间水气上扬笼罩湖畔,遥望过去,如若仙境一般。苏门山上,古柏成林,苍松成荫,翘首一望,顿生深遂幽奇之感。
百泉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已闻名遐迩,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写百泉的诗句:“毖彼泉水红楼之锦玉,亦流于淇”(见《邦风》中的《泉水》篇)。“泉源在左,淇水在右”(见《卫风》中的《竹竿》篇)。这里的“泉水”“泉源”指的都是百泉。百泉凿于商,以后历朝历代不断整修改造:隋代建了卫源庙,唐代建了灵源亭,宋代建了涌金亭,元代建了清辉阁,明代建了飞虹桥、下马亭、钓鱼亭、放鱼亭、清代建了课桑亭。清乾隆十四年(1749)绕湖砌石,使湖面呈长方形,面积达3.4万平方米,奠定了百泉湖后来的规模。

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为百泉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史迹。现存隋、唐、宋、金、元、明、清等碑刻就有350多块。自百泉建立太极书院后,其文化学术气氛日渐浓厚。宋朝的理学大师邵雍曾讲学于此,相传创立太极书院。“北宋五子”中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均曾到此与邵雍切磋探讨学问。元代的姚枢、许衡、窦默、赵复等先贤,也曾涉足百泉。明代太极书院改为百泉书院之后,更成为河南著名书院。清代时,前来百泉书院投儒学名士孙奇逢求教者不计其数,百泉因此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胜地。
百泉的山水秀丽,使历代名人志士乐于探访李恩倩,或到此隐居。像晋代隐士孙登,唐代诗人贾岛,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颢,文学家苏轼,元代中书令耶律楚材,等等。他们面对山青水秀的圣洁之地,触景生情,吟诗作对,刘嘉楠挥毫泼墨,刻碑镌石,留下了不少艺术瑰宝。目前保存的岳飞的四幅石屏、赵子昂的“玉虚观碑”、唐伯虎的扇面碑、乾隆的御笔碑等,仍熠熠生辉。特别是北宋邵雍植的桃竹园,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与“未曾出土先有节,纵然凌云亦虚心”的高雅诗句,更使后人深受教益。如今的百泉是河南最大、保护最好的古园林建筑群,被誉为“中州颐和园”,是全省乃至全国的著名景区。

在风景如画的百泉镇,还流传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老百姓津津乐道。话说东晋年间,共城西祝桥,今北云门镇朱桥。古代为祝桥,因“朱”“祝”同音,后改为了朱桥。祝桥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因祝员外没有儿子,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高国富,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到外面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英台求学心切,想出了一个妙计:假扮成卜卦先生,居然哄过了她的父亲。祝员外疼爱女儿,见女儿坚决要去,又见她乔装改扮得毫无破绽,也就勉强同意了。于是,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九山上的红罗书院去读书。

△网络配图
却说共城东南有个梁村,今孟庄镇梁村,有一青年叫梁山伯,恰巧也来九山上学习,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瑞之清,引为知己,遂结为兄弟。英台与山伯在九山上同窗三载,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形影相随。其实,三年之中芮成刚,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忠厚正直的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因此,直到毕业,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但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毕业后,二人依依不舍,十八里相送情切切,英台假言家中九妹(即祝英台)品貌与已酷似欲做媒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英台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给了城北马桥村,今百泉村的马文才为妻。山伯后到祝家造访,英台着女装前来相见,两人在“楼台相会”,山伯方知其为女子。当得知英台已聘马家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后来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埋葬在了梁村西的胡桥即今胡桥村洞螈。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出嫁当日,坚持要素服绕道胡桥,祭拜梁山伯。轿至胡桥梁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协哭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广清城轨,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加布林,地忽裂丈余,英台堕入其中。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两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黄者即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此后,人财两空的马桥村拒绝上演“楼台会”。

△网络配图
章节来源《辉县地名故事》吴善柳,周国义著
扫一扫加关注:有福利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