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6-01 21:58:03   全部文章   0/226

【探秘】凤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靠什么?-凤凰旅游前台

【探秘】凤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靠什么?-凤凰旅游前台


凤凰旅游前台
推荐:weifhzjjr
多年在外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四年前,当我回到这片土地上的那一刻,我觉得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很陌生。我不知凤凰的过去,更看不懂凤凰的现在。最初,也有很多不理解和误解。但是,两年多的走访以来,去的地方多了,听多了,见多了,体悟多了,也就明白了:凤凰的发展成果,来之不易。
这一次,看到湘西网的这篇文章,感慨颇多。
一篇中肯的探秘凤凰,让我这个凤凰人更感觉凤凰离我更近了,那种血浓于水的乡情才真正回流到我的血液里。
特把这篇文章分享给行走凤凰所有微友!
希望外界多份理解,多份包容,也多份理性和客观。
更希望凤凰人找到真正的存在感和自豪感。
前 言
凤凰县位于湘西州西南部,西与贵州省松桃、铜仁两县接壤,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多民族县。2016年,全县总人口43.2万人。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用这铿锵有力的八个字来形容边城凤凰一路走来,不断寻求发展之路的艰辛,真是恰到好处!
史料记载,凤凰直至唐垂拱二年(686年)始设渭阳县,至宋代设土司。明隆庆三年(1569),统治者为了监视土司,在今落潮井一带设立军营,因此地有一高山,形似凤凰,称凤凰山,这个军营因山定名,名为凤凰营。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设厅,名凤凰厅。从此,“凤凰”作为区划名称开始与这块土地结下不解之缘。
以“凤凰”为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近代文豪郭沫若的名篇《凤凰涅槃》。《凤凰涅槃》取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古老传说,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湘西“凤凰”,一座边地小城,当然不同于郭沫若笔下之“凤凰”。她无其傲然世间的崇高,却吸纳了天地山川的慧根灵性,山水之城,如梦如幻,有遗世之美;她无其毁灭与重生的壮美,却孕育了巫风楚雨的浪漫神奇,异域之城,风情多姿,有神秘之韵;她无其狂飙突进之昂扬,却独得兵战文化的千年洗礼,竿军之城,雄强彪悍,有鹏路翱翔之魄……
鹏路翱翔?诚哉斯言!
千百年来,苗族先祖迁徙至凤凰,与当地的土著一道在这片并不富饶的土地上生存繁衍,步步前行,探寻发展之路,正如鹏路翱翔,奋进不息!
然而,路在何方?对于探路者来说,前路迷茫,波澜曲折,寻找凤凰发展之路又何其艰难。

朱镕基考察凤凰时为凤凰古城题词,大大提振了该县发展旅游的决心和信心。
烟草经济之路———短暂的辉煌与沉痛
凤凰县历来以农业生产为主,封闭的、难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漫长封建社会时期的主要经济形态。
新中国成立以来,凤凰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落后面貌有所改变。但至1980年,凤凰仍是全省12个贫困县之一,1983年还列入全国201个贫困县之中。1985年农民平均收入仅237元,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少之又少。
此后,郑斯仁多届县委、县政府逐渐意识到,凤凰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产值的增长幅度极其有限。从宏观经济来看,要使凤凰真正富裕起来,光靠农业是不够的,还必须发展工业和商业景仰园。
至此,凤凰人开始投石问路,问道于工业生产。
1970年,全国各地普遍兴办小氮肥、小水电、小煤窑、小钢铁、小水泥等“五小”工厂。凤凰不顾当时缺电、缺煤、缺技术的实际情况,盲目开办氮肥厂,结果第一年就亏损80万,接连的严重亏损让政府财政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开局不力,方知寻路艰难。
1980年,贯彻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凤凰县及时关闭氮肥厂,再认真反思办氮肥厂失败的经验教训,根据本地盛产晒红烟的实际情况,办起了一个雪茄烟厂,开始发展烟草经济。
及时调整,因地制宜,便得花生满路。
烟草种植切合凤凰山地多、生态好的县域实际,生产的烟叶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全县烟草经济顿时活跃起来。一方面农民大量种烟,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烟厂税利多,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同时,烟厂的龙头效应,带动了印刷、卷烟材料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大发展。
起初,发展烟草产业也非常艰难,没有技术,自己摸索,没有设备,用手工卷烟,没有厂房,从简易作坊到搭盖厂篷,再到建起临时厂房,先后三次搬家。
星夜兼路,加快发展。很短时间内,凤凰烟厂便办得红红火火。最鼎盛时期,该县烟草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产烟22.8万担,年上缴税收3140万元,并带动相关产业迅猛发展。1990年,凤凰县财政收入一举破亿元,成为当时全省财政过亿元的五个县市之一,和当年的长沙市、临澧县、益阳县、浏阳县一起被誉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五朵金花”。
烟草经济为凤凰经济发展带来了近15年的繁荣。烟草经济的发展刺激老百姓调整产业结构,全县烟草种植规模节节攀升。当时,老百姓种植一斤烟叶市价1.5元,烟草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黄金产业。“粮烟安天下”一度成为凤凰县经济发展的响亮口号。
然而,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国家产业结构政策的调整,凤凰县烟草产业受到限制,再加之企业内部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经验,企业经营不善等多方面原因,凤凰红火一时的烟草经济轰然崩塌,凤凰经济社会发展遭受到重创,光烟厂就有3000多名工人下岗,相关产业5000余人下岗。当时小小的凤凰县城3余万人口当中,近万人因烟厂倒闭而失业;县财政收入由过亿元一下子跌到2000万元。厂关民穷,繁华一时的凤凰古城一片沉寂,冷火秋烟。
“一时间,整个凤凰县城‘黑云压天’。”时任县委书记陈久经对凤凰县遭遇的这场“经济危机”记忆犹新。
凤凰人是竿军的后代,从来都有那么一股死不服输的倔强劲,他们不能也不会被轻易击倒。在遭遇经济重创后,县委、县政府紧急召集全县50多名县级干部在南华山开会。
会议上,干部们更多还沉浸在迷茫、沉痛、悲观的情绪当中。大家都知道,此时的凤凰县最需要的是指明一条新的道路,才能重新鼓舞士气,凝聚民心。
然而,烟草经济之路刚刚崩塌,进退路穷,前路更在何方?

州委书记叶红专(前排右一)考察凤凰文化旅游产业园。
在南华山这场以“二次创业”为主题的大会上,短暂的低迷、沉默后,为了一县之生存、发展,会场慢慢开始热闹起来,干部们愤然反思,慷慨建言,激情研讨,反复争辩……
这场持久的会议一直开到第二天凌晨,从各持己见的建言,到僵持不下的论争,最后,到凝聚共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车到山前必有路。会上,一条新的道路终于又铺展开来———发展旅游。
整个湘西旅游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并不算晚。然而张居正传,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湘西自治州当时所辖的大庸市、桑植县这两大重要旅游资源县市与常德地区的慈利县合并,整合成立新的张家界市后,湘西的旅游发展一度处于“迷茫”甚至“停滞”状态。
就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凤凰县提出要发展旅游产业,对全县人民来说,必然会是一条更具争议的道路选择。
众所周知,上世纪九十年代,旅游产业,还并不是一个热词,对偏远的边城小县凤凰来说更为陌生。凤凰要发展旅游产业?旅游为何物?凤凰有没有发展旅游的资本?如何来发展旅游?一系列尖锐的问题都摆在凤凰人民面前。
旅游产业之路———历史与现实的抉择
走在凤凰的夜色里,江边吊脚楼一间连着一间,悬挂在高高的河壁上,荡漾在沱江的灯影里。
虹桥璀璨,南华山上灯影幢幢。一盏盏明亮的水灯,顺着江水的光影流动,苗家阿妹的歌声在江岸袅袅升起……
的确,凤凰是天人合一的人间杰作。特有的边地山水、文化,魅力无限,迷倒众生。难怪,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要称赞她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凤凰历史古朴悠久。自古以来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之地。凤凰城史可追溯到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当时设渭阳县。到清嘉庆二年(1797年)凤凰升为直隶厅,统领三府一州军政,管辖“大湘西”二十余县,被视为“扼湘西苗疆之咽喉,浦泸麻之屏障”的边陲重镇。
地域文化多元厚重。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凤凰演绎的是华夏正统和武陵蛮夷之间融合与反融合的历史。在此过程中,楚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苗文化与汉文化融合碰撞,形成了凤凰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景观。“赶尸”、“巫术”、“椎牛”等文化元素更是增添了凤凰文化的神秘、厚重。
民族风情多彩浓郁。凤凰作为以苗族为主体的民族聚居区,沉淀了大量的人文历史景观,蕴藏着浓郁淳朴的民族风情。山江苗寨民俗村、苗人谷、老家寨等,保持着原始淳朴的民风民俗。在苗寨里,传承着上千年的民俗活动,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赶边边场”等。
兵战文化骁勇驰名。历史上,生活在这里的苗民不服王化敢于反抗,由于镇压苗民而衍生出的兵战历史,给凤凰留下了一系列战争痕迹。比如,明清两朝修筑的“边墙”、数量庞大的堡垒、碉楼、哨台、关卡等军事设施,形成了严密完善的军事防御系统,成为凤凰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另外,凤凰建筑风格独特、人文精神影响深远。特别是凤凰的近现代历史上,出现了田兴恕、熊希龄、陈渠珍、沈从文、黄永玉等杰出的政治、军事、文艺人才,可谓人才辈出,群星璀璨。这些都构成了凤凰文化厚重神秘的属性,成为凤凰旅游发展的资本与灵魂。
凤凰凭借自身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边地风光完全拥有发展旅游产业的底气。

凤凰古城山、水、城、人、文融为一体,被誉为世界“最美丽的小城”。
尤为重要的是,承载着这些丰厚文化旅游资源的凤凰古城,历经千年而保存完整,更是十分不易。特别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凤凰县烟草经济发展,老百姓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古城一度掀起一股拆除传统建筑修建新“洋楼”的风气。在这个节骨眼上,凤凰县时任县长吴官林———这位“凤凰护城人”,以当时十分难得的远见卓识提出保护古城。
“当时我出了一张布告,就是讲,要保护古城,不许破坏。”吴官林回忆。
1986年11月1日,一张措辞严厉的布告出现在凤凰大街小巷,布告划定古城保护区、沱江保护带和名人故居、祠堂庙宇保护点,在这些区、带、点范围内,不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人,不得建造超过两层的建筑物,违反规定的一律拆除。
此外,当时凤凰县委、县政府每年从财政中拿出100万元,对那些已经破败或已用作工厂和民居的名胜古迹进行“抢救性”修复,沈从文故居等一批重要的文物古迹得到修复梁天云。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凤凰人一代代千方百计保存下来的古城正好成为该县发展旅游最大的底牌。
尽管凤凰有优质的旅游资源,保存也完好,但要充分认识到这些资源的价值,然后从烟草经济立马改弦易辙,走向旅游发展之路,这在全县干部中尚有不少争议,普通群众更是众说纷纭。反对、质疑、悲观者多之。如何在全县范围内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是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
凤凰历史上发生的以下两个重要事件,很大程度上消解了该县上下的疑虑,坚定了发展旅游的道路自信。
2000年4月21日,对凤凰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一位老人,登上凤凰县廖家桥镇永兴坪村一处“苗疆边墙”遗址,在察看了一些零零碎碎的“片砖只瓦”后,这位老人震撼了,他突然大喊一声:“这就是我找了近半个世纪的南方长城啊!”
此语一出,震撼世界,“南方长城”从此得名。
这位当年已77岁高龄的老人叫罗哲文,时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罗哲文便在相关史料中了解到中国南方有长城,却多年未能找到,没想到,此次湘西凤凰之行,终于圆梦。

罗哲文发现的“南方长城”重修后成为凤凰旅游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从此,凤凰古城因为“南方长城”这个新的命名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凤凰古城的知名度开始在全国叫响,也让全县看到了发展旅游的广阔前景。
一年后的4月8日,对凤凰来说又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日子。当天下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来到凤凰。看到悠悠沱江、秀美古城,朱镕基总理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欣然挥毫,留下“凤凰城”三字珍贵墨宝,并作出“发展旅游业是湘西今后最大的门路”这一重要指示。
“朱镕基总理的重要指示,让全县老百姓开放了思想,极大地坚定了凤凰上下发展旅游的决心和信心。”州政协主席刘昌刚于2002年至2006年担任凤凰县委书记,在他看来,罗哲文和朱镕基总理为凤凰旅游发展带来了一剂“兴奋剂”。
从此,凤凰旅游发展之路得天时、地利、人和。

黄永玉亲自绘制图纸重修的虹桥成为凤凰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打造品牌之路———建设与营销的并进
旅游发展的方向确定了,思想统一了。然而,凤凰旅游到底怎么搞,依然是摆在凤凰人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时间回溯到1997年,凤凰县“二次创业”提出了旅游发展道路的第二天,时任县委书记陈久经和县里几个干部连夜赶到广东,找到正在举办画展的黄永玉。
黄永玉是湘西凤凰走出去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艺术大家。热爱家乡的黄老,一直牵挂家乡的发展。
“先回去把虹桥修复好!”当年黄永玉为家乡旅游发展献出第一策就是恢复虹桥,他还亲自为虹桥设计了图纸。如今,伫立在沱江上的秀美虹桥已然成为凤凰古城的标志性景观。
当然,黄永玉的建议不仅仅是修建一座虹桥那么简单,他更是要告诉家乡的父母官,要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点打造迫在眉睫!
很快,凤凰加大了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和景点建设步伐。
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1998年,凤凰古城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旅游在省内开始形成影响。
2001年12月17日,从北京传来好消息,凤凰古城被列为第10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启了凤凰旅游富民强县的发展新征程。
当然,不得不承认,任何事情,起步艰难。尽管凤凰县全力而为,但旅游是一个长期投入的产业,不像早前发展烟草经济那般立竿见影。据统计,2001年,凤凰县全年旅游人次仅为57万人次,门票收入仅为165万元,这样一组数据对于一座全力打造旅游产业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远远不够。这也迫使凤凰县委、县政府再次陷入思考———凤凰旅游必须加快步伐!
又是一场全县范围内的大讨论。
最终,县委、县政府形成决议———引入民间资本,加速凤凰旅游开发。
几经曲折,当时旅游界的“新贵”叶文智进入了凤凰县委县政府的视野。双方经过10轮拉锯式的利益博弈和艰辛谈判,终于尘埃落定。2001年12月26日,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的凤凰古城旅游公司,以8.33亿元获得凤凰县8个核心景点的50年经营权,公司平均每年付给政府1660万元经营管理费。
此时,凤凰县委、县政府也背负着巨大非议和指责。干部们不得不一遍遍和老百姓解释‘经营权转让’不是‘卖祖业’,而是更好地保护开发文化遗产。随后的事实让老百姓渐渐明白了政府当初的用心,疑虑最终消除。

凤凰夜景打造璀璨夺目的“夜凤凰”。
凤凰在全国率先探索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旅游产业经营机制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凤凰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
很快,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凤凰古城好戏、大戏连连:“西部之歌”通过湖南卫视直播,率先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唱响南方长城。紧接着,“南方长城中韩围棋巅峰对决赛”、“谭盾大型水上音乐会”、“天下凤凰美”群星演唱会、“中国·凤凰苗族银饰节”、“天下凤凰聚凤凰”等大型宣传营销活动陆续登场,一步步唱响凤凰旅游大品牌。
“记得是2003年的11月21日,谭盾音乐会,在沱江上,龙仙娥的苗歌唱起来,世界顶尖级的交响乐团奏响气势磅礴的乐章,整个沱江两岸沸腾起来,民族的、世界的、东方的、西方的,音乐穿越了时间、空间,穿越了民族、国界!”谭盾在凤凰举办的这场大型水上音乐会被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文化盛事之一。至今,一些当时的见证者讲起这段盛事,仍然激动不已。
关于这场名为《地图———寻找消失的根籁》的水上音乐会,背后还有着不少动人的故事。当年,谭盾来湘西,走到一村寨,见一老者,老者鹤发童颜,手握石子,见谭盾后,将手中石子顺手一甩,地上便成一八卦图案,然后,飘然而去。不久钱枫勃起,谭盾再次来到这个村寨,发现这位长者已经逝去……
谭盾在凤凰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而这份传奇与神秘,正是“神秘湘西”留给世人最好的想象!更是“天下凤凰”旅游品牌打动谭盾,打动天下游客的最动人之处!
发展旅游,景点建设必须和品牌营销齐头并进。多年来,凤凰县委、县政府持续不断地建设、整治古城,为旅游提质,为品牌奠基。

大型实景剧《边城》的演出,提升了凤凰旅游的文化品位。
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凤凰县在财力十分弱小的情况下,通过申报项目资金、上级转移支付及地方财政配套,累计投资超过16亿元,先后完成了沱江防洪堤及游步道、从文广场、古城污水管网、沱江河清淤、小溪河治理、古城风貌整治、古城消防设施、古城机关单位搬迁、从文图书馆、鹤舞公园、古城夜景美化、“风”“雪”“雨”“雾”“云”五座景观桥、古城公厕建设等一批古城提质项目及旅游配套服务项目建设。
凤凰县的历届领导班子一届接着一届干,干出了实效。
特别是州委书记叶红专担任凤凰县委书记期间重点打造的十里沱江风光带建设,做足沱江这篇“水上”文章,极大地拓展了古城格局的同时,将凤凰的山、水、城、人、文融为一体,凤凰古城进一步提质,焕发勃勃生机。再加上凤凰夜景的打造,凤凰古城更显璀璨多姿。
昔日的“旧凤凰”“小凤凰”在州县的共同努力下,打造成今日的“新凤凰”“夜凤凰”“大凤凰”!
保护凤凰、建设凤凰、营销凤凰成为打造凤凰旅游品牌的三根主轴。多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凤凰人不顾前路艰辛,脚踏实地,代代接力,奋力前行,全力推动凤凰旅游品质的步步提升,以凤凰为龙头的神秘湘西游逐渐响亮世界。
至201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842.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6.86亿元,门票收入1.7亿元。和2001年游客57万人次,门票收入165万元相比,短短13年,凤凰旅游人数增加15倍,门票收入更是增长了100倍!
当时,一路高飞的凤凰旅游被誉为旅游界的一匹“黑马”、“野马”。
“野马”奔腾,一路高歌。短短十余年,凤凰便被赋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旅游强县”“国家旅游名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等一张张国家级和世界级的名片。凤凰古城还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好去处”之一,荣登中国县域旅游品牌十强,被日本NHK电视台推介为“世界名镇”,在“9个最值得去的中国古镇”榜上排名第一。
旅游新政之路———扩容与提质的变革
既是“野马”,便容易脱缰。
凤凰旅游多年来在广袤无垠的“旷野”奔驰,创造了速度与传奇,但也埋下不少弊病。
突出表现为:景区景点无序开发甚至恶意竞争,导致市场价格混乱、服务质量低下,无证拉客、欺诈游客、违规操作时有发生;古城核心区缺乏管控,违规旅行社以“免费赠送凤凰古城”“零负团费”等为噱头,破坏行业公平,损害游客利益;古城保护压力剧增,公共设施、文物景点、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不堪重负……
现实面前,着眼未来的凤凰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伟大而深刻的革命,来破除弊病,打造一个管理到位、服务优质的旅游环境,以助凤凰涅槃!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3年,凤凰实行了当时轰动一时的“围城收费”政策。这一原本试图借助围城收费来大刀阔斧实行该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举措,一下子将凤凰推向了风口浪尖。
“围城收费前的凤凰游客看似多,但70%的游客来自周边大景区,他们甚至把凤凰当作‘礼物’赠送给游客。换句话说,你到我这里来,我收你门票,然后免费送你一趟凤凰游。从更深层次来理解,凤凰古城虽然品牌上去了,但实际上,因为种种弊病,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产品,没有建立起健康的产业链,我们围城收费,某种程度是争夺凤凰旅游市场独立的一场‘独立战争’。”凤凰县委书记颜长文回忆起3年前的那场围城收费所受到的误解,内心还是难掩“憋屈”。
当然,市场才不管你憋屈不憋屈,在围城收费之初,凤凰旅游受到冲击,美誉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歧路不容徘徊。凤凰一边顶住“门票制”带来的诸多压力。一边秉持初衷,轰轰烈烈地开展一场以扩容提质、整顿市场为核心目标的“旅游新政”,全力建设管理服务新体系。
合理规划———告别“看屁股”时代。时间回溯到2012年国庆黄金周,凤凰城内人头攒动,城区交通几近瘫痪,行人难以移步,从城北高速出口,车辆就只能缓慢“蠕动”,到城区至少也要3个小时以上……
数据统计,2001年凤凰刚发展旅游之初,城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到2012年增加到约6平方公里,增加不足两倍。2012年该县共接待游客690万人次,与2001年相比,却足足增长11.9倍。由此可见,凤凰古城很美,小巧精致,但容量小,基础设施不堪重负。
为此,“旅游新政”伊始,凤凰县大幅提高全县规划起点和项目标准,聘请国内专家和权威机构精心编制旅游详规和城镇发展规划。很快,凤凰“一廊、双核、三区、四线”的总体布局便应运而生。
古城核心区、旧城商贸综合区、红旗行政生活区、堤溪文教体育区、城北旅游综合服务区、棉寨旅游服务休闲区等“六大功能分区”在这一总体布局中得到明确分布,呈现出体系化、科学性的城市空间布局。这些科学规划驱使凤凰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旅游产品的容量,着力保护古城,提升旅游品质。
该县规划局负责人介绍,到2020年,城市规划总面积将达到19.2平方公里,城市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古城保护、游客超载等一系列问题有望破解。届时,凤凰将成为更加宜居宜游的文化山水之城。 
“几年前,北京一位老人带着他的孙子来游凤凰,回去后,老人问孙子凤凰好不好玩,孙子说,凤凰没什么好玩,到处是屁股。”凤凰县县长赵海峰在谈到城市整体布局规划时,开玩笑地说起这个典故。
凤凰有决心让这个典故永远成为历史!
整顿市场———告别“黑凤凰”时代。以往,来凤凰旅游的一些游客在回去之后,对他们经历的飞车追客、导游讹诈等事件,内心很难平复,常常在网上予以发泄。
不容讳言,自凤凰旅游进入大家的视线以来,旅游恶性事件曾层出不穷。“黑导游”劣迹斑斑,“黑景点”品质低劣。不规范的旅游市场秩序和行为严重影响了凤凰旅游的声誉、品质。
据了解,在国家旅游系统有统计的极恶劣的旅游投诉事件中,凤凰一度占据超过了全国50%的比例。
旅游市场亟待整顿,一系列重拳接踵而至!
2012年,在政府的主导下,将县内原有的18个乡村旅游景点整合为2条精品线路,将古城风景名胜区内“古城景区”和“南华山景区”整合为一个产品。2013年,组建凤凰古城景区管理服务公司(名称),对古城景区、南华山景区、乡村游景区门票统一管理、统一出售、统一营销,从源头上切断高额回扣的利益链条,让游客明白消费,远离欺诈。
“旅游新政”实施以后,为配合旅游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凤凰县以城区景区管理行政执法局牵头成立旅游执法大队,对来该县的旅游车辆、旅行社和导游的违规行为进行全面检查、监督、处罚,全力净化旅游市场环境,提高旅游质量。
优化管理———告别“轻服务”时代。服务是旅游的软实力,也是影响旅游形象和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
多年来,凤凰旅游一路高歌猛进,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在整个旅游体系建设中,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弱项,时遭游客诟病。
实施“旅游新政”后,凤凰更加注重提升服务质量黄楚淇。
实施景区公司统一管理和服务;全面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了380多名民族讲解员,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对古城区旅游商品实行明码标价,对宾馆、客栈实行政府指导价;开放13座旅游免费公厕,在主要旅游路线增设60个游客休息点;工商部门推出旅游市场监管系统(12315指挥中心),利用目前信息领域的前沿技术提升旅游管理、监督服务;引资6000万引进“智慧凤凰”电子系统,实现对景区的网络化系统管理,随时监控各景点的游客动态,也为游客购票、选点、出行、住宿等提供全方位的电子化一体服务。
三年“旅游新政”的实施,凤凰紧紧围绕城市扩容提质做文章,旅游发展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化,独立的旅游市场基本成型,旅游品质节节攀升,凤凰旅游进入跨越式的发展阶段。 

山江镇打造《苗寨故事》深受游客喜爱。
全域旅游之路———涅槃与高飞的蜕变
三年的旅游新政,凤凰忍受误解,踏梦前行,只为让凤凰脱胎换骨,化茧成蝶,涅槃高飞!
3年后的2016年4月10日,凤凰再次抛出“震撼弹”———取消古城围城设卡验票方式,保留古城景点验票方式。
如果说3年前,凤凰采取“围城设卡验票”方式实施“旅游新政”是发展的必然阶段,但却在相当程度上出乎人意料。那么3年后,为进一步完善凤凰古城旅游管理服务新体系,取消凤凰古城“围城设卡验票”,保留古城景点验票方式则更是大势所趋。
“在供给侧改革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必须从供给质量出发,从游客的需求、满意度出发,打开城门,把凤凰旅游从诸多发展障碍中解放出来。”州委书记叶红专是三年前凤凰古城围城收费和三年后取消收费背后的主要决策者。在他看来,前后两次重大决策是凤凰旅游发展史上的两场重要战役,前者堪称“独立战争”,后者可理解为一场“解放战争”,两场战争都是凤凰旅游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独立战争”已取得胜利。如今,这场“解放战争”又如何来打?
全域旅游时代,必须有全新的规划布局。
在“旅游新政”期间高起点规划的基础之上,凤凰再投入1000万元完成全域旅游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生态环境规划等“多规合一”工作,实现一张蓝图指明方向、管控到底,全力破解规划“瓶颈”。
全域旅游时代,必须靠大项目推动大发展。

正在加紧建设中的凤凰接驳体系施工现场。
5月12日,正值初夏,暖阳。凤凰县沱江镇杜田村,该县游客服务中心及停车场建设工地上,机器轰鸣,人来人往,好一片热火朝天,大干快干的景象!
施工方介绍,城东、城西游客服务中心及停车场是该县游客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一部分。游客综合服务体系项目计划总投资16.9亿元,是一个全新的游客接驳系统。整个项目建成后,以城北大型停车场及游客服务中心为枢纽梧州职业学院,以城西、城东游客服务点为支撑,以旅游接驳为载体,将实现旅游车辆统一停靠城外、统一接驳进景区、统一门票销售和统一导览服务。
全域旅游时代来临,凤凰县项目建设不断呈现“大手笔”。近年来,该县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重点做好产业和配套设施“两个项目库”,充分发挥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服务产业发展功能。2017年,该县共实施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783亿元。特别是成功引进东方园林产业集团、秀兰集团、华夏集团、中青宝公司等涉旅企业入驻凤凰,协议投资近100亿元,加快国际休闲度假区、旅游西线和北线开发,打造古城游与乡村游双轮驱动格局,带动民宿产业、特色餐饮、观光休闲农业、休闲农庄、度假村、旅游商品加工业等涉旅产业发展,成为该县实现全域旅游的强大的推动力。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未来5年,凤凰县在交通项目上,将重点加快高铁、干线公路、机场建设。对内交通主要加快景区通畅路网建设,年底竣工天星山旅游公路、廖家桥至长潭岗旅游公路、长潭岗跨湖人行景观桥建设。在景观慢行系统建设上,对接通号集团完成环古城观光轻轨可研、立项等前期工作,启动古城沿沱江至长潭岗观光绿道慢行系统。上半年完成从“齐梁桥风情小镇—游客服务中心—南华山—杜田—饮马江—生态文化公园—长潭岗—山江—天星山”的80公里旅游扶贫景观公路和慢行绿道设计,打造精品景区“慢游”体验系统。
全域旅游时代,必须进一步增大文化软实力。
近日,不少来凤凰旅游的游客走到沱江下游豹子湾一带,发现不少惊喜:美丽的“风桥”建设完工,美若虹桥。河岸两边新修的吊脚楼,别具风味果多美。沱江里,两架大水车,勾起对湘西乡村的记忆……

沱江下游豹子湾一带,“凤凰记忆”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成为游客新的理想去处。
“凤凰记忆这个项目不仅能拓展古城旅游空间格局,更重要的是挖掘了凤凰的特色文化,增加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淡化了古城商业化气息。”4月13日,正在现场调研的州委书记叶红专为“凤凰记忆”项目点赞。
“凤凰记忆”建设项目位于沱江下游豹子湾“风桥”至听涛板桥,总长700米。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凤凰旅游新的增长极。为更好地迎接全域旅游时代到来,凤凰县进一步挖掘内涵,提升文化旅游软实力。2015年,该县对外开放苗人谷景区—苗族博物馆景区、飞水谷景区—营盘寨景区、营盘寨景区—香薰山谷—农家船景区、老家寨景区—《苗寨故事》风情剧等乡村游精品线路,让广大游客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凤凰苗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助力全域旅游发展。此外,凤凰正大力推进旅游+文化+生态(林业)康健+体育(汽车营地)等项目建设,汇聚全域旅游发展合力,全力创建国家5A景区,融入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打造国际目的地。
全域旅游时代,必须谙熟资本运作。
凤凰旅游发展的“野心”足够大。然而,发展靠项目,项目要资金。多年来,凤凰县受观念、渠道、平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融资难问题一直尤其突出。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寻得突围发展的“金钥匙”?
近年来,凤凰县委、县政府在资本运作上尤为着力。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凤凰开始形成“1+2+N”投融资体系。“1”即政府,主要是主导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2”即县铭城公司和县文化旅游经开区管委会两个建设、融资平台。“N”即其下的N个子公司和N个社会投资主体。
“1+2+N”的模式搭建了融资平台,构建了切合凤凰县实际的融资体系。在“1+2+N”模式下,凤凰全力拓展融资渠道,利用各种资源,吃透政策,优先向上争取国家金融支持、政策性银行贷款,合理利用商业性银行贷款和平台公司发债,大力引入以 PPP 模式为主的公私合营模式。
“充分挖掘经营性项目盈利点,将明显有收益或至少初期收益能覆盖银行融资利益的项目,坚决实施PPP建设模式,确保PPP项目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谈到该县PPP项目引进,县长赵海峰介绍,充分权衡企业利益和政府债务风险是该县引进PPP项目的立足点。
目前,凤凰县已有海绵城市、西线旅游、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城乡给排水设施、智慧旅游停车场及配套设施建设等5个重点项目进入省PPP项目库,总投资65亿元。
融资平台搭建,融资模式创新,有效破解了凤凰县多年来发展路上的资金瓶颈。
当然,无论是项目融资还是举债融资,控制债务风险是关键。为此,凤凰县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县域资源,灵活运用资本市场规则,科学合理地管控债务风险稳定发展大局面。
在债务偿还问题上,凤凰县一方面积极争取十分明确或很有保障性上级补贴。同时,新增政府所有资产的处置。其次,充分利用土地增值收益。此外,该县还通过PPP项目中政府与投资方共同组建SPV公司实现收益、地方产业发展形成财政增收、铭城公司二三期发债、IPO公司预期上市等多措并举,确保政府负债风险可控。
旅游地产的开发经营是近年来凤凰资本运作的一大亮点。比如,最近,凤凰正筹划在古城拓展区域廖家桥镇开发3000亩小宗旅游地产项目,每1.5亩为一宗,以每宗售价200万价格计算,3000亩售价就可达40个亿。
理念一通,一通百通。思路对路,逢山开路。
“这几年来,我们不断前行,最大的收获便是终于找到了路,真正知道怎么来打造、经营凤凰这座古城,怎样才能在全域旅游时代,让凤凰成为真正的‘金凤凰’。”县委书记颜长文这句话或许正预示着:一个历经“涅槃”的全新“金凤凰”正展翅飞来!
凤凰县作为国家西部湘西自治州辖内的一个边地小县城,一路走来,不断寻路,坚定不移地走符合地方实际的旅游发展之路,一步步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再跃居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产业真正实现了富民强县。凤凰旅游短短17年的快速发展已让其驰名海外,足以成为旅游界的“凤凰现象”。
凤凰县的成功,有着不少可供复制推广的经验:不畏艰辛,探求发展之路;寻得正确的道路后,县委县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的团结、执着、坚持;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创新,不断“相时而动,因时而变”的变革等等。这些都是凤凰的成功经验。凤凰的探路历程和发展模式有着示范和样板效应。
昨日可鉴,今日正拼,未来可期。全域旅游时代,凤凰作为支撑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一个龙头、二个中心”,正全力推进国家5A级景区创建,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金字招牌。凤凰将再一次历经涅槃,凤凰展翅高飞,前景可待。

乡村游正成为凤凰旅游的新热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