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6-15 22:52:17   全部文章   0/275

【掌中解脱】不依止与不如法依止之过患(文字)-菩提道次第

【掌中解脱】不依止与不如法依止之过患(文字)-菩提道次第
戊二、不依止与不如法依止之过患
不依止的过患,正好与上述八种依止利益相反,也就是“不能趣近佛位”等等。
不如法依止的过患也有八种。如果我们在决定依止以后,又不如法依止的话,过失将极为严重。所以,我们应该先认真地观察能不能依止某位师长,然后再决定是否要向其求法。己一、若轻毁师长即轻毁诸佛
师长代表一切佛的总体前来度我,如果轻视毁谤师长,就是轻视毁谤一切佛。对一位佛尚需视为非同小可的对象,更何况是一切佛呢!
如果说法者有说法之心,听者有听法之心而从说法者处听受一句以上的佛法,这位说法者就是此处所说的“师长”。
我们通常会十分小心地依止某位名气较大的师长万国鹏,而怠慢其他像教字母的启蒙老师等,这样做是不对的。例如,杰·珠康巴在对他的启蒙老师还俗一事未生净相[1]之前,不能生起任何证德。《甘露藏》中也说:
诸善知识如是说:诸佛事业现为师,
不敬师即轻诸佛,有何异熟重于此!
《黑仇降阎摩续释难》[2]中引经说:
设唯闻一颂,若不奉为师,
百世生犬中,后生贱族姓。
又如《事师五十颂》中说:
于彼思为怙主已,既为弟子若轻毁魏渭,
即名轻毁一切佛,是故恒常当得苦。己二、若于师长生瞋,即坏与彼刹那数相等劫之善根,并经等量劫生于地狱
如果我们对师长发怒的话,经历的时间有多少刹那(最短的时间单位),我们亦将破坏与此刹那数相等劫中所积的善根,并将留在无间地狱中经历同样数量的劫数。《时轮续》中说:
嗔师一刹那,即坏一劫善,
等量劫中受邵一夫,地狱等大苦。
例如,若对师长发怒有“一弹指顷”[3],将破坏六十五大劫中所积的善根,并将住在无间地狱中达六十五大劫。因此,假如我们对师长犯有不敬、轻毁、嗔恚等过失,或是令师长感到不悦的话,如果师长尚在世,我们便应在师长跟前忏悔;如果师长已去世,则应在师长穿过的衣服等前面忏悔。己三、虽依咒乘亦不得殊胜成就
《集密根本续》中说:
造作无间等,大罪之有情,
金刚乘大海,大乘中成就;
恶意谤师长,虽修不成就机械重生。
意思是说,即便像造有无间等这样重大罪恶的人,如果依靠修习像“密集”道这类的密法湘源控规,他也能迅速得到殊胜成就;反之,如果恶意诋毁阿阇黎的话,此人就是再怎么修高深的密法,也绝不会得到殊胜成就。己四、虽勤修续义亦与修地狱相似
如果密宗行人对师长违犯三昧耶的话,此人再怎么努力修习密法,也与修地狱无异。《金刚心庄严续》中说:
舍睡眠喧染,千劫善修习,
诸续最胜法,若谤阿阇黎,
即修地狱等。己五、功德未生不生、已生退失
如果我们轻视毁谤师长的话,将对我们在今生中生起新的证悟形成障碍,以前生起的那些证悟也将退失。例如,黑行阿阇黎因为对师长杂兰达惹的命令稍有违背,致使他在该生中得不到殊胜成就。热穹巴[4]因为三次违背密勒日巴的命令而未获得殊胜成就,据说他要再受生三次才能获得成就。
以前,有一位下等种姓的阿阇黎,他有一个上等种姓的弟子,那个弟子具有在空中飞行的能力。一天,当他飞临其师上空,心中想到师长没有这项能力时,便立即坠落地面。
班钦那若巴因为忘记师命去和外道辩论,而不能即生获得殊胜成就,只能在中有位成佛。
过去里域地区[5]有两位沙弥,文殊本来授记说他们将即生获得殊胜成就,但他们却因为对法王松赞干布生起邪见、心怀疑虑,而未能成就殊胜悉地;取而代之的,是获得了带一袋金子回家的成就[6]。所以,如果我们对师长起邪见的话,生起证悟的时间将延迟,本来能得的大悉地也将变小。
此外,我们应当避免与恶友为伍,因为他们能使我们的证德衰退。如今大多数人都一味地贪著现世,所议论的全是现世的事。我们自己也似乎把这些人看作是亲人和朋友,然而他们实际上是恶友。所谓“恶友”,并不一定是披毛长角的的鬼怪,而是那些表面上貌似亲密,实际上却使你造不善业及退失善业者。我们绝不能听从那些人,应将他们视为像疯象、虎豹那样可怕的对象,避免与之交往。
现在常有人对少欲、知足的修行者,说这样一些貌似中听的话:“不要放弃现在的享受,对自己太苛刻不会给你带来什么好的结果。”当知这种人就是恶友!对此我们虽不必严词反击,但在行动上却不可受他影响。己六、此生中为病等不如意事缠绕
《事师五十颂》中说:
若有轻毁轨范师,便由疫气、伤害病,鬼魅、炽燃或诸毒,增上愚痴而命终。王法、火难或毒蛇,水或空行或盗贼。鬼魅、邪引所杀害,从此堕入有情狱。故于一切轨范师,何时不应恼乱心,若由愚痴而故为,地狱之中定烧煮。诸凡所说无间等,极可怖畏众地狱,一切轻毁轨范者,佛说当住于彼处。[z1]
如果我们轻视毁谤阿阇黎的话,就是在今生中,也会发生种种不如意的事。(接着帕绷喀大师举了一些实例。比如:过去在印度,当阿阇黎佛智[7]有一次说法时,正值其师大成就者帕仓巴[8]来到该地,佛智装作没有看见,后来又对师长妄语说是未见,结果导致眼珠突出坠地。达波·绛贝伦珠仁波切有一个侍者,名叫楚臣(戒),他对仁波切缺乏信心和恭敬,后来在果嘎岭被强盗用巨石砸破脑袋致死。内邬素巴的一个弟子由于破坏三昧耶,所以在临终时出现恐怖景象等等。林俊峰)己七、后世漂流于无边恶趣
《金刚手灌顶续》中说,这是轻毁师长的最大过患。虽然在其他经典中,说有许多因造罪而入地狱的事例,但这一密续却未说明轻毁师长者将投生于何等地狱。该续中,金刚手问佛道:“薄伽梵,若有轻视阿阇黎者,彼等当感何异熟?”薄伽梵回答说:
金刚手,莫作是语,天人世间悉皆恐怖!秘密主,然当略说:
勇士应谛听,我说无间等,诸极苦地狱,即是彼生处,住彼无边劫垂涎之岛,是故一切种,不应轻师长。
因为薄伽梵考虑到,如果详实回答的话,将会引起天、人世间的恐怖,那些大菩萨也会因悲心难忍而昏倒,所以只概略地说需长年滞留于无间地狱。因此,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轻毁师长。
不要说是自己轻毁师长,就是用眼睛去看那些轻毁师长的人也不可以。(帕绷喀大师举了大成就者林日巴[9]的例子:有一次林日巴说法时,适逢洽译师[10]的一个破誓弟子来到该地,他立即感到口齿僵硬,无法继续说法而中途退场。)己八、一切生中匮乏善知识
这与前面所说的依止知识利益之一正好相反。
如果遇不到善知识的话,我们将不断地受生在连“法”的名字都听不到的无暇处。简言之,如宗喀巴大师所说:
所有现后诸福聚,缘起善成根本者,
谓由意乐及加行,如理亲近善知识。
世人所有的幸福快乐都是如理依止善知识的结果,所有的不幸失意都是不依止或不如法依止善知识的结果。如果我们不如法依止师长的话,不仅使我们在现世中遇不到其他善知识,在来世各生中也将遇不到善知识。《甘露藏》中说:
虽百返获乐趣身,因彼不敬等流果,
生无暇处不得闻,下至“正法”、“善士”名。
此依止知识法不要说出于故意,即便在不观不想情况下,许多平凡的事,其微细缘起[11]也会导致各种善恶的结果。(帕绷喀大师接着举了一些事例来说明这一点:密勒日巴供养玛尔巴一口空锅属错误缘起,而当他首次与玛尔巴见面时,将玛尔巴赐予的酒全部喝干又属正确缘起。玛尔巴先向本尊顶礼再向师长那若巴顶礼视[z2]为错误缘起。由于仲敦巴师事赛尊巴和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师事金洲,密勒日巴师事玛尔巴均极如法,以及宗喀巴大师在琼波勒巴[12]灌顶室的墙上涂金等,所以后来他们的弘法事业十分广大。)因为依师法具有极大的关要,所以很小的善恶缘起也会产生重大的后果。
嘉曹法王[13]最初是带着诤辩的念头来找宗喀巴大师,(帕绷喀大师讲了些嘉曹法王来到宗喀巴大师跟前发生的一些情况[14],然后说:)“像这样动机虽不好,但缘起极好,以及动机虽好但缘起极不好的情况多种多样童男哪里多,所以我们对此应当小心谨慎。”
称说自己师长的名号时,许多人称之为“某某先生”,这样的称呼是不对的。在称师长名时,应加上“尊前”等敬词。每当阿底峡尊者称金洲之名时,必合掌赞叹;如果听到别人说到金洲的名字时,他便立即起身以示恭敬。就我而言,虽然不是自赞,但当别人突然提我大宝师长的名号时,心里总是感到极大的不安。(帕绷喀大师又说,如果师长尚在世的话,不可使用“难称其名”一词[15]。)
(随后,大师又重述了上面的那些科判阿韦洛亚,一中一略共二次。)
[1]意为专视师长功德,不计较表面过失。
[2]《黑仇降阎摩续释难·宝炬》,印度论师惹那嘎惹馨底造。
[3]根据俱舍师的说法,“一弹指倾”中包括六十五个刹那。
[4]法名为多杰扎巴(金刚称,1083~1161)。
[5]新疆南部昆仑山以北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一带地区总名。
[6]参见《松赞干布遗教》,福德天王造。
[7]阿阇黎佛智蜂花檀香皂,又称智足,是密宗“集密”二派之一智足派的祖师。多罗那他说,他曾担任护法王的国师,主持止迦摩啰室啰寺的开光大典,并任该寺金刚阿阇黎。
[8]意为“养猪者”乳源天气预报,此师从事低贱职业。
[9]法名为贝玛多杰(莲花金刚,1128~1188),他在曲水下游朗木地方建主寺,形成竹巴噶举派。
[10]法名为却吉贝(法主祥,1197~1265)。
[11]此处为预兆之意。
[12]系布顿·仁钦珠之弟子,宗喀巴大师主要从之听受“集密”教授。
[13]嘉曹·达玛仁钦(盛宝,1364~1431),宗喀巴大师上首弟子之一,绍继大师法席,成为第一任甘丹墀巴。
[14]札雅·罗桑顿巴所著《嘉曹杰传》中说:“由于嘉曹杰以教理之雄辩,击败雅、绒二师后,心高气傲,意欲与一切智宗喀巴大师一比高低。他来到时,正值大师为众说法。因急欲寻找辩论的时机,所以故意不脱帽而进入讲经院中。宗喀巴大师一见到此情,便从正在说法的座上下来,坐在下面。嘉曹杰竟旁若无人,戴着帽子登上大师的法座,坐下来听法。然而他耳中听到的,全是往昔闻所未闻的嘉言。由此摧倒我慢之山。他慌忙脱下帽子,从座位上下来,坐在弟子群中。从此,他抛弃了辩论的打算,做为弟子追随大师。据说,那时他登上大师的法座,正是凑合了后来他绍继宗喀巴大师法席的缘起。”
[15]表悲痛难忍之意。
[z1]书上此处是每两句为一行
[z2]书上为“视”,认为“是”为合宜
【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