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10-22 13:46:24   全部文章   0/332

【掇刀民间文化】民艺拾遗之采莲船-荆门高新区掇刀区

【掇刀民间文化】民艺拾遗之采莲船-荆门高新区掇刀区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农村有句俗语: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旧时的民间艺人全靠拜师学艺,自学成才者甚少。有举家在人世烟尘里长途迁徙、跋涉的,发现一个适合立足的地方就落地生根,生长繁衍的;有固守老宅、把祖传手工艺术发展到顶峰而远近闻名的。他们都以手艺为生、服务民众为己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风格和市场需求,每个艺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都呈现出个性各异的年华。当今社会,手艺人更能呈现较强生存发展能力。因此,民艺辉煌的历史,对人们现实的择业观是有启示的,对社会发展进步是有贡献的。
民艺拾遗之采莲船

采莲船又名跑旱船。其来历有二:
一是关于大禹治水。当时洪水横流国中,舜命禹一面治水,一面大力制造船筏,拯救灾民。洪水退后,船筏便搁在陆地上。农民每于耕作之暇在空场上推船玩耍,叫做“跑旱船”。不料这个游戏被尧的儿子丹朱看到,便经常傲慢地坐在船上,逼着老百姓推“旱船”供他取乐。为了统一步伐,只得喊出号子。后世在玩这项活动时,嫌木船太笨重,就改用布帛或彩纸糊船,并吸收现实生活中采莲的动作,因而取名为“采莲船”。
二是来自蔡状元监修洛阳桥的传说。相传蔡状元领工修造洛阳大桥时,由于资金短缺,无法按期完成,但自己贫穷拿不出银子,心里焦愁不安。有一天,观音菩萨路过桥梁工地,见蔡状元领工修桥方便大众,乃善举一桩,想助他一臂之力。于是暗中变化为一个民间女子,貌若天仙,体态妩媚,向蔡状元当面说明半相亲,想在人多众广的桥梁工地择婿。自坐船舱漂游水面,让愿为婿者以金银为弹打彩,朝她身上掷去,打中者即婚配不悔,所掷船舱金银一律归民工造桥花费。蔡状元喜出望外,亲自组织选婿活动。告示贴出后,洛阳城的公侯世子、员外富翁纷纷云集河岸。谁知连续三日竟无一人打中性别对抗,却集攒了数以万计的金弹银丸。此时女子竟随风而去,不见踪影,众民工瞠目惊恐,方才得知是神女下凡相助,结果洛阳桥按期修成了。
传说毕竟是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掇刀地区的“采莲船”及玩法又是什么样的呢?
“采莲船”多用竹篾扎成,先用竹子做成船形骨架,再用彩色纸糊成形如轿子的纸船。吴旻霈上有华丽的轿顶式亭子,下用布围子饮水鸟,并用游鱼、水纹等图案装饰,船头、船尾用荷叶、荷花、莲蓬点缀,形似在湖中采莲的一只游船,其空间可容一人站立。在纸船左右两端系上彩带一根,由“采莲女”扮演者将纸船挂在腰间,起着轴的作用。过去“坐”船的小旦多为男扮女装,随撑船的艄公(小丑)来回旋转,作游湖状。有的地方还配有“打鱼郎”、 “叫化子”等角色,增加趣味性。在锣鼓的伴奏下玩耍,打一番锣鼓唱一番歌,一领众和,触景生情,随意编撰,热闹非凡,曲调优美,多为民间小调。据清《燕京岁时记》载: “跑旱船者,乃村童扮成女子,手驾布船,口唱俚歌,意在学游湖而采莲者”。

划采莲船可一人,或三、五、七人不等。扮演采莲姑的人必须穿戴古装服饰。如果是三人以上划采莲船,则要一人作纤夫,用一条长长的丝帕作为纤夫的纤绳,由纤夫在前面拉行,采莲姑挂着船撑舵,船尾的艄公将纸船前后、左右摇摆黑豹列传。远看封灵师传奇,像船在江湖中摇晃起伏、颠簸回旋,形态十分逼真有趣。纸船两边,由若干人手持用纸做的桨本间贵史,装成划桨姿势,形如千桨劈浪,势如百舸争流,在浑圆雄壮的彩龙船调子声中,扭控摇摆,翩翩进退。一般由有点音乐素质或嗓门较好的人扮演纤夫领唱,两旁的划桨者和其余人员和唱。歌词的内容有典故、诗词曲赋棉袜控吧,也有名言谚语和随口编就的对唱词。如果是到家户门前划采莲船拜年贺喜,就唱客气的奉承吉庆话,大多是“招财进宝”、 “开门红”、 “开门大喜”、 “喜盈门”、 “满堂红”、 “福禄寿喜万年”之类的吉庆歌词,内容由歌手临场自编,出口成章。离开时,唱祝愿、感谢之类的歌词。所有人员,踏着锣声鼓点,有节奏地、热情奔放地歌舞。每到一家,主人都热情招待,气氛热烈,欢快有趣,为节日增添了许多喜庆色彩。

采莲船以锣鼓家什伴奏,现多为唱祝词和颂歌,若和狮子、龙灯等一起表演,气氛更加热烈。表演时,农户人家或机关单位会燃放鞭炮表示欢迎,有的还会摆阵考一考表演班子,表演人员要通过演唱破阵解题,破阵解题的演唱往往是人们最喜欢听的段子,是采莲船表演的精华之处,也是采莲船沿袭千年的魅力所在。
(掇刀石街办文史资料小组搜集整理)
编辑:乔雨琪
编审:钱修海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