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史】原来,大清国是叫你们给吃垮的!-穆书坊
【捡史】原来,大清国是叫你们给吃垮的!-穆书坊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艾婷婷连孔老夫子都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老人家的话大家不敢不听,于是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把“吃”这件事情做到了极致。你可别觉得现在的人吃的更好,若说吃,那还得是老祖宗们。
不信?那么咱们来看看清朝的时候,人家都吃的都是啥。
官吃
一说到中餐大菜,很多人都会想到满汉全席伐头岭。
据好事者研究,这种奢遮的席面,大概是出现在晚清。比如慈禧老婆子西逃,路上还吵着要吃“满汉全席”。但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了“满席”“汉席”“满汉席”这样的说法。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其实饱暖之后思的不光是淫欲,还有口腹之欲。康乾之后张发宗,社会稳定,吃喝之风开始大盛。满汉席就出现在此时。
乾隆时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里面记录了一份菜单,名字就叫“满汉席”:
第一份,头号五簋碗十件——燕窝鸡丝汤、海参烩猪筋、鲜蛏萝卜丝羹、海带猪肚丝羹、鲍鱼烩珍珠菜、淡菜虾子汤、鱼翅螃蟹羹、蘑菇煨鸡、辘轳锤、鱼肚煨火腿、鲨鱼皮鸡汁羹、血粉汤、一品级汤饭碗。
第二份,二号五簋碗十件—— 鲫鱼舌烩熊掌、米糟猩唇、猪脑、假豹胎、蒸驼峰、梨片拌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鸡片汤、风猪片子、风羊片子、兔脯奶房签、一品级汤饭碗。
第三份,细白羹碗十件—— 猪肚、假江瑶、鸭舌羹、鸡笋粥、猪脑羹、芙蓉蛋、鹅肫掌羹、糟蒸鲥鱼、假斑鱼肝、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鱼肉肉片子汤、茧儿羹、一品级汤饭碗。
第四份,毛血盘二十件—— 炙、哈尔巴、小猪子、油炸猪羊肉、挂炉走油鸡、鹅、鸭、鸽、猪杂什、羊杂什、燎毛猪羊肉、白煮猪羊肉、白蒸小猪子、小羊子、鸡、鸭、鹅、白面饽饽卷子、什锦火烧、梅花包子。
第五份,洋碟二十件,热吃劝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彻桌,鲜果十彻桌。
所谓满汉席也。
这里头的菜,相信诸位多数都没吃过,甚至听都没听过。但光看那名字,就够让人流口水的了。比如那个鲫鱼舌头汇熊掌,鲫鱼咱是都吃过,鲫鱼舌头有几个尝过的?我都不知道鱼还有舌头。
像这种席面,都是当时衙门里头公务接待用的宴席。那时候,公款吃喝是规矩,什么级别用什么席面,那都是有名号的。乾隆时的著名吃货袁枚在他的《随园食单》里就记载过:
“今官场之菜,名号有六碟、八簋、四点心之称,有满汉席之称,有八小吃之称,有十大菜之称,种种俗名皆恶厨陋习。”
尤其是京城,这里有的是王公大臣,天上掉下泡鸟屎都能砸中个贵族阿黛尔成名曲,交际应酬之多可想而知。正如时人所载:“官僚筵宴,无日无之”。可以想象,当时的官员们,有相当多的时间都耗费在饭桌上和去吃饭的路上。整个京城变成了酒池肉林,时时散发着酒肉的臭气。
甚至在甲午耻辱之后,京城官员们的宴席上又增添了拼盘新花样,每碟有冷荤四种,也有八大八小之说,八碟,那就是三十二种。这还只是冷菜而已。要有多少人,才吃得完这许多菜!
官场里最过分的要数河工,也就是水利部门。这是个油水丰厚的部门,工程款多,作弊容易,加上很多官员到这里不过是来积攒资历,不肯负责,于是这里成了腐败高发地,吃吃喝喝自然不在话下。
据同治年间的进士陈康祺记载,那时候河工宴席上用的牙签,一个大子儿可以买一堆,可这帮人在报销的时候竟然会报几百甚至数千两银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用的是金签子;他们的燕窝都是成箱成箱地买,一箱就要好几千两;海参、鱼翅的费用,往往会过万。
据说,这帮人的宴席可以从下午吃到半夜,边吃边看戏。席上光小碗菜就有一百多道,厨子有好几十;有的厨师只负责一道菜,做好了就可以看戏去了。
如此吃法,已经不单单是口腹之欲的问题了。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占据着国家上层建筑的硕鼠,他们贪婪而又愚蠢,不断啃咬着这个国家的根基,如此下去,国家岂有不垮之理?
民吃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官老爷们都这么爱吃、能吃,小民百姓也不能落后。尤其是上层人士,没事就喜欢呼朋唤友,狎妓饮酒,所食多是饕餮大餐武道球魂。
这种风气尤其盛行于当时的一些大城市。比如在江宁(南京)的秦淮河,在苏州的虎丘山,扬州的平山堂,你都可以看到这些成功人士坐着花花绿绿的画舫,听着曲儿,看着景儿,喝着酒儿,享受快乐时光。
自康熙以后,稍微有点规模的城市,别的不好说,饭馆那是一定要有的。为了招揽主顾房琪,这些饭馆在菜式席面的花色品种上下足了功夫,攒出了烧烤席、燕菜席、鱼翅席、鱼唇席、海参席、蛏乾席、三丝席等种种名目。
别的也就罢了,那个鱼唇席,乖乖,满桌子都是鱼嘴巴,想想都觉得惊悚。
甚至远在西北边陲的甘肃,也受到这种土豪风气的影响。据说,甘肃兰州的宴会,一个烧烤席就要上百两银子。上百两,足够在当时的北京城买个铺面了!
应酬太多,也会成为负担。曾在嘉庆、道光年间做过多年地方官的陈其元就记录过这种无奈,说每年一到岁首,同僚们纷纷约会,动辄山珍海味、水陆齐全,他却是拿起筷子就犯愁——肚子里油水太多了翠兰的爱情,实在下不去手啊!
有些好东西,就算是当官的也不大容易吃得到。
比如鲥鱼。这东西只在长江里有,产量极少,而且出水就死。清初,宫里为了吃这玩意儿,专门在南京设立冰窟,捞了鱼就赶紧快马驿道送到北京,都赶上给杨贵妃送荔枝了。康熙时,有人上奏说这事太劳民伤财,康熙爷大笔一挥,才取消了这项进贡。
这下就便宜了江南那些有钱又嘴馋的家伙们。鲥鱼一上市穿越种田纪事,价格就被炒到千文一条,普通老百姓想都别想。
再比如鹿尾巴。很多吃过鹿尾巴的人,都会把它列为味中绝品。不过这东西不好弄莫有雪,袁枚就说过,鹿尾这玩意儿,南方人轻易看不到鬼婴楼,从北京运过来又不新鲜。据他介绍,鹿尾巴最好吃的,是尾巴稍上的一道浆。
但要说最难得的,倒不一定是这些山珍海味。那时候寿光人还没发明蔬菜大棚,时令不到就没有新鲜蔬菜,所以有些蔬菜刚上市的时候,价格会高的吓人。比如黄瓜。
嘉庆时,曾任夔州知府的潘炳年有一次在京城饭馆里请客。当时的规矩是客人要自己点菜。这位客人不懂行情,他跟潘老师刚认识,心想不能让人家太破费,就点个黄瓜吧。那时候黄瓜刚下市,又脆又嫩,自然好吃。客人吃的高兴,就连加两盘。
潘老师的脸当时就跟黄瓜一个色了:就那几根黄瓜,就要白银五六两!
回家后潘老师立马给这位新朋友写信,中心思想就俩字:绝交。
为了吃好喝好,咱们的老祖宗们可真是开足了脑洞,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吃不到的。比如老鼠——准确地说,是老鼠宝宝。
据说广东有一种吃老鼠的方式,叫做“蜜唧”,就是把刚出生不久的小老鼠用蜜腌制,然后直接夹起来,扔嘴里。因为被筷子夹住的时候小老鼠会“唧唧”叫,所以叫做蜜唧。
不晓得您知不知道“刚出生的小老鼠”是什么样子亭亭玉立造句。反正,特佩服广东人的勇气。
清代汉阳府流行吃鹅掌。怎么吃呢?
您听说过“炮烙之刑”吧?他们的吃法就是让可怜的鹅们先上刑:弄一铁板,烧热,让鹅在上面散步。等它们脚丫子烫肿了,再给它们灌各种调料,然后一刀砍下鹅掌……
还有更变态的。乾隆时的大贪官王亶望喜欢吃驴肉。吃的时候让厨子拉过一头活驴来,当他面活生生剜下一块肉,然后马上下锅。
他就不怕那驴尥蹶子,把他给踢死?
-END-
好看的文章,活色生香
【捡史】这样看《清明上河图》,很好玩!
【捡史】八国联军:一个流传已久的谎言
【捡史】欧美黑历史:人类动物园
【捡史】兰陵王,很傻很天真
【捡史】潘安:有脸不要,过期作废
【美味】吃不到这些,死不瞑目!
欢迎关注穆书坊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艾婷婷连孔老夫子都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老人家的话大家不敢不听,于是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把“吃”这件事情做到了极致。你可别觉得现在的人吃的更好,若说吃,那还得是老祖宗们。
不信?那么咱们来看看清朝的时候,人家都吃的都是啥。
官吃
一说到中餐大菜,很多人都会想到满汉全席伐头岭。
据好事者研究,这种奢遮的席面,大概是出现在晚清。比如慈禧老婆子西逃,路上还吵着要吃“满汉全席”。但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了“满席”“汉席”“满汉席”这样的说法。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其实饱暖之后思的不光是淫欲,还有口腹之欲。康乾之后张发宗,社会稳定,吃喝之风开始大盛。满汉席就出现在此时。
乾隆时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里面记录了一份菜单,名字就叫“满汉席”:
第一份,头号五簋碗十件——燕窝鸡丝汤、海参烩猪筋、鲜蛏萝卜丝羹、海带猪肚丝羹、鲍鱼烩珍珠菜、淡菜虾子汤、鱼翅螃蟹羹、蘑菇煨鸡、辘轳锤、鱼肚煨火腿、鲨鱼皮鸡汁羹、血粉汤、一品级汤饭碗。
第二份,二号五簋碗十件—— 鲫鱼舌烩熊掌、米糟猩唇、猪脑、假豹胎、蒸驼峰、梨片拌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鸡片汤、风猪片子、风羊片子、兔脯奶房签、一品级汤饭碗。
第三份,细白羹碗十件—— 猪肚、假江瑶、鸭舌羹、鸡笋粥、猪脑羹、芙蓉蛋、鹅肫掌羹、糟蒸鲥鱼、假斑鱼肝、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鱼肉肉片子汤、茧儿羹、一品级汤饭碗。
第四份,毛血盘二十件—— 炙、哈尔巴、小猪子、油炸猪羊肉、挂炉走油鸡、鹅、鸭、鸽、猪杂什、羊杂什、燎毛猪羊肉、白煮猪羊肉、白蒸小猪子、小羊子、鸡、鸭、鹅、白面饽饽卷子、什锦火烧、梅花包子。
第五份,洋碟二十件,热吃劝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彻桌,鲜果十彻桌。
所谓满汉席也。
这里头的菜,相信诸位多数都没吃过,甚至听都没听过。但光看那名字,就够让人流口水的了。比如那个鲫鱼舌头汇熊掌,鲫鱼咱是都吃过,鲫鱼舌头有几个尝过的?我都不知道鱼还有舌头。
像这种席面,都是当时衙门里头公务接待用的宴席。那时候,公款吃喝是规矩,什么级别用什么席面,那都是有名号的。乾隆时的著名吃货袁枚在他的《随园食单》里就记载过:
“今官场之菜,名号有六碟、八簋、四点心之称,有满汉席之称,有八小吃之称,有十大菜之称,种种俗名皆恶厨陋习。”
尤其是京城,这里有的是王公大臣,天上掉下泡鸟屎都能砸中个贵族阿黛尔成名曲,交际应酬之多可想而知。正如时人所载:“官僚筵宴,无日无之”。可以想象,当时的官员们,有相当多的时间都耗费在饭桌上和去吃饭的路上。整个京城变成了酒池肉林,时时散发着酒肉的臭气。
甚至在甲午耻辱之后,京城官员们的宴席上又增添了拼盘新花样,每碟有冷荤四种,也有八大八小之说,八碟,那就是三十二种。这还只是冷菜而已。要有多少人,才吃得完这许多菜!
官场里最过分的要数河工,也就是水利部门。这是个油水丰厚的部门,工程款多,作弊容易,加上很多官员到这里不过是来积攒资历,不肯负责,于是这里成了腐败高发地,吃吃喝喝自然不在话下。
据同治年间的进士陈康祺记载,那时候河工宴席上用的牙签,一个大子儿可以买一堆,可这帮人在报销的时候竟然会报几百甚至数千两银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用的是金签子;他们的燕窝都是成箱成箱地买,一箱就要好几千两;海参、鱼翅的费用,往往会过万。
据说,这帮人的宴席可以从下午吃到半夜,边吃边看戏。席上光小碗菜就有一百多道,厨子有好几十;有的厨师只负责一道菜,做好了就可以看戏去了。
如此吃法,已经不单单是口腹之欲的问题了。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占据着国家上层建筑的硕鼠,他们贪婪而又愚蠢,不断啃咬着这个国家的根基,如此下去,国家岂有不垮之理?
民吃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官老爷们都这么爱吃、能吃,小民百姓也不能落后。尤其是上层人士,没事就喜欢呼朋唤友,狎妓饮酒,所食多是饕餮大餐武道球魂。
这种风气尤其盛行于当时的一些大城市。比如在江宁(南京)的秦淮河,在苏州的虎丘山,扬州的平山堂,你都可以看到这些成功人士坐着花花绿绿的画舫,听着曲儿,看着景儿,喝着酒儿,享受快乐时光。
自康熙以后,稍微有点规模的城市,别的不好说,饭馆那是一定要有的。为了招揽主顾房琪,这些饭馆在菜式席面的花色品种上下足了功夫,攒出了烧烤席、燕菜席、鱼翅席、鱼唇席、海参席、蛏乾席、三丝席等种种名目。
别的也就罢了,那个鱼唇席,乖乖,满桌子都是鱼嘴巴,想想都觉得惊悚。
甚至远在西北边陲的甘肃,也受到这种土豪风气的影响。据说,甘肃兰州的宴会,一个烧烤席就要上百两银子。上百两,足够在当时的北京城买个铺面了!
应酬太多,也会成为负担。曾在嘉庆、道光年间做过多年地方官的陈其元就记录过这种无奈,说每年一到岁首,同僚们纷纷约会,动辄山珍海味、水陆齐全,他却是拿起筷子就犯愁——肚子里油水太多了翠兰的爱情,实在下不去手啊!
有些好东西,就算是当官的也不大容易吃得到。
比如鲥鱼。这东西只在长江里有,产量极少,而且出水就死。清初,宫里为了吃这玩意儿,专门在南京设立冰窟,捞了鱼就赶紧快马驿道送到北京,都赶上给杨贵妃送荔枝了。康熙时,有人上奏说这事太劳民伤财,康熙爷大笔一挥,才取消了这项进贡。
这下就便宜了江南那些有钱又嘴馋的家伙们。鲥鱼一上市穿越种田纪事,价格就被炒到千文一条,普通老百姓想都别想。
再比如鹿尾巴。很多吃过鹿尾巴的人,都会把它列为味中绝品。不过这东西不好弄莫有雪,袁枚就说过,鹿尾这玩意儿,南方人轻易看不到鬼婴楼,从北京运过来又不新鲜。据他介绍,鹿尾巴最好吃的,是尾巴稍上的一道浆。
但要说最难得的,倒不一定是这些山珍海味。那时候寿光人还没发明蔬菜大棚,时令不到就没有新鲜蔬菜,所以有些蔬菜刚上市的时候,价格会高的吓人。比如黄瓜。
嘉庆时,曾任夔州知府的潘炳年有一次在京城饭馆里请客。当时的规矩是客人要自己点菜。这位客人不懂行情,他跟潘老师刚认识,心想不能让人家太破费,就点个黄瓜吧。那时候黄瓜刚下市,又脆又嫩,自然好吃。客人吃的高兴,就连加两盘。
潘老师的脸当时就跟黄瓜一个色了:就那几根黄瓜,就要白银五六两!
回家后潘老师立马给这位新朋友写信,中心思想就俩字:绝交。
为了吃好喝好,咱们的老祖宗们可真是开足了脑洞,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吃不到的。比如老鼠——准确地说,是老鼠宝宝。
据说广东有一种吃老鼠的方式,叫做“蜜唧”,就是把刚出生不久的小老鼠用蜜腌制,然后直接夹起来,扔嘴里。因为被筷子夹住的时候小老鼠会“唧唧”叫,所以叫做蜜唧。
不晓得您知不知道“刚出生的小老鼠”是什么样子亭亭玉立造句。反正,特佩服广东人的勇气。
清代汉阳府流行吃鹅掌。怎么吃呢?
您听说过“炮烙之刑”吧?他们的吃法就是让可怜的鹅们先上刑:弄一铁板,烧热,让鹅在上面散步。等它们脚丫子烫肿了,再给它们灌各种调料,然后一刀砍下鹅掌……
还有更变态的。乾隆时的大贪官王亶望喜欢吃驴肉。吃的时候让厨子拉过一头活驴来,当他面活生生剜下一块肉,然后马上下锅。
他就不怕那驴尥蹶子,把他给踢死?
-END-
好看的文章,活色生香
【捡史】这样看《清明上河图》,很好玩!
【捡史】八国联军:一个流传已久的谎言
【捡史】欧美黑历史:人类动物园
【捡史】兰陵王,很傻很天真
【捡史】潘安:有脸不要,过期作废
【美味】吃不到这些,死不瞑目!
欢迎关注穆书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