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4-06 08:34:07   全部文章   0/213

【捕捉深空中的精灵】-柒摄影

【捕捉深空中的精灵】-柒摄影
捕捉深空中的精灵
文:陈峰
从前,爱斯基摩人以为极光是鬼神引导死者灵魂上天堂的火炬。13世纪时,人们则认为那是格陵兰冰原表面反射的光。到了17世纪,人们才称它为北极光——北极曙光(在南极所见到的同样的光称为南极光)。
最强的极光出行时叫做极爆,这种亮度下能看到地面的物体的轮廓。暗淡的极光人的肉眼是看不见的,当用照相机长时间曝光可以看到天空中的红色,绝大部分情况下极光的亮度很低,而且明暗和形状变化较大,出现时是在不停地变化形状和明暗,因此极光就格外迷人。
就怎么拍好极光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一:极光是怎么产生的?
2014年柒摄影北极光团出团之前邀请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科学家杨惠根给摄影团员做了极光形成的见解会,让我对极光有了更深的认识。
极光是地球周围的一种大规模放电的过程。太阳会喷发出带电粒子,这些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到达地球附近,而离地球5万千米至6.5万千米以外有一层磁场将地球罩住,地球磁场迫使其中一部分沿着磁场线(Field line)集中到南北两极。当这些粒子进入极地的高层大气时,以每小时约600公里的速度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碰撞,大气层中存在大量的氮气和氧气,当和氮原子撞击时光谱是红色的,和氧撞击产生绿色,而这些极光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纬度67度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高度是90千米以上的高空中(飞机飞行高度在十10千米左右)。
实际是就是在北极圈(Arctic Circle)即北纬66°34′纬线圈。 这是北半球上发生极昼、极夜现象最南的界线。我们这次冰岛全岛摄影去的地方在北纬64度和66度之间,因此是有机会拍摄到极光的,以下这些作品是冰岛摄影师在当地拍摄的。二、如何正确曝光
我介绍最简单的办法,请大家记住这组曝光数据,之后拍摄中根据该数据进行修正就能拍出曝光正确的极光照片。一般情况下曝光组合为:光圈2.8、曝光时间2秒、感光度2000。之后根据极光的实际情况,增加曝光时间或者降低感光度。
1、光圈的选择:一般情况下都选择你使用镜头的最大光圈,有人以为大光圈画质不好,其实镜头的最大光圈是生产厂家都做了优化,分辨率会高于稍小一档的光圈。可以肯定地说,光圈增大一档对画质的影响和于感光度增加一倍比较,感光度提高的危害大,虽然未做量化的测评,噪点造成模糊肉眼对画质的伤害是肉眼可见。因此拍摄极光的时候,光圈放在最大处是一个不需要争论的必然选择。
2、曝光时间的选择:倘若我有稳定的三脚架和快门线潘子灏,为什么我们不选择长时间曝光低感光度拍摄呢?这样就避免了高感光度产生的噪点,看起来是很不错的想法,刚才那种组合我们改为感光度125,曝光时间30秒。当你选择这样的曝光组合之后陆立文,你会发现你的极光都是模糊的。原因是极光是运动的,好像一块巨大的绸缎被分吹气在空中飘动,当你使用长时间曝光,极光的形状和线条都消失殆尽,极光变成半透明模糊没有菱角的色块,我们试想下,当你长时间曝光拍摄瀑布、河面的效果吧。更可恶的是,此时天空闪烁的星星会透过慢门拍摄的极光色块,极光变得暗淡无光。极光的丰富多变的线条和绚丽的色彩均消失殆尽。因此给大家推荐的曝光组合是比较合适抓住极光的动感和韵律的。当然,遇到极爆的时候,你可以把感光度下调。
3、使用黑卡遮挡控制不同的曝光率:黑卡相当于一个中非渐变镜片,你想让那部分曝光少,就用黑卡挡住这部分,挡住的过程中黑卡得做轻微的摇动,否则照片上有一条曝光量不同的明暗界限,摇动之后就显得柔和,和中非渐变的效果差不多。下图就是使用黑卡遮挡后的效果,否则当天空曝光极光曝光正常时,下方的房屋曝光过度

三、如何正确对焦
极光是天空中90公里远的地方发生,对焦时极光看着在无限远处,一般情况下拍摄极光我们选择无限远对焦,镜头的无限远在那儿呢?有人说把镜头转到底端,自然就是无限远,这种说法是大错特错!对焦的无限远到镜头的低端之间有个距离,这个距离以下称之为“空隙”。
拍摄天空极光时,大部分情况下前景是黑色的,由于极光亮度低,对着极光相机做自动对焦已经没有可能。因此只能手动对焦。相机的机身上有个对焦模式切换钮,部分镜头上有个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的切换钮,只需把这两个按钮其中一个切换到手动(M档)时,相机自动对焦就停止工作。
日常拍摄夜景时无限远对焦的办法:对着远处灯光对焦后,调整相机机身上或者镜头上的对焦手动自动切换按钮,切换到手动状态,之后重新构图拍摄,而拍摄极光这种方式往往不靠谱,因为极光拍摄时都躲开光污染,前景或者远景中没有任何灯光给你做对焦参考,由于极光亮度低相机直接对极光是无法对焦的,因此办法无法用在极光拍摄上。当前景中有村庄灯火时,这个办法还是不错的选择,建议机身上有对焦锁定的相机,拨动机身的对焦切换按钮,在镜头上做这个动作时容易触动镜头对焦环而改变事先的对焦点。
解决黑暗中对焦的三个办法:
1、提前锁定无限远对焦:在出发之前甚至是白天先对无线远处自动对焦,之后用电工胶布把镜头对焦环粘牢,并关闭自动对焦开关,这样提前把镜头就锁定在无线远处,拍摄时不考虑对焦的问题,只考虑曝光使得拍摄简便多了。选择这种提前固定无限远对焦点方式的人拍摄一张后得放大自己拍摄的照片,看看是不是清晰,此时不是看以极光是否清晰为依据,而而是看天空中的星星边缘是不是锐利清晰新三水网。谢宗芬
2、提前锁定超焦距的对焦方式:和上一个方式基本相似,也是先对焦后锁定镜头的对焦点保存不变,唯一不同的是对焦点前后距离不同,前者锁定在无限远上,这次锁定在超焦距上。
景深:我们先要看看光圈、焦距和对焦点是如何影响景深的。控制景深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光圈,使用大光圈,比如f/4,就可以制造很浅的景深,而使用f/22这样的小光圈鹰爪铁布衫,照片中清晰的区域就会加大。景深是焦点前后清晰的范围,这就意味着景深有前景深和后景深之分。在光圈缩小时,前后景深都会增加。如果你将焦距设置在无限远,比如拍摄远山,那么后景深无法增加,只有焦点前面的一段距离是清晰的,后景深则被“浪费”了。
超焦距概念:景深计算器会给出的另一个数字——超焦距。它指的是你使用某一焦段和光圈设置的镜头,对焦后仍然能保持从焦点到无限远区域内的物体清晰的最近一点。
超焦距计算公式:超焦距=镜头焦距的平方除以c(弥散圆直径)、F之积。
根据拍摄极光以广角为主的镜头,给出一个非常保守的超焦距拍摄方式:最大光圈2.8时,无论是14mm还是16mm或者24mm镜头,非常保守的办法,把对20米处对焦,清晰范围最小的是24mm镜头,也能5.6米到无限远保持清晰神武答题器。
3、感觉对焦法
感觉对焦法最为简单,天亮的时候对着无限远物体对焦,接下来把镜头转到无限远的末端,感觉下这段无限远到镜头可以转动的空隙有多大,重复几次之后开始做以下实验,实验成功你就学会感觉对焦了。
首先让相机和镜头放在自动对焦模式下,把镜头对焦环转到无限远那个方向末端,之后手动转回一点,转到你预估的无限远位置上,这时在举起相机对无限远对焦,你仔细听相机马达的声音,倘若没有听到相机内的电机转动对焦的声音,就说明你预估的间隙非常准确,对焦成功。前后来个十来次,你对自己摸黑无限远对焦就胸有成竹了。
拍摄时,把相机的对焦切换按钮调整到手动挡上,之后手动转回一些空隙进行手动对焦。根据超焦距的原理,这种对焦方式宁可靠前一些比较文档。
四、稳定好你的相机
拍摄极光时比较寒冷,因此支撑三脚架成为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平时有空先学会闭着眼睛支撑好你的三脚架,在黑暗中从摄影包取出相机并安装上之后,你会发现云台中固定旋转扭要在你左边,因为你的右手要腾出来按动快门。
除了选择画质好的相机和镜头以外,再好的器材也得依赖于拍摄过程的高度稳定,因此三脚架成为风光摄影师必须的装备。
1、稳定的支撑
选择三脚架时应将三脚架完全展开,用手用力压按相机的云台,如果听到移动的摩擦声响和有移位的感觉,都说明该脚架稳定性差。分别轻轻地侧按脚架脚管的中央,会发现所有的脚架都会有变形,你可以比较变形的差异,选择脚架变形量最小的脚架,这样的稳定性最好。
关于脚架的重量,有些影友误以为“在拿得动的原则下,越重越好!”。其实未必,三脚架的重量增加,稳定性不会随着重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我们对着相机按动快门后挖划算,振幅和重量并非线性相关。有趣的是:当脚架重量增加了7倍时,在成像中看到自震的振幅才减小了50%,这意味假如原本2公斤的脚架,换成了七倍于2公斤,即原来的14公斤超重的脚架之后,你拍摄的稳定性才提高了50%。试问?谁能扛着这笨重的脚架出门创作呢?
但是有个好办法:既能给脚架增加重量,又能达到拍摄稳定性的要求。一般的三脚架中轴下都有一个挂钩,你可以把摄影包拖地悬挂在这个挂钩上,这就等于给脚架增加了重量,而这种悬挂摄影包的底部,需要正好地拖到地面,这时摄影包既给脚架增加重量,又起到稳定的作用,这样一举两得的方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当摄影包完全悬挂在空中,摇晃着在脚架勾上“荡秋千”时,对相机的稳定可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此挂摄影包将就一个让包的底部拖地。
让我们习惯使用相机的三脚架来稳定你的照相机,它是成就清晰图像的必须。
2、避开手震
我也看到有些高烧多年的“老鸟”,自诩练就持机的“铁手功”,随意地手持相机进行拍摄。这种无视手震的结果是:用昂贵的摄影器材拍出清晰度低劣的图片。如果你也依旧坚持如此,那么得恭喜你:你可以节约下购买高档摄影器材的大量金钱了,直接买个卡片机就成。
当你手握着相机拍摄的过程中柴蔚,无论你把持得多么稳当,手的本身就存在着持机抖动,人体心脏跳动引起肌肉自震的频率约为每秒2~3次。那些所谓有“铁手功”的老影友,只是相机的振幅比新手小些而已。当使用200mm焦距的镜头时,把快门设定为1/250秒,拍摄时才能衰减手持震动幅度的一半,而并不是能完全消除手震的振幅。那么既然手持相机拍摄时手震的振幅不能消除,相机又是按照固有的震动频率振动着,能不能在手不振动的时候按下快门呢?十年前国内曾有专家做过手震实验,请10位自诩为“铁手”的影友手持200mm长焦拍摄时,测试从曝光时间从1/125秒到1/8秒时,手持拍摄的成功率急速下降,从60%降到0%腊鸡的做法。可见1/8秒是手持相机的死亡时间。
解决方案:使用三脚架和使用快门线。
3、让自震危害下降到最小
但当按下快门张开时,我们是会听到一声悦耳的“咔嚓”声,这是相机反光板抬升和快门的动作撞击相机机体后产生的响声。这种声响越大,撞击的强度越大。这样的二次撞击给相机造成的震动叫做:相机自震。相机的自震也会影响最终成像的清晰度。在使用塑料的云台和劣质的材质制作脚架时,会使得脚架整体刚性不足,特别是在使用200mm以上的长焦进行拍摄时,自震使相机无法拍摄出50线/mm以上的清晰照片。
由于相机自震的衰减时间一般都在0.2-0.3秒之间,如今的相机为了避免这种自震的破坏,都设置了反光板预升或者快门延时功能,当按下快门时反光板预先抬起,快门滞后约2秒才张开,这时相机自震已经衰减到极低鄂友三。
总之:正确曝光和对焦之后,夜景的拍摄时照相机还需要有稳定的三脚架支撑,并且使用快门延时和快门线按动快门都是必须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