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8-05 18:50:03   全部文章   0/226

【指尖微课堂】读懂“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这十篇文章必看!-连云港师专学音之声

【指尖微课堂】读懂“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这十篇文章必看!-连云港师专学音之声
2018年1月2日起,《新华日报》在1版开辟了“苏言”专栏,迄今已经刊发了10篇文章。这10篇文章短小精悍,微言大义,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启示性、指导性,是了解江苏政策走向的重要参考。本文在此作一集纳,以飨读者。
坚持三个“第一” 走在发展前列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首次系统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科学论断,丰富了治国理政的内涵,深化了对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正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在上一轮发展中,江苏抢得了先机,但决不能因为经济总量连跨台阶、部分指标全国领先、实体经济发展好,就忽视发展中的结构问题、短板问题。我们要增强抓第一要务的紧迫感,增强抢抓发展机遇的主动性,找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症结所在,持续攻坚克难,整体推进江苏“六个高质量”发展,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任何事情都是靠人干出来的,谁拥有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优势和主导权。江苏是科教大省,人才资源丰富,但人才结构与素质还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机制好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挖掘用好江苏的人才“富矿”,我们既要创新管理模式,给人才松绑,也要强化激励机制,向人才倾斜,更要搭建干事平台,为人才服务。集众智汇众力,我们不仅要重视领军人才,也要兼顾其他各类人才,让人才苏军的创造活力在江苏大地上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在不同岗位上充分涌流。
激发创新“第一动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江苏的高质量发展,已经到了没有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要不断提高创新自觉,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系统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既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真正把发展方式转变到创新驱动上来。
发展靠创新、创新靠人才,“第一要务”“第一资源”“第一动力”三者相辅相成。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我们要以系统化思维处理三者关系,掌握三者规律,坚持“第一要务”不动摇、紧抓“第一资源”不放松、培育“第一动力”不懈怠,埋头实干、奋力转型,切实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3月15日1版)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污染防治是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我们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整体利益观,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更加令人向往的美丽江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江苏污染排放总量较大,环境风险隐患不少,这是长期粗放发展累积造成的。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环境问题,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注重从源头发力,抓好系统谋划、系统推进、系统治理的各项工作。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按照自然生态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和大气系统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要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目标,加快调整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全面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要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赌博堕天录,倡导城乡居民使用环保节能产品,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时尚之选和行动自觉。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环境改善非一日之功,必须一仗一仗地打,一步一个脚印地迈进。限排方面,要扩大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和燃煤锅炉整治淘汰范围,对钢铁、焦化等非电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加快建设燃气锅炉脱硝设施,坚决关停落后化工企业。江苏自古就是鱼米之乡,要把水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整治水源地环境问题,切实抓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消除黑臭水体。“河长制”“断面长制”是江苏探索的水污染防治的有效举措,要严格落实责任,让更多的碧波美景展现在江苏大地,让人民群众更加就近方便地亲近自然、拥抱自然。
科技改变生活,也会让生态环境更加美好。要激励企业、科研机构加大科研投入,协调推进环保技术应用与环保产业发展,让先进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大显身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环境监管提供了有力武器,要加强跨部门数据关联比对分析,充分发掘和释放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提升环境监管能力。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探索环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结合机制,建立完善社会各主体参与环境科研机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江苏襟江带湖滨海,1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生态环境是一个“唇齿相依”的整体。全省各地要积极参与污染防治协作,提升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问题的统筹和监管能力,走出一条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保、共治共享的新路子。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环保工作绩效作为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和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的重要内容,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历史担当,既严控污染又还前人旧账; 增强时代担当,尽最大努力做好当前工作,不给后人留下环保欠账;增强大局担当,在建设美丽长三角、美丽中国中履行好江苏责任。
(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3月12日1版)
民生实事重在“实”
新春伊始仙桃组工网,各级政府新一年要办的民生实事都已在两会上纷纷亮相,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这些民生实事,紧扣百姓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诉求,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如何将这些改善民生的项目举措,变成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考验着各级政府的为民情怀和施政能力。
民生实事重在实,首先是决策要实。确定民生实事,一方面要面向大多数、关注最基层,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紧迫的利益问题,集中力量解决事关人们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和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加快补齐拉长民生短板,努力把一个个民生痛点变成撬动社会进步的支点,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另一方面,更要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根据发展阶段和现实基础,区分轻重缓急,科学作出安排。过去有的地方在片面政绩观的驱使下,确定民生实事清单时好大喜功,脱离实际,致使部分民生“实事”无法落实,成了难以充饥的画饼,饱受百姓诟病,这种情况应当坚决避免。
民生实事兑现要实,才会更有“含金量”、更加得民心。各级党委政府已经确定的民生项目和出台的各项政策,一定要全面抓好落实,困难再大也不能打折扣、掺水分。要合理定位民生项目的标准,科学确定时序进度,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切不可空喊口号、摆花架子,更不能打着民生旗号建设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实事不落空,群众才有获得感。那些“放空炮”的“民生工程”只会伤了民心,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丙子胡乱。
民生实事重在实,关键是各项工作要实。要把民生实事任务细化为一个个具体项目、一项项实际举措,实实在在地抓好每一个环节。要严格按政策办事,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使每个项目都有高质量。要有部署有督查,明确责任主体,列出责任清单,实行阳光透明操作,完成进度情况要适时向群众公开,让广大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监督权、评判权,确保每一项民生实事都有好效果,真正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3月1日1版)
坚持低调务实不张扬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就以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主题,专门举办一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释放出重视抓基层、抓基础、抓落实的强烈信号。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低调务实不张扬的作风,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渐冻人王甲,像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钉持续用力,傅小芸一步一个脚印不懈奋斗,把确定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坚持低调务实不张扬,就是不能好大喜功。工作不落实,光空喊口号;刚出点成绩,就急于宣传。这些形式主义、作风虚浮的做法,分散了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影响了发展的质量,必须坚决抵制和消除。我们要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扎扎实实办实事、认认真真解难题上,将更多心思和力量往实处下、往一线沉,不摆花架子,不虚张声势,不好高骛远,让百姓在不知不觉中感觉到变化,感受到温暖。
坚持低调务实不张扬,目的在于集中精力干实事。抓经济,要务项目之实,看有没有新增长点的催生,有没有新动能的培育;抓改革,要务突破之实,看有没有体制机制上的突破,有没有拆除掉那些阻碍发展的藩篱;抓民生,要务感受之实,看老百姓有没有得到实惠,有没有感受到真正的变化。每项工作都有明确具体的抓手,都有实实在在的落点,都以取得的实际成效来检验,我们才能把这个“实”字写好写到位。
坚持低调务实不张扬,要避免把精力用在虚妄的争论上。作为东部沿海省份,江苏发展走在前列,也会较早地遇到发展中的问题。坚持探索性发展、引领性发展、创新性发展,努力为全国发展探路,是江苏的责任。既然是探索和创新,就难免会遇到各种阻力和非议。这就尤其需要我们不陷于无谓的争论,敢闯敢试,埋头苦干,勇于担当,全力突破前进道路上的关山险隘,在低调务实不张扬中开创发展新局面。
江苏素有重实业、善实干的传统。当前,我省发展步入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各级领导干部要继续保持低调务实不张扬的作风,带头践行“三严三实”,共同营造干事创业的好生态,努力把江苏各项事业推向前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2月24日1版)
党员干部要做辨风正俗的标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每到此时,人们都会举行除旧布新、迎春纳福等各种民俗活动,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福。但与此不相协调的是,奢靡浪费、庸俗低俗、封建迷信等不良现象也借节盛行。特别是少数党员干部打着人情难却、礼尚往来的幌子,趁机敛财,趁势贪腐。这些污浊风俗,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悖于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要求,既侵蚀了节日内涵、加重了群众负担,也成为影响党风政风民风的严重“雾霾”。
社会风气问题是关系事业成败的大问题。“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风、政风、民风建设,强调要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整治“舌尖上的浪费”“会所里的歪风”“车轮上的腐败”,特别是抓住端午、中秋、春节等一个个关键节点,紧盯豪华粽子、天价月饼等一个个细节“敲警钟”“擂重锤”,倡导党员干部易旧俗、树新风、扬正气,净化纯洁社会风气。
正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移风易俗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更不能冀望通过一纸文件就能改变,需要我们从小处着眼、从细处入手,润物无声、持之以恒地抓好每个环节。要在尊重传统文化、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广泛利用舆论宣传、文艺作品、村规民约等方式,激浊扬清、破立结合,告诉人们应该倡导什么、反对什么,真正过一个欢乐、文明、祥和的春节。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党员干部要带头尚俭戒奢、庄敬自持,做移风易俗的参与者、实践者,通过自身的示范引领,使公序良俗在民间生根发芽,让文明之风深入人心,努力实现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
春节被称作“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意味着新的开端。广大党员干部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住“年关”,守好“廉节”,把更多心思和精力放在访贫问苦听民声、帮助群众解烦忧上,远离觥筹交错、迎来送往,清除节日腐败、陈规陋习,让群众在移风易俗中有更多获得感。
(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2月14日1版)
掌握好调查研究这个“看家本领”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宣部呈报的《寻乌扶贫调研报告》上,对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这不由得让人想起著名的《寻乌调查》。
88年前,毛泽东同志正是在江西寻乌,深入细致地调查了当地政治、交通、商业、土地关系等情况,写下8万多字的《寻乌调查》,对我们党土地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正因为注重实际、重视调查、善于总结,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克服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束缚,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调查研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就是十三年前他在浙江安吉余村调研时提出来的。总书记倡导学习《寻乌调查》“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这启发我们,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强化调研意识,改进调研作风,提高调研水平,努力掌握好调查研究这个“看家本领”。
目标定才能方向明,方向明才能步子实。调研是为决策服务的,必须坚持目标导向,为中心工作服务。当前就是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接续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深入调研,层层推进。通过调研总结基层实践探索,发现一线工作亮点,汲取干部群众智慧,完善我们的决策,更好推进各项工作。
问题是时代和实践给出的考卷。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重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出在哪里,调研就要走到哪里;问题越复杂,调研越要深入细致。要志不求易、事不避难,通过调研解剖麻雀、找出症结、得出“答案”。对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要深挖一锹,多转几转,想一想哪些是表面现象、哪些是本质原因,哪些是个别问题、哪些是共性问题,哪些是阶段性问题、哪些是趋势性问题,认真梳理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之道。
开展调查研究,目的是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领导水平服务,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调查要扎扎实实,不摆花架子、不搞走马观花,更不要调而不研、研而不决、决而不行。要讲究方法艺术,不仅扑下身子、放下架子、迈开步子、走出院子,而且身到心至,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对于调查成果,不能束之高阁,要积极转化为科学决策、推动发展的新招实招,实现调研效果的最大化。
(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2月7日1版)
勇当科技创新“领跑者”
最近,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喜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隆重表彰。在王泽山院士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优秀品格、崇高精神和奋斗姿态,为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创新更高峰,勇当科技创新“领跑者”树立了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科技创新时深刻指出,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江苏需要创造更多原始创新、产生更多转化成果、培养更多创新团队,需要更多王泽山这样的“领跑者”。
勇当创新“领跑者”,就要像王泽山院士那样,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研究方向。王泽山院士60多年专注火炸药研究,执着耕耘于这个长期不为人知的冷门专业,最深沉的动力来自科技报国的初心。科技工作者要增强使命感,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定选题、做研究,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壮丽事业之中。
勇当创新“领跑者”,就要像王泽山院士那样,甘坐“冷板凳”、肯下“笨功夫”。“以身相许”、心无旁骛,王泽山院士正是因为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甘于寂寞,孜孜以求,才能够在冷门专业开启“火光四射”的精彩人生。广大科技工作者都要拿出“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劲头,潜心治学,躬耕不辍,努力在科技创新的崎岖道路上不断向上攀登。
勇当创新“领跑者”,就要像王泽山院士那样,敢闯创新“无人区”,敢做前人不敢想、想不到的事。“重复别人做的事情,做得再好也是徒劳。”正是坚守这样的信条,王泽山院士让中国火炸药技术重回世界之巅。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舍我其谁的志气,保持前沿探索的锐气,积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取得更多突破性、原创性成果,力争在世界科技创新的竞技场上赢得更多金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大有作为的新时代。王泽山院士是一面旗帜,也是一座灯塔,必将影响、引领、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孜孜前行,再攀高峰。只要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都能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会当凌绝顶”的自信、“滴水能穿石”的定力,把握创新趋势和规律,抢占创新“战略高地”,在江苏这片创新沃土上,就一定会涌现出更多创新“领跑者”,凝聚起更为磅礴的创新动力。
(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2月2日1版)
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我们说一张蓝图抓到底,不仅需要科学决策,也需要思想境界。什么思想境界?就是功成不必在我”。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要强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功成不必在我,增强发展定力。这对于我们做好当前工作十分重要。
功成不必在我,要善于历史性地看待问题。决策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任何决策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历史性、局限性。对于不同时期作出的决策,都要客观辩证看待,而不能考虑功成是不是在我。只要决策是科学合理的,仍然符合当前实际,就要坚定朝前推进;需要根据中央最新要求和实践发展作出调整的,要及时与时俱进地加以完善。
功成不必在我,要善于规律性地把握问题。事物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性,决策必须尊重实践,遵循规律。判断一个时期的决策是不是应该坚持和发展,关键要看它是否尊重实践、符不符合规律,而不是看能否“功成在我”。对于不同时期作出的决策,只要符合新的实践要求,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rumia,都要充分尊重,而不能简单地、一味地否定。
功成不必在我,要善于系统性地处理问题。如果把“功成”看成大系统,一项决策的作出、一任领导的作为就是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只有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接续发力,才能达致“功成”。做任何决策都要强化系统性,比如抓经济不能只考虑GDP增长,抓生态治理不能光顾眼前,唯此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可持续性。
回答功成在不在我、有没有我,归根到底还是看是不是有为。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多做科学谋划利长远、系统推进求实效的事。我们要认真思考和回答:过去已经谋划启动的事情,能不能在我们手上打开局面、形成气象?长期困扰、久攻不下的难题,能不能在我们手上啃下硬骨头、取得决定性胜利?眼前看上去条件不具备、但长远又必须做的事情,能不能在我们手上铺下奠基石、抢上头班车?“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三个问题回答好了,我们的工作就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使命、无愧于一代代人打下的坚实基础,也就真正做好了自己的“功课”,留下了自己的“功绩”。
(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1月25日1版)
新征程上勿忘"小推车"
淮海战役纪念馆里,一根1.2米长的小竹竿,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乞丐王孙。竹竿来自特等支前功臣、543万支前民工的代表唐和恩,上面刻满苏鲁皖三省88个地方的名字,记录下了3000公里的人民支前路线图。
这根看似不起眼的小竹竿,连同那车辙印布满淮海大地的一辆辆小推车,传递的是人民的力量。正如陈毅元帅所说的那样,“淮海战役是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毛泽东主席更是题词称赞淮海战役是“人民的胜利”。去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深刻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未必一定是武器和兵力,军队的战略战术运用、将士们的信心和勇气、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往往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站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今天我们同样需要千千万万的“小推车”!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不仅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深刻启示,也是新征程上继续奋斗的初心坚守。
我们坚守初心,就要始终坚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葆有一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赤诚之心。新征程上勿忘“小推车”,就要好好守住人民的江山,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从求温饱到要环保,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天,“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不仅要心中时刻装着群众,还要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
我们坚守初心,就要始终坚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失去了人民我们就失去了根基,离开了群众我们就没有了力量。新征程上勿忘“小推车”,就要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真正明白“力量在群众中”“办法在群众中”这个真理。在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虚心做人民的小学生,练好联系群众的基本功,依靠人民群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打赢更多攻坚战,创造更多新辉煌。
(原载于《新华日报》2018年1月8日1版)
认真答好“新时代三问”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视察江苏徐州时,就坚守实体经济、推动创新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讲话不长,但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学习贯彻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深入思考如何把握工业强国建设中的江苏定位高月和花,如何跨过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江苏拐点,如何展现乡村振兴的江苏作为,认认真真答好这“新时代三问”。
“三个如何”,是“江苏之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对江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从2013年初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团审议时提出“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项重点任务,到2014年底视察江苏时提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推动“五个迈上新台阶”的要求,再到2017年12月视察徐州时提出的几个方面问题,体现了一以贯之的要求。这就是,江苏作为东部沿海省份,要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自觉担负起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探路的光荣使命。如何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彰显江苏作为、江苏担当、江苏贡献,这是我们谋划工作须臾不可忘记的“江苏之问”。
“三个如何”,是“时代之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从工业看,制造业是江苏的优势和长项,但也存在不少短板,短就短在产业层次不高,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不够。2016年,江苏和韩国工业增加值分别为4528亿和4930亿美元,但江苏制造业就业人口达1500万人,而韩国工业总就业人口为450万人。不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单纯靠增加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消耗环境资源推动发展,这种模式难以为继。从农业看,江苏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城乡要素流动已由过去的单向流动转为双向互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新型城乡关系正逐步形成。可以说,回答好“三个如何”,也是时代留给江苏的考题。
“三个如何”,是“落实之问”。如何把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这“三个如何”是三份考卷,更是三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以系统化思维谋划推进江苏发展。当前,要紧扣落实总书记的新要求,主动对标对表,对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进行再审视再对照再深化,把握发展现状,找准存在问题,明确努力方向。要结合谋划新一年工作,对一些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拿出硬招实招,一着不让向前推、锲而不舍往下抓闽侯龙泉山庄,确保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江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原文来自:连云港党建云
版 | 夏昊
学音院新媒体中心发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