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撒勒】——杀死那个拿撒勒人-地图小王子
【拿撒勒】——杀死那个拿撒勒人-地图小王子
“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
拿但业如是说
不久后他就说
拉比,你是神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
▲老城鸟瞰(图自1god.com)
简 介
那时候的拿撒勒确实很难出什么大人物, 在耶稣的年代,它还只是一个塞佛瑞斯以南的山谷村庄。
而如今它已经是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首都”,七成居民为穆斯林,三成为基督教徒。大拿撒勒地区有十几万阿拉伯人口,是以色列唯一一个阿拉伯人口占多数的城市地区(人口大于五万)。临近周末时,就有很多阿拉伯人结束工作或学习回到拿撒勒的家中。原来宿舍旁边的巴士站就能搭车直达拿撒勒,有一次临时起意想去逛一逛,结果同回家的人一起塞在路上,吃了个晚饭买了点面包就回来了。
▲深夜圣母领报堂
▲暮色圣母领报堂
▲奥斯曼老房子
▲老城小巷
▲圣母领报堂的彩窗
▲圣母像(现代作品)
▲圣母领报堂下层的彩窗
拿撒勒直到公元三世纪才被史料提及,由于考古发现不足,很多学者认为耶稣时代拿撒勒并不存在。随着一些坟墓及民居的发掘,有人认为当时拿撒勒大概有四百人口。
然而历史与真相在这里并不是最重要的,还记得第一次来时脑海里蹦出的句子是“各种宗教野草般在山谷嘶啦嘶啦地生长”。
▲LAVA第一次到拿撒勒
▲不知名小清真寺
▲希腊正教会圣母领报堂
▲圣母领报堂
新约中,圣母玛利亚和她当时的未婚夫约瑟就生活在拿撒勒。“天使加百列奉神的差遣、往加利利的一座城去,这城名叫拿撒勒”,这位圣经的冯光成常客(叫诺亚集合动物,叫亚伯拉罕别杀儿子,跟雅各摔角的他),前来向14岁的玛利亚显现,告诉她将受圣神感孕而怀孕生出耶稣。
▲达芬奇的《圣母领报》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这一天据信在3月25日,为“圣子降孕节”,圣诞节也是以此日期推算出来的。玛利亚在伯利恒生下耶稣,在拿撒勒他长大成人。公元四世纪时耶稣也被称为“拿撒勒人”,他的追随者被称为“拿撒勒派”。
四世纪中期圣海伦纳的圣地之旅后(君士坦丁大帝的妈妈),第一座圣母领报堂可能与圣墓教堂及圣诞教堂同时被建造起来,之后这个犹太小村庄开始变成信徒朝圣的一站。如今的圣母领报堂为1969年建造的,是游客前来拿撒勒的主要目的地,下文会详细介绍。
圣诞节时耶稣的家乡也会相当热闹,圣诞集市和圣诞弥撒都不会少,还可能有烟火表演。
▲圣母领报堂
食 住 行
拿撒勒依山而建,整个城区像个碗状结构被山围着,进入旧城的主干道(Paulus HaShishi St. 哈旭旭街)也是阿拉伯式的热血街头,所以自驾时要小心一些。而且旧城里停车位并不好找,各个点又都在步行距离内,因此更推荐坐巴士前来。
▲拿撒勒雪景 (图自nationsonline.org)
▲我在哈旭旭街上找到的停车场,大概位置在地图上Ha-Merkaz那个点,离圣母领报堂很近
拿撒勒地区有自己的巴士公司(Nazareth United Bus Services, Nazareth Travel and Tourism),所以安息日也运行。当地甚至有直达安曼的巴士。
▲车大概长这样(图自他们公司官网)
从特拉维夫直接前往拿撒勒可以搭乘823或826,车程大概两个小时,这两条线路是蛋蛋公司的(egged),所以安息日及节日停运。比较推荐先坐火车到海法后再搭巴士。
从海法出发,Merkaz Hashmona站搭331,到一个叫“Paulus Hashishi D”的巴士站下。从以色列理工出发就直接搭333,四十分钟抵达拿撒勒中央车站(Nazareth Central Station),怕塞车也可以在前一站下,也就是331那个站。说是中央车站,其实也就是哈旭旭街上一个大的公交站,就在圣母领报堂脚底下,回程的车也在这里搭。
从阿卡出发353,从提比利亚出发431。
▲所谓的中央车站,可搭回程的车(图自谷歌街景)
拿撒勒有不少青旅,推荐亚伯拉罕青旅(就是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都有店的Abraham hostel),在一个很漂亮的奥斯曼老房子里,环境很棒,价格还算可以接受,而且还能从他们另外两个店免费坐车过来(前提是两边都是住客),有不少tour可以参加,甚至有直达约旦安曼的大巴(只需八十谢),请直接在官网预订,会比booking便宜。
官网→【https://abrahamhostels.com/nazareth/】
突然觉得我得回去要点广告费)
▲亚伯拉罕青旅(图自他们家官网)
▲老城内各种旅店的招牌
跟 我 逛
▲旧城的地图任晗,主要的点都标记上了
在车站下车后沿着哈旭旭街走很快就能到一个圆盘,圆盘前是Ha-Ir广场,是为了迎接教皇2000年的来访建的陈帅佛。广场和圣母领报堂之间还夹着一个小清真寺,据信是萨拉丁侄子的墓葬地,所以新广场遭到了穆斯林的反对,摩擦不断。
▲哈旭旭街的这个圆盘(图自谷歌街景)
▲圣母领报堂和小清真寺
圣母领报堂也叫报喜堂,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宗座圣殿,天主教传统认为这里是加百列报喜的地点,也就是玛利亚的家。海伦纳的教堂七世纪被穆斯林摧毁,十字军时代建了第二座,十三世纪被拜巴尔摧毁(就是贝特谢安讲到的马木留克头头)。1956年拆除了方济各会的小破教堂,开始兴建新教堂,1969年建成。新教堂由米兰建筑师Giovanni Muzio设计,据说是中东最大的教堂。
▲圣母领报堂正立面全景并不好拍
开放时间:下层教堂 05:45-21:00,上层教堂 08:00-18:00。
每天中午有三钟经祈祷,晚上八点半也可能有圣餐礼拜,烛光礼拜等其他仪式(好像是周二四六)。
▲正在弥撒的圣母领报堂
天主教和东正教认为玛利亚是天主特别为诞生耶稣而派到人间的,所以她是无罪之身,不同于其他凡人;而新教大多认为玛利亚为凡人的基督之母而非天主之母,立塑像敬拜违反十诫的“不可敬拜偶像”。公元431年的以弗所公会议将玛利亚确定为“天主之母”, 553年的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认定马利亚是“终身童贞”,也就是从未和约瑟行房。1854年,教宗庇护九世承认玛利亚始胎无染原罪,但东正教和大部分新教并不接受。
▲圣母领报堂里的圣母像
教堂正立面就讲述了报喜这个故事:最顶上是青铜的耶稣像,他左下的浮雕为拿着白百何的天使加百利,右下为白百何象征的圣母玛利亚。底下是四福音使徒马太、约翰、马可、路加。门楣上用拉丁文刻着“道成了肉身,居住在我們中間。”(約翰福音 1:14)
▲教堂正立面
进入大门后院子右侧能看到个马赛克画廊,挂着世界各地送来的具有各自民族特征的圣母像,一共有43幅,包括教堂内部的大件,非常有意思。
▲马赛克画廊
▲某朋友圈
教堂内为两层结构,上层作为拿撒勒教区教堂可举行大型弥撒,下层则显得神秘幽静,设计得很巧妙;而且因为结构上分开,抗震性能也强了很多。下层教堂的中央是一个洞窟和四周环绕的教堂遗迹,洞窟当然就是信徒们认为玛利亚的家。祭台边上有块拜占庭时期的马赛克地板,还有一条楼梯通向另一个小洞穴并回到庭院内。下层祭台上方的开口正对着上层的圆形穹顶。
▲入口处
▲下层教堂
▲洞窟前的祭台
▲下层教堂的彩窗
沿着楼梯到上层,光线会亮很多,因为教堂内主要的光源就是这个五十米高的白色穹顶,在外部实际上是个“灯塔”,象征世界之光。仰头看穹顶,又是一朵倒着的白百合。四周是他国赠送的圣母艺术作品,主祭台背后是巨型壁画,最顶上一个三角形和一只眼睛象征上帝,鸽子象征圣灵,耶稣站在圣彼得后面,彼得拿着通往天国的钥匙(他被认为是第一任教皇),坐着的蓝衣女子是玛利亚,左右写着“至一、至圣、至公、使徒所传”,即教会四特征。在这里可以坐着发很久呆,也经常能遇见弥撒。
▲阿世界之光
▲夜里的穹顶
▲主祭台
▲大幅的圣母艺术品
▲大幅的圣母艺术品
▲很喜欢的美国赠送的圣母像
▲彩窗
▲听讲解的孩子们
▲他们背后的装置模型,玛利亚一家
▲上层教堂的侧门
▲教堂下的废墟
从侧门出来,能下到地基下参观洞穴屋(需要买票15谢好像,不推荐),经过一个修道院就能来到圣约瑟教堂。这座罗马复兴风格的小教堂重建于1914年,也是在旧教堂的遗址上。早期基督教传统认为这里是约瑟的作坊,后来认为就是约瑟的家(同样有个洞窟,罗马时代典型的民居蓄水储物结构)。
圣约瑟教堂开放时间:07:00-18:00
▲左上角为圣约瑟教堂,右下为圣母领报堂
▲教堂内部
▲教堂内部
约瑟是大卫家族的后裔,不过也只是个普通的木匠,很有可能经常要去隔壁大城市塞佛瑞斯干活。他十四岁的未婚妻突然怀孕,娶过来还养着母子俩,实在是感动以色列。《玛窦福音》里有这么一段:他的母亲玛利亚许配于若瑟后,在同居前,她因圣神有孕的事已显示出来。她的丈夫若瑟,因是义人,不愿公开羞辱她,有意暗暗地休退她。当他在思虑这事时,看,在梦中上主的天使显现给他说:“达味(大卫)之子若瑟,不要怕娶你的妻子玛利亚,因为那在她内受生的,是出于圣神。她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为他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们的罪恶中拯救出来。”
▲圣约瑟教堂里的约瑟像,一般耶稣都以婴儿或成年的形象出现,少年则非常少见
▲教堂里一位非常亲切的修女
圣母领报堂不远还有两个小教堂,基督堂Christ Church和会堂教堂Synagogue Church,谷歌地图上的位置好像不太准。基督堂是圣公会教堂于乃伟,建成于1871年,而由于资金缺乏,2014年才把尖顶加盖上去。会堂教堂属于希腊天主教会,建于罗马犹太会堂的废墟上,驰星周传统上相信耶稣曾在此学习与祷告,于一个安息日在此布道。
▲会堂教堂(图自biblewalk)
▲14年前的基督堂(图自biblewalk)
▲我去的时候尖顶已经加盖上去了
圣母领报堂边上的路往里走,穿过阿拉伯市场,十分钟左右就能到希腊正教会圣母领报堂。
▲阿拉伯市场
教堂前是玛利亚之井(Mary’s Well),这个现代重建的取水槽在旧水槽遗址上,取自一处地下泉水,是拿撒勒小村子最重要的水源。东正教会认为这里是天使来报喜时,圣母玛利亚正在打水的地点。
▲奥斯曼时期的玛利亚之井
▲现在的玛利亚之井(图自谷歌街景)
因此希腊正教会的圣母领报堂就建在地下泉水的上面,也叫圣加百利教堂,始建于拜占庭时期,现为十八世纪重建。圣诞节时教堂门口的广场上会立起大圣诞树,附近的餐厅都张灯结彩。教堂内的氛围我相当喜欢,一种老旧的东正教堂共有的昏暗静谧,木质的圣幛将圣坛同正厅分割开,壁画下吊着香炉和水晶灯,更显狭窄。往下走能到玛利亚之泉,照例丢满了祈愿的硬币。
开放时间:07:00-12:00 13:00-18:00 周日 07:00-13:00
▲教堂广场上的圣诞树
▲希腊正教会圣母领报堂
▲教堂内部
▲正修复中
▲洞窟内部
整个拿撒勒据说有14个不同的领报堂,瞎逛还逛到了不少教堂。其中Coptic Church of the Annunciation,是1952年由当地科普特教会的信徒自己修建起来的报喜堂。亚历山大科普特正教会来自埃及,属于东方正统教会的一支。
▲粉色顶的教堂,科普特教会的领报堂
▲希腊东正教教区主教的家
▲他们家底下的洞窟,看半天不知道是啥
如果你想了解和体验耶稣时代的生活,可以去拿撒勒村看看(nazareth village),门票五十谢,是一个很多信徒会造访的人造景点。
官网→【http://www.nazarethvillage.com/】
拿撒勒起起伏伏的旧城区逛起来很有趣味性,除了耶路撒冷式专供观光客的热情小贩,接触到的居民都好客,且相当自信。
▲旧城街景,中间为奥斯曼老房子,司机都有极强停车技巧
▲杂货店店员
▲女大学生
▲连狗狗都
在联合国的巴勒斯坦分割方案中,拿撒勒属于阿拉伯国,当时城市里基督教徒占大多数泗县天气预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无数的阿拉伯难民从海法,提比利亚和贝特谢安的家中逃到拿撒勒。后来,拿撒勒的警长在警局举起了小白旗,向所向披靡的以军投降。投降协约签订后,以方有下过驱散阿拉伯人的命令,但被当时行动的加拿大籍将领拒绝了,后本古里安因为怕引起基督教世界的不满默许了他。所以现在的拿撒勒才能成为“阿拉伯首都”。
▲Nakba Day,“灾难日”,每年的5月15日纪念巴勒斯坦人被赶出家园,5.15同时也是以色列的独立日
为了“平衡”该地区过多的阿拉伯人,在隔壁建立了新的犹太城市上拿撒勒(Nazareth Illit)。从建国后一直到九十年代,没有一个拿撒勒市政府起草的新城市规划方案被通过,使得很多拿撒勒的新卫星城镇实际上在上拿撒勒管辖区内。
▲街头涂鸦
拿撒勒作为“阿拉伯首都”王琼茶艺,也是以色列境内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中心,每年都有各种上街的集会,包括纪念76年以色列政府强征土地并在镇压罢工及游行时杀害六名平民的土地日(Land Day)。因为以色列共产党是处理当地事务唯一的合法政党,在这里相当地受欢迎蕲春人才网。他们声称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共同的政党,支持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和平共处,政治目标是在以色列实现社会主义匪侠,在国会120席中只占四席。
▲以色列共产党的宣传海报
▲拿撒勒的彩虹阶梯(只有三色)
现在全力发展旅游业的拿撒勒,基本上没有街头集会了。 祝福拿撒勒。
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
地图小王子
“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
拿但业如是说
不久后他就说
拉比,你是神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
▲老城鸟瞰(图自1god.com)
简 介
那时候的拿撒勒确实很难出什么大人物, 在耶稣的年代,它还只是一个塞佛瑞斯以南的山谷村庄。
而如今它已经是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首都”,七成居民为穆斯林,三成为基督教徒。大拿撒勒地区有十几万阿拉伯人口,是以色列唯一一个阿拉伯人口占多数的城市地区(人口大于五万)。临近周末时,就有很多阿拉伯人结束工作或学习回到拿撒勒的家中。原来宿舍旁边的巴士站就能搭车直达拿撒勒,有一次临时起意想去逛一逛,结果同回家的人一起塞在路上,吃了个晚饭买了点面包就回来了。
▲深夜圣母领报堂
▲暮色圣母领报堂
▲奥斯曼老房子
▲老城小巷
▲圣母领报堂的彩窗
▲圣母像(现代作品)
▲圣母领报堂下层的彩窗
拿撒勒直到公元三世纪才被史料提及,由于考古发现不足,很多学者认为耶稣时代拿撒勒并不存在。随着一些坟墓及民居的发掘,有人认为当时拿撒勒大概有四百人口。
然而历史与真相在这里并不是最重要的,还记得第一次来时脑海里蹦出的句子是“各种宗教野草般在山谷嘶啦嘶啦地生长”。
▲LAVA第一次到拿撒勒
▲不知名小清真寺
▲希腊正教会圣母领报堂
▲圣母领报堂
新约中,圣母玛利亚和她当时的未婚夫约瑟就生活在拿撒勒。“天使加百列奉神的差遣、往加利利的一座城去,这城名叫拿撒勒”,这位圣经的冯光成常客(叫诺亚集合动物,叫亚伯拉罕别杀儿子,跟雅各摔角的他),前来向14岁的玛利亚显现,告诉她将受圣神感孕而怀孕生出耶稣。
▲达芬奇的《圣母领报》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这一天据信在3月25日,为“圣子降孕节”,圣诞节也是以此日期推算出来的。玛利亚在伯利恒生下耶稣,在拿撒勒他长大成人。公元四世纪时耶稣也被称为“拿撒勒人”,他的追随者被称为“拿撒勒派”。
四世纪中期圣海伦纳的圣地之旅后(君士坦丁大帝的妈妈),第一座圣母领报堂可能与圣墓教堂及圣诞教堂同时被建造起来,之后这个犹太小村庄开始变成信徒朝圣的一站。如今的圣母领报堂为1969年建造的,是游客前来拿撒勒的主要目的地,下文会详细介绍。
圣诞节时耶稣的家乡也会相当热闹,圣诞集市和圣诞弥撒都不会少,还可能有烟火表演。
▲圣母领报堂
食 住 行
拿撒勒依山而建,整个城区像个碗状结构被山围着,进入旧城的主干道(Paulus HaShishi St. 哈旭旭街)也是阿拉伯式的热血街头,所以自驾时要小心一些。而且旧城里停车位并不好找,各个点又都在步行距离内,因此更推荐坐巴士前来。
▲拿撒勒雪景 (图自nationsonline.org)
▲我在哈旭旭街上找到的停车场,大概位置在地图上Ha-Merkaz那个点,离圣母领报堂很近
拿撒勒地区有自己的巴士公司(Nazareth United Bus Services, Nazareth Travel and Tourism),所以安息日也运行。当地甚至有直达安曼的巴士。
▲车大概长这样(图自他们公司官网)
从特拉维夫直接前往拿撒勒可以搭乘823或826,车程大概两个小时,这两条线路是蛋蛋公司的(egged),所以安息日及节日停运。比较推荐先坐火车到海法后再搭巴士。
从海法出发,Merkaz Hashmona站搭331,到一个叫“Paulus Hashishi D”的巴士站下。从以色列理工出发就直接搭333,四十分钟抵达拿撒勒中央车站(Nazareth Central Station),怕塞车也可以在前一站下,也就是331那个站。说是中央车站,其实也就是哈旭旭街上一个大的公交站,就在圣母领报堂脚底下,回程的车也在这里搭。
从阿卡出发353,从提比利亚出发431。
▲所谓的中央车站,可搭回程的车(图自谷歌街景)
拿撒勒有不少青旅,推荐亚伯拉罕青旅(就是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都有店的Abraham hostel),在一个很漂亮的奥斯曼老房子里,环境很棒,价格还算可以接受,而且还能从他们另外两个店免费坐车过来(前提是两边都是住客),有不少tour可以参加,甚至有直达约旦安曼的大巴(只需八十谢),请直接在官网预订,会比booking便宜。
官网→【https://abrahamhostels.com/nazareth/】
突然觉得我得回去要点广告费)
▲亚伯拉罕青旅(图自他们家官网)
▲老城内各种旅店的招牌
跟 我 逛
▲旧城的地图任晗,主要的点都标记上了
在车站下车后沿着哈旭旭街走很快就能到一个圆盘,圆盘前是Ha-Ir广场,是为了迎接教皇2000年的来访建的陈帅佛。广场和圣母领报堂之间还夹着一个小清真寺,据信是萨拉丁侄子的墓葬地,所以新广场遭到了穆斯林的反对,摩擦不断。
▲哈旭旭街的这个圆盘(图自谷歌街景)
▲圣母领报堂和小清真寺
圣母领报堂也叫报喜堂,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宗座圣殿,天主教传统认为这里是加百列报喜的地点,也就是玛利亚的家。海伦纳的教堂七世纪被穆斯林摧毁,十字军时代建了第二座,十三世纪被拜巴尔摧毁(就是贝特谢安讲到的马木留克头头)。1956年拆除了方济各会的小破教堂,开始兴建新教堂,1969年建成。新教堂由米兰建筑师Giovanni Muzio设计,据说是中东最大的教堂。
▲圣母领报堂正立面全景并不好拍
开放时间:下层教堂 05:45-21:00,上层教堂 08:00-18:00。
每天中午有三钟经祈祷,晚上八点半也可能有圣餐礼拜,烛光礼拜等其他仪式(好像是周二四六)。
▲正在弥撒的圣母领报堂
天主教和东正教认为玛利亚是天主特别为诞生耶稣而派到人间的,所以她是无罪之身,不同于其他凡人;而新教大多认为玛利亚为凡人的基督之母而非天主之母,立塑像敬拜违反十诫的“不可敬拜偶像”。公元431年的以弗所公会议将玛利亚确定为“天主之母”, 553年的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认定马利亚是“终身童贞”,也就是从未和约瑟行房。1854年,教宗庇护九世承认玛利亚始胎无染原罪,但东正教和大部分新教并不接受。
▲圣母领报堂里的圣母像
教堂正立面就讲述了报喜这个故事:最顶上是青铜的耶稣像,他左下的浮雕为拿着白百何的天使加百利,右下为白百何象征的圣母玛利亚。底下是四福音使徒马太、约翰、马可、路加。门楣上用拉丁文刻着“道成了肉身,居住在我們中間。”(約翰福音 1:14)
▲教堂正立面
进入大门后院子右侧能看到个马赛克画廊,挂着世界各地送来的具有各自民族特征的圣母像,一共有43幅,包括教堂内部的大件,非常有意思。
▲马赛克画廊
▲某朋友圈
教堂内为两层结构,上层作为拿撒勒教区教堂可举行大型弥撒,下层则显得神秘幽静,设计得很巧妙;而且因为结构上分开,抗震性能也强了很多。下层教堂的中央是一个洞窟和四周环绕的教堂遗迹,洞窟当然就是信徒们认为玛利亚的家。祭台边上有块拜占庭时期的马赛克地板,还有一条楼梯通向另一个小洞穴并回到庭院内。下层祭台上方的开口正对着上层的圆形穹顶。
▲入口处
▲下层教堂
▲洞窟前的祭台
▲下层教堂的彩窗
沿着楼梯到上层,光线会亮很多,因为教堂内主要的光源就是这个五十米高的白色穹顶,在外部实际上是个“灯塔”,象征世界之光。仰头看穹顶,又是一朵倒着的白百合。四周是他国赠送的圣母艺术作品,主祭台背后是巨型壁画,最顶上一个三角形和一只眼睛象征上帝,鸽子象征圣灵,耶稣站在圣彼得后面,彼得拿着通往天国的钥匙(他被认为是第一任教皇),坐着的蓝衣女子是玛利亚,左右写着“至一、至圣、至公、使徒所传”,即教会四特征。在这里可以坐着发很久呆,也经常能遇见弥撒。
▲阿世界之光
▲夜里的穹顶
▲主祭台
▲大幅的圣母艺术品
▲大幅的圣母艺术品
▲很喜欢的美国赠送的圣母像
▲彩窗
▲听讲解的孩子们
▲他们背后的装置模型,玛利亚一家
▲上层教堂的侧门
▲教堂下的废墟
从侧门出来,能下到地基下参观洞穴屋(需要买票15谢好像,不推荐),经过一个修道院就能来到圣约瑟教堂。这座罗马复兴风格的小教堂重建于1914年,也是在旧教堂的遗址上。早期基督教传统认为这里是约瑟的作坊,后来认为就是约瑟的家(同样有个洞窟,罗马时代典型的民居蓄水储物结构)。
圣约瑟教堂开放时间:07:00-18:00
▲左上角为圣约瑟教堂,右下为圣母领报堂
▲教堂内部
▲教堂内部
约瑟是大卫家族的后裔,不过也只是个普通的木匠,很有可能经常要去隔壁大城市塞佛瑞斯干活。他十四岁的未婚妻突然怀孕,娶过来还养着母子俩,实在是感动以色列。《玛窦福音》里有这么一段:他的母亲玛利亚许配于若瑟后,在同居前,她因圣神有孕的事已显示出来。她的丈夫若瑟,因是义人,不愿公开羞辱她,有意暗暗地休退她。当他在思虑这事时,看,在梦中上主的天使显现给他说:“达味(大卫)之子若瑟,不要怕娶你的妻子玛利亚,因为那在她内受生的,是出于圣神。她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为他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们的罪恶中拯救出来。”
▲圣约瑟教堂里的约瑟像,一般耶稣都以婴儿或成年的形象出现,少年则非常少见
▲教堂里一位非常亲切的修女
圣母领报堂不远还有两个小教堂,基督堂Christ Church和会堂教堂Synagogue Church,谷歌地图上的位置好像不太准。基督堂是圣公会教堂于乃伟,建成于1871年,而由于资金缺乏,2014年才把尖顶加盖上去。会堂教堂属于希腊天主教会,建于罗马犹太会堂的废墟上,驰星周传统上相信耶稣曾在此学习与祷告,于一个安息日在此布道。
▲会堂教堂(图自biblewalk)
▲14年前的基督堂(图自biblewalk)
▲我去的时候尖顶已经加盖上去了
圣母领报堂边上的路往里走,穿过阿拉伯市场,十分钟左右就能到希腊正教会圣母领报堂。
▲阿拉伯市场
教堂前是玛利亚之井(Mary’s Well),这个现代重建的取水槽在旧水槽遗址上,取自一处地下泉水,是拿撒勒小村子最重要的水源。东正教会认为这里是天使来报喜时,圣母玛利亚正在打水的地点。
▲奥斯曼时期的玛利亚之井
▲现在的玛利亚之井(图自谷歌街景)
因此希腊正教会的圣母领报堂就建在地下泉水的上面,也叫圣加百利教堂,始建于拜占庭时期,现为十八世纪重建。圣诞节时教堂门口的广场上会立起大圣诞树,附近的餐厅都张灯结彩。教堂内的氛围我相当喜欢,一种老旧的东正教堂共有的昏暗静谧,木质的圣幛将圣坛同正厅分割开,壁画下吊着香炉和水晶灯,更显狭窄。往下走能到玛利亚之泉,照例丢满了祈愿的硬币。
开放时间:07:00-12:00 13:00-18:00 周日 07:00-13:00
▲教堂广场上的圣诞树
▲希腊正教会圣母领报堂
▲教堂内部
▲正修复中
▲洞窟内部
整个拿撒勒据说有14个不同的领报堂,瞎逛还逛到了不少教堂。其中Coptic Church of the Annunciation,是1952年由当地科普特教会的信徒自己修建起来的报喜堂。亚历山大科普特正教会来自埃及,属于东方正统教会的一支。
▲粉色顶的教堂,科普特教会的领报堂
▲希腊东正教教区主教的家
▲他们家底下的洞窟,看半天不知道是啥
如果你想了解和体验耶稣时代的生活,可以去拿撒勒村看看(nazareth village),门票五十谢,是一个很多信徒会造访的人造景点。
官网→【http://www.nazarethvillage.com/】
拿撒勒起起伏伏的旧城区逛起来很有趣味性,除了耶路撒冷式专供观光客的热情小贩,接触到的居民都好客,且相当自信。
▲旧城街景,中间为奥斯曼老房子,司机都有极强停车技巧
▲杂货店店员
▲女大学生
▲连狗狗都
在联合国的巴勒斯坦分割方案中,拿撒勒属于阿拉伯国,当时城市里基督教徒占大多数泗县天气预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无数的阿拉伯难民从海法,提比利亚和贝特谢安的家中逃到拿撒勒。后来,拿撒勒的警长在警局举起了小白旗,向所向披靡的以军投降。投降协约签订后,以方有下过驱散阿拉伯人的命令,但被当时行动的加拿大籍将领拒绝了,后本古里安因为怕引起基督教世界的不满默许了他。所以现在的拿撒勒才能成为“阿拉伯首都”。
▲Nakba Day,“灾难日”,每年的5月15日纪念巴勒斯坦人被赶出家园,5.15同时也是以色列的独立日
为了“平衡”该地区过多的阿拉伯人,在隔壁建立了新的犹太城市上拿撒勒(Nazareth Illit)。从建国后一直到九十年代,没有一个拿撒勒市政府起草的新城市规划方案被通过,使得很多拿撒勒的新卫星城镇实际上在上拿撒勒管辖区内。
▲街头涂鸦
拿撒勒作为“阿拉伯首都”王琼茶艺,也是以色列境内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中心,每年都有各种上街的集会,包括纪念76年以色列政府强征土地并在镇压罢工及游行时杀害六名平民的土地日(Land Day)。因为以色列共产党是处理当地事务唯一的合法政党,在这里相当地受欢迎蕲春人才网。他们声称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共同的政党,支持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和平共处,政治目标是在以色列实现社会主义匪侠,在国会120席中只占四席。
▲以色列共产党的宣传海报
▲拿撒勒的彩虹阶梯(只有三色)
现在全力发展旅游业的拿撒勒,基本上没有街头集会了。 祝福拿撒勒。
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
地图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