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蔡金权:天狮流涎的华桂山-浠河文学社
【拾遗】蔡金权:天狮流涎的华桂山-浠河文学社
天狮流涎的华桂山
华桂山,位于浠水县城北40公里,主峰海拔390米,其高度和山群面积仅次于浠水三角山、黄龙山,位列浠水县第三。华桂山北有鸡鸣尖、金鼓山、月山、仙人山、锅底山;南有分水岭、夏家坳,又南有云雾山、石鼓垴放下难舍的缘。山林面积近6万亩,方圆八十多平方公里。
华桂山的主峰有一巨大怪石,向北而立,从北面山下抬头看这一怪石,象从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巨大的狮子头,两大悬崖像狮子张开的血盆大口家有仙镯,两大崖隙中间又自然生出一大溜石板,悬挂在崖口,像巨狮口里伸出的大舌头,溜石板下面又散落生长着很多大小不一的小石崖,远看像金狮口中滴出的一滴滴涎水。华桂山下的居民几千年来,一直称这怪石为天狮流涎。
华桂山在国人看来,不被人认识,其实它的海拔高度及美景,比北京香山、杭州吴山要高要美。只不过北京香山被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在那里营建离宫别院,为各朝皇家浏览驻跸之所,它的得天独厚之处是离京城才20公里。而杭州吴山在春秋为吴国南界,又立有忠臣伍子胥之墓。这两山虽小,都成了历史名山。华桂山尽管有凭高观日之美景,却一直在偏僻野外。在笔者心中,其感情、其地位,都要胜过全国名胜词典的诸山。因为华桂山是我的根,是我在那里度过了艰涩的童年。华桂山的坚毅挺拔,也对我的灵魂深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童年正长身体时,体弱多病,缺衣少食,人瘦山也瘦。正是华桂山像母亲那样给了我巨大的依靠。冬天饥寒难耐,全身上下颤颤惊惊,伙伴们就邀我拿着竹篮和干锄上山挖柴,在山上挖柴中,全身出力发汗,也就不冷了,精神也足了,晚上一湾人互相串门,围在火堂边,侃南话北,度过了一个个严寒之夜。
春荒之时,和我同龄的人都战天斗地去了,而我身体不好,矮小瘦弱丢在家里,饥肠辘辘时,缸里无粮,瓮中无米,锅里无食。家里养的一头牲猪也嗡嗡直叫。每在这个时候,队里比我小几岁的伙伴约我上华桂山扯野蒿猪菜。我们上山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贫瘠的山上找那些最先冒叶的鸡蒂,挖根吃,解决了当天的肚子问题。再去华桂山的深沟野岭找猪菜。那时的华桂山到处都是林场工人挖的条带,就连华桂山名景一线天上也到处种的是麦子,栽的是小油菜苗。一线天高耸的两道陡崖之上,尽管是麦苗,人在上面向下看,深不可测,即使人从下面行走,昂头看上,只看到一线天空。上面的麦苗、青草与白云相生,宛似天宫。当我们竹篮的猪菜满了后,伙伴们比着登上天狮流涎的头顶当阳教育网,将古寨墙里当年太平军备用的战石,抬几个丢向山下,看大石块飞滚直下,势不可挡,一路狼籍,伙伴们在山顶高呼而欢。
夏天,饥暑难忍之时,我们三五个同伴上山放牛,将牛丢在华桂山开阔的荒坡上面,再摸上华桂山林场的果园里,摘下桃李,在山上饱食之后,还带几个回去招羡其他孩子,来显示自己的胆量和勇气。
落叶的秋天,湾下一群伴侣驮着扒子,拗着篮子,上山捡柴,不一会儿柴满了,大家坐在一起,听年龄大的伙伴讲故事,其中华桂山的故事使我不能淡忘。过去,道家认为华桂山主峰在当地最高,与天距离最近,容易养生升仙上天。在唐代,齐楚嫣华桂山天狮流涎头上有道家庙,庙后有一棵参天的桂花树。那时庙里香火非常旺,不少远地人闻名而来,在庙上斋戒三日赢夫人。沐浴后到桂花树香案前点上一柱香,烧些纸钱,闭眼默祷,就会化烟升天,不少达官显贵就这样升天成仙了。这里的事就越传越神,一直传到了京城长安,本来很重视道教的唐天子也非常感兴趣,派师夜光、善视鬼来实地验证。师夜光一行人到桂花树周围一看,见这棵桂花树很大,中间有很大的空洞,且从树蔸到树梢都是空。仔细看时,里面藏有一条大蟒蛇。他叫人从树洞中烧起大火,蟒蛇才蹿了出来。携带兵器的侍卫,围着杀死了蟒蛇。后将大桂花树放倒,从树蔸处掏出一箩筐铜扣,原来这些升仙人被蛇吞服后,只有衣服的铜扣不能化掉,才随粪便排了出来,久而久之一大箩筐羊奶子。
唐帝为华桂山消除了神秘的灾难,亲提“唐敕华桂”四个大字,赐于华桂山。我儿时和叔父经常到宾阳寿磕头,一进大殿就见门头上石刻的“唐敕华桂”,光彩照人。
1853年2月至1867年3月,鄂东处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南京)和清政府大本营武昌之间,华桂山是太平军驻防的战略要地,也是太平军与清军作战的前沿阵地。太平军在华桂山经营14年,华桂山峰天狮流涎处和周林尖山头都有坚实的太平军寨墙。1864年,太平军马融部联合捻军从江西德安南下,部众40多万人,连走黄冈、浠水、麻城、罗田四县,9月在华桂山周林尖,杀得清军血溅天,追杀清军到皮家岭处,击毙清军将领古清吉。“周林尖,血溅天,华桂寨,依然在”的歌谣在每个华桂山后代脑里扎下了根,对口成诵。1927年的大革命,中国共产党早期地方杰出领导人徐楚光就在天狮流涎的山下成立了浠水最早的党支部“双柏支部”。1938年,华桂山宾阳寿是鄂东抗日武装的重要兵工厂,这里的大刀,红樱枪源源不断的运往四面八方,国民党为加强治安防卫,还将鄂东政府设在山下三里畈。尽管白色恐怖森严,大别山区革命领导人陈少敏,华桂山人叫她陈大脚,经常秘密来华桂山指导工作。山脚下出生的徐斌是当地共产党武装领导人之一,解放后当选为浠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72年2月至1974年7月,我在团陂高中读书的那段时光里,每逢周六下午,我们下了三节课搞完校内外卫生,放假回家,一群同学扛着扁担,学当年日本鬼子扫荡乡村叽里哇啦地从团陂大屋水库进,顺着水库尾直上,翻华桂山大坳到叶家冲水库山脊,顺着小路回家,帮母亲拉磨,准备第二天带着上学的生活补品“三合粉”,那时的我,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星期天做上半天家务,种菜,砍柴等,下午我们挑着米,淹菜、衣服等。一路闪悠悠地翻华桂山到团陂高中,吃罢晏晚饭赶晚自习。每次翻越华桂山大坳,东西面壁陡的山冲,我们总是先登天梯,后下云梯,天沟深邃幽清,而两边巍巍的群峰像仪仗卫兵一样,一路护卫着我们顺利到校。当时的再苦再累,我们没有抱怨,没有不平,我们的心里像华桂山的山山岭岭,单纯而朴实。
成人后,我随民工大军熔入社会,战天斗地,被推荐进工厂来县城成家立业。转干后,改派到其它乡镇工作。我于1975年离开生我养我乐我的华桂山后,年迈的父母也相继离去。尽管家里再没有什么亲人,每年我还是想方设法带着妻儿回家看看。每次上华桂山是我回家的主要目的。看大山的变化及风云交替。
1974年到1984年,1987年至2000年,方圆8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2.7万的华桂山区单列过华桂人民公社和华桂乡人民政府。工作在那里的主要干部,多以辛劳为本莫桂兰,大多成为副县级以上领导,安享晚年。1993年,山区也推广有线电视,华桂山天狮流涎顶上建起高高的电视中转塔。一条土公路上山,尽管给登高览胜的游人提供了方便,但不少懂风水的人说,天狮流涎头上钉了大铁丁,天狮有疾在身,失去了原有的威严和神秘。华桂山时任的乡长退职后遭车祸身亡,最后的一任乡党委书记,风光几年后永璂记,因官场角逐被葬仕途。虽然这些都事出有因,总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
今天的华桂山,天狮头上铁塔犹在,成为那个地区新生活的重要标志。其它景点都被荆棘茂竹野林埋没,新一代的游人是难以目睹它当年的奇特,但它永远屹立在我心中,不可磨灭。
初稿于2011年清明节,再改于2017年小暑
作者简介:蔡金权,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黄冈市作家协会会员。1954年正月23日出生在浠水县团陂镇桃树坳村8组蔡家塝,1974年7月毕业于团陂高中,1976年2月进浠水氮肥厂工作,1985年毕业于湖北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1991年转为国家干部。1993年3月任丁司垱镇镇长助理。2005年退休。
浠河文学社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好者原创文章投稿,题材不限,体裁不限。投稿时请将原创文章,100字以内个人简介、照片(如有特殊原因可标明不放)这三项放在同一封邮件内发送。只要您有才,有才您就来。浠河文学社欢迎您!
投稿邮箱:gdxuxj@163.com
天狮流涎的华桂山
华桂山,位于浠水县城北40公里,主峰海拔390米,其高度和山群面积仅次于浠水三角山、黄龙山,位列浠水县第三。华桂山北有鸡鸣尖、金鼓山、月山、仙人山、锅底山;南有分水岭、夏家坳,又南有云雾山、石鼓垴放下难舍的缘。山林面积近6万亩,方圆八十多平方公里。
华桂山的主峰有一巨大怪石,向北而立,从北面山下抬头看这一怪石,象从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巨大的狮子头,两大悬崖像狮子张开的血盆大口家有仙镯,两大崖隙中间又自然生出一大溜石板,悬挂在崖口,像巨狮口里伸出的大舌头,溜石板下面又散落生长着很多大小不一的小石崖,远看像金狮口中滴出的一滴滴涎水。华桂山下的居民几千年来,一直称这怪石为天狮流涎。
华桂山在国人看来,不被人认识,其实它的海拔高度及美景,比北京香山、杭州吴山要高要美。只不过北京香山被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在那里营建离宫别院,为各朝皇家浏览驻跸之所,它的得天独厚之处是离京城才20公里。而杭州吴山在春秋为吴国南界,又立有忠臣伍子胥之墓。这两山虽小,都成了历史名山。华桂山尽管有凭高观日之美景,却一直在偏僻野外。在笔者心中,其感情、其地位,都要胜过全国名胜词典的诸山。因为华桂山是我的根,是我在那里度过了艰涩的童年。华桂山的坚毅挺拔,也对我的灵魂深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童年正长身体时,体弱多病,缺衣少食,人瘦山也瘦。正是华桂山像母亲那样给了我巨大的依靠。冬天饥寒难耐,全身上下颤颤惊惊,伙伴们就邀我拿着竹篮和干锄上山挖柴,在山上挖柴中,全身出力发汗,也就不冷了,精神也足了,晚上一湾人互相串门,围在火堂边,侃南话北,度过了一个个严寒之夜。
春荒之时,和我同龄的人都战天斗地去了,而我身体不好,矮小瘦弱丢在家里,饥肠辘辘时,缸里无粮,瓮中无米,锅里无食。家里养的一头牲猪也嗡嗡直叫。每在这个时候,队里比我小几岁的伙伴约我上华桂山扯野蒿猪菜。我们上山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贫瘠的山上找那些最先冒叶的鸡蒂,挖根吃,解决了当天的肚子问题。再去华桂山的深沟野岭找猪菜。那时的华桂山到处都是林场工人挖的条带,就连华桂山名景一线天上也到处种的是麦子,栽的是小油菜苗。一线天高耸的两道陡崖之上,尽管是麦苗,人在上面向下看,深不可测,即使人从下面行走,昂头看上,只看到一线天空。上面的麦苗、青草与白云相生,宛似天宫。当我们竹篮的猪菜满了后,伙伴们比着登上天狮流涎的头顶当阳教育网,将古寨墙里当年太平军备用的战石,抬几个丢向山下,看大石块飞滚直下,势不可挡,一路狼籍,伙伴们在山顶高呼而欢。
夏天,饥暑难忍之时,我们三五个同伴上山放牛,将牛丢在华桂山开阔的荒坡上面,再摸上华桂山林场的果园里,摘下桃李,在山上饱食之后,还带几个回去招羡其他孩子,来显示自己的胆量和勇气。
落叶的秋天,湾下一群伴侣驮着扒子,拗着篮子,上山捡柴,不一会儿柴满了,大家坐在一起,听年龄大的伙伴讲故事,其中华桂山的故事使我不能淡忘。过去,道家认为华桂山主峰在当地最高,与天距离最近,容易养生升仙上天。在唐代,齐楚嫣华桂山天狮流涎头上有道家庙,庙后有一棵参天的桂花树。那时庙里香火非常旺,不少远地人闻名而来,在庙上斋戒三日赢夫人。沐浴后到桂花树香案前点上一柱香,烧些纸钱,闭眼默祷,就会化烟升天,不少达官显贵就这样升天成仙了。这里的事就越传越神,一直传到了京城长安,本来很重视道教的唐天子也非常感兴趣,派师夜光、善视鬼来实地验证。师夜光一行人到桂花树周围一看,见这棵桂花树很大,中间有很大的空洞,且从树蔸到树梢都是空。仔细看时,里面藏有一条大蟒蛇。他叫人从树洞中烧起大火,蟒蛇才蹿了出来。携带兵器的侍卫,围着杀死了蟒蛇。后将大桂花树放倒,从树蔸处掏出一箩筐铜扣,原来这些升仙人被蛇吞服后,只有衣服的铜扣不能化掉,才随粪便排了出来,久而久之一大箩筐羊奶子。
唐帝为华桂山消除了神秘的灾难,亲提“唐敕华桂”四个大字,赐于华桂山。我儿时和叔父经常到宾阳寿磕头,一进大殿就见门头上石刻的“唐敕华桂”,光彩照人。
1853年2月至1867年3月,鄂东处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南京)和清政府大本营武昌之间,华桂山是太平军驻防的战略要地,也是太平军与清军作战的前沿阵地。太平军在华桂山经营14年,华桂山峰天狮流涎处和周林尖山头都有坚实的太平军寨墙。1864年,太平军马融部联合捻军从江西德安南下,部众40多万人,连走黄冈、浠水、麻城、罗田四县,9月在华桂山周林尖,杀得清军血溅天,追杀清军到皮家岭处,击毙清军将领古清吉。“周林尖,血溅天,华桂寨,依然在”的歌谣在每个华桂山后代脑里扎下了根,对口成诵。1927年的大革命,中国共产党早期地方杰出领导人徐楚光就在天狮流涎的山下成立了浠水最早的党支部“双柏支部”。1938年,华桂山宾阳寿是鄂东抗日武装的重要兵工厂,这里的大刀,红樱枪源源不断的运往四面八方,国民党为加强治安防卫,还将鄂东政府设在山下三里畈。尽管白色恐怖森严,大别山区革命领导人陈少敏,华桂山人叫她陈大脚,经常秘密来华桂山指导工作。山脚下出生的徐斌是当地共产党武装领导人之一,解放后当选为浠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72年2月至1974年7月,我在团陂高中读书的那段时光里,每逢周六下午,我们下了三节课搞完校内外卫生,放假回家,一群同学扛着扁担,学当年日本鬼子扫荡乡村叽里哇啦地从团陂大屋水库进,顺着水库尾直上,翻华桂山大坳到叶家冲水库山脊,顺着小路回家,帮母亲拉磨,准备第二天带着上学的生活补品“三合粉”,那时的我,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星期天做上半天家务,种菜,砍柴等,下午我们挑着米,淹菜、衣服等。一路闪悠悠地翻华桂山到团陂高中,吃罢晏晚饭赶晚自习。每次翻越华桂山大坳,东西面壁陡的山冲,我们总是先登天梯,后下云梯,天沟深邃幽清,而两边巍巍的群峰像仪仗卫兵一样,一路护卫着我们顺利到校。当时的再苦再累,我们没有抱怨,没有不平,我们的心里像华桂山的山山岭岭,单纯而朴实。
成人后,我随民工大军熔入社会,战天斗地,被推荐进工厂来县城成家立业。转干后,改派到其它乡镇工作。我于1975年离开生我养我乐我的华桂山后,年迈的父母也相继离去。尽管家里再没有什么亲人,每年我还是想方设法带着妻儿回家看看。每次上华桂山是我回家的主要目的。看大山的变化及风云交替。
1974年到1984年,1987年至2000年,方圆8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2.7万的华桂山区单列过华桂人民公社和华桂乡人民政府。工作在那里的主要干部,多以辛劳为本莫桂兰,大多成为副县级以上领导,安享晚年。1993年,山区也推广有线电视,华桂山天狮流涎顶上建起高高的电视中转塔。一条土公路上山,尽管给登高览胜的游人提供了方便,但不少懂风水的人说,天狮流涎头上钉了大铁丁,天狮有疾在身,失去了原有的威严和神秘。华桂山时任的乡长退职后遭车祸身亡,最后的一任乡党委书记,风光几年后永璂记,因官场角逐被葬仕途。虽然这些都事出有因,总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
今天的华桂山,天狮头上铁塔犹在,成为那个地区新生活的重要标志。其它景点都被荆棘茂竹野林埋没,新一代的游人是难以目睹它当年的奇特,但它永远屹立在我心中,不可磨灭。
初稿于2011年清明节,再改于2017年小暑
作者简介:蔡金权,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黄冈市作家协会会员。1954年正月23日出生在浠水县团陂镇桃树坳村8组蔡家塝,1974年7月毕业于团陂高中,1976年2月进浠水氮肥厂工作,1985年毕业于湖北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1991年转为国家干部。1993年3月任丁司垱镇镇长助理。2005年退休。
浠河文学社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好者原创文章投稿,题材不限,体裁不限。投稿时请将原创文章,100字以内个人简介、照片(如有特殊原因可标明不放)这三项放在同一封邮件内发送。只要您有才,有才您就来。浠河文学社欢迎您!
投稿邮箱:gdxux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