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4-02 07:10:53   全部文章   0/239

【拾穗散文】红河游记--凌峰-拾穗cornfield

【拾穗散文】红河游记||凌峰-拾穗cornfield

关注拾穗文刊丨支持金穗少年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红河游记
文/凌峰
登天台山
2018年8月19日,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带着我们《拾穗》文学平台的几位作家老师,十几个热爱写作的“金穗少年”和他们的家长,驱车直赴礼县红河水库,探访这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引领孩子们走进自然,了解历史,采集灵感,书写心灵。
清晨的夏风温和地吹拂着,车子穿行在通往红河水库蜿蜒的公路上,窗外是蔚蓝的天、苍翠的山、五彩缤纷的田园,人的心情随着风景的变幻,也格外的敞亮起来了。孩子们更是叽叽喳喳,兴高采烈,欢快的如同放飞的小鸟。久居楼宇的孩子们尤其渴望自然,渴望一场说走就走的大自然之旅,渴望能够亲手去触摸他们向往的一切美好,他们本该是属于大自然的精灵。
我对红河是熟悉的,我外婆家就在红河,红河也是我儿时的游乐场,这里有我太多美好的记忆:熟悉的村庄,孩提的玩伴,爱我的亲人,这其中有一些印象比较深刻的事物!……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红河,一个有神奇魅力的小镇》,叙述过我对红河这片热土深深的眷爱。

8点多钟,我们到达了行程安排中的第一个目的地——天台山。
天台山,位于礼县红河镇,海拔约2000米,是红河镇群山之最。“天台山”冠名源于先秦时期,相传秦先祖就在这块水草丰茂的土地上牧马,繁衍生息,这座群山之最,也便成了秦人先祖告祭天地的祭台,故名曰“天台山”。天台山孤峰凸起,挺拔雄奇,山顶有南宋时期夯土铸就的坚固城堡,视野开阔,易守难攻,历朝历代,多用于百姓躲避战乱、土匪。三国时诸葛亮曾屯兵于此史旭霞,后民国时期曾一度成为名震一方的农民武装“扇子会”的根据地。
此刻,我们就站在天台山下,仰望着它的伟岸、雄奇、庄严而孤傲,突兀而立、岿然不动。
太阳早已升起,乡间的空气格外清新,深吸一口,爽心润肺。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跳下车,我砍了一根枯枝做旗杆,让儿子扛起“金穗讲堂,采风活动”的大旗。一行三十多人,一字排开,顺着蜿蜒的山路,向心中的圣地天台山峰顶挺进。红旗迎风招展,孩子们精神抖擞,队伍浩浩荡荡,让我突然联想起红军长征,井冈山会师的情景,如果说当年革命的火种就是这样点燃,终成燎原之势的话,而今,我多么期待,我个人的不懈努力,能为孩子们心中的文学梦想,播下一粒火种,有朝一日,能够收获光明。


今年夏天多雨,上山的路被洪水冲刷成深浅不一的沟渠,崎岖难走,孩子们气喘吁吁,家长们紧随其后,我和老师们边走边聊,那些过往的历史,仿佛一部老电影,一幕幕呈现眼前。山坡上的田地早已荒芜,蒿草如林。各种各样熟悉的花草尽收眼底,蜂蝶飞舞,虫鸣鸟啼朱一锦。山顶陡峭的地方有些松树林,树不大,是后来栽种的,听说以前植被非常丰富,后来军阀围剿“扇子会”,双方交战,炮火持续了几天几夜,将山上的树木全部烧毁了。




9点多钟,我们登上山顶。大家虽然是大汗淋漓,但“会当凌绝顶”的气势,让每个人激动不已,顿生万丈豪情。站在山顶厚实高大的城墙边上,红河全貌尽收眼底,孩子们欢呼着,尖叫着。我受到感染,童心乍起,决定给孩子们教喊山,我让大家深吸一口气,再缓缓的喊出来,想像着对面山顶也有一个小孩,我想和他做朋友,要喊到让他听见,让他回应我。






“啊……”“啊……”一声声清脆悠长的童声此起彼伏,我也给孩子们示范着,我有吼秦腔的功底,喊声自燃高亢有力,那绵延的喊声穿梭在群山峻岭之间,直冲云霄,心中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随之呼出体外,酣畅淋漓。站立天台山顶,仰观浩瀚的天空,蔚蓝、深邃,像一片悬在头顶的海洋,深不见底。朵朵白云,像漂浮的棉花糖,伸手可及。俯瞰四野,周围分散的村庄像零星的棋子,散落在山岭河谷之间。红河镇像一条长长的巨龙,自西向东,神秘匍匐,等待着有一天巨龙腾飞,一飞冲天。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秦皇湖”,碧波荡漾,如一弯新月,守护着红河镇的东大门。




湖畔人家“六八图”两个村庄,安静地倚在秦皇湖畔,身后青山魔剑镇魂曲,门前绿水,风景如画,宛如江南水乡,别有一番情调。而她身后的山洼,相传就是国宝文物“秦公簋”的出土地,去年至今先后有考古队欲尝试着考古发掘,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秦先祖的生活遗址有可能要重见天日了,让我们翘首以盼吧。
山顶上只有一座庙宇,传统寺庙建筑,里面供着祖师爷,还有好多不知名的神将,塑像高大威严,众人焚香叩拜,祈求平安。庙前有一棵古柏,苍翠斑驳,应该有几百年的树龄了,庙后有一块空地,旁边有三间土房屋,住着两位老人,因为我以前来过,算是老相识了。便和老师前去探望,老人非常热情,招呼我们喝茶,看到来了这么多孩子,十分欢喜,给大家耐心地讲解一些典故。老人两口子是天台山南侧马河乡人,常年住在山上,守护着庙宇,老人说这个庙宇就是他看着建起来的,他的大半生就专注这一件事情。听他如此说,我忽然好感动,想起西藏朝圣路上的信徒,一步一叩首,直到遥远的布达拉宫。这两位老人,何尝不是为了心中的信仰,把一生安放在这里。又如同我和我的《拾穗》。





《拾穗》办起来也一年多了,从刚开始的发文章,到后来成立“金穗少年”栏目,办“学生作文大赛”,到“金穗讲堂”,一点一点朝着我梦想的方向艰难前行,这期间有好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而我,就像这位守护庙宇的老人,一直在坚守着,我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此刻,当我目睹孩子们欢呼雀跃地融入大自然,我的心里是满足的。


山上没有太多的建筑,我们可以说是第一批正式造访的游客,其实像这种没有被设为旅游景点,没有大面积人工痕迹的遗址才是最好的游览景点,眼前的景物是原生态的,没人为粉饰,是神圣肃穆的。大家拍照留念以后,告别两位老人下山了,站在山门厚厚的土城墙外,我试着想像当年“扇子会”激烈的自卫战争,在那个民族危亡,军阀暴政,土匪肆掠的艰难岁月里,就在我们脚下,发生过无数次腥风血雨的战争转朱阁低绮户,张嘉蓉曾经有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魂归天台,为保护一方百姓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过境迁,一切都淹没在奔流不息的红河历史潮流中,只有这一处处残垣断壁,古树老钟,还在默默地诉说,诉说着一个个悲壮激昂的故事……
游秦皇湖

下山已是中午,我们选择一家农家乐吃午餐,为下午的秦皇湖之旅补给能量。餐桌上,我给孩子们简单讲了讲这里的历史故事,“扇子会”当年的英勇事迹,因为我也是从老人那里道听途说来的,好多情节都不知道真假,就如同叙述一个传说,不过孩子们都是聚精会神地听着,至少在他们心里,这段历史已经扎根了,一点火苗已经点燃,他们会天马行空,书写心中的精彩。但愿他们中有人会更加深入地去探究这里的人文历史,把那段真实的历史记载下来,一代一代传下去。
中午天气炎热,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还好天空仍有积云漂浮,偶尔遮挡阳光。吃完饭稍做休息。便顺着秦皇湖上游而下。
皇湖最早叫红河水库,始建于解放初期,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小时候听老人说当年修建水库时动用了周围几十个村庄的劳动力,上万人肩挑车推,才一点点筑起水库,这个面积约二百平方公里的水库也成为红河历史上最了不起的工程。
由于多年来上游水土堆积,慢慢形成一大块平坦的草地,水草茂盛,芦苇浩荡,别有一番景致。风吹草动,附近村庄的牛羊悠闲地啃食着水草,不时有水鸟掠过,顿生心旷神怡之感。继续往下走,碧蓝的湖水跃入眼帘了,倒影着蓝天白云,水天一色,蔚为壮观。
走上湖堤,蹲下身子,我思念已久的伊人啊,终于来到你身旁。双手掬起一捧秦皇湖水,闭上眼睛,从头顶轻轻灌下来,提气沐神,丝丝清凉仿佛从先秦纵马而来,湖畔上蒹葭苍苍……我穿越千年,只为寻找那个在水一方的伊人。而此刻她就在蒹葭深处,若隐若现。偶尔探首,莞尔一笑,便是千娇百媚,倾国倾城。
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来这里,我被眼前浩瀚的水库惊呆了。那时候我五岁,只见过老家门前不到一米宽的小溪,那些江河湖海只是从看图识字上见过,当见到这么大的湖水时,那种激动是无法言喻的,那时候水库上有些小渔船七剑上天山,看起来非常漂亮,我多么想自己也能坐上去游一圈。姑阿婆家就在水库边上的岳家庄,有一个阿姨住在水库对面的六图村,两个村庄隔湖相望。终于,在一个傍晚,母亲带我坐船去对面阿姨家。湖面上风平浪静,夕阳洒在湖水上,碧波荡漾,我把小手伸进水里,感觉自己就像在做梦,那种画面感妆点了我的童年的美好记忆。
冬天,几场大雪后,湖水结冰了,湖面像一个天然滑冰场。早上出门,就有许多孩子们在湖面滑冰了,我胆子比较小,总是害怕万一冰面破裂,掉进水里,以至于错失了许多乐趣。而现在,秦皇湖更加宽广、清澈,多了快艇、游船和烽火龙等叶家妤。必得要带孩子去玩玩的,于是,孩子们雀跃着跳上快艇,家长和老师们也有要感受快艇带来的刺激的。我们“金穗讲堂,采风活动”的大旗便随着快艇,一起杨帆。把欢声笑语撒了一湖,快艇划出的波痕吵闹着拍击艇身,撒着欢、唱着只有自己能听懂的歌。两只快艇上的人遥遥招呼,传递着彼此的快乐。




后来,有几位老师上了游艇,游艇走得很慢。我坐过西湖的游艇,那里游人太多,显得吵闹;我坐过耶律关的游船,那里三面环山,显得有点压抑耒阳城市论坛。只有坐在秦皇湖的游艇上,我觉得才是最好的,吵闹的人不多,四面开阔,心旷神怡,我可以什么都不去想,只看山,只看水,只看蓝天白云。也可以什么都去想,海阔天空,想蒹葭深处的伊人,想我的《拾穗》,想我未完成的拙文,想那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想那个惊艳的故事情节,想那个完美的结局……
游艇波澜不惊的缓慢行驶着,它似乎要把时间也拉长乐尚网,好让我这个停不下蹄的野马,感受这份难得的静默和惬意。我闭上眼睛,我的那群孩子瞬间长大,他们的成就让我欣慰!
盛夏的秦皇湖是最热闹的,四面八方的游客络绎不绝,旅游也拉动了地方经济,水库周围陆续修建了好多农家乐,里面吃住都有,也方便游客。各种当地小吃摊贩,应有尽有,河提边有垂钓者、乘凉者,热闹非凡。
垂钓是秦皇湖特有的一道风景。垂钓的人很多,分散在湖水四周,有附近村里的农民,有周围城市的垂钓爱好者。有些人驱车,有些骑摩托车,呼朋唤友,选个最佳位置,支起钓竿,少则一两个,多则五六个,有些人还带了个座架平台,撑在水里,撑起专业座椅,带上遮阳帽,太阳镜,一动不动,盯着水面,渐入佳境,物我两忘,这让我不由想起“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还有一部分喜欢“夜钓”的,傍晚即来,铺开渔具,钓一个晚上,我不知道他们是为了钓鱼还是为了钓落在湖中的星星,也许,他们仅仅是垂钓一种心情吧。




下午的时间是悠闲的,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自由活动,坐船、玩碰碰车、抓蝴蝶。我和老师坐在湖边上聊天,聊《诗经》,谈秦史,说民俗,总之,都是和这片热土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话题。
直到夕阳西下,落霞染红湖面时,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红河,这片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我时刻都会回来看你,吸收你的天地精华,书写最壮丽的诗篇。
2018年8月23日初稿
作者简介
凌峰,甘肃天水人,《拾穗文刊》主编,新作有短篇小说《生死梁》、《春梅》、《麦积牧歌之黄昏畸恋》、《哭泣的白龙江》等。
人生信条“一个人的朝圣,心无杂念,一路向前”。微信号zy1135682813
精彩链接?????
【蔚蔚诵读】沙漠里的童年||汪彤
【拾穗散文】我的农场||李晓东
【拾穗诗歌】花开的声音||董洛秦
【拾穗诗歌】故乡的月有多明异乡的露就有多厚重||信步天涯
【拾穗散文】西秦的马鞭‖张友斌
【拾穗特刊】你是王选笔下那些被光照亮的陌生人吗‖凌峰
【拾穗特刊】相约拾穗,我在等你‖黎洁
【王选讲故事】他是个没眼人,却能摸出光明
【拾穗散文】一路向西的日子||孙素清
【拾穗诗歌】那些被光照亮的才是生活||张兰
【拾穗诗歌】是她照亮了你,还是你照亮了她||如初
【拾穗散文】纸短情长,给你的话该从何说起||青竹淡影
【拾穗散文】想起一个人,便也想起一顿美味||石拜军
【拾穗诗歌】谁同我在风里饮尽悲伤||十二
【拾穗诗歌】阳关手记(外一首)||丁永斌
【张狄诵读】一个人的四月||凌峰
【拾穗诗歌】徐翔的诗
【拾穗散文】雨中漫步||康芳珍
【拾穗诗歌】莫渡的诗歌
【拾穗文刊】“金穗少年”首届小学生作文大赛颁奖典礼圆满成功
【拾穗文刊】“金穗少年”天水市小学生作文大赛特等奖作品《血染的王冠》||马子涵
【金穗少年作文大赛】一等奖:任瀚博||比赛中的成长
【金穗少年作文大赛】二等奖:高嘉怡||“最美乡村”昆虫村
《拾穗文刊》2018年征稿启事:
《拾穗文刊》为了满足广大读者需求,提高文刊质量,特发出征稿要求如下:
(一)征稿范围,小说、散文、诗歌、学生作文。
(二)每周一、三、五刊发成人作品,周二、四、六刊发《金穗少年》作品,周日刊发名家外一首或特刊。
(三)投稿尽量使用邮箱,不必编排格式,方便保存和编辑。
(四)投稿作品一律要求原创首发,古体诗词投五首以上,现代诗两到三首,散文小说不低于一千字。
(五)投稿时请校对错别字、标点符号,错别字和语病过多,标点符号大量用错的作品不予推送。
(六)20天后未推送的作品请另行处理,文刊不予告知,拒绝一稿多投。
(七)文刊投稿邮箱:
1138682813@qq.com,微信:shao1999shuai
(八)为了文章阅读标题醒目,编辑有权对作品标题进行修改,可应用原作者文章里一句话。
(九)作品刊发时间、形式等由组委会决定,恕不接收有特殊要求的作品。
只要您有才华、有想法、敢于创作,勇于拼搏,《拾穗文刊》热忱欢迎您的加入,共同建造〔拾穗庄园〕,〔拾穗SOHO〕,〔拾穗学堂〕,为把《拾穗》打造成大数据时代的一种生活而奋斗!
《拾穗文刊》赞赏费分配:
1、文章赞赏20元以下归平台,20元以上平台和作者各一半。学生作文赞赏归平台,用于作文大赛奖金。
2、平台将资金用作日常维护,文学交流,学生作文大赛奖金等方面。
3、费用将在微信平台规定工作日内(7日)以红包形式发放给作者。
本申明自2018年5月15日起生效。
主 编:凌 峰
顾 问:王 选、汪 彤、张友斌、罗 轻
编 辑:如 初、秦 陇本版编辑|如初
拾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