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2-06 07:01:07   全部文章   0/207

【拳理秘笈】钩手很容易,你未必“钩”对了-天下太极

【拳理秘笈】钩手很容易,你未必“钩”对了-天下太极
点击标题下「蓝色《天下太极》」可快速关注
投稿信箱:15135755585@qq.com
加入《天下太极》微信群请添加zhq599110


【拳理秘笈】
钩手很容易,你未必“钩”对了
罗永平
说到太极拳的“钩手” (勾手)孔雀河家政,也许有人会说:钩手谁不会,还用你说?不就是五指尖撮拢在一起,腕关节顺屈自然下垂而成“钩手”吗。
此话不错,这是我们所看到的(包括许多太极拳书籍)大多数太极拳者在演练太极拳时所展示的“钩手”,也是拳术中最普遍的钩手。

凡是拳术,大多都有钩手。掌、拳、钩是“手”在拳术中的基本手形,在技击搏斗中各自有不同的作用。掌、拳的作用无须多言,钩的作用主要用于擒拿。于是就有了专司擒拿技艺的“钩手”。其手形:五指依次并拢,拇指背朝上,其余四指微向掌心弯曲,并以小指为主,顺小指一侧的掌缘屈腕为钩。这种手形的特点不见明显的钩尖憨夫成龙,而是四指尖形成锯齿状,故而也称为“锯齿钩手”。
“钩手”的作用从任何拳术的技击意义上讲都是擒拿技法,其主要技术技势是叼、拿、锁、扣,太极拳的钩手也不例外。
“钩手”在太极拳推手或者散放时得机得势地叼、扣、锁、拿住对方肩、肘、手、腕等部位,使其进入死角状态而不能进行转换变化。钩手有抓筋、拿脉、锁骨、截劲等作用和功效,使被“钩”者痛彻肺腑、有深透入骨之感。钩手叼、拿、锁、扣技法如果与击、打、跌、放综合起来运用,更能体现太极拳技击特有的威力和魅力。

那么,什么是太极拳正确的钩手呢?
杨式太极拳的勾手做法是五指并拢下垂,勾尖朝下,如单鞭式右直勾手。勾手的劲点在腕根。
杨公澄甫著《太极拳使用法》(文光印/1931年版)对“单鞭”的右勾手与左推掌的手法有如下阐述:“设敌人从我身后来击沈丰英,我将右手五指合拢下垂作吊手式,何伊娜以称左手之势,同时左手向里由面前经过往左伸,伸至手心朝外时,向彼之胸部劈去……俱要同时合作自得之。"
杨公澄甫著《太极拳体用全书》(中华书局1933年版)对“单鞭”的右勾手与左掌的手法有如下阐述:“设敌人从身后击来,我即将重心移在左脚……两手荡至左方时。乃将右手五指合拢。下垂作吊字式。……左手向里……手心向外。松腰胯。同敌之胸部逼去……俱要同一时动作。”
从杨公澄甫两部遗著对勾手的使用法,虽文字阐述不尽相同,而着法含义实乃一致。
太极拳钩手手形用文字表述应为:手腕自然下垂,先小指,依次无名指、中指、食指蜷曲,拇指贴于食指梢节,小指紧贴掌根缘,卷曲掌中为空心,成为钩手。
这种钩手有别于其他拳种的钩手。笔者在教学和实际运用中深刻体会到,这种钩手讲究顺势顺劲的手指缠丝青梅酒的做法,更便于叼、扣、锁等擒拿技势的发挥和手腕背部的击打,符合太极拳原理。那种五指尖撮拢自然下垂的钩手,在太极拳实际运用中作用不大或其作用可忽略不计。

文字表述有限,实际操作优劣便知。 但值得注意的是,五指尖撮拢自然下垂的“钩手”,为什么练太极拳者普遍用之普朗东?
杨式和陈式太极拳的钩手都是在乘势转圈中作“钩手”状,只是陈式太极拳手指依次卷曲王依梓,腕部和指节的旋转幅度较大。而杨式太极拳在乘势转圈中五指尖捏拢下垂,故也称之为“吊手”。从这小小区别中,也能看出陈式太极拳在套路、推手和散放中保持了擒拿技势较多的特点。
太极拳的擒拿有叼、拿、锁、扣、抓、截、挂、带等多种手法技势,并不局限于反筋背骨,而是更注重于拿对方的劲路。太极拳的擒拿不仅需要一般意义上的擒拿技术,更要有拿劲路的技术,因此,太极拳擒拿手形的“钩手”也应该有别于其他拳术。——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编委:方虹 张海云 杨江红 王云生 陈新琳 许凤莲
编辑:李 勇 柴秀英 吕超学 李万恒 许文芳
技术:罗海萍 马雪花 许 蓉 史瑞琦
推广:李万恒 许文芳 李 勇乔卫平 巫 鹏
李俊文 付常青 武海飚李元芝 王显扬
策划:方 虹 张建平
主编:张汉桥
监制:杨 军 罗海萍
联系方式:关注《天下太极》后在留言筐内留言。
联 系 人:李勇15135755585 李万恒1310007078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