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1-31 02:09:36   全部文章   0/299

【拳理】顶级太极拳理,看懂说明您悟性够了!-吴阿敏太极

【拳理】顶级太极拳理,看懂说明您悟性够了!-吴阿敏太极
顶级太极拳理在这里,您能悟出来吗?
故宫,一直是国人的骄傲,
太极殿,蕴含着中国最顶尖的智慧。
历经明清两代,屹立几百年。为啥600年不倒?200万吨炸药不塌?10级地震安然无恙?
Flexibility(灵活、柔韧)?
有根似无根?
合自然法门?
且沿着朱红宫墙,带您慢慢品,
抚雕梁画栋,窗户殿门,
仰飞檐走壁,柱础金樽,
琉璃瓦、大理石、汉白玉……
触目可及处,皆是沉甸甸的皇家掌故。

原皇家重地紫禁城,
红墙碧瓦云话,隐藏着太多秘密。
其神秘让无数国人心生遐想,
连外国人也按捺不住想去挖掘的心理,
试用科学来探秘。

九寨沟发生地震之后,
把故宫也推上了话题榜。
一场7.0级地震,
给九寨沟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但是历经597年,
200多场地震的故宫,
却能屹立不倒,万古流长,
这是为什么呢?

近期,英国某电视台
推出了一系列中国纪录片,
其中一集《紫禁城的秘密》,
揭开了这一伟大建筑的奥秘,
让所有的外国观众深受震撼。

1976年7月28日,
凌晨3点42分,
河北唐山
发生了7.8级的地震,
在短短的23秒内,
整座城市被夷为平地。
连距离震中150多公里的北京,
也陷入一片惊恐之中。
但那座经历过无数凶险的故宫,
却依旧安然无恙,归于平静。

为了解开其中的秘密,
英国电视台专程跑到北京,
在故宫专家的带领下做了个实验。

他们按照1:5的比例,
建造出一栋紫禁城模型,
并对它进行地震模拟实验。

从一开始的4级、4.5级,
再“升级”到5级地震,
每次持续30秒的时间。
斗拱结构开始受到震动,
整个模型都摇晃了起来。

接着开启7.5级的强度之后,
墙面已经摇摇欲坠,
承受不住,轰然倒塌。

但是榫卯和斗拱
组成的建筑结构,
在短暂的晃动之后,
依然“毫发无损”。
故宫专家和外国木匠
理查德目睹了全过程,
又将地震的力度加大到9.5级,
要知道这种地震强度,
相当于200万吨TNT炸药的威力!

10.1级的时候,已经快要坍塌了!

但是30秒之后,
它依旧稳稳地立在那里,
只是发生了轻微的位置偏移。

理查德看得目瞪口呆,
连声赞叹:太完美了!

而故宫在10.1级极具破坏力的地震面前
都能安然挺过的秘诀就是斗拱。
那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智慧,
由弓形和方形的木块组成。

榫卯的构造方法,
不用一个铁钉,一滴胶水,
就能让木结构之间严密扣合,
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这样一来,
整个建筑变得非常稳固,
不但能承受来自屋檐的重力,
而且因其结构本身松动但不散架的特点,
避免了建筑物倒塌的可能。

即使发生了地震,
也能消耗地震传来的能量。
除此之外,
故宫不倒的原因
还在于充满玄机的柱子韩敬远。

一般建筑的柱子,
都是深扎在地基里 ,
一遇到强震就会直接从中折断。

而紫禁城的柱子,
有一定的移动空间,
这就避免了因折断
而造成的整栋倒塌,
哪怕遇到强烈的震动,
只会稍微发生一点位移。

惊诧之余,
理查德把紫禁城抗震的秘密用一个词来概括:
flexibility(柔韧、灵活)。
他感慨到:
正是这种“柔中带刚”的特点,
造就了紫禁城
建成600年仍屹立不倒的奇迹,
而这也很好地证明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天才之处!

故宫,
作为中国最震撼人心的宫殿,
中世纪最伟大的奇迹,
地球上最大的木制建筑群,
所需材料的数量和种类,
也是盈千累万、数不胜数。

为供应这个巨大的建筑工地,
大量特殊材料,
从全国各地运往这里:
10万多根楠木,
来自1800公里外的西南;
铺地板的“金砖”,
来自1000多公里外的南方;
8000万块石板,
每块都重达24公斤;
金箔则来自南京。

那这些材料都是如何运来的呢夏日情人?
单是来自四川大山深处的木材,
就足以让人伤透脑筋。
智慧的中国人竟然想到
利用水的力量,
帮这些庞然大物“偷渡”。

木材在四川被砍伐后,
沿金沙江、长江一路南下,
再通过京杭大运河北上进京。
一路上还有军队护送的2万多艘船只,
每年载着4.2亿升的粮食,
供应给故宫建筑工地的民工们。

一时间,
平静的京杭大运河上,
常常上演“漂大木,蔽塞水面”的
壮观场面。

运输修建所需石料的难度,
同样令人难以想象。
故宫中轴线的御道,
几乎全是大块汉白玉铺就而成。
而太和殿前的汉白玉台阶,
原石材料更是足足有300吨重。

这些巨大石块,
大都采自京城外60公里的郊区,
单靠人拉车推,
到何时才能完工呢?
据史料记载,
当时数万名民工
在运送石料的道路两旁,
修路填坑。
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
在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的日子里,
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
然后利用冰道把石块运到京城。

片中对此也进行了模拟实验:
工作人员在一辆木雪橇上,
装上1吨左右的石材,
并试图拉动雪橇,
结果整个冰球队的人都拉不动。

当他们按照史料中所说,
在雪橇底部洒一些水,
雪橇的阻力立刻减小许多邓氏鱼,
变得很容易推动。

中国古人早在600年前,
就采用这种“旱船拖运”的办法。
在巨石下面垫上粗大的圆木,
由民工赶骡拉“旱船”在冰上移动,
运输大块汉白玉石料。

明成祖永乐四年开始修建,
永乐十八年竣工,
整整十四年。
役使了百万夫役,
和全国各地十万能工巧匠,
正是他们用智慧,
建造出这座至今无法超越的奇观!霍凡
能说这不是顶级?

太极拳,有根似无根。

许多影视作品中,太极拳的脚下功夫,以根为轴大空间旋转,相当了得,想必很多人是有感触的。
当然,初学太极拳还是要培根,就像大树,根深才能叶茂。脚下生根才是真。要想入得太极大门,脚下之根是太极拳功夫的必由之门。脚下乱动,根节不明。力从根节起,方是整体劲。两脚踏实,涌泉穴要空,重心稳定。
有根似无根,方为真上真。
或许太极拳,真的是无根无尘,万法自然。
然而,个中奥妙需要诸君细细参详,
说与我们听!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阿房宫赋》
亭台楼阁,飞檐青瓦冷无缺,盘结交错,曲折回旋,精致雅韵又不失大气磅礴。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有一种美如仙境,不是天堂胜似天堂的古典建筑。
它可能是气魄恢宏的宫鸾、千转百回的长廊;或者是曲径通幽的廊庑、简约古朴的亭台;又或者是诗情画意的累榭,巧夺天工的楼阁。
有宫就有室。想必那些历代“入室弟子”们,该是登武术殿堂、窥传统之奥秘了吧?
宫、殿、亭、台、坛、廊、榭、庑、厢、舍、轩、斋、寝、楼、阁之中,分别表示着哪样的建筑?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一领略它们独有的古典美。
· 宫 ·
紫阁丹楼纷照耀,璧房锦殿相玲珑。
上古时,宫只是指一般的房屋,无贵贱的分别,秦以后,才专指帝王的住处。
宫室一般朝南立川谈春,其内部又分为堂、室、房等几个部分。前部称之为"堂",通常是举行吉凶大礼、处理公务或接待宾客的地方,不住人;堂后为"室",住人;室两侧是东西房。
即所谓"前堂后室",成语"登堂入室"本意亦源于此。堂内以朝南的方向为尊,室内以朝东为尊。

· 殿 ·
殿即为堂。
汉以后习惯称堂为殿,后又多专指皇宫中的堂。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圣石传说。
昔日洛阳繁华的街市、盛大的朝会等一切都已烟消云散。只有北山上幸存的宫殿还高耸而立,好象在为历史作证。

· 亭 ·
亭在古时是公家的房舍,建在路旁,以便旅客投宿。秦汉时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十亭一乡。如今园林中的亭指有顶无墙的建筑,与从前已大不同。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依稀记得那令六一居士醉而忘返,水声潺潺,酿泉入画的醉翁亭。

· 台、坛 ·
高而平的建筑叫台,筑成方形。台上可以有建筑,也可以没有建筑。规模较大、较高者便叫坛。
离天更近,离地更远。或许这样的登高远眺,方显睥睨天下,居高临下的气概万千。

· 廊 ·
廊,通道也。
入门穿廊,过前后厅。
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
原是指房檐下的过道,后演变成多种形式,如:长廊、短廊、回廊、飞廊、半壁廊等。

· 榭 ·
台上木建筑叫榭。
特点是只有楹柱花窗,没有墙壁。临水者叫水榭。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庑 ·wǔ
即廊屋。
原是指高堂下四周的走廊;后来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都称庑。


· 厢 ·
厢,古汉语中又写作“箱”。《说文解字》中说:“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所谓东房、西房也。”这里所说的东房、西房,指的便是厢房。
据汉代的资料显示,古人在堂室外还筑有一道墙。其中,北半部分,即房与墙之间的间隔叫做东夹西夹,南半部分叫做东堂西堂,也叫东箱西箱。
有一种观点认为,箱指的是君王办公的正室东西方向的屋子。《周昌传》有: “吕后侧耳于东箱听。”后来,人们将南北向分布的正房两侧的房子通称为“厢房”。
· 舍 ·
市居之所
厨无烟火室无妻,篱落萧条屋舍低。
“舍”泛指房屋。《说文解字》中说, “舍”指的是市居之所,包括客栈、旅馆、庐室之类。
在古语中,天子所赐的舍称为侯馆;客栈之类称为旅舍。人们也以“舍”作代词使用,借指破旧或简陋之家。如“庐舍” “茅舍”、 “寒舍”等。


· 轩 ·
轩是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原是指车上边较高的部位(低的部位叫轾),古时一种有帷幕而前顶较高的车也叫轩。
陶潜《饮酒》诗:“啸做东轩下。”杜甫《夏夜叹》诗:“开轩纳微凉。”又殿堂前檐下的平台亦称轩。古时皇帝不坐正殿而在殿前平台上接见臣属,称“临轩”。

· 斋 ·
斋画眉鸟笼,戒洁也。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古代的斋室一般指的是书房和学校。斋张闾瑛,常含清心雅静、读书思过之意。


· 寝 ·
卧室。
《尔雅·释宫》中说: “无东西厢有室日寝。”也就是说,在古代,没有东西厢的堂室总称为寝。
到了周代大寝为堂,小寝为室。寝还有指代帝王宫室的意思。后来,人们将很多人睡觉的大房间称为寝。


· 楼 ·
楼者,重屋也。
暖风熏得游人醉,山外青山楼外楼
所谓的“楼”指的是很多层的屋子,在古代称为重屋。
《古诗十九首》中有“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可见,当时的“楼”和现在所指的“楼”相差无几。
只是,据古籍记载,古时候,人们住的楼大多是木制或南方竹制二层楼。楼上并不住人,而是放些杂物。


· 阁 ·
阁,所止扉也。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作为古代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阁”最初指的是阁板。后来,阁成了与楼相对应的架空小楼房。多为四边形或多边形,周围雕栏回廊,作藏书、游园远眺之用。
在南方,楼房上的小房间也被称为阁。古代有些女子居住的场所亦有“阁”之称,因而,女子出嫁有“出阁”的说法。


有人说,建筑是物化的诗
其实,古典建筑比诗更华美
更厚重,更感人至深……
如果说亭台楼阁是凝固了的诗
是如中华文化的传承
那么水系绿廊则是流动着的诗
是如皋人心灵的栖居
或凝固的、或流动的……
就像太极武术,
唯有亲自体验,练好了,才有故事可说

投稿信箱:150360244@qq.com, 微信13501394960

《国学●武学》副刊
编辑 吴西顺 顾问 吴阿敏 推广 胡兴梦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为公益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图、文、视频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号观点,仅供读者朋友阅读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与智慧。部分内容因推送时联系方式缺失,或未及时与原作者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处理。
(吴阿敏太极文化交流中心)
太极心闲雅,身体轻松松。——吴阿敏太极
网站:www.aminwutaichi.com(美国)
公众号:e-taichi吴阿敏太极
俱乐部:“天地太极”国际俱乐部(需专门联系和申请)
微信群:吴阿敏太极公开群(加微信13501394960邀请)
扫描二维码,谢谢您的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