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9-04 21:46:01   全部文章   0/184

【拆书记第二季-10-】动物的迷信与“肯证偏误”-犬影村

【拆书记第二季-10-】动物的迷信与“肯证偏误”-犬影村


说明:本文内容来自Temple Grandin的著作《Animals in Translation》,所有基本观点的表述皆基于书的内容所述,不带Morpheus主观是非判断。另由于英文水平有限,若有错误,均属本人能力问题,与原作者无关月牙肉,请知悉。
这是我的第 314 篇原创文章
【拆书记第二季-10-】
动物的迷信与“肯证偏误”
通过上一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好奇心不仅是动物必须的一种心理状态,让动物能够找到赖以生存和繁衍的东西,同时,这也是促进动物学习的一个机制。而好奇心怎么能让动物学习呢?这就来自于一个叫“肯证偏误”(confirmation bias)的倾向。
事实上,所有的人类和动物都有内在的肯证偏误倾向,即动物和人类生来就相信,如果两件事情次第发生,那么这两件事情一定有因果关系,即第一件事引发了第二件事。
在实验中,把鸽子放进笼子里,笼子里有个控制灯。每次喂食前,灯都会闪亮,然后鸽子很快就学会了去啄灯,以得到食物。其原因是有几次鸽子偶尔因为好奇心啄了灯,结果食物出现了。于是,肯证偏误的倾向就使它认为第一个事件灯亮,导致了第二个事件食物出现,于是只要它能把灯弄亮,就可以有食物吃。
西方那个带来好运的兔子脚的说法,就是有的棒球手认为,只要带着这个兔子脚,他的队伍就会赢。其原理也跟鸽子是一样的孔莹资料 ,一开始投手带着兔子脚,结果几场比赛都表现不错卫夫子,于是就认为带兔子脚会导致队伍胜利,形成这种因果关系。
肯证偏误倾向植根于动物和人类的大脑,它能促使我们学习。我们的默认假设是如果事件二紧随事件一发生,那么肯定是事件一导致了事件二,学习过程就是这样进行的。我们默认不会把这个当做巧合。所以统计学上面,徐明朝老师会专门告诉学生相关性不一定是因果关系,只是我们的大脑结构让我们这么认为。而现实生活中,的确很多是事件一导致事件二,所以我们就很容易把所有的前后相关事件都定义为因果关系。
在心理学上,肯证偏误又被称为确认偏差,或称验证性偏见,意思是指个人无论合乎事实与否,偏好支持自己的成见、猜想的倾向。由此,人们在脑中选择性地回忆、搜集有利细节,忽略矛盾的资讯,并加以片面诠释。
虽然理解起来,好像不是一回事草泥猪,但实际这其中思考的路径是一样的。都是因为之前先验的经验,导致了后一事件,我们搜寻的有利细节都是我们之前经历过,被定义为因果关系的那些细节。
我们在教导动物学习技能,认知新环境,改变不良行为的过程中,都是在利用肯证偏误的倾向。在教导技能时,引导动物做出事件一的行为,就给予事件二的好处,于是让动物懂得事件一导致事件二,从而自主选择去做事件一。在改变动物的不良认知时,我们是在重新编辑一种因果关系,让之前肯证偏误形成的认知发生改变。在调整不良行为时,也是通过做出新的选择,导致好的新结果,来解决问题,从而改变行为。
而因为肯证偏误,动物的迷信也是一个很难避免的副产品了。就像幸运的兔子脚,比如考试时我们一定要穿某件衣服,用某一只笔,篮球罚球时一定要空抛几圈篮球,念几句词,打棒球挥棒前必须碰一下帽檐,等等,都是迷信。

而作者还见过迷信的猪,由于猪脖子带着感应项圈,于是头部挨着食槽,就会扫描出猪的信息,投放食物,于是猪觉得项圈是因,所以见到地上掉落的项圈就要叼起来,带到食槽附近,期望得到食物。还有的得到食物前凑巧跺了下脚,于是后来每次到食槽边就跺脚,希望得到食物阿鲁卡多。这都是肯证偏误导致的副作用。
动物能够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去学习,这也是我们通过训练去教会狗狗在适当时候做特定行为的基础,而其根源就来自于“肯证偏误”倾向。比如你某一天经过一个马路拐角处,捡到了100块钱,第二天经过又捡到了50块钱,第三天经过,竟然捡到了一个手机。于是,这样下去,你每次经过这个地方,是不是就会下意识地搜寻一番,看看有没有什么金银珠宝啊,月光宝盒啊等东西。甚至于,今后在多条路径上做出选择的时候,是不是你就会倾向于选择这条路,刻意去路过那个马路拐角处,看看是不是能捡到宝贝。这是不是跟你训练狗狗某项行为的过程很相似?
由偶然,最后经过肯证偏误的影响,变成一种行为选择,实现一种学习怒之煞。
而且这种学习不需要经过教育,因为在最原始的状态,动物就是通过这一种有利生存、或不利生存的事件联系的结果,来修正、改善牠们的生活规律、牠们的生活技能。这是牠们的生活取向跟选项,借之让牠们的生活能够更优化,生存的安全感更加提高。
(To be continued...)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