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6-05 02:14:05   全部文章   0/205

【报道】打通“最后一公里”——终于喝上放心水-审计署

【报道】打通“最后一公里”——终于喝上放心水-审计署


国家审计推动贵州省镇宁县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项目建设侧记
“现在终于喝上放心水了,有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村民的卫生意识大大提高了,娃娃们身体比以前要好了” 今年54岁的陈怀希,家住贵州省镇宁县马鞍山村。说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这位朴实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贵州省镇宁县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有的水源浊度和大肠杆菌等指标不符合国家饮用水安全标准,尤其在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常态化的水质检测和处理措施,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群众,也成为影响到村民身体健康的隐患。2016年6月,镇宁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开始正式运行,工作人员根据各个乡镇水源的检测结果,投放不同的消毒药品,从源头上改善水源质量。一些乡镇的水源经过检测中心的配套消毒设施净化后,水质无浊物、口感好,检测后的各项细菌含量指标均达到国家饮用水安全标准。这样的检测机制既保证了水质改善,又为镇宁县的饮用水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让村民们真正喝上了舒心净水,也让这一民生项目真正的落地生根。2016年8月,在镇宁县马鞍山村,当检测中心的水阀打开瞬间,汩汩清流涌入饮水管道,村民心里感觉到更加踏实、更加放心。
投资100多万元的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工程在短短一年内开始运行,截至目前,已对全县14个乡镇190个农村集中取水点,进行了水质检测工作,覆盖面95%,让20余万村民实现了由“喝上水”到“喝好水”的转变。谁能想到,这一杯清水里既体现了镇宁县政府和水务部门的决心,更包含着审计干部努力的汗水!究竟是一份怎样的审计报告纾解了饮水安全的难题?这样的故事值得我们去探寻......
一份审计报告指出了饮水安全难题
水,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安全,是人们对水的基本要求。多年来,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作为民生大事,一直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
镇宁县虽然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但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一直存在着工程性缺水的问题。过去村民们经常需要跑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山路去挑水吃。挑水路上的艰辛只是饮水难的一个缩影,挑来水里有浊物口感不好,才是让村民最不放心的。在镇宁农村,特别是边远乡镇,一些村民大半生饱受着饮水难,饮水不安全的困扰,这样的困扰不仅危害群众身体健康,还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2016年初,审计署昆明特派办对贵州省政府开展2016年度第一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正处级审计员李卫中带领的审计组在对贵州省发改委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计过程中,发现镇宁县人民政府于2014年7月向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申报项目时,承诺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年运行费用67.12万元纳入县级年度财政预算,确保建成的项目正常运行。但至2016年3月底,相关运行费用尚未拨付,影响检测工作开展。
民生无小事,民生大于天,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群众的呼声就是最大的需要。审计署昆明特派办将这一问题在贵州省2016年度第一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报告中进行了反映。就是这样一份审计报告,言简意赅却又掷地有声,解民忧,纾民困,推动了镇宁县农村饮水安全的进程。
一系列整改措施助推政策“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
收到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责任清单后,镇宁县政府毫不回避,对审计的问诊把脉积极回应,直面民生“痛点”,主动配合审计工作。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方案,并聘请相关专家对水质检测问题进行专门研究鷇音子。秉承理念、一线督战、全力以赴都市隐龙,把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纳入议事日程,主动出击,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展开工作。从“7天督办”到《水质检测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的出台,从领导亲自抓、部门切实管,到基层水利干部踏实干,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工作强力推进。
与此同时,审计署昆明特派办也发挥跟踪审计优势,持续对这个项目进行跟进,要求被审计单位切实真正做到政策落地、整改有效,并在后面几个季度及时报告整改措施和推进情况。
2016年的6月,镇宁县政府将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运营经费67.12万元足额拨付到位,并将该费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同时责令县水务主管部门加强指导监督力度;2016年7月,镇宁县水务局对各乡及村支两委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全面开展全县农村集中饮用水点水质检测工作,并不断深化。如今,镇宁县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已开始第二轮“全覆盖”。截至2017年4月,已对112个农村集中饮用水点进行了水质20项分析检测302次,常规检测570次,共计检测872次,10余万农村群众在安全饮水中受益。
这关系着千家万户老百姓基本生活的问题,在审计署昆明特派办的一份审计报告推动下,经过多方努力顺利地解决了。
一份用心让百姓喝上了舒心净水
2016年8月,马鞍山村,当水质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将消毒药品投放进水源地的时候,正在村里广场上玩耍的孩子们,拥簇在供水地的水管前,掬起一捧清水一饮而尽。一句“真干净,好喝!”让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谈及水的记忆,村民孙大姐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今年48岁了,在这里生活的这些年,每天的一项主要事情就是挑水,一担水来回至少1个小时,真没想到可以用上哗哗的自来水,这水真干净,再也不用净水装置了,真的是很放心。党和政府为我们做了件大好事。”
镇宁县自来水公司的党支部书记王净说,领导们一直记着我们的饮水安全难题,特别是审计查出问题后,更是引起了县政府和水务局的高度重视。主管部门制订了中长期方案,创新长效机制,推进水源性工程。在审计工作的推动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运营良好,运营经费及时拨付到位,工作人员和相关检测设备也及时配备。现在工作人员每天都要下乡采集水样,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没有节假日,每天至少检测3个村,20个以上水样。根据检测结果,他们还要制定方案,针对水质情况投放不同的药品来保证饮用水安全。与此同时,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也肩负起了“水源保护宣传员”的工作,每次去村里取水检测,都要和村民普及相关知识。现在的老百姓再也不会在水源地直接丢垃圾、洗衣服排放生活污水了,他们心里明白,饮用水安全,他们也有一份责任在肩上。
审计不仅推动了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工作的实施一剑凌尘,也助力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给农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善。水龙头直接通到农家小院里,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如果说,过去吃水难村民感受最深,那么,如今他们用上了干净水,感受的幸福也最真。村民们都说,有了干净的自来水,大家建起了浴室蒋昕捷,洗上了淋浴,添置了洗衣机,用上了干净的厕所,卫生条件提高了,我们又向城里人靠近了一大步,真正在实现“农转非”蒙马特遗书。
随着村镇用水安全逐渐解决,喜悦,如水在山乡流淌开来。供水池点星罗棋布,供水管网纵横交错,干净清洁的自来水送到了院落灶房,这是政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缩影。在审计工作的大力推动下,各级政府部门用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筑起了一座座惠泽群众的“民心工程”。
一片真心惠泽一方百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道行致远,不忘初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正是怀揣着这样一份以人民为中心的追求,审计署的干部们彰显着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推动了一个个民生项目的最后落地。就是这样的一份审计报告,真正地解民忧纾民困,推动了政策“最后一公里”的落地生根。
“审计署近年来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和重视,办里领导在跟踪审计过程中也是强调要深切关注民生方面。可以说,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已经深深植入进我们审计工作人员的脑海里。财政资金的拨付关系到政府运行的广度和深度,拨付到位只是第一步,真正运用起来,发挥应有效益,走好“最后一公里”才是关键。”说到关注民生问题,罗宏明李卫中认为这是审计人员应尽的责任。“功劳不是属于某一个人,而是属于所有的审计人。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在社会保障、环境安全、饮水安全等问题中不断推动落实解决问题,真正为老百姓谋福利,从而有效的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的落实。”
在镇宁县县长潘登岭看来,当盈盈清水,涓涓细流,真金白银的投入、扎实细致的工作换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时,农村饮水安全的理念已经化成全行业的实际行动,以更高标准、更大规模惠及了广袤农村。
“水是老百姓的生命线,也是民生的第一要务。审计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在审计出问题后,县政府及时提高了认识,直面痛点和难点,勇于并且也敢于对问题进行整改落实胡书涵微博。”潘登岭说,“在审计查摆出水质检测中心建好后没有及时运行的问题后,对县政府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警示和提醒。审计帮助县政府及时提高了效率和工作精准度,我们及时推动,倒排工期,责任到人,及时对缺口资金进行调度。对县里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鞭策,更是最好的激励手段。”说到审计在推动“最后一公里”的作用时,潘登岭县长表达了自己最直观的感受。
沉甸甸的责任在各地传递,在审计工作的推动下,法规制度、配套政策措施纷纷出台。镇宁县水质检测中心“公益化运作、水质动态化报告、专业化管理”的新型运作管理模式,已经为贵州省其他地区的水质检测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未来的镇宁县,还将以兴水为抓手,更好地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造福一方百姓。
潺潺水声,流淌着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甜甜井水,荡漾着农民幸福的笑声,水声笑声交织在一起,描绘着镇宁县人民美好的生活画卷。是审计杨贤江中学,推动了惠民生政策“最后一公里”的落实,让这画卷分外优美;是审计,让村乡百姓喝上了放心水走上了幸福路。瞩望未来,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我们始终相信,审计,助力明天更美好!(宋超)
来源:审计宣传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