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生长”的教育——靖远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纪实-靖远教育
【报道】“生长”的教育——靖远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纪实-靖远教育
导读
穷县如何办好教育?如何通过自身的改革与创新,让教育具有“向上生长”的力量?甘肃省靖远县的教育实践,让我们看到了西北偏远贫困地区教育的希望。
西北的4月,乍暖还寒。
从兰州中川机场出发,到靖远有两个多小时车程。车窗外,灰蒙蒙的土山一座接一座映入眼帘又迅速消失,向远处望去,群山连绵起伏,一直伸向天边……
我们似乎已经融入到群山的荒凉与苍茫中,忽然,眼前出现一大片青翠的绿,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绿色掩映下,一条宽阔雄浑的大河跃然眼前。
“靖远县到了,这条河就是黄河。”县资助中心主任王宏昌介绍说。
这是怎样的一个地方,能够在寸草不生的群山中绿荫成洲?这是怎样的一方教育,在黄河母亲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均衡发展让教育有了“生长”的可能01
开阔的校园,成片的绿地,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区域分明;云教室、实验室、心理咨询室、音乐室……功能室齐全;电子白板班班通,备课电脑人人有,教科研室科科全……
行走在校园中,处处鸟语花香,孩子们从身边经过,都会鞠躬行礼并问好,老师们则是报以温暖的微笑……
这些,在城市学校中也许早已不再新鲜,但当记者走进靖远县刘川镇华富光彩小学——这所地处偏远的村小时,此情此景却让人感到如此珍贵,如此美好。
“这都是均衡发展的结果,没有均衡发展,没有政府投入,我们的孩子还只能在危房中上课、学习,我们的老师也只能在宿舍里开展教研。”谈起学校近几年办学条件的改善及带来的变化,华富光彩小学校长贾存相感慨万千。
靖远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办学条件落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装备水平低,这是横亘在靖远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基础性难题。
再穷不能穷教育。近年来,靖远全力推进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多渠道投入资金5亿多元,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新建、迁建、改扩建;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财政新增教育投入由2013年的3000多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近7000万元,提高了两倍多,近3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99亿元;全额落实教育装备项目县级配套资金,2015年以来先后投入近7500万元用于教育装备建设……
“3年3.99亿元的教育投入是什么概念?靖远一年的财政收入大概3个亿,这就相当于全县每年把财政收入的1/3以上投入了教育,可以说是举全县之力办教育。”靖远县副县长张启业说。
目前,靖远县义务教育阶段149所学校全部达到甘肃省颁办学标准,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张启业微笑着说:“现在,走进任何一所靖远的学校,哪怕是小小的乡村教学点,办学条件比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仅仅是办学条件的改善,并不能让“家门口的学校”被更多家长所认可,还必须直面教育布局调整、师资力量均衡这两个“难啃的硬骨头”。
“怎么办?只能迎难而上!”靖远县教育局局长韩亮的回答,简单而有力量。
2017年8月,以韩亮为班长的新一届县教育局领导班子刚刚成立中原泪,甚至他还来不及熟悉情况,就直接投入了“战斗”。
第一步,对明德小学进行撤并。明德小学位于靖远县新城区中部,但新城区东、西狭长,学生上学很不方便,而新城区东边有靖远七中,西边有靖远八中,学校校舍很宽裕,教师也富余,学生却较少。县教育局2017年将明德小学整体搬迁至靖远七中,并将靖远七中、靖远八中改办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极大缓解了新城区东、西部小学生的就学压力。
第二步,为了让“家门口的学校”更具吸引力,县教育局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率先推行学校办学联盟改革,在城区主要以靖师附小、乌兰小学、西关小学、回民小学为龙头,成立了4个办学联盟体,在乡镇主要以中心小学、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完小为中心,强校带弱校,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靖远七中、靖远八中小学部成立后,我们让靖师附小优秀的管理干部带着学校每科最优秀的教师加入,实行‘资源共享、交流互动、同步发展、捆绑考核’的一体化管理。”韩亮说。实践证明,老百姓对这一举措高度认可,择校热和大班额现象得到有效化解。以靖师附小为例,学校以前班额基本都在60多人,联盟校改革实施后班额基本缩减到标准班额。
第三步,在教育布局调整的基础上趁热打铁,推进师资力量均衡。前几年,优秀的乡村教师要么进城,要么就调到离县城较近的沿河乡镇。结果,问题最严重的一所学校学生400多人、教师100多人,仅体育教师就有10多人。怎么办?只能分流。2017年,靖远全县需要分流的教师446名,但谁都不愿意出去,因为一旦交流到偏远乡镇,一周才能回城一次。困难不仅如此。为优化师资结构,县教育局决定将过去各校的临聘人员进行清退,且2017年必须完成辞退任务的50%,全县涉及168人。这些人过去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有限,让走又不走,怎么办?
“每一项改革都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当时县教育局领导干部的思想压力都很大。”回想过去不到一年间走过的改革之路,韩亮坦诚地说,步履维艰金石财经,“思想稍微一松懈可能这项改革就失败了,因此我当时提出一个口号:我们不是简单地接受一项工作,而是为信任而战,为责任而战,为荣誉而战。信任是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我们的认可,责任就是要真抓实干,荣誉就是要对自己有个交代,对组织有个交代,对孩子对未来有个交代。”
向着特定目标前进的人,全世界都会为之让路。付文丽
最终,这些“难啃的骨头”被靖远教育人一个个拿下,而靖远教育也在均衡发展中为自身培育了一方沃土,获得了“生长”的可能。
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向上生长”02
北滩镇中心小学。
六年级(1)班的教室里学生们围桌而坐,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什么,讨论到激烈处,几个人争得面红耳赤,有的甚至跑到别的小组去找人“评说”。教师周艳丽面带微笑地在几个小组间查看,却并不多言。
走近学生,记者看到学生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份先学评价单,本节课的主题是《感恩的心》。
简单讨论过后,进入展示环节。
不用教师过多干预,每个小组有序上台,将本小组在先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存在的疑惑一一呈现出来。
“通过讨论,我们小组发现:其实孩子与爸爸妈妈之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矛盾和问题,都是些小心结,只要我们与爸爸妈妈经常沟通,相互理解,相信这些矛盾和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一位瘦瘦高高女孩的展示让人印象深刻。
“大家的先学环节完成得都很好,表现也很精彩,接下来我们就围绕‘如何看待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化解与父母之间矛盾的小技巧”这两方面进入合学环节……”在周艳丽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就像一个个小音符,灵动跳跃。
课后与周艳丽交流才知道,她并不是北滩镇中心小学的教师,而是北滩镇东宁小学的教师。“今天我是因为在中心小学磨课才过来的,学生都是第一次见,孩子们的表现真的超乎我的想象。”周艳丽开心地说。
教室外的走廊上中西功,记者又看到了课堂上那个展示很棒的女孩,走过去与她攀谈,得知她叫周云霞,问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4年来,她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学习成绩提高了呀,现在的课堂很轻松,我们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说出来,不会的老师再帮助我们,这样更容易学会。爸爸妈妈都觉得我的胆子比以前大多了。”周云霞微笑中透着满满的自信。
孩子简单的话,包含的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真实体验。
靖远县教育局副局长李进军任副局长之前,在北滩镇教管中心工作了5年。北滩镇整体的教学改革,他是操刀人。
“有一年,县教育局带队去江苏南京考察课改经验,孩子们生命的灵动、师生关系的和谐、课堂上思维深度的不断拓展都让我印象深刻。”李进军说,“那就是我心目当中理想教育的样子,回来后我在北滩镇立即开始了课堂教学改革。”
现实中,许多人都经历过当时激动、回去一动不动的尴尬心路。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
北滩镇共有17所完全小学,2所九年制学校,2所独立初中,3所公办幼儿园,5个教学点。为了让所有学校都能同步走,北滩镇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改革模式——“136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1”,即1案,就是一个总体导学方案;“3”,即3个学习单,先学评价单、合学评价单、拓展学习评价单;“6”,即6个核心理念要素“导、学、评、教、练、拓”,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和贯彻这些核心理念。
为了让大家对课改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更具体的抓手和思路,北滩镇4年来先后派出近百名教师前往南京课改学校考察、跟岗学习,与课改学校一线教师同备同上同教研。
“我们还请了南京课改学校的教师来北滩镇,与我们的教师同课异构,教师们在一次次面对面的交流与比拼中,感受到了课改的魅力,明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李进军说。如今的北滩镇,无论是完全小学还是教学点,课堂教学改革都开展得有声有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成绩只是课改的副产品。
王霞民是从杜寨中学交流到北滩镇中心小学的,“课改让师生关系变得非常融洽”蜡克网,王霞民动情地说,“冬天这里很冷,我的手冻得不行,孩子们看到我手冷,就跑过来打开衣服给我暖手,让我感受到做老师的幸福。”
“现在,如果我晚到一会儿,学生们就自己开始按照课堂流程学习了,有我没我一个样儿。”教师万国霞看似抱怨,实则满心欢喜。几年的课改实践,让她所带班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越来越强,学生不再“等”老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有效激发。
如今,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的高效课堂建设在靖远已成燎原之势。“课堂教学改革让我们靖远教育人感受到了教育向上的生长力,这种向上,关乎教育质量,更关乎人。”李进军说。
校长职级制改革为教育“生长”助力03
“如果不是校长职级制改革,我一个农村小规模中学的校长不可能被选聘到城区学校当校长。”尽管就任靖远八中校长已近3个月,这个80后的年轻校长谈起此次改革举措,仍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他叫胡昭礼,原靖远县若笠乡若笠中学校长,因为办学质量突出,教学成绩连续几年在全县名列前茅,此次被选聘到靖远八中担任校长。他所说的校长职级制改革,正是今年新年伊始靖远推出的又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一次性取消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的行政级别,由县教育局重新进行选拔聘用。
这一改革举措陈远辉,在白银市乃至甘肃省都很“前卫”,其核心是把“管事”和“管人”统一起来。过去校长的任命主体是县委组织部练海棠,县教育局管事不管人,往往最合适的人不一定能被选拔到最需要的岗位上。而现在,县教育局直接选聘,因为对每一位校长都非常了解,更有利于把真正有能力、想干事、有思想的人选聘到校长岗位上。
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意义不仅于此费里莉。
“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目的是为了让校长实现从‘职务’向‘职业’的形态化转变,从‘行政化思维’向‘专业化素养’的实质性转变,最终实现教育家办学,专业化发展。”韩亮强调。
按照以往惯例,为了给年轻干部“腾位子”,干部到52岁就要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如果不是校长职级制改革,靖远六中校长何宏聪应该很快就会从校长岗位上退下来。
“我们之前的校长任命行政色彩过浓,不利于教育家办学。”何宏聪笑了笑,“本轮校长选聘,我‘到年龄’了仍被聘为靖远六中校长,虽然没有行政级别,但给了我一个继续发挥作用的舞台。这也给校长们传递了一个信号: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导向是希望校长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年龄不是问题,只要你能干事,想干事,就有机会干成事。”
校长职级制改革后,县教育局对校长的监管更加直接,校长将比之前难当,其工作成效将直接影响能否继续干下去,这就要求校长更加专注,更加专业。靖远县第二幼儿园园长林朝霞对此认识深刻。
“校长就是一校之长,是领着大家向前走的人。校长的专业素养、管理水平、个人魅力决定了他能把这所学校带到哪里。”林朝霞说,一位优秀的校长,必须有三个度——站位有高度、认识有广度、思想有深度,努力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学校管理者。
“我们去山东考察,人家介绍校长时说‘某某是全市14位特级校长之一’,校长的荣誉感非常强。”李进军介绍道,靖远的校长职级制改革目前处于过渡期的第一阶段,许多还处于探索阶段,“下一步,我们将探索校长的任职资格制、竞聘上岗制、任期制、任期目标责任制、交流制等,研究职级津贴的考核标准和发放方式,推进教师县管校用,学校自主化办学,管办评分离等配套性改革,用校长的专业化带动学校发展的科学化,进而推动靖远整体教育改革发展向前迈进”。
如果说,靖远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抓住了教育改革的核心,那么校长职级制改革就是牵住了学校发展的“牛鼻子”,为靖远教育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点燃了动力引擎。
文化为“生长”的教育立魂04
文化是魂。
“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要通过文化予以固化,区域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要从文化中不断得到滋养。”韩亮在担任县教育局局长的同时,还一直兼任靖远县红军渡河纪念馆馆长,他深知文化的力量。
为全面提升区域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县教育局要求所有学校按照“八个一”(一个核心办学理念、一个学校标志、一棵学子成长树、一个校园广播站、一排德育墙、一间校史室或荣誉室、一套校本教材或读本、一批学生社团)呈现学校的文化追求,这是“规定动作。各学校在“规定动作”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学校办学内涵,儒雅校园、书香校园、墨香校园、快乐校园、美丽校园……一批有特色、有创新、有内涵的特色学校不断显现。
“学校是由慈善基金会捐资修建的,后来又获得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的资助,因此我们将感恩文化和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的文化建设与特色打造的重点。”刘川镇慈济小学校长李元军说,尽管伴随着人口流动,慈济小学的学生有所减少,但特色化发展让学校教育独树一帜,赢得了社会、家长的认可。
两天的采访即将结束,张启业推荐我们去若笠乡看看。
若笠乡是靖远最偏远的一个乡,地处海拔2000多米的深山之中。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一边是毫无遮蔽的土山,一边是看不见底的深沟,不宽的一条柏油路,如果遇到会车,就必须一辆车停下来,等对面的车安全通过后再继续前行。听接我们的司机说,过去没有柏油路,山里人坐车进城,出门时干干净净,等下车时就只能看到眼睛和鼻孔,其他部位都被一路漫天的黄土厚厚地遮盖住了。
一路颠簸,终于抵达。
走进若笠乡中心小学,与一路看过来的土坯房相比,无疑校园是当地最美的景点。走进教室,偌大的教室里,一位老师正在讲课,两张课桌就摆在讲台下方,两个一年级的孩子睁着大眼睛,懵懂地看着我们这些“破门而入”的外来人。
“受移民搬迁政策影响,若笠乡人口近年来一直在向外整体搬迁,预计到2020年全部搬迁完成,因此学生每年都在减少。”若笠乡教管中心主任贾汝会告诉记者,目前全乡中小学共12所,专任教师107人,而学生仅有218人。大一点的学校有20多个学生,最小的一个教学点只有1位教师和1个孩子。
“虽说地处偏僻,但我们的老师从不言苦、从不怕累,哪怕是1校1生、1班1生,他们也没有降低教学标准和育人要求。”贾汝会说,全乡的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一直位居全县前列,这得益于若笠教育的五种精神,即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着的敬业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这五种精神,共同构筑起坚守、热爱、执着、奉献的若笠教育人形象。
正在消失的村庄,执着坚守的若笠教育人。
诚如李进军所说,若笠教育人现在的坚守是政府对老百姓的民生底线,这种坚守无法带来教育的繁荣。但不计得失、不甘落后、爱生如子、认真执着、终身从教……这些若笠教育人的精神品质杨茗茗,却是靖远教育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靖远教育人的骨气和底气,也将是靖远教育改革发展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内容来源 | 中国教师报
长按识别二维码
编辑:马得明 审核:苟铎源
投稿邮箱:jyjy611@126.com
获取教育信息
了解教育动态
导读
穷县如何办好教育?如何通过自身的改革与创新,让教育具有“向上生长”的力量?甘肃省靖远县的教育实践,让我们看到了西北偏远贫困地区教育的希望。
西北的4月,乍暖还寒。
从兰州中川机场出发,到靖远有两个多小时车程。车窗外,灰蒙蒙的土山一座接一座映入眼帘又迅速消失,向远处望去,群山连绵起伏,一直伸向天边……
我们似乎已经融入到群山的荒凉与苍茫中,忽然,眼前出现一大片青翠的绿,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绿色掩映下,一条宽阔雄浑的大河跃然眼前。
“靖远县到了,这条河就是黄河。”县资助中心主任王宏昌介绍说。
这是怎样的一个地方,能够在寸草不生的群山中绿荫成洲?这是怎样的一方教育,在黄河母亲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均衡发展让教育有了“生长”的可能01
开阔的校园,成片的绿地,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区域分明;云教室、实验室、心理咨询室、音乐室……功能室齐全;电子白板班班通,备课电脑人人有,教科研室科科全……
行走在校园中,处处鸟语花香,孩子们从身边经过,都会鞠躬行礼并问好,老师们则是报以温暖的微笑……
这些,在城市学校中也许早已不再新鲜,但当记者走进靖远县刘川镇华富光彩小学——这所地处偏远的村小时,此情此景却让人感到如此珍贵,如此美好。
“这都是均衡发展的结果,没有均衡发展,没有政府投入,我们的孩子还只能在危房中上课、学习,我们的老师也只能在宿舍里开展教研。”谈起学校近几年办学条件的改善及带来的变化,华富光彩小学校长贾存相感慨万千。
靖远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办学条件落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装备水平低,这是横亘在靖远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基础性难题。
再穷不能穷教育。近年来,靖远全力推进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多渠道投入资金5亿多元,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新建、迁建、改扩建;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财政新增教育投入由2013年的3000多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近7000万元,提高了两倍多,近3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99亿元;全额落实教育装备项目县级配套资金,2015年以来先后投入近7500万元用于教育装备建设……
“3年3.99亿元的教育投入是什么概念?靖远一年的财政收入大概3个亿,这就相当于全县每年把财政收入的1/3以上投入了教育,可以说是举全县之力办教育。”靖远县副县长张启业说。
目前,靖远县义务教育阶段149所学校全部达到甘肃省颁办学标准,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张启业微笑着说:“现在,走进任何一所靖远的学校,哪怕是小小的乡村教学点,办学条件比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仅仅是办学条件的改善,并不能让“家门口的学校”被更多家长所认可,还必须直面教育布局调整、师资力量均衡这两个“难啃的硬骨头”。
“怎么办?只能迎难而上!”靖远县教育局局长韩亮的回答,简单而有力量。
2017年8月,以韩亮为班长的新一届县教育局领导班子刚刚成立中原泪,甚至他还来不及熟悉情况,就直接投入了“战斗”。
第一步,对明德小学进行撤并。明德小学位于靖远县新城区中部,但新城区东、西狭长,学生上学很不方便,而新城区东边有靖远七中,西边有靖远八中,学校校舍很宽裕,教师也富余,学生却较少。县教育局2017年将明德小学整体搬迁至靖远七中,并将靖远七中、靖远八中改办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极大缓解了新城区东、西部小学生的就学压力。
第二步,为了让“家门口的学校”更具吸引力,县教育局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率先推行学校办学联盟改革,在城区主要以靖师附小、乌兰小学、西关小学、回民小学为龙头,成立了4个办学联盟体,在乡镇主要以中心小学、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完小为中心,强校带弱校,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靖远七中、靖远八中小学部成立后,我们让靖师附小优秀的管理干部带着学校每科最优秀的教师加入,实行‘资源共享、交流互动、同步发展、捆绑考核’的一体化管理。”韩亮说。实践证明,老百姓对这一举措高度认可,择校热和大班额现象得到有效化解。以靖师附小为例,学校以前班额基本都在60多人,联盟校改革实施后班额基本缩减到标准班额。
第三步,在教育布局调整的基础上趁热打铁,推进师资力量均衡。前几年,优秀的乡村教师要么进城,要么就调到离县城较近的沿河乡镇。结果,问题最严重的一所学校学生400多人、教师100多人,仅体育教师就有10多人。怎么办?只能分流。2017年,靖远全县需要分流的教师446名,但谁都不愿意出去,因为一旦交流到偏远乡镇,一周才能回城一次。困难不仅如此。为优化师资结构,县教育局决定将过去各校的临聘人员进行清退,且2017年必须完成辞退任务的50%,全县涉及168人。这些人过去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有限,让走又不走,怎么办?
“每一项改革都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当时县教育局领导干部的思想压力都很大。”回想过去不到一年间走过的改革之路,韩亮坦诚地说,步履维艰金石财经,“思想稍微一松懈可能这项改革就失败了,因此我当时提出一个口号:我们不是简单地接受一项工作,而是为信任而战,为责任而战,为荣誉而战。信任是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我们的认可,责任就是要真抓实干,荣誉就是要对自己有个交代,对组织有个交代,对孩子对未来有个交代。”
向着特定目标前进的人,全世界都会为之让路。付文丽
最终,这些“难啃的骨头”被靖远教育人一个个拿下,而靖远教育也在均衡发展中为自身培育了一方沃土,获得了“生长”的可能。
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向上生长”02
北滩镇中心小学。
六年级(1)班的教室里学生们围桌而坐,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什么,讨论到激烈处,几个人争得面红耳赤,有的甚至跑到别的小组去找人“评说”。教师周艳丽面带微笑地在几个小组间查看,却并不多言。
走近学生,记者看到学生每人手里都拿着一份先学评价单,本节课的主题是《感恩的心》。
简单讨论过后,进入展示环节。
不用教师过多干预,每个小组有序上台,将本小组在先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存在的疑惑一一呈现出来。
“通过讨论,我们小组发现:其实孩子与爸爸妈妈之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矛盾和问题,都是些小心结,只要我们与爸爸妈妈经常沟通,相互理解,相信这些矛盾和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一位瘦瘦高高女孩的展示让人印象深刻。
“大家的先学环节完成得都很好,表现也很精彩,接下来我们就围绕‘如何看待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化解与父母之间矛盾的小技巧”这两方面进入合学环节……”在周艳丽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就像一个个小音符,灵动跳跃。
课后与周艳丽交流才知道,她并不是北滩镇中心小学的教师,而是北滩镇东宁小学的教师。“今天我是因为在中心小学磨课才过来的,学生都是第一次见,孩子们的表现真的超乎我的想象。”周艳丽开心地说。
教室外的走廊上中西功,记者又看到了课堂上那个展示很棒的女孩,走过去与她攀谈,得知她叫周云霞,问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4年来,她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学习成绩提高了呀,现在的课堂很轻松,我们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说出来,不会的老师再帮助我们,这样更容易学会。爸爸妈妈都觉得我的胆子比以前大多了。”周云霞微笑中透着满满的自信。
孩子简单的话,包含的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真实体验。
靖远县教育局副局长李进军任副局长之前,在北滩镇教管中心工作了5年。北滩镇整体的教学改革,他是操刀人。
“有一年,县教育局带队去江苏南京考察课改经验,孩子们生命的灵动、师生关系的和谐、课堂上思维深度的不断拓展都让我印象深刻。”李进军说,“那就是我心目当中理想教育的样子,回来后我在北滩镇立即开始了课堂教学改革。”
现实中,许多人都经历过当时激动、回去一动不动的尴尬心路。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
北滩镇共有17所完全小学,2所九年制学校,2所独立初中,3所公办幼儿园,5个教学点。为了让所有学校都能同步走,北滩镇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改革模式——“136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1”,即1案,就是一个总体导学方案;“3”,即3个学习单,先学评价单、合学评价单、拓展学习评价单;“6”,即6个核心理念要素“导、学、评、教、练、拓”,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和贯彻这些核心理念。
为了让大家对课改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更具体的抓手和思路,北滩镇4年来先后派出近百名教师前往南京课改学校考察、跟岗学习,与课改学校一线教师同备同上同教研。
“我们还请了南京课改学校的教师来北滩镇,与我们的教师同课异构,教师们在一次次面对面的交流与比拼中,感受到了课改的魅力,明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李进军说。如今的北滩镇,无论是完全小学还是教学点,课堂教学改革都开展得有声有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成绩只是课改的副产品。
王霞民是从杜寨中学交流到北滩镇中心小学的,“课改让师生关系变得非常融洽”蜡克网,王霞民动情地说,“冬天这里很冷,我的手冻得不行,孩子们看到我手冷,就跑过来打开衣服给我暖手,让我感受到做老师的幸福。”
“现在,如果我晚到一会儿,学生们就自己开始按照课堂流程学习了,有我没我一个样儿。”教师万国霞看似抱怨,实则满心欢喜。几年的课改实践,让她所带班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越来越强,学生不再“等”老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有效激发。
如今,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的高效课堂建设在靖远已成燎原之势。“课堂教学改革让我们靖远教育人感受到了教育向上的生长力,这种向上,关乎教育质量,更关乎人。”李进军说。
校长职级制改革为教育“生长”助力03
“如果不是校长职级制改革,我一个农村小规模中学的校长不可能被选聘到城区学校当校长。”尽管就任靖远八中校长已近3个月,这个80后的年轻校长谈起此次改革举措,仍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他叫胡昭礼,原靖远县若笠乡若笠中学校长,因为办学质量突出,教学成绩连续几年在全县名列前茅,此次被选聘到靖远八中担任校长。他所说的校长职级制改革,正是今年新年伊始靖远推出的又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一次性取消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的行政级别,由县教育局重新进行选拔聘用。
这一改革举措陈远辉,在白银市乃至甘肃省都很“前卫”,其核心是把“管事”和“管人”统一起来。过去校长的任命主体是县委组织部练海棠,县教育局管事不管人,往往最合适的人不一定能被选拔到最需要的岗位上。而现在,县教育局直接选聘,因为对每一位校长都非常了解,更有利于把真正有能力、想干事、有思想的人选聘到校长岗位上。
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意义不仅于此费里莉。
“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目的是为了让校长实现从‘职务’向‘职业’的形态化转变,从‘行政化思维’向‘专业化素养’的实质性转变,最终实现教育家办学,专业化发展。”韩亮强调。
按照以往惯例,为了给年轻干部“腾位子”,干部到52岁就要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如果不是校长职级制改革,靖远六中校长何宏聪应该很快就会从校长岗位上退下来。
“我们之前的校长任命行政色彩过浓,不利于教育家办学。”何宏聪笑了笑,“本轮校长选聘,我‘到年龄’了仍被聘为靖远六中校长,虽然没有行政级别,但给了我一个继续发挥作用的舞台。这也给校长们传递了一个信号: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导向是希望校长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年龄不是问题,只要你能干事,想干事,就有机会干成事。”
校长职级制改革后,县教育局对校长的监管更加直接,校长将比之前难当,其工作成效将直接影响能否继续干下去,这就要求校长更加专注,更加专业。靖远县第二幼儿园园长林朝霞对此认识深刻。
“校长就是一校之长,是领着大家向前走的人。校长的专业素养、管理水平、个人魅力决定了他能把这所学校带到哪里。”林朝霞说,一位优秀的校长,必须有三个度——站位有高度、认识有广度、思想有深度,努力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学校管理者。
“我们去山东考察,人家介绍校长时说‘某某是全市14位特级校长之一’,校长的荣誉感非常强。”李进军介绍道,靖远的校长职级制改革目前处于过渡期的第一阶段,许多还处于探索阶段,“下一步,我们将探索校长的任职资格制、竞聘上岗制、任期制、任期目标责任制、交流制等,研究职级津贴的考核标准和发放方式,推进教师县管校用,学校自主化办学,管办评分离等配套性改革,用校长的专业化带动学校发展的科学化,进而推动靖远整体教育改革发展向前迈进”。
如果说,靖远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抓住了教育改革的核心,那么校长职级制改革就是牵住了学校发展的“牛鼻子”,为靖远教育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点燃了动力引擎。
文化为“生长”的教育立魂04
文化是魂。
“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要通过文化予以固化,区域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要从文化中不断得到滋养。”韩亮在担任县教育局局长的同时,还一直兼任靖远县红军渡河纪念馆馆长,他深知文化的力量。
为全面提升区域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县教育局要求所有学校按照“八个一”(一个核心办学理念、一个学校标志、一棵学子成长树、一个校园广播站、一排德育墙、一间校史室或荣誉室、一套校本教材或读本、一批学生社团)呈现学校的文化追求,这是“规定动作。各学校在“规定动作”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学校办学内涵,儒雅校园、书香校园、墨香校园、快乐校园、美丽校园……一批有特色、有创新、有内涵的特色学校不断显现。
“学校是由慈善基金会捐资修建的,后来又获得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的资助,因此我们将感恩文化和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的文化建设与特色打造的重点。”刘川镇慈济小学校长李元军说,尽管伴随着人口流动,慈济小学的学生有所减少,但特色化发展让学校教育独树一帜,赢得了社会、家长的认可。
两天的采访即将结束,张启业推荐我们去若笠乡看看。
若笠乡是靖远最偏远的一个乡,地处海拔2000多米的深山之中。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一边是毫无遮蔽的土山,一边是看不见底的深沟,不宽的一条柏油路,如果遇到会车,就必须一辆车停下来,等对面的车安全通过后再继续前行。听接我们的司机说,过去没有柏油路,山里人坐车进城,出门时干干净净,等下车时就只能看到眼睛和鼻孔,其他部位都被一路漫天的黄土厚厚地遮盖住了。
一路颠簸,终于抵达。
走进若笠乡中心小学,与一路看过来的土坯房相比,无疑校园是当地最美的景点。走进教室,偌大的教室里,一位老师正在讲课,两张课桌就摆在讲台下方,两个一年级的孩子睁着大眼睛,懵懂地看着我们这些“破门而入”的外来人。
“受移民搬迁政策影响,若笠乡人口近年来一直在向外整体搬迁,预计到2020年全部搬迁完成,因此学生每年都在减少。”若笠乡教管中心主任贾汝会告诉记者,目前全乡中小学共12所,专任教师107人,而学生仅有218人。大一点的学校有20多个学生,最小的一个教学点只有1位教师和1个孩子。
“虽说地处偏僻,但我们的老师从不言苦、从不怕累,哪怕是1校1生、1班1生,他们也没有降低教学标准和育人要求。”贾汝会说,全乡的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一直位居全县前列,这得益于若笠教育的五种精神,即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着的敬业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这五种精神,共同构筑起坚守、热爱、执着、奉献的若笠教育人形象。
正在消失的村庄,执着坚守的若笠教育人。
诚如李进军所说,若笠教育人现在的坚守是政府对老百姓的民生底线,这种坚守无法带来教育的繁荣。但不计得失、不甘落后、爱生如子、认真执着、终身从教……这些若笠教育人的精神品质杨茗茗,却是靖远教育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靖远教育人的骨气和底气,也将是靖远教育改革发展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内容来源 | 中国教师报
长按识别二维码
编辑:马得明 审核:苟铎源
投稿邮箱:jyjy611@126.com
获取教育信息
了解教育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