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4-17 16:47:01   全部文章   0/184

【护生】中国犀牛在哪里?铠甲、中药、古玩-广州道盛

【护生】中国犀牛在哪里?铠甲、中药、古玩-广州道盛

中国的野生犀牛主要分为三种:苏门犀、爪哇犀和印度犀。但是,早在20世纪初时,我国的野生犀牛就彻底绝迹。
但如果能回到3000年前的中国,我们会惊喜的发现野生犀牛也曾在这片密布着森林和湖泊的沃土上繁衍生息,在无数的史书和诗词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娇艳江湖小说。

小臣艅犀尊宗文瑞,商代晚期,青铜器,器高24.5厘米
山东寿张梁山出土,此器真实刻画了苏门犀的形象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穿孔塞焊,西汉时期,陕西兴平出土
其形象是古代生活在我国的苏门犀

印度尼西亚韦坎巴斯国家公园的苏门犀
苏门犀是现存最小的犀牛,身长一般不过3米,前角较大, 后角较小,身上披着黑褐色的粗毛。在我国古代,苏门犀被称为“毛犀”。
唐代的广州司马刘恂撰写的《岭表录异》中记载:“所产犀牛,大约似牛,而猪头,脚似象蹄,有三甲。首有二角,一在额上……一在鼻上较小……皆为毛犀。”这正符合了苏门犀的体态特征。
用今天的话来讲,刘恂可以说是名货真价实的博物爱好者,《岭表录异》一书详细记录了唐朝岭南丰富多彩的植物、昆虫和野生动物等生物多样性资源,通过此书我们也了解到唐代的广东不仅有猫头鹰、孔雀、鳄鱼等野生动物,更是有如今岭南绝迹的野象、野犀。

出土于唐献陵的石犀,正是爪哇犀的形象

爪哇犀

成都博物馆秦汉镇水石犀

印度犀
在中国古籍中,爪哇犀和印度犀分别被称为“山犀”和“水犀”。爪哇犀和印度犀均为独角犀,大多栖息于沼泽湿地吕小骏,以芦苇等水草为食,并喜好泥浴。此外,印度犀的皮肤上有许多圆状鼓包,这是它最为显著的特征。
宋代的“博物爱好者”罗愿所著《尔雅翼》中记载:“今檄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单连波。水犀之皮则有珠甲,山犀无之。”故无“珠甲”的“山犀”为爪哇犀,有“珠甲”的“水犀”为印度犀。中国犀牛曾经生活在哪?一
在殷商时期,蕾妮斯梅犀牛的历史分布北界可达河南安阳。在殷墟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犀牛的多块遗骨;甲骨卜辞也记载了商王曾“焚林而猎”,一次捕获了71头犀牛。《孟子·滕文公下》记载周公“驱虎、豹、犀、象而远之”,也印证了当时黄河下游曾有犀牛生活。
四川盆地也曾经一直是中国犀牛长期的栖息地。西晋文学家左思在《蜀都赋》中写到“孔翠群翔,犀象竞驰”;“拔象齿,戾犀角”,说明野犀在当地有不少的分布数量。

犀牛分布历史变化示意图
长江中游地区也有许多犀牛活动的痕迹农场大亨。《墨子·公输》中记载:“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三国《吴录地理志》也记载:“武陵沅南县以南皆有犀。“唐代的古籍也留存有当地十一个州郡向朝廷进贡犀角的记录,可以推断出当时的四川、湖北、湖南和贵州均是犀牛的主要栖息地。
但经汉唐至宋代,中国野犀的栖息地开始大幅收缩,开始向西南和岭南方向收缩;至明清时,中国野犀基本残存在云南省境内,直到20世纪初最后一头犀牛被人猎杀。

圆明园文物清朝铜鎏金犀牛它们因何消失?一
之所以中国犀牛的数量不断减少,的确有气候变化、环境变迁方面的影响,但人类的过度捕杀无疑是造成犀牛灭绝的主要原因。
在尚未大规模装备铁器的春秋战国时代,坚硬的犀牛皮是不可多得的制甲良材。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寿百年。”《周礼注疏删翼》也指出,甲胄“所以必择犀、兕之皮而为之。”这都突出了犀甲的坚固耐用。《国语·越语》中“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的记载虽然夸张,但亦反映了当时各国诸侯对犀牛皮的旺盛需求。
犀角入药同样是导致犀牛数量不断减少的重要原因。《本草纲目》中记载犀角有主治“吐血不止”“小儿惊”“下痢鲜血”“消热解毒”等诸多作用。

明朝时期的透雕松鼠葡萄犀角杯
而唐宋时期起,更是兴起了用犀角制作工艺品。犀角制成的腰带先是皇室专用,到赏赐功臣,再发展到装饰文武百官的朝服,甚至引发了宫廷外富商的效仿,需求量之大都导致太医配药时无犀角可用。
唐宋时犀角制成的书画卷轴更是风靡一时,成为民间的时尚。柳永在《凤衔杯·有美瑶卿能染翰》中便有“锦囊收,犀轴卷。常珍重、小斋吟玩”的诗句。
到了明朝时,朝廷规定仅“一品伯、子、男用犀轴为别”,而清朝规定只有二品大臣才有资格使用犀轴,可见明清时期犀牛的数量已经锐减。
今天的中国已经没有犀牛的野外种群了,但仍有少部分人群对野生动物制品抱有畸形的需求,积极寻找无辜的替代品。所以我们每年都能看许多从非洲走私犀角的大案,在这背后是无数头惨遭割鼻的非洲犀牛在荒野上的无声控诉......

印度加济兰加国家公园的两具印度犀尸体被盗猎者割去犀角
正在消失的生灵一
中国犀牛灭绝的事实我们已经无法改变,此时此刻,在奔流不息的长江中,中国最后的1000只江豚正在忍受食物短缺和水体污染,在栖息地高度破碎化的水域中艰难求生;

长江江豚

新石器时代江豚型陶壶
此时此刻,在人迹罕至的红河河谷中,最后500只绿孔雀已经退无可退,它们正在与时间赛跑,因为任何一次错误的开发都将毁灭它们最后的家园;

绿孔雀

明 吕纪 杏花孔雀图
注:国内随处可见的蓝孔雀其实是引进自印度,
而绿孔雀才是中国真正的原生种群
此时此刻,在祖国边陲的高黎贡山中,最后200只天行长臂猿正面临盗猎和非法贸易的威胁,作为过去一年刚被人类发现就处于濒危的新种,它们是否有延续生命的希望?
……
你是希望这些美丽的生灵栖息在自古以来的家园中,还是活在冰冷的图像和文字里?
文章来源弘化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作传统文化公益分享,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平台删除

返回顶部